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艺的于是之和林连昆两位前辈,您认为谁的表演艺术水平更高?我国有哪些著名的京剧艺术大师_戏曲_艺术_形式

本文目录

  • 人艺的于是之和林连昆两位前辈,您认为谁的表演艺术水平更高
  • 我国有哪些著名的京剧艺术大师
  • 中国古代的戏剧发展历史是怎么样的
  • 我国古代戏曲艺术成熟的标志是什么
  • 最古老的绘画形式是什么
  • 戏曲艺术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人艺的于是之和林连昆两位前辈,您认为谁的表演艺术水平更高

印象中只记得于是之,青春之歌 茶馆 大河奔流中饰演毛伟人(大银幕首演)中年之后的于是之胖了些也顺眼了。林连昆我对不上是哪位了。

我国有哪些著名的京剧艺术大师

我个人作为一个普通的京剧爱好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每个时期都有每个时期的标准,所谓大师的标准也不一样,就像现在教授、高级工程师遍地都是,大师也多如牛毛,我认为能称得上京剧大师的有(排名不分先后):

一、第一批:谭鑫培、孙菊仙、王笑侬等等。

二、第二批:梅兰芳、周信芳、余叔岩、马连良、高庆奎、谭富英、王瑶卿、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周信芳、奚啸伯、唐韵笙、姜妙香、俞振飞、叶盛兰、金少山、郝寿臣、侯喜瑞、裘盛戎、萧长华、马富禄、杨宝森、张君秋 、李多奎、叶少兰、关肃霜、李宗义、李和曾、童芷苓、高盛麟、袁世海、李少春等等。

四、最后一批:谭元寿、杜近芳、马长礼、宋玉庆、童祥苓、宋长荣、沈金波、王梦云、李荣威、杨春霞、马永安、李炳淑、李丽芳、李慧芳、李维康、李光、冯志孝、李崇善、张春秋、钱浩梁、方荣翔等等。

我认为京剧大师一定是会的戏多,舞台上演的多,票卖的快。现在所谓的“大师”“艺术家”到底行不行,你可以长安大戏院贴出去,如果票能够一哄而抢就是大师,不是靠什么单位授予或者什么大赛得来,票房是检验“大师”的唯一标准。

中国古代的戏剧发展历史是怎么样的

中国古代戏曲艺术萌芽于宋代,盛于元代,流布明清。它与楚辞、汉赋、魏晋骈文、唐诗、宋词,“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中国古代戏曲主要包括散曲、杂剧两种艺术形式。散曲是兴起于元代的一种新兴诗歌艺术形式,既是当时文人咏志抒怀的得心应手的工具,又是人民群众喜见乐闻的崭新艺术形式,特别是它与音乐艺术结合,适于清唱,流传很广,元代作家多达200余人,流传至今的散曲作品有四千多首;杂剧正是由散曲中的套组成曲文,杂以宾白(对话独白)、科介,在舞台上演出的戏剧。其曲文则仍是诗歌。中国戏曲兴起,取代唐诗、宋词成为一代文学,完全是由于它的独特的艺术形式、表现手法、思想内容所达到的成就,后来居上,得到人们的喜爱和承认的结果。

第一,戏曲艺术是中国文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文学的源泉是人民的社会生活。各种文学艺术形式往往都起源于民间,后经文人的改造加工成为雅文学。宋元时期是理学兴起的时代,更是世俗社会充分发展的时代,世俗文化的发展应运而生。戏曲、小说皆是这一世俗文化发展的产物,都创作出了许多名垂千古的不朽之作。小说硕果累累,而戏曲则是繁花似锦。元曲之佳处,自然而已。作者多非有名位学问者,作品“非有藏之名山传之其人之意也”,均“以意兴所止为之,以自娱娱人”。

