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如何评价林语堂先生所说的“十大俗气”
- 林语堂十大金句
- 林语堂与鲁迅谁的名气大,谁的文学造诣高
- 鲁迅和林语堂之间因什么反目这主要是谁的问题
- 漳州有哪些好玩的公园
- 漳州有没有名人故居
- 林语堂“闲散体”的散文特点是什么
- 漳浦附近自驾游推荐
- 林语堂的简介及其主要作品简介
- 林语堂与南洋大学的简介
如何评价林语堂先生所说的“十大俗气”
民国时期的作家,林语堂以其学贯中西的底气、亦庄亦谐的文气、纵横捭阖的才气而屹立于当时作家群体之中,与众不同而又著作等身,尤其是其与众不同的观点,让人耳目一新,久久不能忘怀。
我喜欢他写的《苏东坡传》,他在书中对苏东坡的文章人格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以对苏东坡狂热的喜欢和崇拜而写苏东坡,写得那么高山仰止,充满真挚感情却又写得入木三分,尤其是在序言中,对这位千年之前的文坛泰斗顶礼膜拜,让人感染颇深:“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他一直卷在政治漩涡之中,但是他却光风霁月,高高超越于苟苟营营的政治勾当之上。他不忮不求,随时随地吟诗作赋,批评臧否,纯然表达心之所感,至于会招致何等后果,与自己有何利害,则一概置之度外了。”
林语堂写苏东坡,就写得这么荡气回肠,写得这么爱屋及乌,殊为难得。这是有书可看、有据可查的,不过,所谓林语堂所说的“社会十大俗气”,我倒确实没能找到出处(倘有哪位朋友不吝告之出处,在下不胜感激),只在网上看到,转录如下:
一、腰有十文钱必振衣作响;
二、每与人言必谈及贵戚;
三、遇美人必急索登床;
四、见到问路之人必作傲睨之态;
五、与朋友相聚便喋喋高吟其酸腐诗文;
六、头已花白却喜唱艳曲;
七、施人一小惠便广布于众;
八、与人交谈便借刁言以逞才;
九、借人之债时其脸如丐,被人索偿时则其态如王;
十、见人常多蜜语而背地却常揭人短处。
倘若这真是林语堂先生所撰写,那他不特是幽默大师,更是那个时代针砭时弊的杂文高手,对世相有着惊人的洞察。那个时代如此,眼下又何尝不是如此?腰有十文钱必振衣作响:如今炫富的还少?每与人言必谈及贵戚:攀龙附凤以显摆的更是多如牛毛;遇美人必急索登床:古今一样,如刘某东在美国对美女留学生图谋不轨便是;见到问路之人必作傲睨之态:势利之态,如今依然;与朋友相聚便喋喋高吟其酸腐诗文:状态一样,只是如今的诗更臭;头已花白却喜唱艳曲:八十二的还娶二十八的呢;
施人一小惠便广布于众:路人甲;与人交谈便借刁言以逞才:语不惊人死不休,语不侵人死不休;借人之债时其脸如丐,被人索偿时则其态如王:借钱时喊爹,还钱时骂娘,欠债不还,偏偏有理;见人常多蜜语而背地却常揭人短处: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本领,古今一样强。
其实这种揭露世相的箴言名诗名句,古今很多,如清人钱德苍的《不知足诗》:“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衣食两般皆具足,又想娇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买到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槽头扣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县丞主簿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做了皇帝求仙术,更想登天跨鹤飞。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梦西。”就是如此。
宁静、和谐、知足、谦和、仁慈、善良、幽默、快乐、美丽等越来越少,焦虑、贪婪、狭隘、残忍、冲突、功利等越来越多,成了这种世相产生的根源,林语堂以哲学家的态度,杂文家的笔触,写下的这些文字,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灵魂的洗涤,无论这“社会十大俗气”是不是出自他的手笔,至少,他有这种手笔,这是毫无疑问的。
林语堂十大金句
大家好,很高兴与大家分享林语堂先生的十大金句这个问题,结合当下,并将金句作简要的解释,大家一起交流。
第一金句是“腰有十文钱必振衣作响“。当下大家都知道,炫富之风盛行,这就是这句金句的最好解释。
第二金句是“每与人言必谈及贵戚“。在我们身边,很多人一交谈总是炫耀其某某在哪里做大官,怎么有钱等等。
第三金句“遇美人必急索登床“。讽刺当下的有些人对待美人的追求只有性,不是纯粹美的欣赏。
第四金句“见到问路之人必作傲睨之态“。别人问路,那一副瞧不起人的态度实在让人看不惯,指路归指路,为何有傲睨之态?
