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李斯的功过?为何有人说李斯是千古罪人_李斯_秦王_秦国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李斯 李斯 秦王 秦国

本文目录

  • 如何评价李斯的功过
  • 为何有人说李斯是千古罪人
  • 李斯三族有多少人
  • 李斯和吕不韦哪个对秦国贡献更大
  • 李斯丹妮、金晨、孟佳作为第一季元老,目前发展状况如何
  • 李斯写谏逐客令的真实意图到底为了什么
  • 李斯其人与《谏逐客书》对于今天的我们有何意义
  • 秦朝千古一相李斯到底应不应该被腰斩处死
  • 李斯在被腰斩那一刻他后悔了吗
  • 深受重用的李斯为何最后惨遭腰斩

如何评价李斯的功过

毛泽东主席为何推崇李斯?

李斯,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人。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作为秦始皇的核心团队之一,为秦一扫天下,统一六国可谓居功至伟。

李斯师从荀子,后入仕于秦,被任为客卿。公元前237年,因韩国使臣郑国利用建造灌渠离间在秦国做事的客卿,秦国宗室大臣亦上言秦王(后来的秦始皇)驱逐在秦做事的外国人。秦王接受了这个建议,下令逐客。于是李斯作《谏逐客书》。历叙秦穆公以来,都是以客卿致富强而成霸业,足见用人唯贤,不必限于本土。列举种种器物玩好,虽不产于秦而秦用之,以其与异国人材相比,揆之以事理,说之以利害,指明下令逐客无异于驱才资敌。

毛泽东主席时常读这篇文章,并给予高度评价,说:李斯的《谏逐客书》,有很大的说服力。

在一次谈话中,毛主席还说:“李斯是拥护秦始皇的,思想上属于荀子一派,主张法后王。后王就是齐桓公,晋文公,秦始皇也算。”

毛泽东从哲学观,阶级立场对荀子和孔孟思想作了区分,他说孔孟是唯心主义,荀子是唯物主义,是儒家的左派。

荀子的学生李斯从儒家的左派而变为法家。秦始皇重用李斯,因法家是办实事的,这是毛泽东推崇李斯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何有人说李斯是千古罪人

诚谢邀请:个人认为,李斯千古罪人说不上,作为政治家,他有功有过,对历史人物的评论不能以偏概全!

李斯(约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战国楚国上蔡(今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芦冈乡李斯楼村)人,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

一.功绩卓著,彪炳史册。

1.劝谏秦王嬴政席卷六合、扫灭诸侯、呑并宇内、开创帝业,秦王采用他的计谋,离间挑唆各国君臣关系,削弱了敌对力量,加速了天下统一。

2.公元前237年,鉴于韩人间谍郑国入秦,秦王愤怒,断然下令驱逐六国客卿,李斯上《谏逐客书》阻止,被秦王所采纳,这在灭亡六国的过程中起了较大作用。

3.秦一统六国后,参与议定拥戴嬴政为皇帝并制定相关的礼仪规矩,他提出拆除郡县城墙,毁掉民间的兵器,彻底废除分封制,坚持设立郡县制;主张禁止私学,以巩固中央集权。

4.倡导参与制定了秦代法律、倡导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等并制定了实施执行的制度。

二.人品低劣,遭人唾弃!

1.丧心病狂地提议“焚书坑儒”,不念旧情杀掉了他的师兄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

2.助纣为虐,与赵高篡改秦始皇遗诏,并不择手段地除掉太子扶苏和大将蒙恬,处心积虑地立暴君胡亥为皇帝秦二世,这是作为宰相的最大人格缺失!

李斯三族有多少人

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因劝谏而被下狱的李斯,被赵高落井下石诬陷李斯与其子李由谋反,对李斯严刑拷打,李斯被迫承认谋反。结果,秦二世下令,“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夷三族”。那么,三族到底指什么,李斯家族又有多少人被杀呢?

