上校军衔相当于什么官(上校团长相当于公安局什么)_师团_军衔_上校

本文目录

  • 上校团长相当于公安局什么
  • 中国古代的武将都有什么官职名称哪个官职最大
  • 二战时期德国军中上校军衔一般任什么职位
  • 日军的师团长相当于我军的什么职位

上校团长相当于公安局什么

职务是一种责任。部队与地方有区别。团长在部队正职,到地方享受同等级别的待遇。但是,看转业在什么城市,省,地,县不一样。近些年重视转业干部,一般安排副职。相当于市公安局副处长。

中国古代的武将都有什么官职名称哪个官职最大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里,诞生了许许多多伟大的朝代。既然有国家,就有国家之间的战争,而武将则是不可或缺的绝色。

谈到古代的武将职位,每个朝代的名称都是不一样的。相近的朝代越相似,而相去甚远的朝代则变化更大。下面,我们就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朝代来说一说。我们首先来说说秦朝:

国尉:与汉朝太守相当,是秦朝最高武官。负责执掌各级军队,对军队有考核与任免权。

护军都尉:管理各级武将,代管各级军机事务。统领禁军,中护军等。

将军:共设前后左右四方将军,位列上卿,负责镇守边疆。

偏将军:副将职位,协助将军处理各种事务。带领军队训练等事宜。

都尉:统五千兵。

此外,还有诸如君侯、百将、屯长等小官职。

汉朝武官最高职称为大将军(位列三公,一品大员),除此以外从大到小依次为:二品:骠骑将军、车骑将军、上军大将军加上四镇与四征(东西南北)将军等;三品:中领军,此外还有四安(东西南北)将军,四平(同上)将军等各杂号将军。在三品以下还有四五品的官员如偏将军、中郎将、校尉等各种称号武将更是不计其数。可以说,汉朝的武官职位是相当繁杂的。

相比于前朝,由于社会的进步和军队建设的需要,汉朝武将的职位划分则更加细致,更加多样。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和汉朝的政治体制有很大的关系。

我们再来看看唐朝的情况。

正一品:天策上将军,只李世民(唐太宗)一人而已

无品级:兵马大元帅

从一品:骠骑大将军

正二品:辅国大将军;从二品,镇军大将军

上正三品:冠军、怀化、千牛卫大将军;下正三品,怀化将军

上从三品:云辉、归德大将军;下从三品,归德将军

上正四品:忠武将军;下正四品,壮武将军

上从四品:宣威将军;下从四品,敏威将军

……

上从九品:陪戎校尉;下从九品,陪戎副尉,归德执戟长等。

到了唐朝之时,我们可以看到唐朝的官职划分不仅十分细致多样,而且更为科学清楚,一目了然。历史总是进步的,武将官位的称谓也会越来越规范。

除了上述那些朝代的官职,还有其他朝代也是各不一样。比如大司马、千户、都督等。每个朝代对武将职位的称谓都不一样,都是根据自身情况而去制定的武将职位称号。所以,在每个时期每个点,也自有它存在的道理。


古代和现代的很多官职都是对应的,例如:

兵马大元帅――军委主席

大将军――陆军上将

游击将军――副师长

参将――师长

总兵――军区司令

都统――海军上将

校尉――连长

当然,这只是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官职,肯定会略有出入。不管历史怎样发展,一直到今天,不可否认的是,军队对维护国家的统一与完整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此,我希望我们的军队发展越来越好,也希望所有人能重视和关心我们国家的军人。支持军队发展,作为中国人――义不容辞。

二战时期德国军中上校军衔一般任什么职位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上校这个级别的军衔,在各国军队中应该属于是中级军官,因为西方军队没有大校这个军衔,他们的上校军官再进一步就是将军了。那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军队的上校,一般在军队中都可以担任什么职务呢?据我所知,身处欧洲的德国,是一个比较传统且尚崇权威的国家,在二战时期,德国的军服设计是国际上公认的最好看的军装!像是德国国防军、德国党卫军、警察部队、铁道部队甚至是邮政人员等都是制服笔挺,帅气逼人!特别是在军官的军衔花样方面是比较繁杂的,德国既有军兵种的元帅,还有高于军兵种元帅的所谓帝国元帅,但是,据我所知,仅仅授予空军元帅戈林一个人而已。

希特勒和他的元帅们

二战时期德国军队的军衔,就其总体来说,设有元帅军衔。将官军衔有:一级上将(相当于我们中国的大将军衔)、上将、中将、少将。

校官有:上校、中校、少校。尉级军官有:上尉、中尉、少尉。士官军衔有:一级上士、二级上士、中士;军士有:一级下士、二级下士;士兵分为: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三等兵、上等列兵、列兵,总共7等22级所组成,严格说起来,相比于我们中国的军衔有些杂乱。

