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的战神李舜臣放到中国古代是什么水平,比得上吕布么?如何评价李舜臣的历史地位_朝鲜_李舜臣_日本

本文目录

  • 韩国的战神李舜臣放到中国古代是什么水平,比得上吕布么
  • 如何评价李舜臣的历史地位
  • 霍去病如果没有英年早逝会不会远远超过忠武公李舜臣的成就
  • 韩国人自封的亚洲第一战神李舜臣无敌的背后究竟是什么
  • 500年前的朝鲜战争中,明军主帅李如松和朝鲜第一名将李舜臣谁能力强一点
  • 为什么说是李舜臣的出现挽救了岌岌可危的大明,日本当时有多可怕
  • 历史,1597年,鸣梁海战,李舜臣如何利用海峡特殊地理击退日寇
  • 假如没有李舜臣,丰臣秀吉能征服朝鲜吗
  • 朝鲜战神李舜臣在鸣梁海战中如何完败日本倭寇
  • 有人说韩国人李舜臣是东亚第一名将,是真的吗为什么

韩国的战神李舜臣放到中国古代是什么水平,比得上吕布么

李舜臣那是韩国不世出的英雄。他凭借着当时全世界最先进的龟船,打败了以海盗为主的日本舰队,切断了日本的补给线,最后迫使日本逃回本土。就算这样,李舜臣还在露梁海战里消灭了大批的日军,最后以身殉国。

龟船那破玩意,靠船桨划动,四面硬壳,根本无法进入远海,完全违反造船规则,这种船要说是战略武器有些牵强。李舜臣取胜的主要原因还是对手太弱。

在日军二次侵朝的时候,朝鲜水军大部分舰只被烧个精光。最后还是靠中国派去的水师打败了日军。露梁海战中,中国的水师也出了大力,邓子龙阵亡。

李舜臣有一定的水战水平,但没有在陆战中见到他的身影。如果他到古代陆战,要和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打,那就看走几个回合了。估计跟上将潘凤一个下场,连华雄都过不去。

如何评价李舜臣的历史地位

在中国的历史地位其实很简单就是宗主国出动大军为藩属国出头而李舜臣就是藩属国帮助宗主国的一个将领而已,就好像抗美援朝一样中国派大军到朝鲜李舜臣这相当于朝鲜的一个将领一样,1598年11月在露梁海战中,与陈璘等指挥联合舰队大败敌船队,但在追击逃敌时中弹牺牲。两年后,朝鲜朝廷为表彰他的功绩,封他为一等宣力功臣。至于为什么在朝鲜半岛为什么把他捧的这么高其实也是情有可原:在这次战役中明朝的将领陈珪等人默默无闻而朝鲜一个辅助将领却被朝鲜半岛封神因为在我们的五千年历史中出现了太多太多的军神战神在一个这样的环境下陈珪等人只能显得星光暗淡,还有就是出于和朝鲜半岛的友好关系这边历史也不刻意宣传那次战役的大明将领的功绩

霍去病如果没有英年早逝会不会远远超过忠武公李舜臣的成就

笑话!霍去病就算没有英年早逝,朝鲜半岛的李舜臣开足马力奋力拼搏再搭上整个朝鲜,那也达不到霍去病的成就和功绩。封狼居胥这句成语完全总结了霍去病的生平。后世的武将均已为达到封狼居胥定为一生的奋斗目标。李舜臣能够达到吗?首先大明朝的四个人就能吊打李舜臣,胡宗宪、戚继光、俞大猷、麻贵。李舜臣在对倭战争中败多胜少,也根本没有指挥过超过三万人的军队作战。鸣梁海战和露梁海战均是与大明水师合作才战胜倭奴。

至于李舜臣用十条战船击败倭奴的三百多艘战船,这一点不用怀疑。因为李舜臣熟悉朝鲜海域,对本国海里的暗礁群了如指掌,再加上当时的朝鲜水师的战斗热情,还有倭奴的轻敌冒进。他占尽地利、人和,并且引诱倭奴的水师进入埋伏圈和暗礁群,这才有了以少胜多的战绩。