第五金句“与朋友相聚便喋喋高吟其酸腐诗文“。朋友聚会交谈,生怕别人不知道,总是炫耀自己的酸腐诗文,有损文人温文尔雅之风。
第六金句是“头已花白却喜唱艳曲“。这句金句之意是指有些唱的歌曲和自己年龄不相符,与自己身份不相符,有哗众取宠之意,为老不尊之嫌。
第七金句是“施人一小惠便广布于众“。给人一点点优惠便到处宣传,生怕别人不知道,这是一种线炫“假爱心“的表现。
第八金句是“与人交谈便借刁言以逞才“。这是典型的“满瓶不响半瓶响叮当“ ,故意显山露水之人。
第九金句是“借人之债时其脸如丐,被人索偿时则其态如王“。这是典型的老赖,借钱的时候你是他爹,要钱的时候他是你爹。
第十金句是“见人常多蜜语而背地却常揭人短处“。这是典型的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背后里说别人坏话。
欢迎关注,欢迎交流,来信必复。
林语堂与鲁迅谁的名气大,谁的文学造诣高
林语堂我也听说过,也是个正义的中国人!
鲁迅――周树人,中国的脊梁!
鲁迅和林语堂之间因什么反目这主要是谁的问题
鲁迅先生是受人尊敬,林语堂也是名人。可以说都是同时代的精英,他们的志向情趣不同,走的道路也是不同的。作为新时代生活的人们又有啥可以对他们作为评价,历史是公证的,还是去查查历史的资料,再读读他们的作品,谁如何可能你就有自己的答案了!
漳州有哪些好玩的公园
五湖四海迎宾朋 花样漳州等您来!
漳州(闽南语:Chiang-chiu-chhī)位于福建省东南部,东临厦门、南与广东交界,东与台湾隔海相望,是中国的“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生态城市竞争力位居福建第一,为福建省生态先行示范区、国家级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
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漳州碧湖生态园
位于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在漳州城市总体规划中位于城市CBD、新行政中心和九龙江及其滨江绿带之间,西连老城,东依新区,南望火车南站新城,是连接各区块的重要城市中心。
2.漳州西湖生态园
位于漳州市老城区、高校园区与金峰开发区、天宝、靖城的衔接地带。西湖生态园项目总面积约4.23平方公里。
3.西院湖
项目总用地400亩,位于芗城区交警大楼附近,有“月湾寻迹”“栖居水畔”“疏林碧水”“绿林映岸”等四大景观区,建设景观桥、生态旱溪、弧形木栈道等,种植了南洋楹、蝴蝶树、香樟、秋枫、梅花和丛生小叶紫薇、凤凰木等特色苗木。此外,还设有茶室、观鸟平台和儿童戏水区,为群众提供亲水、亲近自然的平台。
4.九十九湾湖
九十九湾,沟通九龙江大支流西溪与北溪,是漳州流域最广的内河。湘桥村地处九十九湾分流与西溪之间,三面临水,依水而建,是集文化、名人和古建筑为一体的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北靠建元东路,南临江滨路,东临湘桥村。
图片来源:闽南日报
5.南湖
位于市区九龙江南岸的闽南名刹南山寺边上,沿南江滨路往西与建设中的漳州“五馆一歌”连成一片。
6.荔枝海
位于国道324线(漳州往广东)边的九湖镇琪塘村凤凰山脚下。主要建设观景平台、凤凰阁、展览厅、观音孔子庙及配套园林景观等。
图片来源:花样漳州
7.香蕉海
位于芗城区天宝镇 , 林语堂祖籍地珠里村天宝林语堂纪念馆香蕉园。香蕉海项目以“语堂故里、十里蕉香”为设计主题,由“一带六区”组成。一带就是栈道观光带,六区指的就是语堂纪念区、滨江体验区、故里游览区、玉尊朝圣区还有休闲养生区和文化创意区。
8.水仙花海
位于漳州西环城路水仙花广场西侧、北邻九龙江西溪、背靠圆山风景区,规划建设 面积约266亩,旨在现有花田肌理和耕作便道的基础上采用自然式的理水、铺路、搭亭、绿化等手法进行配套游 憩设施的建设,同时利用水仙花夏季休眠的特性选种夏季开花的百日草、硫华菊等花卉品种,打造成诗意的田园景观。
