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李斯为何斗不过赵高呢,李斯为什么不扶持扶苏_李斯_始皇_秦朝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李斯 胡亥 赵高 李斯 始皇 秦朝

李斯输给赵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总体上来看,第一是因为由于秦国法律规定,李斯无法获得太大的权力;二是因为赵高实际代表着胡亥,而实际上真正想要杀死李斯的也是胡亥。第三个最重要的原因是李斯失去了民心,而且失去了整个秦朝官员系统的支持,这才是最致命的。

丞相李斯为何斗不过赵高呢,李斯为什么不扶持扶苏

要想说明李斯被赵高击败的情况,我们需要追溯到秦始皇并未去世的时刻。

当秦始皇在位期间,李斯是秦朝的首席重臣,权力极为强大。在秦朝,除了秦始皇之外,李斯的权力可谓是数一数二的。就算是公子扶苏,单就权力而言,也不可能比李斯更强。

根据秦朝官员体制,秦国高层实行三公九卿制。在该制度中,三公分别为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拥有最大的权力。丞相负责直接管理百官,这里的百官不仅包括文官,还包括武将。御史大夫的职责是监察百官,尽管他们拥有监察的权力,但实际上并不具备管理职务。此外,在秦朝短暂的历史中,御史大夫职位并非唯一且常有更迭。关于太尉这个官职,理论上是要负责全国军队的。然而在秦朝历史上,太尉一直空缺。有资格担任这一职位的武将,仅有王翦、王贲、李信、蒙恬等少数几人。但由于各种原因,他们都未曾担任过太尉。

因此,尽管秦朝官方称之为三公,实际上只有“两公”。

在两公体系下,御史大夫经常轮换,而丞相则很稳定。从秦始皇统一天下到他去世的这段时间,李斯担任丞相的时间就非常长了。

因此,可以想象李斯当时拥有的权力之巨大。称他为“站皇帝”一点也不为过。在理论上,秦朝的所有文武百官都是李斯的支持者。他在管理官员的过程中,安排了多少人是他的亲信,只有他自己清楚。

除了以上提到的,李斯的长子李由还担任了三川郡的郡守!众所周知,秦朝共辖三十多个郡,而在这些郡中,三川郡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一个。三川郡的位置大约位于今天的郑州至洛阳之间。自秦朝至隋唐时期,中原地区的统治核心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咸阳,或称为长安地区;另一个是洛阳地区。在当时,咸阳地区由丞相李斯掌控,权威极高。而洛阳地区则由他的长子担任郡守,负责掌握军政大权。

此外,李斯的其他子女也基本上都拥有不低的地位。虽然史书中没有详细记载这些子女从事何种职业,但《史记》明确提到,李斯的几个儿子都娶了秦朝的公主,而他的几个女儿也都嫁给了秦朝的公子。

因此,有人猜测秦始皇的长子扶苏的官方妻子,可能是李斯女儿。

在秦始皇去世之前,李斯及其家族的状况就是这样的。

对比起来,赵高虽然拥有一些权力,但是那点微薄的权力实在是不值一提。以当时李斯的身份来看,甚至不需要把他放在眼里!

秦始皇逝世前,赵高担任中车府令的职务。许多人在学习秦末历史时会有一种误解,认为赵高与明朝的刘瑾、魏忠贤等后世大宦官相似,都是权力滔天的人物。事实上,这是不正确的。

赵高真正拥有较大的权力,事实上是在秦始皇去世后才发生的。在秦始皇去世之前,他只是一个给秦始皇管理马车的官员。因为犯了罪,受了宫刑,然后他自己对秦国的律法比较熟悉,因此后来被秦始皇给予其他工作的机会,其中包括看管玉玺,同时负责教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学习法律。

若将这位掌管玉玺的太监置身于明朝后期,他的权力必定是极为强大的。然而,若将他放到秦朝,他的权力就算不上强大,因为这两个朝代的制度不同。

因此,在秦始皇去世前,赵高权力虽很大,曾是秦始皇身边备受提拔的人物。但与李斯相比,他实际上毫不起眼。然而,因为发生了那场“沙丘之变”,所有的事情都发生了改变。

所谓“沙丘之变”指的是秦始皇在外巡游时突然身体不适,最终在归途中去世。由于秦始皇在世期间未明确立太子,因此长子扶苏虽备受期望,被认为是秦始皇培养的接班人,但没有正式被立为太子。

此外,当时扶苏恰好不在咸阳,而是在北方的边境地带。而那个时候,只有秦始皇的幼子胡亥在他身边。

因此,秦始皇逝世后,赵高与李斯联手秘密保守此事,并禁止外人探询秦始皇的消息。由于两人在巡游队伍中身份显赫,再加上李斯的权势,能够轻易地做到消息不泄露。在同一时间,他们还私自更改了秦始皇的遗嘱。一方面让胡亥称帝,一方面以秦始皇的名义发布命令,处死扶苏。有了李斯和赵高的支持,本来没什么希望登上皇位的胡亥终于登基了。

李斯为什么不扶持扶苏

赵高之所以支持胡亥登上皇位,其原因相当简单明显:因为他是胡亥的老师,也是胡亥最信任的人。只要胡亥成功继承了帝位,赵高就自然而然地坐上了握有大权的位置。不过,李斯选择帮助胡亥的原因却一直备受后世争议。

大家最普遍认同的说法是:李斯和公子扶苏的政治观点不同。一旦扶苏登基,李斯很可能迅速失去所有的官职和权力,甚至可能被扶苏清算。因此,李斯才会冒险帮助胡亥篡改遗诏。无论事实是否如此,总之,李斯最终还是决定帮助胡亥。然而,从他做出这个决定的那一刻起,他的结局就注定不会是好的。

