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安禄山是什么民族(粟特族人安禄山是哪里人)_安史之乱_安禄山_汉族

安禄山是粟特族人,本姓康,字轧荦山,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人,粟特族。唐朝时期藩镇、叛臣。安禄山出身西域康国,其父早逝。其母阿史德氏,改嫁于右羽林大将军安波注之兄安延偃,从此改为安姓,精通九蕃语言。

唐朝时候发生的安史之乱是盛唐的一个转折点,因为安史之乱最高前后两任领导安禄山和史思明都是粟特人,因此很多人认为安史之乱是一场少数民族的叛乱。

事实真的如此吗?安禄山手下军队到底是不是由胡人组成的呢。

不可否认,盛唐其实是个民族包容的时代,唐太宗李世民被称作“天可汗”。

唐朝时有很多武将都是出身于各个少数民族,甚至李世民本人都有鲜卑人血统。但因此说安禄山手下军队由胡人组成则是错误的。

安禄山起兵的时候有15万军队,一开始安禄山手下最重要的将领是高邈,何千年,许叔冀,吉温,张万顷,孙孝哲,曹将军,徐归道,独孤问俗,张休,张通晤等十一个人。

这十一人堪称安禄山的左膀右臂,而事实上在这这十一个人里面,除了孙孝哲和曹将军(可能是来自昭武九姓里的中亚曹国)是胡人之外,其余9人全是汉人。可以说汉族将领占了大多数。

在后来安史乱军中领兵打仗的将领主要有崔乾佑、徐璜玉、安守忠、安俊雄、李秦授、李归仁、毕思琛、蔡希德、尹子奇、李立节、李庭伟、张孝忠、安晓、李钦溱。

这些将领中只有张孝忠(奚族)、王武俊(契丹)、阿史那承庆(突厥)和阿史那从礼(突厥)是少数民族。

其他如安守忠、安俊雄、安晓疑为安禄山的族人即粟特族人(仅仅疑似,并无明文记载这三人是粟特人)。可以说安史之乱叛军中领兵打仗的将领大多数还是汉人。

而且据相关史书记载安禄山手下大小军官有2500人,而在安禄山叛乱之前,用胡将取代汉将的记录只有38人。

也就是说,这2500员战将里,汉将起码占据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而且安禄山的起兵时的15万大军里,汉族士兵至少有12万人以上。

可以说安史之乱的叛军绝大多数是由汉族构成的。所以说安史之乱并不是一场少数民族叛乱,而只是一般的蕃镇作乱,这和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仅仅只是最高领导人是粟特人罢了。

而且当时镇压安史之乱的唐朝政府军里面也有很多少数民族将领,比如高仙芝(高丽人)、李光弼(契丹人)也是少数民族。

粟特人形象

那为何这些汉族将士心甘情愿跟着粟特人安禄山反叛呢,这和当时唐朝改府兵制和募兵制有很大关系了。

本来府兵制的时候国家分一户人家口粮土地免税,该户出人当兵,但到了后来随着人口增长,没有这么多土地可分,而且府兵很容易变成农奴,军队战斗力直线下降。

所以唐朝改府兵制为募兵制,当兵自愿,这样喜欢打仗的人进了军队,军队战斗力自然直线上升,但募兵制是需要发军饷的。

这就给了有野心的将领可乘之机,他们把军饷拿到自己手上再发给士兵,或者在自己辖区征税供养军队,久而久之,手下的将士只认自己的将军,不认皇帝了。

认为是自己的将军养活了自己,那自然要跟着“老板”干了。而且和“老板”干好了荣华富贵就有了。所以“大老板”安禄山到了后面就可以登高一呼,手下立即跟着造反了。

而这些刀头舔血富贵险中求的军人估计也根本没有去考虑安禄山到底是粟特人还是汉人,对他们来说只要造反成功有荣华富贵,是跟着汉人还是粟特人也没有什么区别。

所以安史之乱并不是一场少数民族叛乱,本质上还是一场汉人内部的斗争。不过安史之乱结束了唐朝的包容异族政策。

在叛乱平息后,胡人遭到了排斥,很多粟特人突厥人被迫改名换姓,彻底的改成汉族姓名,很快这些人也同化到了汉族里。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