9.四季花海
位于市民公园,人民广场,四季如春,四季花开不断,花香四溢,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其他比较好玩的公园还有
10.九龙公园
11.郊野公园,好像也叫亲水西溪公园
12.火山岛地质公园
漳州好玩的公园很多,周末节假日带上孩子,陪着爱人,公园一日游,享受明媚的春光,十分惬意。
图片来源网络,有些图片来源途径不明,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漳州有没有名人故居
这里列举一下漳州有10位名人故居。 这10个名人故居分别是:龙海市白云岩紫阳书院(朱熹),芗城区简氏侨馆(简大狮避难所),云霄县秋瑾故居,芗城区汪春源故居,东山县黄道周故居,漳浦县黄道周讲学处,漳浦县蔡新故居,漳浦县蓝廷珍府第,芗城区杨骚故居,芗城区蔡氏民居(蔡竹禅故居),平和县林语堂故居。 下面一一做详细说明: 龙海市白云岩紫阳书院(朱熹): 白云岩,在龙海市颜厝镇洪坂村东庄社,上山有三条路,一条是宋朝朱熹在白云岩禅道基础上修筑的白云岩古道,现仍保留古色古香原貌,此路经望山亭旧址,仙人洞旁侧直到白云岩紫阳书院旧址和白云岩寺。据光绪《龙溪县志》记载:朱熹曾到漳州东郊之白云岩读书解经。“白云山在十二三都,上有岩,唐虔诚禅师卓锡处,有卓锡泉。旧传朱子尝过此讲‘诚意章’,又有‘与造物游’四字及门贴,句云:‘日月每从肩上过,江山常在掌中看’,皆朱子手书也。郡人黄道周八分书:‘白云深处’。中有百草亭、意果园、何有石诸胜。后亭圮。国朝乾隆十四年,巡道单德谟重建。岩旧祀朱子。今移建岩右。”现在,白云岩上“紫阳夫子解经处”“朱子祠”“意果园”“百草亭”“洗砚池”“朱子讲授‘诚意章’旧址”“黄道周手书题匾”等仍保存完好。
芗城区简氏侨馆(简大狮避难所): 漳州市新华西路218号-220号,三进的土木结构古建筑,已有160多年历史。这里是清朝抗日英雄简大狮避难的地方,也因此成为漳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漳州市志记载,简大狮原名忠浩,出生于台湾淡水县,祖籍南靖梅林乡。 简大狮身材魁梧,学武两年,就能举起宗祠门前的石雕雄狮,环宗祠一周,人们夸奖他力大如狮,因此得名简大狮。出师后,曾在漳、厦、石码一带演武献艺。 1894年,简大狮变卖家财,募集义士反抗日军侵台,为台北抗日义军首领。1899年前后,简大师回到漳州,避居杨老巷简氏祠堂(今漳州市新华西路220号)。 日寇获知,胁迫清廷围剿。简大狮被捕获后,交给了日本侵略者。1900年农历二月廿九,简大狮在台湾被日本侵略者杀害。 云霄县秋瑾故居 又名“七先生祠”,系清嘉庆八年(1803)云霄厅同知李承报所建。初为紫阳书院(文祠)学舍,继为清代置厅云霄后的邑宰官邸,再后作为奉祀施邦曜、陈汝咸、汪绅文、江环、薛凝度、章辅廷、倪惟钦等七位先贤之所。清光绪四年(1878)农历八月,秋瑾的祖父秋嘉禾(浙江绍兴人)携眷出任云霄厅同知,父秋寿南、母单氏随寓此。翌年(1879)农历十月十一日,秋瑾诞生于后堂左卧房。故居占地面积350平方米,木石结构,二进一院,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悬山顶。
汪春源故居: 地址:漳州振成巷7号汪受田宅。 汪春源(1869-1923),字少義,号杏泉,晚年自署柳塘,台湾府城安平柱仔行人。光绪十四年(1888年),时年22岁的汪春源,饱读诗书,满腹经纶,与同窗丘逢甲一起渡海到福州赶考,登同榜举人。1895年春,25岁的汪春源赴京赶考。4月28日,汪春源、罗秀蕙、黄宗鼎联合任户部主事的台湾进士叶题雁、翰林院庶吉士李清琦等,联名向都察院上书。其中汪春源的上书内容中有这样一句话:“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这份奏书震动了维新派领袖康有为。汪春源也被称为台湾的“公车上书”第一人。
