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
——身世浑如泊海舟,关门累月不梳头。
《随园诗话》中有这么一则记载:郑板桥爱徐青藤诗,尝刻一印云“徐青藤门下走狗郑燮”。郑燮,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郑板桥,“扬州八怪”之一,其诗文书画冠绝一时,堪称大家。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人物,竟然甘为他人门下一条走狗,读来让人大跌眼镜。那么这位备受推崇的徐青藤,又究竟是何许人也呢?
01
身世坎坷,受尽白眼
徐青藤,原名徐渭,字文长,自号青藤老人、青藤居士,浙江绍兴人。正德十六年(1521年),这位一生充满了悲剧和传奇色彩的老兄,在浙江绍兴府山阴城呱呱坠地了。
要说他家本来也是绍兴望族,用阿Q的话说就是祖上也曾经阔绰过,可惜到了他这一代渐渐没落了。徐渭本人也不是嫡出,其父徐鏓晚年纳侍女为妾才生下的他。更可悲的是,他父亲在他出生几个月后就去世了,对这个正在没落的家族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在他十岁时,由于家境困窘,地位低下的生母不得已被逐出家门,徐渭由嫡母苗氏抚养。不过好在苗氏对他视若己出,以至于多年后徐渭为嫡母写墓志铭时,仍然感念母恩“累百纸不能尽”。然而命运和徐渭开的玩笑总是太多太残酷,他十四岁的时候嫡母又因病去世,幼年的他只能和两位兄长相依为命。
幼年丧父、少年丧母的经历造就了徐渭桀骜不驯,狂放不羁的性格,却也让他早慧,成为少有的神童。他六岁读《大学》,九岁就能写文章,十多岁时仿照西汉辞赋家扬雄的《解嘲》作了一篇《释毁》,让周围的人大吃一惊。想想我在八九岁的时候还只会玩泥巴打游戏,实在是令人汗颜不已。
02
青年丧妻,屡试不第
在嫡母去世后,徐渭只能靠着长兄徐淮接济,但两人年龄的差距(差了二三十岁)也带来了极大的代沟,两人之间时常发生矛盾。
展开全文
1537年,14岁的徐渭,背负着神童之名,向万恶的八股取士制度发起了冲锋。一般来说,像徐渭这种声名远扬的神童,都是童试乡试会试联捷,最后成为一锤定音,成为进士。比如明朝首辅杨廷和、张居正等人,一个十二岁中举,一个被考官压了三年后仍然十六岁中举,实属猛人。
然而,当这条定律应用在我们的徐渭身上时,它不可避免地失效了。因为你再如何才华横溢,再怎么文思泉涌,也敌不过八股文的条条框框。破题、承题、入手、起讲、起股、中股、后股、束股,一百多年前朱元璋老先生就规定过了,想要功名?就得按照爷的方式来!
拿到考题的徐渭沉默了,桀骜不逊的他,实在做不到压抑自己的天性,去谄媚所谓的考官。强行作文的结果,只能是文不对题,越写越偏。无奈之下,他只得收拾行囊,带着满腹的牢骚与苦涩,打道回府。
此后的他,屡考屡败,屡败屡考,终于在嘉靖二十年(1541年)中了秀才,并在第二年娶了一名温柔美貌的妻子(虽然是入赘)。故事说到这,徐渭老兄的秀才功名也有了,贤妻也有了,一切都似乎向着美好的前景发展,接下来就应该是考取举人,生个儿子传宗接代,走上人生巅峰了。然而,徐渭老兄你拿错剧本了。
嘉靖二十年,二兄徐潞病死贵州。嘉靖二十四年,妻子产后染肺痨而死,独留一子名为徐枚。同年长兄徐淮炼丹嗑药过多而死,家产被权豪无赖霸占,诉官无果。
嘉靖二十六年,徐渭从妻家搬出,在城外独自生活,设馆收徒,清贫度日,并在此期间拜王阳明弟子季本、王畿为师,开始学习王阳明的学说(心学)。相比于徐渭糟糕的人生际遇,他的名气却越来越大。他与山阴文士沈炼、萧勉、陈鹤、柳文等结为文社,被时人称为"越中十子",其诗书文画得到众人的一致推崇。
