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明朝是十六帝还是十七帝
- 蒙古文,金文,女真文,满文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明朝是十六帝还是十七帝
题主展开的补充说明认为:“大众眼中明朝是十六位皇帝”,百家论坛说“明朝是十七帝”,我认为两种说法都正确。不过申明一点,南明王朝的福王朱由崧于崇祯十七年(1644)五月十五日在南京称帝,年号弘光,是为弘光帝。但是这位福王,即位后偏安一隅,面对生死存亡的严峻形势,仍然是花天酒地,腐败不堪。给后世留下恶劣影响,他没有列入大明列祖列宗,倒是无所谓。关于“十六”和“十七”的问题,说明如下:
十七帝帝名
帝号 帝名 在位年数
太祖 朱元璋 洪武 1~31年
惠帝 允炇 建文 1~4年
成帝 棣 永乐 1~22年
仁宗 高炽 洪熙 1 年
宜宗 瞻基 宣德 1 ~10年
英宗 祁镇 正统 1 ~14年
景宗 祁钰 景泰 1 ~7年
英宗重祚 天顺 1 ~8年
宪宗 见深 成化 1 ~23年
孝宗 祐樘 弘德 1 ~18年
武宗 厚照 正德 1~16年
世宗 厚熜 嘉靖 1 ~45年
穆宗 戴垢 隆庆 1 ~6年
神宗 翊钧 万历 1 ~47年
光宗 常洛 泰昌 1 年
熹宗 由枚 天启 1 ~7年
思宗 由检 崇祯 1 ~7年
共计:十七帝名,十六位皇帝。
“二进宫”的英宗
重祚的意思就是第二次登基做皇帝。从上面的内容可以看出,只有英宗皇帝朱祁镇是两次登上帝位。这种情况历史上有先例,如唐中宗李显。
宣德十年(1435)正月初三,37岁的宣宗已经在位十年了,政绩考核结果,创新不足,守成尚可。这一年突然因病去世,他九岁的长子朱祁镇继承了大明江山。
凭心而论,大明王朝的没落衰败就是起于朱祁镇的英宗时代,根源就是封建社会痼疾一一宦官擅权。
这就是明朝仁宗时期的司礼太监王振,太监那一套招式已经用老的套路,哪里瞒得过顾命五大臣和张皇太后的眼睛,于是召开御前会议,侍卫一脚踢飞王振,张皇太后颤声说:“斩立绝!”
五大臣和英宗连忙跪下为王振求情,希望免除王振一死,张皇太后此时如果坚持下去,王振必死无疑,那就没有造成帝国危机的“土木堡之变”,也就不会带来后面无穷无尽的各种矛盾。历史就是这样的玄妙和无情。
当英宗成为双十年华的帝国首领时,王振已经站稳脚跟,成为当朝权宧!这个对军事求经不懂的权宧,不顾国家地方卫所的兵力从明初的250万减少到125万的严峻现实,为了一己之私,骚动年青的英宗皇帝亲征蒙古的讨伐。
历史上有名的“超级组团西征军”几十万人,车辚辚 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浩浩荡荡从北京出发,一路上“看花还看花,渡水复渡水,春风江上路,不觉入虎口。”
被围困在土木堡山上,英宗英气勃发,端坐草地临危不惧!朱祈镇不幸被俘!
堂堂的一国之主落入敌手,朝廷和事发地宣府和大同,准备了数额巨大的赎金,蒙古也先就是“奇货可居”,收钱不放人,准备更大的行动一一进攻北京。
北京城陷入一片混乱,朝中首席参谋长徐有贞力主迁都南京。
侍郎于谦和吏部尚书王直等根本反对这种行为,力主坚守北京,为了应对蒙古也先手中英宗这张王牌的份量,降低英宗价值,孙太后同意英宗的异母弟弟朱祁钰登基称帝,同时册封英宗皇帝刚一岁的长子为皇太子。
九月二十三日,朱祁钰在非常简单的仪式下登基,史称景帝。今天回顾这个事件的应急措施,我认为孙太后和朱祁钰的决定很正确!
