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公主先后三个丈夫,为何选择与卫青合葬?男人是妈宝男婆婆是慈禧太后,还有太子公主尚年幼这日子怎么过_平阳_公主_合葬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尚公主 三个 平阳 公主 合葬

本文目录

  • 平阳公主先后三个丈夫,为何选择与卫青合葬
  • 男人是妈宝男婆婆是慈禧太后,还有太子公主尚年幼这日子怎么过
  • 古人说尚公主是什么意思
  • 为什么把皇帝的女儿称为公主,女婿称为附马

平阳公主先后三个丈夫,为何选择与卫青合葬

平阳公主虽贵为汉景帝之女,汉武帝的同父同母的长姐,然而命运多舛,先后嫁了三个老公,首婚嫁给汉开国功臣曹参的曾孙子曹寿,好景不长,曹寿因病扔下平阳公主去了黄泉。

平阳公主只得再嫁汉开国功臣夏侯婴的曾孙夏侯颇,这夏侯颇色胆包天,与自己父亲的妾偷情,事泄自杀。

平阳公主伤透了心,七年未嫁,后来经汉武帝和卫子夫皇后撮合,嫁给了卫子夫的弟弟卫青大将军,十年夫妻生活倒琴瑟和谐,恩爱有加,可是卫青也先她一步离世。

无人与我立黄昏,无人问我粥可温!三任老公都先平阳公主而去,平阳公主再也没有找生活的另一半,直至去世,按汉朝的丧葬习惯,妇女死后应与第一任丈夫合葬,然而平阳公主却打破了这一陈规,临终嘱托汉武帝,要与卫青将军合葬,那么平阳公主先后三个丈夫,为何选择与卫青合葬呢?

事死者,如事生。平阳公主选择与卫青合葬情感生活上平阳公主想像生前一样与卫青在泉下仍做一对恩爱夫妻,从政治地位上,平阳公主想与卫青一起陪葬茂陵以彰显地位尊贵。具体原因且听有书君分析分析:

一、情感生活上:平阳公主想像生前一样与卫青泉下仍然做一对恩爱夫妻。

平阳公主三任丈夫嫁的都是王侯将相,应该都属于政治婚姻,相比之下,三任亡夫中,平阳公主更希望生同居,死同穴的是卫青,这与他们生前的相处模式息息相关。

与首任曹寿结婚时,平阳公主还十分年轻,曹寿又有隐疾,两人生活时间不长,生下儿子曹襄后不久,曹寿便早早归西,最长情的告白是陪伴,两人陪伴的日子太短,留下的印象也不深,而且待平阳公主临终时,曹寿已去世快三十年了,平阳公主连他的音容笑貌都想不起来了,当然不愿意与曹寿再续前缘,到地下去相会了。

平阳公主再嫁夏侯颇,纯属汉武帝觉得姐姐一个人生活太孤单,找一个地位相当的王侯为伴,哪知夏侯颇色欲熏天,居然乱伦,与自己父亲的姬妾偷情,然而偷食不知擦嘴,竟然闹得家喻户晓,以至夏侯颇自己都觉得没脸见人,畏惧皇家追责,畏罪自杀。

作为夏侯颇的妻子,地位尊贵的皇姐,居然面临丈夫的背叛,生前遭此凌辱,恨不能把他从自己人生字典中别除,自是下定决心永不相见了。

反观平阳公主与卫青虽也是政治婚姻,但他们青葱少年时就相识,卫青曾是曹寿家的骑奴,还曾为平阳公主牵过马,当过御车人,连卫青去建章营工作都是平阳公主引荐的,两人是有一定情义基础的。

况且平阳公主见证了卫青的成长,看到他由一个建章监成长为一个大将军,卫青攻打匈奴七战七捷,他在沙场上屡建奇功,成了常胜将军;他在朝堂上平步青云,也成了汉朝的大英雄。

自古美女爱英雄,平阳公主也不例外。此时她中年丧夫丧子,孑然一身,汉武帝为赐婚,嫁与英雄卫青,心里不免有些欣慰,再加上卫青人品特好,待人接物温柔体贴,平阳公主本已如死水的心便渐渐地温暖起来。

大将军卫青对前主子自然尊重加怜爱,平阳公主见英勇果敢功勋卓著的卫青对她恭恭敬敬,言听计从,渐渐从失子的悲痛中走了出来。

十年来,两人生活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琴瑟和谐,这段晚来的爱恋在平阳公主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以至卫青病逝后,平阳公主坚决不肯再嫁,她知道再也找不到像卫青这样的好夫婿了。