沈炼这样评价他:"自某某以后若干年矣,不见有此人,关起城门,只有这一个"。后来沈炼遭严嵩迫害致死,徐渭前去祭奠,在祭文中这样写道(:)"主仁臣直,父忠子孝,所系纲常,岂直光曜,聚哭倾里,朗诵哀章,将以激懦,匪以悼亡",可见两人友情之深。
03
投身抗倭,终始不渝
嘉靖年间,倭寇这个群体逐渐登上了历史舞台。倭寇的成分十分复杂,但可以负责的告诉你,里面只有十分之三才是土生土长的日本人,其他都是中国沿海地区日子快过不下去的苦哈哈。
没办法,日本当时还是个鸟不生蛋的穷地方,老百姓只能来中国这里讨生活(尽管方式不是那么友好),沿海的苦哈哈的生活资源被这么一抢,日子更难过了,左右都是死,还不如一起合伙,临死也要干一票大的,倭寇之乱就是这样越来越严重的。
虽然倭寇的成员复杂,但是其战斗力不容小觑,这里举个例子: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四十余名倭寇从浙江平湖登陆,再到杭州、淳安一线劫掠,把周围抢了个精光。一般来说抢了这么多也该见好就收了,赶紧打包跑路才是上策,可这帮倭寇也许三是迷路了,转了半个多月转到了江苏,抢完常州苏州一带后,大摇大摆地跑到了南京城下,最后在大军围剿下才消灭这帮非法游行分子,由此可见倭寇的战斗力之强。
当时新任直浙总督的胡宗宪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局面,里里外外上上下下烂成一片,他也是束手无策,但是没办法啊,来自皇帝和靠山(严嵩)的双重压力,不上就得滚蛋。就在此时,胡总督听说了徐渭的大名,决定收他当幕僚。胡宗宪第一次派使者携厚礼去请,徐渭的回应却十分简单:“从哪里来,回哪里去,谁让你来,你让他来!”使者无奈,只好回去向胡宗宪报告。
当时周围人听说这个穷酸秀才竟敢拒绝胡总督的邀请,都为徐渭捏了把汗,然而胡宗宪沉吟片刻,还是决定亲自去请这个狂生。之后的事情便是胡宗宪成功地把徐渭收入麾下,徐渭同志光荣地成为了总督府幕僚团的一员,并正式投身于打击倭寇的伟大事业之中,成功吃上了皇粮。那么接下来问题来了,你一个屡试不第的穷酸秀才,顶多也就是诗书画方面厉害,又能给胡大人和整个抗倭事业带来什么帮助呢?
答案是兵法。
徐渭曾经自谦道(我更认为是自负):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但在我看来,他的排序是错的,因为第一的应该是兵法。按理来说,会兵法的人才,哪个不是从刀山火海死人堆里爬出来,才练就出的,你一个鸡都没杀过的书生,说自己会兵法有人信吗?
但是我信,因为他老师的老师,叫王阳明。
就这样,胡宗宪用自己的一次纡尊降贵,换来了一位精通兵法的大才子,堪称是人生最赚的一笔投资。到位后的徐渭,迅速展现出了自己的价值。先是包揽了胡宗宪的所有公文来往,由于其文采出众,所写的奏章言简意赅,文笔犀利,屡次受到严嵩和嘉靖皇帝的夸奖。
有一次,胡宗宪偶然得到一只白鹿,便想将白鹿当做祥瑞献给嘉靖皇帝(嘉靖就信这玩意),嘱托徐渭作篇文章歌功颂德,拍拍马屁,一起送给皇帝。徐渭又一次沉默了,因为这与他的宁折不弯的性格不合,不是他来此的目的。但这一次,他妥协了,因为这关系着胡宗宪地位的稳固与否,关系着东南剿倭大局,关系着他的理想与抱负…于是他提起了笔,将自己的毕生才华和梦想,注入了这篇荒唐与扯淡的文章中。为了一个高尚的理由,此文,舍我徐文长其谁?
嘉靖收到这只白鹿和奏章后,高兴万分,不仅专门去宗庙祷告,还将文章中出彩的部分(主要是马屁)专门裁剪,收藏起来,并重重赏赐了胡宗宪。胡宗宪的地位保住了,接下来,就该干事了。
倭寇之中,最大的是两股势力,一方是以汪直为代表的武装跨国走私集团(主要走私军火),另一方是以徐海为代表的海盗兼汉奸。这两个人什么情况呢?
