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架全副武装的短吻鳄武装直升机能击沉护卫舰吗为什么?一个全副武装的步兵,在正常行军的情况下一般会携带多少弹药_倭寇_子弹_短吻鳄

本文目录

  • 30架全副武装的短吻鳄武装直升机能击沉护卫舰吗为什么
  • 一个全副武装的步兵,在正常行军的情况下一般会携带多少弹药
  • 明朝倭寇如何靠没破甲能力的倭刀打败全副武装还有火器的正规军
  • 20架全副武装的AH-64E阿帕奇武装直升机能战胜武藏号战列舰吗

30架全副武装的短吻鳄武装直升机能击沉护卫舰吗为什么

谢谢悟空小秘书邀请!

看到题目比较晚、整理资料马上回答问题、这么晚了、谁会阅读?

“短吻鳄”/Kamov-ka-52共轴双奖武装直升机、北约代号:Hokum-B噱头;是俄罗斯陆航的拳头产品、3项世界第一获得者。作战性能优良、武器配置凶狠无比。

对地面装甲目标毁灭性打击是“卡-52”的看家本领。

题目问:30架装备标配武器的“短吻鳄-卡-52”能不能打沉一艘护卫舰?

回答:没有悬念、可轻松吊打干掉护卫舰。
“短吻鳄/卡-52的标配武器:2A42型30mm机炮(可发射穿甲弹和高爆弹)、x-25MJ半自动激光制导空对地导弹(打击15Km外目标)、或者标准挂载4套火箭发射器、每个发射器可携带20杖s-80型火箭弹、在直升机前可形成1000米长、80寬的“彈墙”、还可以挂12杖“旋風Mn”反坦克导弹、在1O公里外可击穿900毫米装甲!

以上武器配置都是“短吻鳄/卡52”的基本武器搭配是专门打击地面装甲目标的标配。
(“短吻鳄/卡52标配武器模式;机炮、反坦克导弹、火箭弹发射器)

(挂4套火箭发射器摸式的武器配置)
(“短吻鳄”驾驶舱+机载火控雷达系统探索距离达到180公里)
一个波次30架“短吻鳄/卡52”使用标配武器、打沉一艘护卫舰真不费事、武装直升机的基本特长、就是低空突击性能超强、距离目标15公里外发射反坦克导弹(条件是必须要压制护卫舰的防御雷达系统)、护卫舰只剩下海喂鱼了。

一个全副武装的步兵,在正常行军的情况下一般会携带多少弹药

这名在阿富汗兵营内的美军全身披挂,可以在战术装具内清晰的看到有6个弹匣,也就是说他可以在战斗时随时使用180发5.56弹,估计背包里还会有一盒50发的散弹,可以在战斗间歇装填在弹匣内…6个弹匣加上一盒散弹是230颗。

一名步兵能携带多少颗子弹这个事情要根据任务的轻重,作战天数、战场上后勤补给、个人的体能状况…而定,不是想带多少就带多少。

根据人种体能的不同,东方部队(亚洲)执行一般性巡逻/作战任务时战每个士兵要负重20公斤左右,这个重量包括:头盔(含头盔光学器材)、防弹衣(大部分情况下不穿)、枪械,弹药(含手雷)、多功能匕首、单兵通讯器材、3~5份的野战食品、水壶/水囊、急救包……等等“零碎”,具体到携带弹药量为:5.56~5.8㎜子弹250颗左右,也就是6个弹匣再加上一盒50颗散弹,共230颗,极限为300颗。

欧美国家的战士由于身体较为强壮,通常情况下要负重25公斤,对比东方国家军队所携带的装备,他们的单兵器材要更多一些,比如美军士兵有自备装备的“癖好”,相当一部分人给都自己配备一只手枪,现在除了美军制式的意大利M9手枪以外,也有格洛克系列手枪……这就要在携带突击步枪5.56子弹外,还需要携带40~60颗9㎜手枪弹(格洛克手枪使用20颗弹匣),甚至还有携带4~6枚40毫米枪榴弹。

图片上最外侧的美军士兵在M4卡宾枪装了M320型40毫米榴弹发射器,40毫米杀伤弹一枚就重达320克;中间那位大腿根上绑了一支手枪,手枪连同子弹的重量在1公斤以上。