朱祁钰一共在位八年,这八年的大明朝年丰不顺,内忧外患不说,自然灾害也频繁出现。面对这些天灾人祸,景帝好歹熬过去了,他也有一番雄心壮志,无奈景帝可能是受不了身心疲惫不堪的压力,病逝于景泰八年三月十四日。
(朱祁玉影视形象)
今天看这段历史,朱祁钰对于朱祁镇严防死守,牢牢把握江山社稷,作了许多不尽人情的事情,我认为任何一个人可能都要仔细思考自己如果是当事人怎么办?当然,肯定轮不到滚滚红尘中的云云众生考虑,这是皇家的家务亊,外人何必要争论个水落石出!总的来说,景帝瑕不掩瑜,危急关头“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历史功绩还是可以的。
夺门之变
㬌泰八年(1457),朱祁钰的人生之路走到尽头,病重中的衰弱,甚至无法主持新年元旦的庆典仪式,朝廷严密封锁消息。
不过还是被嗅觉灵敏的石亨知道了,对于他以及许多人来说,这是改变命运千载难逢的机遇。
石亨、张辄、曹吉祥、徐有贞、楊善集结400名禁卫军,涌向英宗朱祁镇居住的南宫,在推推搡搡中,已经被众人拥上帝辇(皇帝在紫禁城的专车)。
英宗几乎是被焦急的众人抬起走到皇宫的,又被拥上皇帝的须弥座上的皇位,坐端正后,石亨立即飞骑通知官员们上朝,用一句“既成事实”形容,很恰当。
由于石亨等人焦急面见英宗朱祁镇时,无法叫开宫正门,于是破墙而入,所以史称“夺门之变”。
这个时候,景宗还是清醒的,听到不远处的撞钟声,他也明白是怎么回事,那个内心犹如刀绞一样的感觉,他想起了和自己仅相差一岁的异母哥哥朱祁镇,小时候和自己一起“郎骑竹马来 绕床弄青梅”,现在一切都破灭了,轻松了,让我轻轻的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点思念,人生若只如初见,这样最好......
结语
对于著名的“夺门之变”,主流观点认为是明代历史上典型的政变,也是严重违背礼仪的事件。在国家面临生存危机之时,立景帝是应对危机的重要手段,目的是使江山社稷稳定,而景泰八年(1457)的“夺门之变”则是充满了获取私利和追求官位的政治投机行为。朱祁镇的二次当皇帝同时造成了明朝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情况,所以明朝那些事,说起来话长。
蒙古文,金文,女真文,满文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蒙古文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蒙古族通用的一种拼音文字。是在回鹘字母基础上形成的。据中外史乘记述,1204年成吉思汗征服乃蛮部以后,蒙古族开始采用回鹘字母拼写自己的语言。这种书写系统是现行蒙古文的前身,现在称作回鹘式蒙古文。其字母读音、拼写规则、行款都跟回鹘文相似。回鹘式蒙古文字母表至今尚未发现直接的文献记载。据后人对这种文字材料进行分析,归纳出19个字母。其中,5个表示元音,14个表示辅音。每个字母视其出现在词里的位置不同,写法略有变化,分词首、词中、词末3种变体。拼写时一般以词为单位,上下连书。但是,有时一个词也可分作两段书写。拼写规则不严密,重文别体较常见。字序从上到下,行序从左到右。标点符号有单点(相当于逗号)、双点(相当于句号)和四点(用于段落末尾)3种。现存用回鹘式蒙古文写成的文献中,最早的是《也松格碑》(1225)。元世祖忽必烈1269年颁行“蒙古新字”(不久改称“蒙古字”,今通称“八思巴文”)后,回鹘式蒙古文的使用一度受到限制。元代后期,回鹘式蒙古文又逐渐通行。到17世纪时,回鹘式蒙古文发展成为两支,一支是通行于蒙古族大部分地区的现行蒙古文,一支是只在卫拉特方言区使用的托忒文。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 所谓青铜,就是铜和锡的合金。