大汉的霍去病是被称为战神的存在的,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17岁的霍去病,在跟随舅舅卫青于漠南出击匈奴。这是霍去病第一次出征匈奴,他亲率八百骑兵狂奔深入匈奴腹地,偷袭匈奴军营,迅速斩杀匈奴二千多人,还俘虏了单于的叔叔罗姑比和匈奴相国,大获全胜,这一战霍去病少年成名勇冠三军,被武帝封为冠军侯。所以说李舜臣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也追不上霍去病的高度。

韩国人自封的亚洲第一战神李舜臣无敌的背后究竟是什么

我认为这很韩国!

纵观整个韩国历史,真正称得上名将的也就是李舜臣了吧。

韩国这个地方长久以来都不怎么发达。周朝以前,这里还是蛮夷遍地的原始部落时期。商朝末年,有一部分商人遗民来到了这里,征服了朝鲜半岛大部分地区,建立了一个国家,才把中原的文明带到了这里,给当地发展注入了动力。

此后,经过燕国人卫满,汉朝,高句丽等政权的建设,这里越来越接近中华文明,并一度成为中华文明的好学生,而当地人也称自己为小中华。当地政权奉行事大主义,与中原王朝关系亲近,于是在中原王朝的保护下,相对来说并没有发生过多少战争。

不过,当日本被丰臣秀吉统一之后就发生了变化。丰臣秀吉一直有一个梦想,占领中国把家安在宁波。

明朝的时候,日本使团来中国多在宁波登陆,所以给日本人印象深刻,丰臣秀吉也是在这个印象的影响下对宁波情有独钟!

丰臣秀吉想要移居到宁波就必须要先打下中国,要想打下中国就必须征服朝鲜,于是发动了侵朝战争。朝鲜由于有中原王朝的照顾,承平日久,根本不是日本战国精英的对手,很快失去了王京。朝鲜国王也吓得赶紧请奏万历帝:爸爸我挨揍了!

于是万历帝派出大军前去救援,在这个过程中李舜臣率领水军多次大破日本水军,成了朝鲜历史上少有的比较能打的朝鲜人,当然会被大肆吹捧一番了。

不过,归根结底还不是大明救得你吗。

韩国人吹捧祖先的心态源自于两点。

1,爆发户心理

别说韩国人,太多中国人有钱后瞧不起以前羡慕的对象!这和韩国没什么区别!

2,寻找民族自信

事大主义让爆发户韩国觉得丢脸。于是就要想办法抬高自己。这就出现了东亚第一战神之说。他是东亚第一战神,卫青、霍去病、窦宪、李靖、苏定方、薛仁贵这些人往哪放!

500年前的朝鲜战争中,明军主帅李如松和朝鲜第一名将李舜臣谁能力强一点

没有任何可比性,一句话概括:李如松是帅,而且是大国之帅;而李舜臣只是将,而且是附属国之将,两者显然是不同等级的人物。

李如松是大明帝国的东征提督,是整个朝鲜之役明朝联军的最高指挥官,而李舜臣不过是一名朝鲜的海军将领而已。此外,李如松乃将门之后,自幼获得良好的军事教育,而且常年统帅大军为大明帝国征战,保卫北境。

而在督师朝鲜之前,李如松刚刚取得宁夏之役的胜利,名扬西北疆场,是当时大明朝最闪耀的将星。

因此,李如松在整个朝鲜之役中,注定要起到最为关键的作用。他需要统领数万明朝联军,与十几万日军在朝鲜主战场上,展开大兵团的决战,从大战略上击溃日军。

而李舜臣显然不具备这方面才能和条件,他出身于家道中落的官宦家庭,早年仕途不顺。一直到47岁才破格擢升为全罗左道水师节度使,这不过是一个地方水师的指挥官而已。

不过,由于常年在基层打拼,李舜臣对朝鲜近海的海流、水文都了如指掌,同时也练就出高超的水师指挥素养。因此,他更能团结和鼓舞手下将士,并能依托有利的地理条件,指挥自己的小舰队,以少胜多,一次次痛击日军。当这样规模的胜利,只能对日军起到滋扰作用,却无法左右整个战局的发展。

