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炳是明嘉靖朝锦衣卫都指挥使,其母为明世宗朱厚熜乳母,陆炳幼小随母出入宫禁。陆炳从明世宗的儿时玩伴起步,依靠救嘉靖于火海的功劳得到嘉靖的恩宠,逐渐成为朝廷当中的大人物。
陆炳,字文明,浙江嘉兴府平湖县人,嘉靖朝锦衣卫都指挥使。很多朋友知道陆炳,是因为前些年风靡一时的一套写明史的书籍,书中对陆炳的评价是懦弱。也许是作者对陆炳是有些许期望,当看到他和严世蕃同流合污迫害夏言,看到他在自己属下沈炼被诬陷入狱而无动于衷,这份期许就变成了悲叹。堂堂嘉靖朝锦衣卫都指挥使,嘉靖帝眼前的红人,权势熏天不让严嵩,才智不凡国士无双,却偏偏看着朝中奸人当道,毫无作为,只想明哲保身,故而称其懦弱。于朝史暮想看来,这个评价还是稍显片面的。
陆炳和嘉靖帝的渊源
陆炳称自己是唐代宰相陆贽之后。如果所言非虚,陆炳称其族世代为官600余年的说法,倒是勉强对得上。如果我们看嘉兴平湖县陆氏一族,也的确算得上望族一说。汉代的陆闳,三国的陆绩,陆逊,晋代的陆云,唐代的陆元方,陆希声,陆贽等,皆是历史上有名有姓的人物。不过陆炳这一支,貌似混得不怎么样。
嘉靖帝一支,原先是湖广的一个藩王,封兴王。陆炳的祖父被推荐为生员,做了锦衣卫的小旗。在兴王朱祐杬到湖广就藩的时候,陆炳的祖父被选为兴王的仪卫司总旗,随侍兴王。陆炳祖父逝世后,陆炳的父亲承袭其职,入锦衣卫,一直侍奉着当时还是兴王的嘉靖帝。而陆炳的母亲,曾经是嘉靖帝的乳娘。
到了嘉靖帝入京登基,陆炳的父亲作为兴王府旧人,一路水涨船高,历锦衣卫副千户,锦衣卫千户,锦衣卫指挥使,后军都督府都督佥事等职。所以陆炳一支在明代的起家,是由其父亲开始的。陆炳只比嘉靖帝大三岁。陆家一直都是兴王府的亲信,陆炳的母亲又是嘉靖帝的乳娘,所以不难想象,嘉靖帝的童年应该没少和陆炳一起撒尿玩泥巴。而这种儿时结下的友谊,总是来得如此得纯粹和真诚。
陆炳长得很帅。身材高大健壮,为人深沉勇武,并且走起路来很像“鹤行”,毕竟是仪仗队世家,有这样的家族基因也好理解。陆炳虽然是锦衣卫世家,祖上是军籍身份,但也算是书香门第了,所以学习成绩也很好,称其“以官舍知书,颇览文籍”。这么一个能文能武,长得又帅的兄弟,还是皇帝的哥们,按理说乖乖地混吃等死,偶尔胡作非为,无忧无虑,荣华富贵地过一生是非常正常的。可陆炳不。
嘉靖十一年,原本可以承袭世职的陆炳参加了武举,并且中第,成为武进士,之后被派往北方边军历练。嘉靖十三年,蒙古鞑靼部南下,陆炳于战中斩杀一名敌人,立下战功,授锦衣卫副千户。嘉靖十五年,陆炳父亲病逝,陆炳承袭锦衣卫指挥佥事一职。后升任锦衣卫代理指挥使,掌管锦衣卫南镇抚司。嘉靖十八年,陆炳随同嘉靖帝南巡。一日夜间行宫失火,众人难觅嘉靖帝。陆炳毅然冲入火场,将嘉靖帝背出行宫。
至此以后,陆炳同嘉靖帝的关系再次升华,《万历野获编》有载:世宗南巡江汉,......陆炳得于行宫救火,建捧日之功勋,兼拜公孤,与进士恩荣宴而极。嘉靖二十一年,“壬寅宫变”,陆炳果敢及时的行动,配合皇后解救出了嘉靖帝。