二战时期德国的将级军官有一级上将,和上将、中将和少将。其中军兵种上将仅陆军就分为步兵、骑兵、炮兵、装甲兵、装甲掷弹兵、山地步兵、工程兵、通信兵等兵种上将、中将和少将。而德国海军比较特殊还设有准将,此外,像是臭名昭著的德国武装党卫军也有准将军衔,设定的校级军官为上校、中校和少校,尉级军官为上尉、中尉和少尉,在校级军官和尉级军官上,武装党卫军和海军,陆军倒是保持一致的。

国家在军队中特意有军衔的设置,本身是用来方便识别军人在军中的地位的,但是人家德国的军衔除了好看以外,堪称是非常的混乱,外界很不容易识别,要是跨军种的话,估计连德国平百姓民也搞不清楚了。真正造成二战时期德国军衔系统混乱,并且难以区分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在二战时期,自大的德国人搞了两套相对独立的军衔体系,分别适用于德国的两大武装力量,众所周知,这两大武装力量分别是德国国防军和德国武装党卫军。

我从网络查阅相关资料后得知,当时德国的国防军,他的海、陆、空军的将官级军衔分别有四种:一级上将,上将,中将和少将。其中光上将还有具体军兵种的细化分类,也就是说仅仅是陆军的上将军衔,就至少分为步兵,骑兵,装甲兵,工程兵,铁道兵等八种以上。所以啊,在最初的国防军军衔的系统中,是没有准将(相当于我国的大校军衔)这一军衔的。在海军方面,一般的海军上校军衔可以担任中小型舰艇部队的支队长,比如说潜艇支队长、驱逐舰支队长,或者鱼雷艇支队长等等。如果是大型战舰的话,海军的上校军衔基本上就是这个大型主力战舰的舰长,例如知名的“俾斯麦”号和“提尔比兹”号战列舰的舰长就是海军上校军衔。

至于德国的空军上校,据战忽局的大可观天下了解,基本上就可以担任空军联队长一级的职务了。就像是最著名的德国空军上校莫过于——汉斯·乌尔里希·鲁德尔。据说这个天才一般的家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百万德军中唯一一个获得过德国最高级别的勋章——钻石金像叶宝剑骑士铁十字勋章的人。

这个勋章可不是白得的,来看看他的恐怖战绩就知道了:据统计,他一个人架机消灭了包括519辆坦克,近1000辆其他车辆,还有70艘登陆舰,2架拉-3式战斗机,1架伊尔-2强击机,还击沉了战列舰“马拉”号以及2艘巡洋舰和1艘驱逐舰。同时他也被击落过32次之多,就是每次都是大难不死,汉斯·乌尔里希·鲁德尔上校拥有多达2530架次的战斗出动记录,这相当于在长达六年的战争中,平均每天出动一次以上,没有休假、没有休息!他简直是钢铁做成的,所以当领袖希特勒把唯一一枚钻石金像叶宝剑骑士铁十字勋章挂在他的身上的时候,没有一个德国军人表示异议和不服气!

德国空军汉斯·乌尔里希·鲁德尔上校

至于德军陆军中的上校军衔,一般都会是担任团长的职务,当然了,事无绝对,也有中校军衔当团长的,但不是特别多哦,因为上校的基准军衔就是相对应陆军当中的团长职务的。从一般情况来说,世界各国军队里的上校军衔,都差不多是正团级这个级别。

在二战时,在数百万德军内能授予上校军衔的,并不不仅仅只是德国国防军和德国武装党卫军等军队的团职军官,其中,也包括在帝国战争部或国防部以及此后的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工作的,从事参谋或者勤务的军官中,也相应的设置有总参勤务上校、总参勤务中校、总参勤务少校、总参勤务上尉等军衔。

最著名的上校,莫过于“720狼穴爆炸案”的主谋——施陶芬贝格上校,他在任后备军参谋长时就被改授总参勤务上校军衔,作为一名德国军队中的中级军官,施陶芬贝格上校在策划暗杀阿道夫·希特勒的行动中是一个重要的人物,因为他将一个内装定时炸弹的皮箱置于了希特勒身旁桌脚的地面上。

刺杀希特勒的施陶芬贝格上校

后来,希特勒在开会时炸弹准时爆炸,在这次与会者中有4人被炸当场死亡,但当时希特勒正趴到桌面上仔细研究地图,一边在听陆军副参谋总长兼作战处长豪辛格将军的军事汇报,真是天不灭曹,没想到厚重的橡木桌子提希特勒挡住了炸弹的弹片和冲击波,让希特勒大难不死,终究逃过了这一劫。

希特勒

还有就是,德国军队的上校军衔,还会授予以下的军官,包括但不限于战地宪兵上校、国防军教长(是一种西方的神职人员)、医护兵中的最高医师、兽医兵中的最高兽医还有司法人员中的最高法官、行政人员中最高管理员等等,反正是有点复杂,不好理解。