由于他与胡亥的关系不够亲密。

尽管李斯对胡亥有协助登基的贡献,但在胡亥看来,促使他登上皇位的还是赵高老师。因此,一旦胡亥称帝,李斯无法再像秦始皇时代那样成为皇帝在朝堂上的代言人。李斯曾经能代表秦始皇在朝堂上管理百官。然而,到了胡亥时代,这个职位注定只属于赵高,而非李斯。假设李斯当时能够意识到现实的情况,并选择匆忙离开,将自己的职位老实地让给赵高,他或许就有可能平安脱身。但问题在于,根据李斯的性格,似乎他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李斯一直都非常骄傲,从一开始到最后都是如此。对他而言,赵高一直被视作只会照顾车马的宦官,让他屈服于赵高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在胡亥刚登基的时候,李斯其实不必过于关注这些事情。

由于所有下面的官员都是他的支持者,因此李斯实际上拥有庞大的国家机器的支持。即使是胡亥本人也不敢轻易杀死他。如果这样做,胡亥下令杀死李斯的同时,可能会面临整个咸阳城的官员跪在他门口,亲身体验被大臣逼宫的感觉。自胡亥登基以来,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李斯破坏了他的权力基础,是亲手造成的。

李斯为了帮助胡亥稳坐皇位,同时也为了掩盖自己篡改遗诏的罪行,只好遵从赵高的建议,协助胡亥清除他的兄弟姐妹,以及清除那些反对胡亥的官员。

在后世读李斯的故事时,很容易会忽略一个要点。首先,《史记》明确记载了李斯的儿子娶了秦始皇的女儿,而李斯的女儿则嫁给了秦始皇的儿子。我们不确定这是全部还是只有某些人如此。但是,显然的是,李斯和秦始皇之间有血缘关系,这一点毋庸置疑。《史记》进一步记录了,胡亥即位后,将他所有的亲兄弟姐妹全部残忍屠杀。结合这两个事实,隐含的事件是:当时的李斯亲手将他的女婿、儿媳或甚至他自己的儿女送到胡亥的刀下。

李斯这个人非常可怕。在整治这些纨绔子弟的同时,胡亥和赵高也没少清洗朝中的大臣。而这些大臣中,很多恐怕都是李斯的学术派别和旧交。

这样说来,此刻看向李斯的所有人都会感到心寒:一个能够屠杀自己亲人的丞相,是否值得他们追随?这样的李斯,是否值得他们联合起来推翻他?

作为丞相,李斯掌握了极大的权力,得到了朝中官员的支持,这一点毫无疑问。然而,这种支持并非毫无条件,而是有两个前提。第一是皇帝及整个秦国官僚系统对他信任与重用,愿意赋予他如此之大的权力;第二是其他大臣认为跟随李斯可以使自己受益。

胡亥上位后,可以看出李斯的这两个权力基石已经丧失。胡亥本人对他不信任,下面的重臣们也开始怀疑他。已经到了这个阶段,李斯的权势实际上已经站不住脚了。然而,当时李斯自己很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此,接着,赵高很轻易地便给了他致命的打击。

当李斯和赵高联手清除那些官员,帮助胡亥稳固皇位的时候,两人彼此没有利益冲突,因此赵高也不会对李斯产生威胁。但当胡亥确立皇位之后,赵高渴望进一步扩大自己的权力范围,却发现眼前唯一阻碍他的就只有李斯一个人。在这个时候,李斯已经转变为赵高的敌人,不再是盟友了。

于是接下来,赵高玩了一个小把戏:他利用自己拥有宫中近侍的身份,每当胡亥有时间处理政务时,就会阻止李斯过来。等到胡亥享受快乐的时候,他再让李斯来。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胡亥逐渐对李斯失去了耐性,对他的厌倦感也逐渐增加。同时,赵高在旁边不断诽谤李斯,导致胡亥很快下令将李斯抓捕起来。

要是回到一年多以前,当时刚登基的胡亥如果逮捕了李斯,可能第二天所有的咸阳官员都会跪在胡亥面前请求放人。只要胡亥不放人,整个咸阳甚至整个秦国都可能陷入瘫痪。经过一年多的残杀,许多人对李斯感到失望,因此几乎没有人会再为他求情。因此在李斯被逮捕之后,赵高不费吹灰之力就以谋反之名,成功地将其定罪,并予以了处决。

当李斯被杀害时,大泽乡起义已经爆发并开始逐渐席卷全国。他的长子李由正在领导秦军主力,与农民军在前线激战。那时,李由可说是秦朝最为重要的人物,因为他恰好率领主力在荥阳地区,挡住了起义军主力的进攻,双方陷入了对峙状态。

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李斯误以为胡亥没有勇气对他下手。毕竟在这种生死存亡的时刻,稍有政治头脑的皇帝都不可能擅自杀掉领兵的大将的父亲,尤其是他还是朝中的丞相。然而,胡亥偏偏采取了这样的行动。

总的来说,李斯高估了胡亥的政治才智。在他漫长的人生中,他一直与像秦始皇这样的伟大君主或可以阻止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六国君主打交道。然而,面对胡亥这样明显缺乏政治才智的皇帝,李斯可能需要一些时间来适应,想明白如何和这样的皇帝相处。因此,李斯的死亡实际上是由于他自己而不是赵高,赵高只起了辅助的作用。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