但李舜臣却没有任何大兵团,甚至是大舰队指挥经验和能力,过去他独立指挥的战役,比如鸣梁海战,他手中的兵力不过12艘屋船,千把人而已。他最后参与的露梁海战,最高指挥官是大明水师将领陈璘,李舜臣不过是大辅助的。

因此,不论是政治地位、军事素养、个人能力还是对战役的贡献度,综合来看,李如松都不是李舜臣所能比的。可以说,朝鲜之役,明朝联军可以没有李舜臣,却不可以没有李如松......

为什么说是李舜臣的出现挽救了岌岌可危的大明,日本当时有多可怕

没有李舜臣,别说太阳系,连银河系已经消失了。他的作用怎么评价都不为过,

历史,1597年,鸣梁海战,李舜臣如何利用海峡特殊地理击退日寇

个人认为,鸣梁海战的确是一场著名的战役,而且主要是由朝鲜将领李舜臣指挥。历史上认为,所谓明军千里驰援才助朝鲜打败了日本,我觉得是片面夸大了明朝军队的作用。为什么说是主要是李舜臣指挥得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基本情况是当时李舜臣指挥下的朝鲜军用13艘板屋船,击败了藤堂高虎率领的33艘战船和至少200艘后勤船,朝鲜军以34人的伤亡,击沉了日本31艘战船,8000多少伤亡,当然日本不同意这个说法,说只是死了几十个人。

二是鸣梁海峡是珍岛与朝鲜大陆之间的海峡,水流湍急,而且十分狭窄最窄处294米,每隔三小时水流就会逆转。李舜臣首先派一直先遣部队引诱日军进入了海峡包围圈,等日战舰进入海峡,就发起猛烈袭击。当时朝鲜军有三个优势,第一以山体为掩体,第二朝鲜战船为平底船船身平稳,加之李舜臣用铁索隔离两军,使日本进退两难。第三当海峡内海水逆流时,日军更加混乱,李舜臣发起猛攻,日军就这样被围着打。

三是不可否认明军的确参与了海战,但是并没有起到主导战争的作用,主要在于李舜臣充分利用了自然规律加之指挥得当,以及朝鲜军队与明军奋勇抗敌,最终获取了胜利!

所以说鸣梁海战是李舜臣战术的胜利,并非所谓明军加入才打败了日本军队。历史应该客观公正,不能否认李舜臣作为朝鲜民族英雄的作用!

假如没有李舜臣,丰臣秀吉能征服朝鲜吗

应该这么说没明朝援助朝鲜能顶得住日本吗?答案是不能如果能就不会求援了。这场战争朝鲜显然不是日本的对手即使你有十个李舜臣也白搭。国力如此不是一个名将能扭转的。这个时候的朝鲜最需要的就是一个苏秦张仪式的外交家去求援。

朝鲜战神李舜臣在鸣梁海战中如何完败日本倭寇

真实的鸣梁海战

大家也许知道之前韩国有一部电影,创下了韩国本土票房记录,名字叫《鸣梁海战》。电影以1597年的“鸣梁大捷”为背景,讲述了李舜臣率领12艘战船在绝境之下战胜330艘日本战船的故事。

韩国史学界认为,李舜臣以12-13艘战船迎战日本133艘战船和200艘运输船,并且取得了击沉31艘,击伤92艘,杀死日军9000人,斩杀对方主将的巨大胜利。

李舜臣像

很明显,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日本方面认为鸣梁海战不过是日军前哨海军与李舜臣率领的朝鲜水师一次小规模遭遇战,日本方面史料记载日水师在鸣梁海战中损失仅几十人。