所谓“夷三族”,乃是秦、汉时期的一种刑名,是指对一些特殊罪犯,尤其是犯了谋反谋判谋逆等重罪者,虽然罪犯的族人或许并没有犯罪,但为了以儆效尤,达到惩戒之效,还是往往处以诛灭三族的极刑。

不过,关于“夷三族”中的“三族”到底指哪些人,目前尚有争论,主要有以下三种说法。

1、父族、己族、子族。《周礼·春官·小宗伯》有载,“(小宗伯)掌三族之别,以辨亲疏”,郑玄注曰,“三族,谓父、子、孙”。《仪礼·士昏礼》同样有载,“惟是三族之不虞,使某也请吉日”,郑玄注曰,“三族,谓父昆弟、己昆弟、子昆弟”。两种说法虽然略有不同,但其实意思类同,不同之处在于,前注是站在其父角度所言,后注是站在本人角度而言。这种说法认为,“三族”指的就是:父亲的所有兄弟、自己的所有兄弟和本人的所有儿子。

2、父族、母族、妻族。《大戴礼记·保傅》有载,“三族辅之”,卢辩注曰,“三族,父族、母族、妻族”。《后汉书·杨终传》有载,“秦政酷烈,违啎天心,一人有罪,延及三族”,李贤注引《汉书音义》,“父族、母族、妻族也”。而《庄子·徐无鬼》则有言,“夫与国君同食,泽及三族,而况父母乎!成玄英疏:三族,谓父母族、妻族也”。意思是,丈夫在朝中做官,其三族都深受恩泽,更何况是其父母。这种说法认为,“三族”指的就是:除罪犯本人之外,父亲的亲族、母亲的亲族和妻子的亲族。

3、父母、兄弟、妻子。《史记·秦本纪》有载,“法初有三族之罪”,裴骃集解引张晏曰,“父母、兄弟、妻子也”。这种说法认为,“三族”指的就是:除罪犯本人之外,父母、兄弟和妻子。

以上三种说法,各有依据,目前尚无定论,但如果具体到李斯这个案件,个人认为第一种说法相对较为合理,原因在于《史记·李斯列传》明确记载,“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按照记载,李斯是与其儿子一起被杀的,而以上三种说法之中,只有第一种包含了罪犯儿子。

那么,李斯到底有多少家人被杀呢?这个问题其实很难回答,毕竟史料关于李斯的家族成员记载实在太少,他的父亲、母亲、妻子均无记载,即使他的儿子,也仅有担任三川郡守的李由出现在了史料之中。

按照《史记·李斯列传》中“与其中子俱执”这句记载来看,“中”有中间的意思,因此李斯应该是有三个儿子,其中担任三川郡守的李由为其长子,而李斯则是与次子一起被杀的,至于李斯的第三个儿子,史料中则没有记载。

虽然史料并未记载李斯的家族情况,但如果“父族、己族、子族”皆被连累的话,李斯家族被杀者,至少也在十余人。其中尤以李斯最惨,被处以“俱五刑”之刑,所谓“俱五刑”,便是将“墨、劓、刖、宫、大辟”五种刑罚合一,即先将其刺字、挖眼、施以宫刑、砍去双脚,然后再处以腰斩。

不过,李斯虽然被“夷三族”,但其长子李由因为在外领兵,因而得以逃过一劫。李由后来负责率兵驻守雍丘,项羽、刘邦进攻雍丘之时,李由身先士卒、拼命死守,即使左臂中箭仍然继续指挥作战。城破之后,李由被刘邦部下曹参所杀,项羽目睹李由惨烈之状,深受感动,令人将其尸体送回老家上蔡安葬。

