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是忠臣还是小人_秦国_李斯_秦王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李斯 韩非 赵高 秦国 李斯 秦王

在公元前208年,李斯这位曾经在秦国拥有极高地位、权势横扫朝野的人士,被当众判决腰斩。自此以后,再没有任何人能够束缚住赵高,秦国这辆列车注定驶向灭亡的命运,避免不了。

李斯是忠臣还是小人

李斯从一名郡吏的职位开始上升,在秦国度过了40年的时间,为秦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现在他却陷入了这样一个困境。许多人都对李斯的遭遇感到惋惜,但是,我们要问,李斯是忠臣还是小人呢?

在《史记》中,司马迁对李斯的个人评价早已提出。

李斯的贡献

根据历史记载,李斯原籍楚国,年轻时只是一个无名的郡吏,默默无闻。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斯成为了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荀子的学生。在从荀子那里学有所成后,李斯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前往当时势力最强大的秦国。然而,当李斯来到秦国时,虽然被给予了机会,但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职位。

李斯来到秦国后,受到吕不韦的赏识,被任命为侍从。虽然李斯凭借他的才华和机智成功地晋升为长史,但这个职位并不能充分展示李斯的才华。李斯得到秦王重视的原因,是不久之后发生的“郑国渠”事件。

当秦王嬴政下令驱逐六国的客人时,李斯撰写了著名的《劝退客书》。李斯上书请求秦始皇停止逐客令,秦始皇听从了他的建议。这出现在司马迁所写的《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中。因此,秦王开始对李斯给予重视,李斯也被晋升为廷尉。从那时起,李斯开始真正地在秦国掌握实权。自此,李斯在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中担任嬴政的谋士,并为其提供策略建议。

尽管他没有与士兵们一同参加战斗,但作为一位谋士,他协助秦王洞察了六个国家的局势,并制定了详尽的策略来征服它们。事实上,随着时间的流逝,秦国统一的趋势变得更加明显,各个国家为了自身的安全,彼此之间的联系也变得更加紧密。在张仪离开后,秦国一直没有找到有效的策略来打破六国的合纵之势。李斯察觉到了这一点,他主动给秦王上书,提出要“首先消灭韩国”。这些都是嬴政当时所需之事,在李斯的策划下,秦国迅速推进了灭亡六国的进程,而李斯功不可抹灭。

在秦国统一之后,李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秦朝的统治。他在各地方实施了郡县制,并且实现了文字、度量衡和货币的统一。

李斯连在思想上也没有松懈,"焚书坑儒"事件正是在他的倡议下进行的。

尽管当下对于“焚书坑儒”这一行为的利弊还有待评估,然而就秦国当时而言,这种做法对于震慑知识分子,增强思想统治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李斯不仅在政治上取得了许多成就,而且在文学方面也非常出色。鲁迅先生曾经赞扬过他的才华,称他是秦朝时期独一无二的文学大师。

李斯对国家事务有深刻了解,同时又有良好的文学素养,可以说是秦国珍贵的人才。

李斯在秦国度过了40年的时间,他自从秦王嬴政还是个年幼的时候就已经在秦国了。从这一点来看,可以说李斯对于秦国贡献了全部的力量。当时的秦国人对李斯有很多赞赏,但也许他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忠诚尽责。他所做的一切不仅是为了秦国,也是为了他个人。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我们已经有了一些关于李斯真实面貌的线索。

李斯提出的“老鼠哲学”

《史记》中有一则关于李斯的小故事记载着,李斯曾经在厕所里看到了一只老鼠,由于缺乏食物而瘦骨嶙峋,一见有人就逃跑。而仓库里的老鼠却个个庞大肥胖,在仓库里悠闲地嬉戏着。李斯因此而发出感叹:“人之贤不尚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的能力和智慧主要取决于他的环境和处境。与一只老鼠一样,一个人的贤能与否取决于他所处的位置。这就是广为人知的“老鼠哲学”,可以从李斯的话中看出他的人生态度。

李斯深知良好的环境对个人的重要性,因此他始终努力追求一个优质的生活环境。然而,过度强调环境问题,过于追求个人利益,有时候会使他失去了正确的判断力。在这种人生信念的指引下,李斯之前一直致力于协助秦国,因为秦王嬴政能够给予他荣耀和财富,满足他个人利益的需求。

当秦国的利益和他个人的利益发生冲突时,李斯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个人的利益。一旦李斯的同门师兄弟韩非来到秦国,李斯便开始展开了一连串以自私为目的的行动。

嬴政在阅读了韩非的作品后,对他产生了极高的欣赏,可李斯却通过挑拨离间的手段,使韩非最终未能得到重要的职位,反而遭受了迫害并且不幸丧命。

李斯的才能很出色,与韩非有着深厚的友谊。他非常了解韩非的才华,如果他真是秦国的忠臣,又为何会对韩非进行迫害呢?