黄道周故居: 家乡:福建东山县铜陵镇 头衔:明末学者、书画家、文学家、儒学大师、民族英雄。 功绩:通天文、理数诸书。工书善画,诗文、隶草皆自成一家,先后讲学于浙江大涤、漳浦明诚堂、漳州紫阳、龙溪邺业等书院,培养了大批有学问有气节的人才。世人尊称之黄圣人、石斋先生。著作甚丰,有《儒行集传》、《石斋集》、《易象正义》、《春秋揆》、《孝经集传》等。 纪念馆建于明代崇文书院原址之上(崇文书院,始建于明正德元年,为东山历史上三大书院之一,黄道周童年曾就读于此,清康熙初年实行“迁界”政策,书院遂废。),与宝智寺、关帝庙相毗邻。该馆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占地面积约1千平方米,属泥石结构仿古建筑,红墙绿瓦,颇为壮观。入门处有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彭冲题写的馆名。 漳浦县黄道周讲学处: 黄道周讲学处,位于漳浦县城东郊石斋村前,为黄道周的故居和讲学处,称东皋书舍,崇祯十七年,明亡,修建并改名“明诚堂”以明志,1646年黄道周殉国,南明隆武帝赐表“文明书院”。 黄道周(1585--1646年),字幼元,号石斋,福建漳浦人,明末著名的爱国主义者,万历十三年出生于漳浦铜山深井村,25岁迁居漳浦城东郊,明天启二年进士,先后在天启,崇祯,南明隆武朝任右中允,翰林院编修,少詹事,吏部尚书,礼部尚书, 武英殿大学士等,他为官清正,不谐流俗,忠言直简,多遭贬谪,明亡,隆武即位福州,黄道周任武英殿大学士兼吏兵二部尚书,以大学士自请率兵赴江西抗清,不久兵败被执, 押到南京,写下“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的血书,慷慨就义,四年后归葬于漳浦北山。 黄道周是明末杰出的学者,他一生潜心天文,精通易学,孝经,尤以易学为著,其学溶归藏、连山和周易于一炉,极为精深,影响深远,其著述有《黄漳浦集》、《易象正》、《三易洞玑》等四十几种行世,其中被《四库全书》改入达十种;黄道周还工书善画,他的书法根植晋人,直追钟王,严冷方刚,自成一体,世称“黄漳浦体”,在明末的官僚阶层居领袖地位,其夫人蔡玉卿也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几名女书法家之一,夫妻同称书法家;黄道周也是著名的教育家,半生讲学于浙江的大涤书院,漳州的邺山讲堂,紫阳书院、榕坛问业,漳浦的北山,东皋等地,弟子遍及海内。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称黄道周“书法为馆阁第一。文章为国朝第一,人品为海内第一,其学问直接周孔,为古今第一”。 黄道周讲学处占地1058平方米,正南朝向,沿中轴线依次为门厅,天井, 庑廊,正堂。面阔五间,正堂进深三间,抬梁木结构,青石础,木柱承重,悬山顶,檐廊作卷棚式,门厅对联“人须于剥腹后见天地之心,我岂若态犬亩中乐尧舜道”为黄道周自题;主建筑四周建围墙,于东南面开垂花门,西南面开水井。 天井深达9.5米,宽9.8米,庑廊采用四柱承重,中间摆一石盘,称天方盘,足见天方盘为主体建筑, 四周为附属建筑。天方盘正方形,边长3,78米,盘面刻一万多个小方格和八个同心圆,方格和圆圈纵横交错 ,极其神秘,是黄道周手制演译易经用的,并有专著《易象正》、《三易洞玑》,但几百年来尚无人能识其中奥妙。 讲学处是黄道周25岁以后主要生活、讲学和著述的地方,以黄道周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入清以后,便受到官府保护,每年春秋祭祀。一九六一年列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立黄道周纪念馆,成为漳浦县的一个重要文物旅游地。 