李斯和吕不韦哪个对秦国贡献更大

李斯是一位毁誉参半的大秦丞相,位高权重,自视甚高,以老?鼠论据走上历史舞台,阻止了秦王废贤才令而威名天下,是继吕不韦之后的有一位伟大丞相,他协助秦始皇统天下立下了悍马之劳。他在国家体制,司法文化,律治上及文字上独树一帜,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但他晚节不保,和乱臣贼子赵高,篡改始皇遗诏。杀死扶苏,改立胡亥成为其一大污点。否则他会成为向伊尹,周公旦那样伟大人物。可以名垂千古,青史留名,可惜他被赵高车裂五马分尸,临死前他对儿子讲,我多想和你在上蔡的出坡上领着小黄?游玩那,他是个十恶不赦的大秦罪人否则大秦帝国也不会二世而亡。

李斯丹妮、金晨、孟佳作为第一季元老,目前发展状况如何

孟佳可比以前火的不要不要的了,从278万到1000万粉丝要感谢乘风破浪这个节目

李斯写谏逐客令的真实意图到底为了什么

《大秦赋》正在热播,在李斯出场不久,秦王嬴政准备驱逐异客的时候,出现了李斯上秦王赢政《谏逐客书》的剧情,下面就来说一下这是怎么回事。

《谏逐客书》,是中国最早反对地域歧视的人才论著,是李斯写于秦王嬴政十年(前237年)的传世之作。

我们在《大秦赋》中看到,秦王赢政十年,韩国人郑国来到秦国,劝秦大兴水利工程,以消耗秦国的人力物力,使其不能攻打韩国。此事被发觉后,秦宗室大臣认为从六国来秦的人都是间谍,劝秦王下逐客令。当时的李斯,亦在被逐之列。为了反对地域人才歧视的观念和做法,李斯写下此文。在先秦文章中,不乏有关人才的论述,尤其是《战国策》《过秦论》等,不少篇章有意无意、直接间接地讲到了“士”的地位和作用,然而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专门论述得士者得天下,坚决反对地域歧视的人才论著,首推《谏逐客书》。

秦王逐客,李斯亦在其中,但此文完全抛开了个人之去留,全以秦之得失立论。文章尖锐地批评了秦王嬴政在用人政策上“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的错误作法,指出要想吞并诸侯统一海内,就必须广招人才。作者先以史实为证,列举先朝秦缪公、秦孝公、秦惠王、秦昭王重用客卿,使秦国由弱到强的历史事实,说明外来客卿对秦国成就帝业起着重大作用;再以现实生活为例,指出秦王在日常生活中享用的珍宝玩好、乐舞美人并不仅限于秦国所产事实,批评他这种矛盾做法是重色乐珠玉而轻人才,不是一个有志于统一天下的君主所应采取的态度;最后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为喻,说明只有广招人才,才能使国富兵强、无敌于天下的道理,批评秦王逐客却士无异于自毁长城、资助敌人,必然会使秦国陷入危险的境地。

这篇文章作为作者身处被驱逐的逆境下所写的一封上奏书,开门见山提出“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这一中心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分别论证异国之客对秦国发展所起作用的重要性,秦王在生活中享用异国之物而在用人上却排斥异国之客的荒谬,以及逐客对敌国之利和对秦国之弊,以此打动秦王热衷于功利之心。在议论中作者还运用了铺陈排比的手法,如广为罗列秦国四君所用客卿为秦国立下的功绩,以及秦王政平日享用的珠宝玩好乐舞美人等,都显得辞采繁复,洋洋洒洒,颇有气势和文采。秦王赢政看过这篇文章后,深为李斯的见解折服,改变了逐客的想法,也为日后重用李斯埋下了伏笔。

李斯之所以冒死直谏写下这篇文章,一方面说明他有这方面的远见卓识,洞悉秦国四君使用异国人才取得成功的经验;另一方面他也是被逐之客,在没有退路的情况下的绝地反击之作;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李斯渴望在秦国建功立业,他已清晰地看到,在七个诸候国当中,也只有秦国具备他成功逆袭的条件,他必须用这篇文章赌上一次命运,若成功了他可青史留名,被逐走了,他可能回到上蔡去,或再找他的老师去。