综上所述,如果大家想用所谓的元帅、将官、校官、尉官等来简单地来区分二战时期德国军队的军衔,这本身的想法就太过于简单了,人家德国日耳曼民族后来继承了普鲁士传统的德军在军衔体系上,与其他世界各国的军队是不对等的,尤其在军士长和士官,兵等低级军衔那是非常纷繁的,相比之下校官包括尉官,还算比较简单明了的。

总而言之,上校军衔几乎会出现在二战时期德军各个方面相应的职务上,因为从具体的分工来看,上校这个级别正是负责具体操作的最高职务级别,如果再往上走,就是将军等高级干部了。

日军的师团长相当于我军的什么职位

这个问题简单做答是不负责任的,因为二战时期日军的师团编制和人员数量是在不停变化的,师团的类型也不一而同,只能分时期和分种类与我国抗日军队来比较。注意绝不可以用所谓“甲乙丙丁”四类师团来衡量,因为那并非日军师团编制的初始状态,而是1941年以后的事情了。

第一时期。

一般指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到1938年底,日本现役和动员的标准陆军师团,共有17个常设师团和9个特设师团,另外恢复了第13和第18师团番号,全部都是下辖两个旅团四个步兵联队的“四单位”师团,不细究挽马与驮马的区别,其战时满编的兵力规模是25000到28000人,基本等于中央军一个满编步兵军的人数。

1936年经过调整后,国民政府的嫡系军下辖三个师约30000余人,考虑到军官吃空饷的习惯,兵力与日军的常设师团和特设师团不相上下,军长一般也是中将军衔,比如经过整编和正式铨叙后的第18军军长陈诚,就是陆军中将(原来曾是上将军长)。

第二时期。

随着战争的扩大,日军在占领区守备兵力不足的弱点暴露出来,于是再恢复第15和第17师团的番号,同时组建了10个左右的警备师团,这些师团从一开始就是下辖三个步兵联队的“三单位”师团,步兵大队和特种兵(辎工炮骑)的编制有所缩水,兵力在13000人左右。

这样的师团长虽然也是中将,但师团人马仅与中央军的甲种师类同,比如王耀武的第51师升格为三旅九团制的甲种师后,开赴淞沪前线的战时兵力也达到12000余人,军衔也是对等的陆军中将。但是乙种师(三旅六团)和丙种师(二旅四团)差距就比较大了,一般只有8000余人,并且师长以少将衔居多,与日军的警备师团有一定差距,如果再考虑战斗力和火力的话,那就完全不对等了。

第三时期。

武汉会战结束后,中日双方不约而同对部队编制进行了调整,日军逐步将原有的常设与特设师团全部修改为“三单位”师团,取消步兵旅团建制,调出一个步兵联队组建新部队,老牌常设师团兵员数下降到20000人左右,其它的都在13000人左右。而中央军也不再设旅级司令部,各甲种师下辖三个步兵团和一个野战补充团。

经过几次大型会战的消耗,中央军的步兵军一般在20000人左右,与日军所谓的“甲种师团”兵力相当;而中央军各甲种师满编兵员在11000人左右,普遍在8000到9000人左右,兵力略少于日军的乙种师团(13000人),勉强算相仿吧,更接近于鬼子早期的独立混成旅团的规模和兵力。

这样看来,二战日军的常设、特设师团和后来的“甲种师团”,其师团长与中央军的嫡系军长职务和级别对等;警备师团和治安师团以及后来的乙、丙级师团,其师团长与中央军的甲种师长职务和级别相当,日军师团长全部是中将军衔,中央军这两类军事主官也大多数是中将,个别资历浅的为少将。比如第74军57师师长余程万中将、第10军军长李玉堂中将。

然而,级别和战斗力是不能划等号的,毕竟中日军队的单兵素质、武器装备、人员训练存在着很大差距。仅就战斗力而言,笔者个人认为,日军四单位师团可以对打中央军一个集团军,三单位甲种师团仍然可以对打中央军一个集团军,三单位乙种师团抗衡中央军一个嫡系军没有问题,除非是74军这样的王牌抗日铁军。

而若是装备和补充较差的非嫡系步兵军或者杂牌军,能硬抗住日军一个三单位的丙级以下师团,绝对可以称为善战之师了。方先觉率领不足20000人的第10军,在日军从二个增加到四个师团的情况下能够坚守47天简直是奇迹,换作普通的军或者杂牌军,早就崩溃了。

这还真不是长他人志气,抗日战争如此艰苦,就是这么个大致情况,抗日军队没有五倍的兵力,大多数时候在战场上处于劣势。比较例外的是1943年整训完成的新一军,其中的新38师中将师长孙立人,他的部队单挑鬼子第18师团完全没有问题(新38师有13500人)。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