李斯明白,他之所以出于私心而这样做,是因为他深深意识到韩非的才华远远超过自己。他担心,一旦韩非到来,自己将失去嬴政的信任和宠爱。因此,他才策划了对韩非的谋害。

由于李斯的个人私利和自私行为,秦国失去了一位非常重要的人才。更重要的是,在秦王去世后,李斯做出了一个导致秦朝灭亡的决定。在公元前212年,扶苏因为与秦始皇对抗而被流放到边疆地区。

自此以后,扶苏与边境的蒙恬关系亲近,而与李斯逐渐疏远。扶苏除了与李斯有密切的个人关系外,他性格温和仁慈,倡导仁治,更倾向于儒家学说。而李斯则凭借法家学说赢得了嬴政的宠爱和青睐。显而易见,这两人的立场存在着无法调和的矛盾。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途中突然去世,临终时,他确定公子扶苏为他的继承人。

经历了多年在秦国为之工作,李斯早已成为秦始皇最为信赖的人。然而,当面对始皇帝最后的指令时,李斯却选择了违背。他跟赵高密谋,命令公子扶苏和蒙恬去自杀,然后立胡亥为继任人。根据史书记载,赵高据说是强迫李斯让胡亥继位。然而,从这件事的角度来看,李斯自愿的可能性更大。

当时秦国的宰相是李斯,其地位高高在上,如同万众之上;可赵高只是皇帝旁边的太监,地位远远不及。两人的身份和地位差别巨大,而且李斯聪明绝顶,很难受到赵高的威胁。另外,在那个时候,李斯掌握着巨大的权力,如果他不同意的话,单凭赵高是不可能让胡亥成为皇帝的。

所以,当时的赵高更有可能是通过劝说,而不是威胁李斯来废除公子扶苏,改立胡亥。李斯作为秦国的重要人物,他对公子扶苏和胡亥两位国君的智慧和对秦国统治的贡献有深刻的了解。

尽管他知道无论是公事还是私事,他和扶苏都不亲近,但如果转而支持胡亥,李斯就能获得赞扬,这将进一步确保他的身份和地位。

最后,李斯、赵高和胡亥一起密谋,下令真正的继承人公子扶苏自尽,胡亥因此登上了秦朝的皇位,被称为秦二世。在秦二世即位后,李斯遭到赵高的排斥和打压,最终被迫害致死。然而,在秦二世的残暴统治下,秦国走向了覆灭之路。

当面临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冲突时,李斯总是将个人利益放在首位。早期,李斯就展现出了他的自私和冷漠,试图陷害韩非。当胡亥被立为君主后,他的私心导致了他自己的死亡,还有秦国的彻底毁灭。

可以从这个情况看出,尽管李斯对秦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在关键时刻,他多次无视国家利益,选择优先满足个人利益,最终导致了秦国的毁灭。

李斯的评价

李斯是否真正忠诚于君主呢?在《史记》一书中,司马迁早已对李斯作出了自己的评价: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

司马迁的意思是说:一般人都认为李斯是个忠臣,结果他最后受到五刑处死。然而,当我观察他的本质后,我对这种世俗的评论有不同的看法。在众人纷纷赞扬李斯之时,司马迁却在其中发现了真正的李斯。从根本上说,李斯是一个只顾自己利益而毫不择手段的人,他的一生始终充满争议。

尽管李斯在早期对秦国的统一和秦朝的建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他本人的性格缺陷却被忽视了。嬴政过世之后,李斯失去了他曾经得到的赏识和信任。他的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产生了严重的冲突。

事实上,在秦朝末期,李斯对秦二世的暴虐无常深感忧虑,曾多次上书劝告,然而此举毫无作用。秦二世不仅不听从他的劝告,反而将他投入了牢狱之中。最终,李斯在与赵高争夺权力的斗争中失败,遭到被处死三族,施以五刑的悲惨结局。

李斯的一生充满了赞扬和谴责,他在协助嬴政创办和巩固了庞大的秦朝帝国的同时,也采取了焚书坑儒的行动,并促使胡亥的登基导致了秦国的灭亡。可以说,秦国的兴衰与李斯密不可分。可以确定的是,在秦国期间,李斯有时扮演了负面的角色。因此,他不值得被称为忠臣。

虽然司马迁并不认可李斯是一个忠诚的臣子,但他对李斯的成就还是给予了适当的评价:“能明其画,因时推秦,遂得意于海内,斯为谋首。”

结语

李斯是一个极具复杂性的人物,根据我们现在的观点,他的优点和缺点都非常明显。就在当时,司马迁能够不受世人观点的影响,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是非常值得赞赏的。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