李斯写下这篇传颂千古的名作,从李斯为人的道德角度看,尤其是日后他听从赵高合谋扶胡亥即位,又让公子扶苏自杀等一系列作为的表现看,虽然在文章中没有点出自己,但笔者不认为他凭的是一腔热血来为人代言,是自己对功名利禄的极度渴望,才斗胆向秦王赢政上书的。

抛开李斯的道德品质看,《谏逐客书》确是一篇事理和文采兼胜的好文章,更以其卓越的见识,久传不衰,成为中国古代人才学中一篇具有开创意义的佳作。

李斯其人与《谏逐客书》对于今天的我们有何意义

感谢邀答。

李斯的《谏逐客令》是一篇著名的劝谏文章,文中举例了大量的事实和案例劝谏秦王广纳客卿和人才对国家带来的好处。秦王从谏如流,从此秦国逐渐强大,统一了七国,结束了战乱的春秋战国时代,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在中国历史上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为推动历史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可见《谏逐客令》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时至今日,《谏逐客令》也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全国各族人民的辛勤努力和奋斗,更离不开各种人才发挥聪明才智。

正是我们的国家注重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储备,实行国家人才战略工程,为了让广大才人才留得住、留得稳、安得心、放得开,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广大人才创造了良好条件和广阔空间,让各类人才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创造、去实践、去创新,使我们的国家在科技方面日新月异,硕果累累,形成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推动力和添加剂。

改革开放四十年所取得的成果令世界睹目,这是我们国家的自豪和骄傲。纪录片《历害了,我的国》,正是我们国家遵重知识、遵重人才、遵重创造、遵重创新的真实反映。

秦朝千古一相李斯到底应不应该被腰斩处死

谢谢邀请,李斯自然是按罪当诛,死得其所。

李斯之死

五花大绑的大秦相邦呆呆地看着天空,残阳、白发、血丝,诡异的场景预示着祭台上需要一位高贵的臣子。

在此之前已经完成了一次白发人送黑发人,长子李由兵败三川郡,身死城破。

回顾一下,商鞅被车裂,张仪被驱逐,范雎下落不明,吕不韦被追杀,蔡泽被劝退,虽然大秦的相邦从来不是那么好当的,李斯自认为不逊于上述任何一位,但不同的是,天大地大已经没有他的容身之所,曾经熙熙攘攘的东方六国已经被李斯和嬴政搭档亲手翦灭,属于“士”的时代即将落下帷幕。

▲活着出色,死得憋屈

这也许就是宿命吧,继前辈商君之后,李斯是第三个被送上断头台的宰相,等待他的是腰斩和灭族。

“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史记.李斯列传》

想回到楚国的上蔡当一个无忧无虑的山野小民已不可得,抱头痛哭也解救不了一家老小的性命(夷三族)。

李斯的罪名

罪名叫谋反,送他的是曾经瞒天过海窃取权利的同谋,但他身为一个毫无根基而享尽荣华的相邦,难道还能推翻嬴氏宗族的家天下吗?

李斯自认为是有功的:

臣尽薄材,谨奉法令,阴行谋臣,资之金玉,使游说诸侯,阴修甲兵,饰政教,官斗士,尊功臣,盛其爵禄,故终以胁韩弱魏,破燕、赵、夷齐、楚,卒兼六国,虏其王,立秦为天子。罪一矣。地非不广,又北逐湖、貉,南定百越,以见秦之强。罪二矣。尊大臣,盛其爵位,以固其亲。罪三矣。立社稷,修宗庙,以明主之贤。罪四矣。更克画,平斗斛度量文章,布之天下,以树秦之名。罪五矣。治驰道,兴游观,以见主之得意。罪六矣。缓刑罚,薄赋敛,以遂主得众之心,万民戴主,死而不忘。罪七矣。若斯之为臣者,罪足以死固久矣。--《史记.李斯列传》