第二,戏曲的艺术形式、艺术表现手法独树一帜。宋词就是诗中解放出来的艺术形式,而戏曲则更为灵活,更为生动,表现形式更为多样化,戏曲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继承唐诗、宋词的含蓄蕴藉,运用比兴手法的优点,更突出地运用直陈白描的手法,让情感、思想“喷薄而出"“一泻而下,不留余蕴,"把人们的思想、情感描写刻画的淋漓尽致,充分地表现出“感情的艺术”的特色。元曲之妙在其意境:“写情则沁人心牌,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出其口。”

第三,戏曲是社会生活的艺术,元曲是愤怒的艺术。首先戏曲兴起于民族大融合的时代,吸取了各民族文化艺术的养分,使用了大量民间习语俚言,十分贴近当时的社会生活,为人民群众所理解、所认可、所喜爱,其次,戏曲大胆地描写人们的思想矛盾、情感冲突、社会压迫,对人间不平事,对政治黑暗,对民间疾苦,对男女情爱,对怀才不遇等等社会矛盾、冲突,敢于直面正视,敢于反抗,敢于冷嘲热讽,直接冲击着腐败政治、民族压迫,冲击着封建礼教,对人民苦难、士人落魄遭遇、男女情思充满同情和理解,公然“骂天骂地”、“骂官骂吏”。戏曲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十分丰富、真实,是地道道生活的艺术,对腐败政治直言不讳的批判和抨击,充分地表现出戏曲的特点:它是愤怒艺术。这正是古代戏曲作品的思想性、民主性所在,也是戏曲成为一代文学的精神所在。

我国古代戏曲艺术成熟的标志是什么

元曲是汉语发展进化一个高峰,可以说是戏曲成熟的标志。

诗经发展到唐朝律诗到了顶峰,到宋朝词发展到了顶峰,到元朝戏曲到了顶峰,到清朝小说发展到了顶峰。当代在这些汉语顶峰还没有质的突破。

最古老的绘画形式是什么

最古老的绘画形式是壁画!可以分为粗地壁画、刷地壁画和装饰壁画等几种。壁画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戏曲艺术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任何艺术形式都不是一朝一夕产生的,是经过漫长的融合和发展后逐渐生成的。戏曲艺术同样不例外。戏曲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集合了文学、音乐、美术、武术等多门艺术形式。

因为有文字构成的剧本,首先可以作为故事来阅读,又可以由演员扮演角色登台表演,供观众观看,跟生活非常贴近,深受各阶层人士喜爱。

我国戏曲艺术起源很早,其雏形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祭祀歌舞。

原始社会的人们在庆祝丰收,帝王登基,行军打仗,祈福求好运,为亡人送终等活动时,都会自发聚在一起,以说唱、舞蹈的形式,来表达心中的情感,或喜悦,或悲伤,代表了原始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大约到西周末年,专门出现了在重大活动中表演节目的艺人,他们以此为生,历史学家把这些人称作“俳优滑稽表演艺人”,简称“优伶”。他们的根本目的是为人们制造乐子,逗人们发笑。

然后,这些艺人为了取得更好的表演效果,赢得观众认可,不断从民间说唱艺术和表演艺术中吸收一些新元素,使表演剧目逐渐丰富起来。

到隋唐时期,就形成了一个很有代表性的剧种,叫“参军戏”。表演时以对话、调侃、说笑、清唱为基本样式,还附带一些肢体语言,滑稽搞笑是其最大特点。

角色由两人组成,一人扮演即将参军的人,另一人扮演送行的人,两人相互戏弄,以逗引观众笑出声为目的。参军戏可以说是相声的鼻祖。

宋代因为宋词成就很高,诞生了许多朗朗上口的词作,这些词因为都有宫调,是为演唱而创作的,因此,参军戏主动吸收了宋词,逐渐形成了宋杂剧。

元代又在宋杂剧的基础上,进一步让舞台表演贴近于生活,注重表现生活中的冲突和人们的喜怒哀乐,最终发展成为元杂剧。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