我个人认为,朝鲜方面取得胜利是无疑的,但击毙日军九千人那太夸张了,日本资料显示,当时藤堂高虎水师有2800人、加藤嘉明2400人、胁坂安治1200人、来岛通总600人、菅平右卫门达长200人,总才共7200人。

朝鲜所取得的战果其实是非常的小,日本损坏的船不过三十来艘,(李舜臣自己写的乱中日记写有“贼船有三十只撞破”)也就是日军前锋藤堂高虎率领的中型关船30艘,但是,日军舰队有大型与中型的船多达三百三十艘,朝鲜的胜利其实对当时日军对海权的掌控影响是非常小的。

鸣梁海战其规模与战果还不到其后露梁海战的十分之一。露梁海战日军出动了所有海军,军舰数量多达千艘,中朝联合水师在露梁海面以800艘战船包围日本主力战舰500多艘,烧毁击沉日本战舰四百多艘,日本海军主力几乎被全歼,日军死亡1.2万人。

中朝联合水师其主力是明水师,明水师多达1.3万人,战船500余艘。战船的种类繁多,有福船、楼船、栢槽、沙船、苍船、铜绞艄、海舫、八喇虎等。战船的武器精良,除弓、弩、刀枪、矛等冷兵器外,还有大量火器,如佛郎机、虎蹲炮等。据史料记载,明军火炮的射程最远可达3000米,而日军的只有100—200米。而朝鲜水师拥有船舶488艘,但战船只有80艘(每船80人),其余为辅助战船192艘(每船30—60人),勤务船26艘。

朝方战船为龟船,龟船甲板坚固,机动灵活,防护能力好,但攻击力并不强,当时朝鲜使用的不是弗朗机,而是明朝中期淘汰下来的将军铜炮,射程没有当时日本采购自荷兰的火枪远,我模糊记得好像火枪射程是120步,铜炮射程是70-80步,龟船的攻击主要是靠撞击,龟船坚固,遍插坚刀,可喷出烧硫黄和焰硝等毒气,但重火力、远程火力严重不足,龟船装备二十四门长一米的铜铁制造的带箍火炮,射程300米,龟船长35米。人员只能有装二、三十名士兵。

但明军水师装备却恐怖得多,明军的水雷和飞龙出水、弗朗机炮及神火飞鸦,这些装备当时是非常恐怖的,明军的福船在当时被称为巨舰,船的长度可达百米,可容纳300多名士兵。此巨舰“高大如楼”“坚固如城”,可以居高临下对任何船只进行投掷火砖与轰天雷(早期手榴弹),配备20余门弗朗机,将军炮,迅雷炮威力一炮可沉一艘日舰且射程均在1000-3000米。最大型的福船至少还装有一门西洋的红夷炮,其火力强度可想而知,其火力是当时朝鲜龟船的几十倍。露梁海战是货真价实的打败了日本海军主力。当然靠的也是明朝水师的大海船和佛郎机炮。否则就靠朝鲜那些13世纪水准,靠撞船的方式来灭日水师,可能连十分之一的日本水师都消灭不了。

但世界上的人都知道韩国有个名将叫李舜臣,却不知明朝的水师名将陈璘,为何,主要还是宣传问题,所谓喧宾夺主,粉饰过的历史大抵如此。

有人说韩国人李舜臣是东亚第一名将,是真的吗为什么

李舜臣是明朝李如松的手下将领,别说什么朝鲜方面将领不是明朝将领手下,是对等的;只要有明朝派遣的官员在,就高朝鲜任何官员一个等级。

李如松在明朝武将里,其实排不上号,撑死了二三十名。在整个中国历史百大名将里,不管什么排名,都轮不到李如松。李舜臣在这种情况下,你觉得能排东亚第一?别说中国了,就连小日本都看不上所谓的李舜臣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