确实,除了不能亲自上阵杀敌之外,大秦帝国后期的所有国策都出自李斯之手,没有他就没有鲸吞天下的皇图霸业。

▲仓鼠=官仓之鼠

然而李斯显然是忘了,他的罪名其实叫“人为财死”。

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史记.李斯列传》

从上蔡毫无牵挂的“厠鼠”,到大秦帝国最为高贵的相邦,凡事有得必有失,他得到的是万人之上的尊崇,也得到了“高处不胜寒”的尴尬,此时的李斯回不去的不光是养尊处优的生活,还有习惯于高高在上的心态。

死得其所

从《史记》上的描写来看,李斯临终前并没有大彻大悟后的淡定,相反充满了对生命和富贵的眷恋,因此他既没有活明白,也没有死明白。

李斯作为沙丘事变的知情人之一,绝对是赵高和胡亥的眼中钉,肉中刺,如此简单的道理都看不明白,唯一的解释就是他已经利欲熏心,曾经睿智的双眼再也看不清远方了。

其实罪名只要一条就够了:篡改遗诏,杀害公子扶苏和大将蒙恬。

▲埋葬了两代英主的沙丘

扶苏是史书上的一位谦谦君子,而蒙恬则是大秦最后的军魂,他们的死让胡亥赵高这对混球窃据朝堂,而帝国最为忠诚的相邦李斯则是帮凶。

王翦王贲父子相继去世,李信病故,原先大秦漫天的将星居然在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十年之内相继离去,他们就是为了统一而生,却不能为守土而战了。

▲扶苏和蒙恬

扶苏不死,也许天下不会那么乱,至少陈胜吴广拉不起那么大的队伍,而战神蒙恬的离去导致西楚霸王最强的对手不能再上阵杀敌,倘若巨鹿城下的不是章邯,大秦也许还能再续辉煌呢?

说他亲手毁了大秦帝国毫不过分,如此,还不当死吗?沙丘背叛秦始皇,不该杀吗?坑死老同学韩非,不该死吗?蒙氏和大秦宗室的数百余口的性命,不该追偿吗?焚书坑儒,不该死吗?只是执行死刑的人让他有点纠结罢了,但输给赵高这个水平在线,道德刷下限的阉人,貌似也不冤枉。以李斯的智慧应该可以预见胡亥和赵高的结局并不会太远,死相还会更加难看,如此就当是一起上路不行吗?

▲白起自刎

良久,曰:“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阬之,是足以死。”遂自杀。--《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白起这一点就比他强多了,本来就是该死之人,何必纠结于区区死法和时间呢?

总之,因为贪图眼前的富贵选择与虎谋皮,确实是活该,不能为奋斗一生的大秦帝国殉葬,却要背负着罪名和骂名被后世贻笑万年。看来他始终忠于的并非秦始皇或者秦帝国,而是年轻时心心念念的“仓鼠”生活罢了。

李斯在被腰斩那一刻他后悔了吗

李斯为秦贡献良多,聪明人。

李斯很聪明,作为秦相为秦贡献良多。面临赵高如此危险的政治投资,他还是干了,应该是有一定的思想准备。至死不悔应该是大人物的特性,我想他不一定会后悔。所以后不后悔,还只有问他才知道!

深受重用的李斯为何最后惨遭腰斩

李斯作为丞相为秦始皇统一中国,为秦二世争下江山,立下汗马功劳。但这个人德才不匹,辅作始皇时,妒杀韩非子。始皇死后,为一己之私利,同赵高伪遗诏,害死扶苏,最后落得腰斩,也是报应。

二世当政,赵高忌恨李斯大权在握。诬告李斯,参与伪沼,丞相嫌地位没提高。恰好李斯儿子管辖郡县发生陈胜起义。丞相在外权势比皇帝大。二世大怒,责令查办丞相。此时各地起义不断,二世迁怒李斯失职,赵高用门客冒充御史,严刑拷打李斯,捏造李斯谋反,李斯屈打认罪。判李斯五刑,腰斩于市。一代丞相,同小人赵高同流合污,最后遭小人算计。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