漳浦县蔡新故居: 蔡新故居在福建省漳浦县大南坂下楼村。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武英殿大学士蔡新建。是由蔡新府第、永清堡和花园组成的建筑群。府第同式三座,每座均以门厅、中堂和后楼组成。其中堂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后楼原为二层楼阁,现已塌;永清堡为二圈土楼,内楼系在边长41米的楼体四角各突出一角,构成平面,并于楼中留出580平方米的大场院。楼二层,向东开门,额匾刻“永清堡”、“乾隆己丑年腊月谷旦建”等字。外圈距内楼墙20米,周长330米、高4米,墙内向有向内坡顶的平房一周。此堡于本世纪六十年代被改作县拘役所,楼中部分被改建,但吕部分保存完好。花园今尚存有部分水池、奇石和残桥。 蔡新(1707-1799)清朝大臣。字次明(又字缉斋),号葛山,福建漳浦下布人。3岁丧父,寡母抚育。他聪明睿智,樵火侧读,得益于堂叔蔡世远的关爱指点,潜心儒学。30岁中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迁刑、工部侍郎。三十二年(1767),擢工部尚书,移礼部。四十五年,以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四十八年,拜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他处事谨严,言行必忠于礼法。又善属古文,深得乾隆信任。他以求仁为宗,以不动心为要,曾辑先儒操心、养心、存心、求放心诸语,成《事心录》。卒谥文端,著有《缉斋诗文集》。 他忠孝两全,和睦乡邻。他身居相位极品,却淡泊明志,克已躬行,乐善博施。他生为乾隆所器重,卒为嘉庆所赐谥,勘称旷世殊荣。他的官德人品,成为漳州百姓妇孺皆碑、后人敬颂的一位非凡历史名人。 蔡新故居独具的自然和人文景致吸引无数文人墨客纷至沓来,赋文泼墨,反映蔡新故居的美术作品众多,以中国博物馆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全国“画中华名人故居第一人”、“画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第一人”、著名画家拇指先生的《中华名人故居系列:蔡新故居》最为有名。
漳浦县蓝廷珍府第 位于漳浦县湖西乡的顶坛村新城自然村,因府第新建于湖西顶坛,四周建筑犹如城墙环绕,故有“顶坛新城”、“院城”之称。是清福建水师提督蓝廷珍于康熙末修建,至雍正五年(1727年)落成的府第式城堡,也是江南水师提督、蓝廷珍之孙蓝元枚的故居。2001年1月,被公布为福建省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蓝廷珍(1664—1729),字荆璞,漳浦湖西人,官至南粤总兵,福建水师提督等。曾摄台湾镇事,在定策治理台湾中颇有功绩,卒后赠太子少保,谥襄毅,世袭轻车都尉。康熙年间,他随族兄蓝理(字义甫,号文山,漳浦赤岭人,为康熙年间拖肠血战的平台先锋、以首功加左都督、官至福建提督)一起从军,投奔清康亲王。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起先后任定海营把总、盘石守备、温州镇中营游击、澎湖副将、南澳总兵等。康熙六十年(1721年)统兵入台,平定朱一贵起义。台湾收复后,任署事台湾印务。在署理台湾军务期间,他劝阻福建总督满保及将军施世骠不滥杀群众,使很多早期从大陆过来投奔朱一贵的百姓又回归清朝。其中有很多来自家乡漳浦的移民,从“漳浦寮”出来帮助蓝廷珍安定社会,发展农业,对台湾早期的开发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又上疏建议清廷注重台湾防务,防止外国侵略。