那么,一个士兵才携带250颗左右的子弹太少了吧?其实,不是士兵们不想多带,而是实在是拿不动!就拿5.56毫米子弹来说,一颗重量是12.44克、5.8毫米子弹一颗重12.6~12.8克,看似非常轻,但重量×数量,就是3公斤多;要是算上手枪和手枪子弹重量,加一起也得2公斤,还有手榴弹或者枪榴弹……这些弹药连同枪械累积起来在10公斤以上!普通人拿20斤重的东西步行5000米已经很累了!这些士兵不但要携带枪支弹药和其他物品,在作战环境恶劣的地方行军甚至是攀登…。
这张图片是美军在阿富汗执行任务的间歇,背负沉重的装备,人已经累的不行了。

战场上不要奢望时时刻刻有车辆运输,徒步行军任何时候都会发生!所以,在负重徒步行军的条件下携带250颗子弹已经到了极限!甚至是执行重要任务几天之内都可能没有补给,就要负重40公斤以上!子弹也要求携带300颗的数量…背着80斤的东西翻山越岭,一般人想想都怵头!战士们也是人,体能也是有限的。
图片上这名美军使用的是M249班用轻机枪,采用弹链供弹方式,只要枪管不坏,弹链多长都行,同时也可以使用100、200发弹箱供弹,不论是弹链和弹盒,一个射手携带量最多400发,要想有火力持续性,只能是班里的同袍帮助携带。轻机枪是班里的核心装备,射击距离200~600米…如果轻机枪停火,敌人的轻机枪会逐一压制班里的其它步枪手,为了避免这样情况的发生,步兵班的其他人都有义务帮助轻机枪射手携带子弹,谁也别嫌累。

图片里是我军89式12.7毫米重机枪组,两名供弹手,每一个背负3个弹药箱(箱内子弹50发)手里还拎一个、另外两个战士除了背负95步枪之外,肩上还扛一根89机枪的备用枪管、还有一名战士扛机枪的三脚架。

算一算,一个重机枪班才400发子弹,机枪两挺各200发。一个子弹箱就是7公斤,4个就是28公斤,背负56斤的东西急行军5公里是什么知味?
我军89式重机枪组正常情况下是八人编制。
陆战队为四人编制,携带子弹量减半,只有100发。

通过对步兵、轻机枪组、重机枪班组的携带子弹量粗略的统计,可以得出来一个士兵所能携带的子弹受体能限制,数量比较有限。像电影里面毫无顾忌的泼洒子弹根本就不存在!

到了真正的战场射击方式一般采用单发或者三发点射进行射击,而非将扳机一扣到底!在战场上子弹可以说是最宝贵的东西,它关系了战争的胜负和士兵的生命!没有了子弹的枪就是一根“烧火棍”!

所以,要节省弹药的思想教育在新兵连就已经刻印在士兵的脑海里…敌我两名士兵在较量中有时就是一发子弹的问题…!

明朝倭寇如何靠没破甲能力的倭刀打败全副武装还有火器的正规军

不是所有的牛奶都是特仑苏,也不是所有的明军都能穿上一身重装铠甲。提问者所说的拥有全副甲胄的明军大概率是明朝的北方边军。由于明朝的军事重点在九边一线,所以北方边军的披甲率是相当高的。比如说辽东镇的披甲率就高达79.8%,而像将领门下的精锐家丁更是盔甲精良,那坚固性简直是杠杠的。李如松部曾经于碧蹄馆与日军交锋,日军所用之武士刀也确实表现出了破甲能力弱的一面,无论是用砍还是刺都破不了防,想来这位日军差点得尬死在当场。

但是,武士刀铸造确实精良,连历代国人都赞不绝口,《全浙兵制》云“铁匠能制利刃,非独取钢为利,生铁久铸久炼,成而复毁,毁而复成,朝专炼锻,暮入湿泥。如此一百二十日工成,其刀可以吹毛削铁”。《广东新语》云“光芒炫目,犀利逼人,切玉若泥,吹芒断毛发,久若发硎,不折不缺”。戚继光亦云“倭器精利”,可见倭刀确实在锋利程度上相当高,这就意味倭刀对无甲目标的伤害是相当高的。

而沿海的卫所,尤其是东南这种倭寇横行,劫掠程度最高的地区,那卫所兵的装备是相当简陋的,和北方的边军根本没法比。

下图是你以为的抗倭明军,全副铠甲,帅气逼人。

实际上对阵倭寇明军长这样,大部分真是布包肉,而不是铁包肉。说实话,这身行头对身体的防御几乎是零,别说长而锋利的倭刀,若被水果刀刺中也能造成伤害。(倭寇图卷)