嘉靖二十三年,陆炳受命暂代锦衣卫印提调监督官校。同年破获命案一起,升锦衣卫都指挥同知。嘉靖二十四年,陆炳正式掌管锦衣卫。大明锦衣卫自此,开启了陆炳时代。陆家作为兴王府旧人,陆炳作为嘉靖帝的儿时玩伴,其母又曾是嘉靖帝乳娘,之后还两次解救嘉靖帝性命;再加上以世职中武进士,身有战功,仪表非凡又沉稳内敛,如此人才,如此渊源,陆炳在嘉靖朝想不出彩都不行。
陆炳的为官之道
由于正德帝之前重用宦官,以致朝局混乱,民怨极大,所以嘉靖一朝,始终在刻意打压宦官集团。相应地,东厂的日子也不怎么好过。但特务系统的工作是不能落下的,皇帝很多的情报来源和一些特殊工作还是需要有人负责。于是锦衣卫愈加受宠。陆炳能够掌管锦衣卫,也说明了嘉靖帝对其的信任。
大明的特务工作不好做。
首先,锦衣卫是明朝皇帝用来制衡文官集团的重要工具。锦衣卫从一出生,就担负着帮助皇帝对抗文官集团的重任。先天上就被文官集团仇视。其次,锦衣卫要替皇帝背很多的黑锅。一旦这个锅大了,皇帝都兜不住的时候,就只有弃车保帅,拿锦衣卫下手,借以缓和矛盾。
所以,作为锦衣卫的头子,和皇帝走得太近,以后会被文官集团清算;和大臣们走得太近,会被皇帝看成是背叛。两头都不讨好,这中间的平衡技巧极难把控,稍有不慎就是身死名灭,万劫不复。你就往前看,朱元璋时期的毛骧,蒋瓛;朱棣时期的纪纲;朱祁镇的马顺,朱祁钰的卢忠;还有朱厚照时期的钱宁,江彬,他们下场是一个比一个惨。
那陆炳是如何做好这份“很有前途”的工作呢?陆炳大体做了三件事情。
第一,陆炳先做好本职工作。
陆炳一上任,就扩大了锦衣卫的编制。先是招募了10000余名校尉进入锦衣卫,除了去街上巡逻,还分派到各地去维系治安。又招募了一群世家子弟和地方豪强,成天就是到处刺探情报。通过嘉靖帝,陆炳大幅提升了锦衣卫的政治地位和职称待遇,也使得陆炳在锦衣卫内部有很高的威望。
在“庚戌之变”时,蒙古俺答部围困京师。陆炳亲率部属维持京师治安,把守城门,盘查行人,严惩闹事者,破获好几起有预谋的“恐暴”案件,极大地稳定了京师的军心民心。陆炳注重刺探地方情报。当获知前线明军粮饷后勤保障困难的时候,大胆上书嘉靖帝,请求加大后勤保障力度,并且适时地提出自己的一些积极的军事建议。陆炳做事的勤勉,是值得肯定的。
第二,陆炳擅长结成政治联盟。
陆炳深知文官集团的力量。但是自己走得太近,会引起嘉靖帝的猜忌。陆炳玩的是另一手套路——联姻。我们看看陆炳都结了哪些儿女亲家。长子娶了后军都督府右都督高恕的女儿;三子娶了吏部尚书吴鹏的女儿;长女嫁给成国公朱希忠的嫡子;次女嫁给了严嵩的孙子;三女嫁给了徐阶的儿子;四女嫁给了礼部尚书孙承恩的儿子;五女嫁给了吏部尚书吴鹏的儿子;一孙女嫁给了太仆少卿米万钟;另一孙女嫁给了锦衣卫都指挥佥事袁存时。
可以吧,陆炳结姻亲的对象,要么是当时朝廷的当权者,要么是非常有发展潜力的后起之秀。其中,严嵩和徐阶这对冤家居然同时是陆炳的亲家,可见陆炳之圆滑,老道,眼光之毒辣,亦可窥其权势之盛。如此庞大而又错综复杂的姻亲联盟,无疑是陆炳最后得以善终的重大保障之一。
第三,在嘉靖帝的底线之前,陆炳为嘉靖帝马首是瞻。