中国在夏代就已进入青铜时代,铜的冶炼和铜器的制造十分发达。因为周以前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所以过去又叫作“钟鼎文”。 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商代的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1200多年。金文的字数,据容庚《金文编》记载,共计3722个,其中可以识别的字有2420个。 铜器上的铭文,字数多少不等。所记内容也很不相同。其主要内容大多是颂扬祖先及王侯们的功绩,同时也记录重大历史事件。如著名的毛公鼎有497个字,记事涉及面很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女真文是中国中古时期活动于今华北和东北地区女真人记录自己语言的工具,是由女真族所建大金政权在12世纪前期入主中原地区前后创制颁行的官方文字;13世纪金亡于蒙古人之手后仍在被动女真诸部中使用至15世纪中叶。 女真人本是白山黑水之间先秦之肃慎、汉晋之挹娄、北朝之勿吉以及隋唐之靺鞨一脉的后裔,史籍中另一习见称谓亦作“女直”。11世纪中后期,早已归附契丹辽王朝的黑水靺鞨之一支生女真的完颜部在首领阿骨打的率领下发展壮大起来,1114年始有头鱼宴上面抗辽天祚帝的行为。1115年阿骨打在完颜部旧居地按出虎(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南)称帝建立金国;十年后的1125年灭辽;两年后又灭北宋。金国疆域最阔时东北至今日本海和鄂霍次克海而控外兴安岭,西北辖蒙古草原诸部,西境至陕西与西夏交界,南方以淮水与南宋为界,从而拥有整个华北地区;都城长时间为燕京(今北京市)。金代历10帝,享祚119年,1234年亡于蒙古。此后除继续汉化的女真人多留居中原外,仍然保持女真旧俗的诸部退回三江平原及兴安岭地区。 女真人初无文字,受契丹政权节制初期亦鲜通契丹语文。大致从阿骨打祖辈颇剌淑(金肃宗)起始习契丹语;阿骨打本人已擅契丹语;在其破辽获俘后始识契丹文及汉文;遂令子弟主习契丹文。金立国后的内外公文交往几乎全用契丹文,这与金人女真语毕竟颇有距离,阿骨打即令曾习契丹字和汉字的臣僚完颜希尹和叶鲁仿依契丹大字和汉字为基础试制女真文字并于1119年(金天辅三年)诏令颁行,此即后世所谓女真大字。20年后的1138年(金天眷元年)熙宗完颜亶参照契丹字创制颁布另一种女真文字,此即后世所称女真小字。时颁字诏称: 百姓诰命,女直、契丹、汉人,各用本字,渤海人同汉人。满文 中国满族使用过的一种拼音文字。1599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命额尔德尼和噶盖二人参照蒙古文字母创制满文。俗称无圈点满文或老满文。字母数目和形体与蒙古文字母大致相同。使用了30余年。1632年清太宗皇太极令达海 (1594~1632)对这种文字加以改进。达海利用在字母旁加圈加点、改变某些字母的形体、增加新字母等方法,表达原来不能区分的语音,规范了词形,并改进了拼写方法,创制了专门拼写外来音的字母。改进后的满文有了比较完善的字母体系和拼写法,具有区别于蒙古文字母的明显特征。俗称有圈点满文。另外还有一种满文篆字,是参照汉文篆书于清乾隆十三年 (1748)创制的。共有32种字体,依笔画的特征命名,如缨络篆、龙书等。满文自左而右直写,有6个元音字母,24个辅音字母,10个专门拼写外来音的字母。基本笔画有:字头、字牙、字圈、字点、字尾两种不同方向的撇和连接字母的竖线等。标明句读的符号有∨和?。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