所以,南方的卫所兵哪有什么全副武装哦!也是装备简陋的可以,所以才有倭刀发挥威力的余地。说句实话,就倭寇这种装备水平,如果让李如松的精锐家丁来打,也就是“半小时解决战斗”的问题。但是,“倭患”这事偏偏摊上了沿海卫所兵,这就难了。

总体而言,沿海卫所的明军一开始之所以打不过倭寇,总结起来也就三点:胆小、人low、武器差。而倭寇除了那些胁从,真倭(注意我说的是真倭)则是练精、器利、胆子大

‬先来说说人的因素

在嘉靖时期,沿海卫所的军制那是早已败坏。明初,内地卫所“二分守城,八分屯种”,本来卫所兵就不是职业化军人,而是亦耕亦农的。随着时光流逝,卫所兵也就开始沦为了职业农民,这武力值和战斗经验吧!那是可以想象的。所谓“沿海军久废弛,不习战,军府草创,财用殚屈”

而那些远道而来的“真倭”则不一样,这帮人很多人之前都是职业化武士,“童稚时即悬刀而习之,法甚熟”,且是客场,多是抱着必死的信念而来,所谓“以死为念”,作战状态极其癫狂,典型的亡命之徒,“倭贼勇而戆,不甚别生死,每战辄赤体,提三尺刀舞而前,无能捍者”。这一堆人要是形成组织,这战斗力真心不差。

这就等于是一大堆没有练过武、毫无战斗经验的普通人对阵一群有组织、武艺高强、怀着必死信念的顶级特种兵,这不是来的再多也是送吗?所以才出现了嘉靖三十四年,七十二名倭寇,“经行数千里,杀戮战伤者几四千人”的窘事,这确实打不过,明人每写此事就大感羞愤。“今以七十二暴客扣门,即张皇如此,宁不大为朝廷之辱耶!”

《四友斋丛说·卷十一》:倭贼从浙江由严、衢过饶州,历徽州、宁国、太平,而至南京,才七十二人耳。南京兵与之相对两阵,杀二把总指挥,军士死者八九百,此七十二人不折一人而去。南京十三门紧闭,倾城百姓皆点上城,堂上诸老与各司属,分守各门,虽贼退,尚不敢解严。

‬再说武器层面

日本倭刀虽然破甲能力欠缺,但是却锋利无比,“锋利精悍,寒芒四射”,对无甲的目标杀伤力极强,是倭寇与明军对战的主要武器,除了各种短刀之外,主流肉搏兵器则是刃长3尺(明营造尺96厘米)的打刀和刃长5尺(1.6米)的野太刀,尤其是这个野太刀,再加上柄长已经长达6尺5寸,全长竟然高达2.08米,实在是可怖。

倭寇所使用的双手长刀

戚继光将军于嘉靖四十年战阵之中缴获的倭寇刀法图谱

而明军所配的腰刀是2尺~3尺2寸,明军最长的腰刀仅仅与倭寇普通的打刀一样长,比倭寇的野太刀短了3尺,两种武器的攻击距离根本没法相比,再加上倭寇双手使刀,势大力沉,抗倭明军手中的武器居然还被砍断,对于沿海卫所兵来说,这哪里是一场平等的肉搏战啊?就是单方面的屠戮。

《纪效新书十四卷本·手足篇四》:彼以此(野太刀)跳舞,光闪而前,我兵已夺气矣。倭善跃,一迸足则丈余,刀长五尺,则丈五矣。我兵短器难接长器,不捷,遭之者身多两断,缘器利而双手使,用力重故也。

手持野太刀的日本武士

光闪而前,我兵已夺气矣


《倭变事略》:一贼出哨亭外,我兵攒枪刺之,贼斫一刀,十数枪齐折,兵皆徒手而奔一处。

贼斫一刀,十数枪齐折

由此可知倭寇的近战肉搏水平是远高于沿海卫所兵的。《阵纪》曰:“如日本刀,不过三两下,往往人不能御,则用刀之巧可知”。戚少保曰:“倭器精利,轻生善斗,中国之兵信非敌手。”

更何况倭寇还善于使用弓箭、火铳、标枪等远射兵器,倭寇“弓长矢巨,近人则发之,故射命中”“钯枪不露竿,突忽而掷,故不测”,而明军由于军备废弛,南方明军弓箭的状态是这样的“胶解、弓软、矢轻,中者多生。倭夷被射中,常拍其臀,以为我辱”,甚至还玩出了徒手接箭的把戏,这个太尬了。

倭寇练精而器利,则沿海卫所兵实在不是对手。别说那些疏于训练的沿海卫所兵,就是号称精锐南方狼土兵也得吃瘪,一开始“总兵俞大猷遣游击白泫等及瓦氏兵遮击之,稍有斩获”,后又于漕泾“遇倭数百人,鼓众冲战,不胜,头目钟富、黄维等十四人俱死,失亡甚众。于是贼知狼兵不足畏,复奔犯浙江,肆掠如故矣!”