他还听从其族弟蓝鼎元(字玉霖,号鹿洲,漳浦赤岭人,清初名吏、筹台宗匠)建议,采取加强汉族和高山族的团结,完善台湾防务,鼓励垦殖,发展生产等一系列“理番”政策,这些政策被“历代治台者引以为法”,影响极为深远。雍正元年(1723年),蓝廷珍升任福建水师提督,其子蓝日宠承职官至铜山营参将,孙蓝元枚历任台湾镇总兵、江南提督,于乾隆间入台平定林爽文起义。 蓝廷珍府第规模庞大,布局严谨。建筑群坐西向东,府第前由360块条石砌成的宽阔广场,条石纵横交错,气派恢宏。主建筑台基勒脚为大面积花岗石,外墙面红砖、灰砖与白粉墙交相辉映,通面宽50米,纵深86米,占地约4300多平方米。大门两侧立一对青石鼓,高1.5米,鼓面是麒麟、荷花、水草等精美浮雕。大门门柱镌刻一副楹联,赞颂蓝廷珍平定、治理台湾的历史功绩: 复鹿耳于崇朝,韬略溪似管乐; 定东都以七日,戍机可比孙吴。 整座建筑的特点是砖墙土墙承重的歇山桷搁檩与木穿斗构架相结合,门厅、正堂、后堂为木穿斗构架,梁柱粗壮,棱柱直径达40厘米,木梁架上以“员光”、“托日”、“吊筒”做丰富雕饰。 府第建筑群呈纵向五落对称分布,沿中轴线依次为门厅、正堂、后堂、主楼与后厢。左右两厢为护厝,以“过水廊”相连,构成大四合院套小四合院的格局。 第一落为7开间,屋顶曲面升起为重脊硬山式。第二落屋顶重脊硬山。正堂居中,后有屏风,前有檐廊,作劵棚式,正堂与天井通敞。第三落是后堂,是供奉神佛、祭祀祖宗神位的场所,后堂与天井连通,两侧敞廊和正堂的后廊连成一气,形成全宅最大的室内空间,体现作为全宅中心的地位。第四落是两层的土楼,称“日接楼”,楼匾是蓝廷珍亲笔题写的“日接楼”和“荆璞”、“竹苞松茂”、“蓝廷珍印”等印章。楼名取自《易经》中的“昼日三接”,寓意蓝廷珍之子日宠、日章、日宁,蓝氏家族后继有人。楼底层系方整条石砌筑,二层系三合土墙,墙厚0.8米,楼面宽23米、进深10米。值得一提的是,在府第建筑中建造土楼,在闽南民居中甚为罕见,也是蓝廷珍府第独特之处。土楼上的木结构于20世纪40年代焚于火,现主楼外墙仍完整矗立。第五落是后厢房,当中一间为敞厅,两端设后门,后厢房与左右厢房护厝连成一圈,围成一个大四合院,土楼居四合院之中,呈独特的“院城”形式,蔚为大观。 蓝廷珍府第是闽南地区官家府第的杰作,也是研究闽台两地关系和蓝氏家族史的历史见证。府第规模宏大,布局对称,构思巧妙,工艺手段多样。府第内建造土楼,形成院城格局,体现了闽南地区当时的建筑艺术最高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300多年前,漳浦蓝氏家族先后出现了蓝理、蓝廷珍、蓝鼎元、蓝元枚、蓝日宠、蓝瑶、蓝瑗等数十名以赫赫武功而身居要职的军事将领,对祖国统一台湾和台湾的早期开发、治理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蓝廷珍、蓝理、蓝元枚官居一品,被台湾文献委员会列为对台湾早期的开发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 蓝理、蓝廷珍和一代名吏、筹台宗匠蓝鼎元,史称“蓝氏三杰”,他们都是中国蓝氏家族的杰出代表。这种特殊的家族现象,对于研究中国畲族历史,研究畲汉关系史和社会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芗城区杨骚故居 据《漳州市志》记载,杨骚(1900~1957年),名古锡,字维铨,祖籍华安,生于漳州城区。杨骚幼读私塾,后入汀漳龙道师范附小、汀漳龙道师范预科学习,民国7年(1918年)毕业于福建省立第八中学(漳州一中前身)。 杨骚中学毕业后,应选赴日本东京留学。他热爱文学,酷爱诗歌,1924年10月写出诗剧《心曲》。两年后上海兴起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在文学交往中认识了鲁迅,并在鲁迅主编的《奔流》月刊发表作品。 1929年1月,他回漳州稍住近1个月,又到上海。