做好本职工作,和文官集团搞好关系,这些都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嘉靖帝的宠信。陆炳非常明白自己权势的来源,所以在嘉靖帝的原则底线前,陆炳是丝毫不敢去触碰的。夏言和严嵩斗,陆炳其实一直都是中立的。直到夏言准备对陆炳下手,陆炳才被迫与严家联手搞到夏言;严嵩的得势,徐阶的艰难求存,陆炳是看在眼里的。他知道,这个局面是嘉靖的帝皇权术刻意营造的。谁破坏了这种内阁成员互斗的局面,就是破坏了嘉靖帝制衡文官集团的策略,而这是嘉靖帝的底线。
所以杨继盛的死谏是没有用的,沈炼的上书也是在做无用功,反而会激荡出更加动荡的朝局。陆炳知道自己不能插手其中。锦衣卫到底还是游离于《大明律》之外的皇家私人武装,他陆炳到底也只是嘉靖帝的一柄剑,剑柄必须要牢牢掌握在皇权手中。于是,嘉靖帝需要知晓朝臣的动向,陆炳就尽职打探情报;嘉靖帝发火要廷杖,陆炳就负责教训这几个大臣;嘉靖帝要躲在西苑潜心修道,陆炳就稳稳地守在旁边让他不为打扰,保他周全。陆炳之于嘉靖,除了儿时的玩伴,此时的君臣,更是工作的本分。
陆炳为官之道,于上司,坚守底线,明确职权;于工作,勤勉有加,克忠职守;于同僚,圆滑练达,结盟连姻,陆炳之聪颖,可见一斑。
陆炳之为人
这个话题争议就大了。有人说陆炳贪污,这个不用查,在那个时代没几个人能做到海瑞那个样子。《明史》有载:四方文武大吏争走其门,每岁所得亦不赀;说陆炳利用职权敲诈富户,这个也有。《焦太史国朝献徵录》也有载:富民有小过者即搒掠,文致成狱,没其赀产。其所夷灭者不可胜道;说的就是陆炳贪腐和敲诈富民的事情。不过倒也奇怪,陆炳在民间的官声貌似还不错。朝史暮想觉得大概与陆炳只敲诈富户,而宽待小民,再和民众普遍的仇富心理有关。
陆炳的家财雄厚,除了陆炳自己的享乐之外,一部分用作结交朝臣,一部分也用来救济一些生活拮据的官员及其家属。比如在翰林院任职的陶大临,为官清廉。母亲死后连棺材钱都没有,陆炳知道后就送了一口上等的棺材给他;比如沈炼被发配后,陆炳就赠了钱财给其家属,以助生计。陆炳也搭救过很多人。锦衣卫是负责打板子的,很多因为进言得罪嘉靖帝的言官被廷杖,都是在陆炳的授意下才得以生还。他也帮过聂豹,俞大猷等人。
庚戌之变,蒙古袭扰京郊。面对京师城外的难民,陆炳上书嘉靖帝,恳求打开城门放难民入城。仅此一举,陆炳就解救了数万百姓免于蒙古铁骑的蹂躏。又有人说他亲近严嵩,严世蕃,陷害夏言了。当时陆炳所为,无非是自保。夏言既然已经有了弹劾陆炳之心,即使这次因为陆炳的求情而放过他,谁能保证日后夏言不会再有同样的举动。陆炳陷害夏言不假,却又有几人看到他出于道义弹劾仇鸾,李彬等人呢?
其实很多看起来很复杂的人事,背后都有一条很简单的逻辑。陆炳也是这样。陆炳首先要确保自己的权势地位,之后才可以有限度地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和我们玩游戏常说的“站着才有输出”是一个道理。而陆炳作为锦衣卫都指挥使,武不能像戚继光一样南剿倭寇,北御蒙古;文不能如高拱,张居正之辈革新除弊,施行新政,他的职责决定了他只能稳稳地待在嘉靖帝身边,冷眼看着朝局的纷争,随时准备替嘉靖帝出手敲打文官,还要控制好尺度,避免遭到日后的清算,真的是太难了。不在其位,不谋其职啊。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