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东汉时期的刘宠为何被称为“一钱太守”?_太守_清廉_惠民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东汉 刘宠 太守 清廉 惠民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66历史网小编带您走进“一钱太守”刘宠的故事。

  东汉刘宠离任会稽太守,前往京师上任时,有五六位老叟拿一百钱给刘宠,为什么百姓会如此,是因为刘宠在会稽为官时为官清正、施政惠民,使得会稽得到了太平的局面,百姓由此对刘宠很爱戴,所以在他走的时候,有五六位老者送百钱给他。

  当然,刘宠并不愿接受老者的钱,不过在老者们的坚持下,他于是就在这些钱中挑了一个收下。因为这个故事,所以刘宠被后人称为是“一钱太守”。

  “一钱太守”刘宠是东汉时期的宗室大臣,他是刘邦长子齐王刘肥的后人,他的父亲刘丕博览群书,被人们称为“通儒”(学识渊博的儒者)。

  刘宠在年轻的时候曾随他学识渊博的父亲学习,在他的努力和父亲的教导下,他得以通晓经学,并被举为“孝廉”,后为东平陵县令。其为官清廉、施政惠民,深得百姓的爱戴。

  因刘宠政绩卓著,所以他曾四次迁升为豫章太守,后又三次迁升会稽太守,之后朝廷又征召他为将作大匠(掌管宫室修建)。后来他又做过宗正、司空(做过两次)、司徒、太尉。可谓是在朝廷官高位显了。刘宠的结局还是不错的,他是因病去世的,也就是善终了。

  刘宠一生做过郡太守,数次为卿相重官,虽然他位高官显,但是他为人清廉朴素,所以他家中没有多少钱财,重要的是他的清廉深受后世的推崇,古有二十四孝,也有“二十四廉”,刘宠就是二十四廉中的一个。

  刘宠被称为是一钱太守,在绍兴钱清江畔还立有“一钱亭”和“一钱太守庙”,一钱亭上还刻着一副对联:

  “功在一方,黎民感恩赠百吊。利归百姓,太守留念取一钱”

  清朝的乾隆皇帝曾对刘宠的评价还写了一首诗:

  循吏当年齐国刘,大钱留一话千秋。而今若问亲民者,定道一钱不敢留。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