这一年,相继刊行诗剧《心曲》、《他的天使》。1930年3月,他在上海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并组成左联诗歌组织普罗诗社。他先后翻译苏联文学名著《十月》、《铁流》和美国小说《没钱的犹太人》,次年出版《世界革命妇女列传》。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占我国东北三省,上海反日大同盟举行示威游行,杨骚和楼适夷打着旗子走在前列。1932年9月,杨骚和穆木天、任钧、蒲风等人在上海组织中国诗歌会,出版抒情诗集《春的感伤》。 1937年6月杨骚应郁达夫之邀,到福建省政府编译室工作。“七七”事变后,他同郁达夫、楼适夷、许钦文等人组织福州文化界救亡协会,任常务理事。在《小民报》辟了《救亡周刊》、《救亡文艺》副刊,发表抗日救亡文章。民国27年底,他离福建转赴重庆,参加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次年6月,参加文协组织的作家战地访问团,到中条山、太行山一带前线访问。回到重庆,出版诗集《半年》。 1941年元月,杨骚离开重庆前往新加坡,受陈嘉庚之聘,主编南侨总会机关刊物《民潮》。这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他与胡愈之、郁达夫、巴人等组织星华文化界战时工作团,一直坚持到新加坡沦陷前夕。 1952年,杨骚携眷返国,在中华全国文学艺术联合会广州分会任副主席,其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广东分会常务理事。先后与冼东合写童话《苹果姑娘》和儿童独幕剧《弟弟的百宝箱》。 1957年1月15日杨骚患脑血栓病逝于广州,时年57岁。 芗城区蔡氏民居(蔡竹禅故居) “蔡竹禅故居”位于漳州市中心芗城官园大学甲37号,乃一座历史名人之故居。其古色古香清代宅院独特的建筑风格与周边高耸入云的大厦相映成趣,令人深刻体会到现代房地产商业与古代历史文物价值的强烈反差。历史演变与社会发展承载了一段鲜为人知、记忆犹新的真实故事。
平和县林语堂故居 林语堂故居坐落在平和县坂仔镇坂仔中心小学教学楼后的一棵大凤凰树旁,两间古朴雅致的平房,红地砖、黑瓦片、旧木门、旧窗户。平房右上角一间带有小阁楼,面积不足12平方米。据说一代文豪林语堂即出生于小阁楼中。前后屋舍之中,有一口水井,位置恰好在前后两进平房中间,卵石围墙,熏石板井埕。整个建筑虽然做工不太精细,但依稀能见当时的一些原貌,呈现出中国庭园之美。
林语堂“闲散体”的散文特点是什么
(林语堂台北纪念馆塑像)
林语堂”闲散体“的散文,其实应该叫做“闲适体”。
他的散文有两大特点,一是闲适,二是幽默。
林语堂的散文幽默、闲适,在平淡中见深长,充满了闲适之趣,读起来非常舒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也是独树一帜的,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林语堂散文的主要精神内涵,就是“逍遥自适,不委屈而累己”。强调个体精神的消遥自适,是历代闲适文人的共同特点,他们推崇个体之精神自由,强调人格尊严,不愿意与世俗同流合污。在三十年代国内政治动荡,时局混乱的时代,林语堂选择了“超政治,近人生”的文学主张,提出了“幽默、性灵、闲适”的创作理念,并且在自己的创作中加以实践。所在他的散文中形成了明显的“放逸”、“清高”、“遁世”,“欣赏自然”的浪漫风格。其内容也多是以“自我为中心”。
(林语堂手迹)
林语堂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先把英文“homou”译成“幽默”一词的。林语堂说:“幽默本是人生之一部分,所以一国的文化,到了相当程度,必有幽默的文学出现。”他提倡幽默,并在自己的散文创作中加以实践,与当时的周作人南北呼应,形成了一个“闲适幽默”散文流派。
