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帝改革的火苗烧在哪里?_嘉靖_革新_明朝

琳琅满目的商品刺激了人们的物欲,而奢侈品的盛行、人们的互相攀比更使得奢靡之风兴起。

嘉靖即位时年龄只有15岁,从武宗暴毙到嘉靖即位中间出现一段时期的皇位空缺,在这段时间内以杨廷和为代表的内阁势力与前文所述宦官之权及太后所支持的外戚、功勋之间三种力量纠葛在一起,相互合作又相互斗争。

为了维护政局安稳,顺利地完成了皇位的更替,嘉靖不得不做出改革。而为了消除明王朝的种种矛盾和弊政,嘉靖帝在新政中都做了些什么?

宦官专权是伴随封建社会中央集权的形成与不断强化应运而生的,明太祖吸取历朝兴衰经验教训,鉴于宦官专权的危害严令禁止宦官干涉朝政。当时的政治权威衰落首先体现为明世宗即位前皇权统治受到宦官专权势力膨胀的威胁。

政治权威衰落还体现在明世宗即位的特殊性所带来的相权膨胀,机构数量增多、机构本身人员的扩充、世袭罔替、军功等带来的官员人数增长、以及皇帝在任官程序之外胡乱恩赐授予官职,到处都是在作假,造成的各种经费不断暴涨。

官员消极怠工、行贿贪污,对于非进士出身的官员来说晋升渠道几乎被堵死,因此便失去原有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不被免职情况下懒政不作为。

展开全文

土地所有权归属本就有官田民田之分,而官田所占名目之多,所涉权贵人员之广,政府与民众争田,为后期土地兼并问题愈加严重埋下了隐患。自然灾害、战乱接连不断,生活在明朝的百姓是苦不堪言的。

自朱元璋建立明朝以来,顶层的政治制度设计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即使有好的一面也没有长期贯彻执行下去,换了皇帝之前的政策全部作废。政治上、社会上的种种乱象到了不得不改革的时候,国之危矣。

嘉靖上台后首先要树立自己的权威,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这把火首先烧到了前臣杨廷阁臣上。杨廷和为首的阁臣功勋势力希望维护自己原有的利益与权力,在皇帝继位这个程序上与嘉靖帝有着不同的观点看法。

最终嘉靖在庙礼之争中取得胜利,树立了自己的权威。嘉靖对翰林制度、科举制度进行革新,从新晋官员的选拔、对现有官员的管理、以及翰林升迁转任等多方面进行了改革。

拓宽了士人进入仕途的渠道,激发了士人积极性;在对不称职庶吉士进行清理的同时,外调翰林历练民事,增强了官员实践能力,一定程度清除了"重内轻外、重文轻实干"的人事弊端。嘉靖革新中最重要的是监察制度改革。

监察御史按区域分工监察,针对各区域不同情况,人员配备也不尽相同,监察御史主责纠察弹劾百官,都御史虽有管理十三道监察御史的行政权,但二者实为相互监督,互相纠举。

除中央及地方常规监察机构外,明代特有的由"东厂、西厂、内行厂"的"厂"及"锦衣卫"代表的"卫"所构成的厂、卫也具有监察的职能。

厂卫不归六部所属,其监察职能的发挥对于贪赃枉法官员起到不小的震慑作用,但随着权力的膨胀和特殊的政治环境,厂卫监察权愈加干涉正常司法程序,对整个官僚系统良好运行发挥产生一定冲击。嘉靖帝实现"革故鼎新"必须以强大的政治权威作为后盾。

深受阳明心学影响的官员如桂萼等都成为革新的主力军。嘉靖帝出台了新的官员之间互纠的法律并按照事实进行纠察,不可依附权贵、人情、金银关系来保证纠察的真实可靠性。

对于所遭纠举官员并非一概而论,而是依据不同情况予以相应处罚。科道互纠有利于防范监察体系内部官员的懈怠懒政及作奸犯科,可加强中央对地方监管、协调地方各项政务。

科道互纠推行只有在多种政令及法规相配合之下才能长久发挥其肃清政风、畅通言路的功效,否则极易成为官员排除异己、争权夺利的工具。这也是前面说的的明朝顶层设计上是有缺陷的,朋党之争始终在明朝上没有完全消除。

而朋党之争是国家统治最大的蛀虫。在军队 整治 方面的变化,兵役制度上由世兵制转向募兵制。这种弊端在明朝后期不断猛现,明朝逃兵日益增多,明朝军队的战斗力持续下降,中央对军队的控制降到最低。

募兵制作为明朝中后期主要的军事体制,在维持明朝中后期的统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募兵的兵源无论在素质还是质量上都远远超过世兵制,因此,在嘉靖之后,明朝依靠招募的士兵,在抗击倭寇中取得很好的表现,得以维持明王朝的统治。

专制皇权跟军权之间的关系是我们理解军队控制制度。而在这其中监军制度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

此外,在治军思想上表现为集中思想,要时刻以京师为核心,任何人都没有权力调动大规模的军队。在经济社会方面,商品经济不断发展、赋役制度货币化程度加深及人口流动的持续增加,为缓和社会矛盾、减轻国家财税负担所带来了条件和机遇。

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国家财政收入的提高创造了条件,货币化程度的加深、人口流动的增加虽可能加剧土地兼并与社会动荡,但只要规划合理,处置得当,不仅可以减少行政环节,降低行政成本,而且可加快区域流动与交流,缓和人地矛盾带来的社会动荡。

明代嘉靖革新中监察制度改革、军事制度改革是明中期重大政治改革,对整个嘉靖革新乃至明后期政治格局都产生深远影响。

从积极方面来说,监察机构设置得到完善,监察功效充分发挥,对阻挠嘉靖革新既得利益者进行了清除,为嘉靖革新顺利推行扫除了障碍,为后期政局稳定奠定了基础。

吏治得到澄清,权威进一步强化,为嘉靖革新提供了强有力的皇权支持与人才保障,稳定了统治秩序;行政效率得到提高、政风得到扭转,行政效率提高,为嘉靖革新提供了高效、廉洁的官僚队伍,为隆庆、万历改革创造了条件。

在嘉靖革新大背景之下,改革中的政治与经济联系更为紧密,彼此相互影响程度更深,交互作用体现也更为明显。

政治方面腐败、决策失误等情况发生阻碍经济发展时,政治状况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阻碍,改革的诉求与动力便呼之欲出,要求政治上通过革新冲破发展桎梏,为经济发展提供助力。

嘉靖革新中制度的改革也正是在经济系统和政治系统不断交互作用中起步、发展的。嘉靖与清雍正帝对整个王朝中的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大作用。没有嘉靖的改革创新没有后面万历的繁荣,恰似没有雍正的大刀阔斧,就不会有后面的乾隆盛世一个道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