首先,汪直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倭寇,因为人家没必要,他本身就是靠走私起家,在明朝和日本之间做点违法的买卖,这样一来二回实力渐渐雄厚起来,有枪有人,倭寇都只能算是给他打工的。
但是徐海此人是真的汉奸,在给日本人带路的路上越跑越远,偏偏此人还有几分韬略,屡次打败胡宗宪的正规军。于是徐渭给胡宗宪制定了这样一个战略:拉拢汪直,打击徐海。略过中间过程不谈,这个战略的指导结果就是汪直被引诱上岸处斩,徐海投降之后被杀。
汪直死后,倭寇失去控制,疯狂上岸劫掠,却在如日中天的的戚继光手中纷纷折戟,加上明朝也开放了福建月港进行通商,自嘉靖三十三年起持续了十二年的倭乱在戚继光的抗击下就此平息,在中国的领土上再也见不到成规制的倭寇。徐渭总算可以拍着胸脯告诉胡宗宪:“明公,我答应你的事总算是做到了!”
然而,胡宗宪再也听不到,看不见这一切了。
嘉靖四十一年(1562)五月,严嵩倒台,首辅徐阶上位,身为骨干分子的胡宗宪受到牵连,先是被罢官回乡,后来又被冠以假拟圣旨的罪名被押解入京,胡宗宪辩解无果,在狱中自杀身亡。临死赋诗一句: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徐渭作《十白赋》哀之。
04
四处游历,孤独终老
胡宗宪死后,徐渭忧愤成疾,加上害怕牵连,压力之下,竟至疯癫,在给自己写好墓志铭后数次尝试自杀,自杀方式包括:用斧头砍脑袋,把钉子钉入耳朵,用锤子锤自己的肾囊。最离谱的是,这样都没死成,反而弄得人不人鬼不鬼,更加疯疯癫癫。期间徐渭甚至因为疑心妻子不贞,误杀自己的第三任妻子,被官府关押,这一关就是七年。幸而后来在几位朋友的帮助下,成功出狱。此时已是隆庆年间,站在街头的徐渭孑然一身,仿佛不属于这个世界。
那就走吧。
此后,56岁的徐渭游历全国,足迹遍布福建、直隶、山西、蓟州,在蓟州再次遇见了戚继光,在戚继光的推荐下,徐渭去往辽东名将李成梁处。
当时,李成梁正在为自己的两个儿子请先生,听说外面来了个糟老头子要应聘,下意识就想打发这个要饭的赶紧走,然而出于礼貌,他还是询问了这个老头会啥,能教什么。
老头答道:“兵法。”
周围的人哄堂大笑,笑这个老头班门弄斧。李成梁也在笑,但他很快就笑不出来了,因为他想起前两天戚继光给他传来的消息。
他小心翼翼地问:“阁下是从孟诸(戚继光的字)那里来的吗?”
老头点了点头。
“阁下姓徐?”又是肯定的答复。
于是李成梁呵斥了无礼的部下,恭敬地将这个老头迎进内院,将自己的长子李如松和李如柏喊来向这个老头行礼,并告诉他们这位以后就是他们的老师了,一定要虚心求教。
徐渭没有辜负李成梁的期望,将其毕生所学全部教给这两个孩子,李如松更是在之后的万历三大征中数次担任主帅,成为十几年后朝鲜战役的主角。
一年后,徐渭因为不适应北地气候导致病情加重,徐渭拒绝了李成梁的挽留,回到了绍兴。
1593年,李如松凭借克复平壤一战,歼灭侵朝日军万余人,一举改变整个抗倭援朝的战争态势,威名远播中日朝三国,彻底成为天下屈指可数的名将。
而与此同时,一千多公里以外的绍兴,一个老头已经卖完了所有的字画,正静静地躺在床上,等待生命的终结,陪伴他的只剩一堆废纸残稿,还有身下的一席稻草…
我想,徐渭自己的一首诗就足以概括他自己的一生了: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策划:鱼羊史记监制:鱼公子
撰文:月白风清制作:吃硬盘吧、发达蚊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