林语堂的散文提倡精神自由和强调个性,崇尚人和自然环境的和谐,有着浪漫和超然的情怀,同时闲适、幽默的风格给人以轻松舒适的阅读体验,这是他散文很好的一个特点,但同时,他的散文 与文学主张也有不值得提倡的地方。比如,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全国上下强调文学与文人的社会职责时,林玉堂却说:”人生的目的就是为了自己生活,这是多么明显的事实。”这种只强调个性和自由,唯重个人体验,而完全摒弃社会职责,是不可取的。
(林语堂台北故居)
漳浦附近自驾游推荐
谢邀:
一、芗城区:
1.九龙公园
2. 漳州市动物园
3.南山寺
4. 芝山公园
5.战备大桥(夕阳)
6.文庙
7. 万达
8.江滨(夜景)
9.女排三连冠(腾飞馆)
10.中山公园
11.圆山俯视
12.林语堂纪念馆(此处为林语堂祖籍,林语堂出生地在平和坂仔,童年也在坂仔度过)
13.八卦楼(威镇阁)
14.漳州古街
15.芗城夜景
二、龙文区:
1.人民广场
2.龙文塔
3.郊野公园
4.紫云公园
5.云洞岩
6.瑞竹岩
7.亚洲最大火力发电厂
8.九龙江口红树林
9.赛龙舟
三、龙海市
1.程溪千岛湖
2.云盖寺
3.九品莲花池
4.龙海火山口
5.龙佳山庄
6.南炮台
7.普照寺
8.森林氧吧
9.天一总局
10.紫云岩
四、平和县
1.三平寺
2.灵通山
3.漳州最高峰大芹山
4.林语堂文博园(语堂出生地,魂牵梦萦的地方)
5.板凳龙
6.南胜太极峰
7.霞寨榜眼府
8.平和土楼
五、东山县
1.风动石
2.金銮湾
3.马銮湾
4.村庄
5.关帝庙
6.渔业
六、华安县
1.华安土楼
2.稻田
3.华安九龙壁(华安玉地质公园)
4.茶园
七、南靖县
1.南靖土楼
2. 鹅仙洞
3.麒麟山公园
4.树海瀑布
5. 塔下村
6.云水谣
八、 云霄县
1.将军山
九、漳浦县
1.六敖
2.火山地质公园
3.赵家堡
十、长泰县
1.山重村
2.马洋溪(长泰漂流)
3.上蔡村
4.神农峡谷
5.九爆沟
6.百丈崖瀑布-长泰枋洋
7、佛字崖
十一、诏安县
1.九猴山
2.乌山
2.诏安梅岭望洋台
林语堂的简介及其主要作品简介
林语堂(1895.10.3-1976.3.26)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
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
林语堂与南洋大学的简介
林语堂虽然是闽南人,但当初在物色南大校长时在执委会诸公心目中并未受到关注。第一个被提出来的人选是林文庆的长公子林可胜博士,他是世界生物学权威。当南大和他接洽时,他没有马上答应,暂抱观望的态度。
南大执委会也曾与前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博士接触,梅贻琦对南洋华人有意创办一间华文大学,觉得意义重大。当时他有一位女儿住在吉隆坡,他表示想从美国过来先看看,然后再作决定。据说李光前曾极力推荐梅贻琦:认为他是一个很合乎理想的人选。因为李光前认为,办大学的,一个作家不如一个学者,一个学者不如一个教育家,一个教育家又不如一个教育事业家,而梅贻琦正好是一个有办大学经验的教育事业家。
另外,南大执委会秘书也曾致函胡适博士,试探他是否有意出长南大,但是没有得到他的复信。
当南大正在忙着物色校长人选时,在纽约担任台湾驻联合国代表团顾问的林语堂,便很技巧地透露其深感兴趣。有一位南大执委便提议和林语堂接头。不久,林语堂就放出风声说南大已聘请他为正校长,林可胜为副校长。可是以林可胜在学术界的地位,如何肯屈居于林语堂之下,所以南大副校长一职后来一直就告虚悬。同时要请梅贻琦出任校长的事也就没有了下文。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