所以临死前,平阳公主哪怕打破常规,也要求与卫青合葬,她期待与卫青再叙前缘,泉下仍然做一对恩爱的夫妻。

二、政治地位上:平阳公主想与卫青一起陪葬茂陵以彰显地位尊贵。

平阳公主一生尊贵无比,后又被尊为长公主,自然希望把生前这份尊贵带到九泉之下。

而曹寿死后谥号夷侯,并未陪葬皇陵,地位不显,夏侯颇则连侯位都削了,成了平民一个,而卫青功勋卓著,封为长平候,食邑万户,而且几个儿子都已封候,死后陪葬茂陵,坟墓做成了庐山的样子,以显示他的战功,在政治地位上与前两位天壤之别。

平阳公主死后当然不想与地位低下的人为伴,她想与卫青一起陪葬茂陵,以彰显地位尊贵,也能享受后世子孙对自己的祭拜。

平阳公主选择与卫青合葬既是情感生活的寄托和慰籍,也是政治地位尊贵的需求,在她能力范围之内,她当然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合葬人。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男人是妈宝男婆婆是慈禧太后,还有太子公主尚年幼这日子怎么过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呀!对于这种情况。建议如下考虑:首先,你虽然老公是个妈宝男,但还是能过的,对吧?否则,岂能又生太子,又生公主?而且,你只是埋怨,却未说出具体事宜,说明还是可以容忍的。所以,对于这种情况还是要继续生活的。无论怎样有了两个孩子,不要轻言离婚。至于说如何过下去,需要慢慢改变,不可能突然改变。我的建议是要学会“斗争”,要注意“斗争方法”。首先,他是妈宝男,一般都是刚结婚没多久,时间久了,他会改变的。大家都知道“枕边风”很厉害,当年,多少干部都栽在“枕边风”下?你为什么不会?要抓住某件事,慈禧太后如何说?你要利用晚上睡觉的机会向他吹风他妈的不对,一次不行,二次,慢慢灌输吗。不要以为这种没作用,本来家务事就没有什么正与反,你只要没到临睡前都要给他提这件事!会发生改变都。但要坚持不懈。其次,对于慈禧太后,不是没有斗争办法!过去皇帝高高在上,都被下面人架空了呢。有些事情你要先与他商量,及早去做,先斩后奏,嘻嘻哈哈过去。也会有所改变的。

但我知道这种家庭模式,会久而久之形成习惯,但这种斗争总比离婚好的多吧?

古人说尚公主是什么意思

和公主结婚的意思. 皇帝的女儿婚礼由公主持所以称公主.皇帝的姐妹称长(音ZHANG)公主.姑母称太长公主.一般没等到姑奶奶那一级别就已经不在了.而且公主死亡称薨(音HONG) 尚是动词。

扩展资料

这一名词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

《公羊传》有相关记载:“天子嫁女子于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故谓之公主。”

古代民间嫁女儿的时候,一般需要女儿的父亲主婚。但是当天子的女儿出嫁时,由于皇帝身份尊贵,是不能够屈尊主婚的,因此需要由同姓的皇亲贵族来代替。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一般称之为“公”,而“主”便是“主婚”的意思,由诸侯进行主婚。“公主”这一概念便因此诞生,并且还涵盖着“天子的女儿”这一身份。

为什么把皇帝的女儿称为公主,女婿称为附马

“公主”一词最早来自春秋战国时期,《公羊传》中记载

“天子嫁女于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故谓之公主。”

起初周天子的女儿出嫁,被称为“王姬”,后来的公主,也只有天子之女可以称呼。

但随着战国时期的到来,诸侯国也开始将自己的女儿称为“公主”了,而“王姬”,则随着秦昭襄王灭亡东周而彻底被废除。

始皇帝统一天下以后,只有皇帝的女儿才可称为公主了。

再说说“驸马”的由来,其实来自于汉武帝设置的官职:驸马都尉。

最早的驸马都尉,和皇帝女婿没有半毛钱关系,只是一个掌管天子副马的人,说好听点是仪仗队一员,不好听就是个高级马夫。

但既然是天子仪仗,长相肯定是不差,估计见公主的机会也不少,这让这个官职有了比其他官职更多的机会。

终于,魏晋时期,驸马都尉开始“发飙了”,魏国曹操的女婿何宴就曾做过驸马都尉;晋朝司马昭的女婿王济,也曾经做过驸马都尉。

这么一闹,“皇帝女婿当过驸马都尉”慢慢就成了“皇帝女婿必须当驸马都尉”了,没办法,这就是习惯的力量。


关注明离子,看更多历史故事。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