戚继光总结过狼土兵失败原因,“(狼土兵)所用皆长牌、短刀,而倭寇则长枪、重矢。此所谓短不接长。及短刀相接,刀法迥不如倭,此所谓以不能而斗能也”。总而言之,远程被火力压制,近战肉搏水平不如倭寇。

在戚继光编组戚家军之前,对沿海卫所明军的不堪战可是深有体会的。嘉靖三十六年,高家楼之战,若非戚继光神勇,三矢而退敌,就是个大败仗。就是这件事让戚继光觉得,不重新招募训练一枝新军是不行了,于是戚家军应运而生。

综上所述,沿海卫所兵一开始之所以打不过倭寇,原因就是人不行、器用差。至于全副武装那是真心没有的,别想太多。

引用文献:《纪效新书》十四卷本、《筹海图编》、《明史》、《日本国志》、《明经世文编》、《练兵纪实》、《阵纪》、《明通鉴》、《四友斋丛说》、《戚少保年谱耆编》、《倭变事略》、《嘉靖东南平倭通录》、《广东新语》

20架全副武装的AH-64E阿帕奇武装直升机能战胜武藏号战列舰吗

“阿帕奇直升机”别说来20架就是再来一倍也打不过“武藏御殿”(舰上生活在当时条件下太好了,相当于豪华旅馆)因为武装直升机根本是选错了对象!

阿帕奇直升机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重型武装直升机之一 ,出现以来参加过许多次战斗,使用导弹打击坦克装甲车辆、坚固工事和使用火箭弹、30㎜航炮打击软目标,取得了很大的战果!但,“阿帕奇”遇到了“武藏号”这样前所未有的目标就“力有不逮”了,原因是这个庞大的家伙不但装甲厚重,防御火力也非常强大!对打的过程中不但击沉不了“武藏”还有可能尽数被它击落。
武装直升机本身来说是非常脆弱的武器,抗打击能力非常的差(要是抗打击能力好它就飞不起来了)!只需被命中一发127㎜炮弹就会变得零件状态,而且它的飞行速度很慢 ,最快不到370㎞/小时,这显然要比二战期间的战斗机还慢,而且机动性也不如二战期间的“零战”之类的战斗机 !
“地狱火”反坦克导弹,“阿帕奇”的主要武器装备,射程8㎞、破片式战斗部8㎏重 ,这样的导弹打击坦克装甲车辆显然是足够用了,可是面对战列舰的厚甲无能为力!如果说“鱼叉”之类的中型反舰导弹打击战列舰的效果相当于“大象被蚊子叮了一口”,而“地狱火”的效能连“一只蚊子”都不如!至于阿帕奇使用火箭弹和航炮更是没有多大的用处。
武藏号的对空火力非常密集,除了460㎜主炮之外,其他的203㎜、127㎜、25㎜副炮都具备防空能力!射击距离从3000米~20㎞之间,并且很密集!三联装203㎜副炮两门6根炮管、双联127㎜副炮十二门24根炮管,这些大口径副炮射速都比较快,平均5~8枚/分钟或者8~12枚/分钟,只要有一发击中阿帕奇就会机毁人亡!
“武藏号”的副炮布置角度很好,射界基本做到了环舰体360°覆盖。阿帕奇从任何方向突防都是困难的事情!甚至由于自身速度低、机动性差的原因,有可能在突防过程中就被击落了。

从上面武器的对比角度来看“阿帕奇”击沉“武藏号”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就算是有“地狱火”导弹击中了“武藏号”也没有多大伤害!至于说击中舰桥,将大部分高级军官炸死,也起不到多大的作用,从指挥角度来说大型战舰都会有两套“指挥班子”架构,战时也不会都在舰桥的“司令舱”内,而是分散的,就是防止被“一锅端”……既然打击高级军官的想法效果不大,“武藏号”又过于强大,所以“阿帕奇”不会去这个霉头!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