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在突围无望,吊死煤山后,是谁给他入殓的?_崇祯_大顺_皇后

明朝末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后,随即以摧枯拉朽之势直捣北京。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七日,大顺军攻入北京城。

三月十八日夜,太监曹化淳开门投降。崇祯皇帝朱由检见大势已去,在连续喝了几杯闷酒后,一剑砍倒袁贵妃,逼死周皇后,将女儿长平公主的左臂斩断。

之后,崇祯皇帝企图混在太监中,从朝阳门而出,结果被大顺军中途拦下。出城未果的崇祯帝走投无路,只好出玄武门,与宦官王承恩登上煤山寿皇亭。

此处原是崇祯皇帝检验军队的地方,而今却成为了他了却生命之所。

只见,崇祯帝脱下黄袍,在上面写道:“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

随后他赤足轻衣,上吊自杀。

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展开全文

崇祯帝原本想以死,换取大顺军对百姓的饶恕,可他万万没想到,北京城没有因为崇祯帝之死带来多少悲哀的气氛。百姓们张灯结彩,热烈欢迎农民军的到来。

大顺军进入宫中,连续搜查几遍都没有找到皇帝,于是李自成悬赏重金。他必须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两天后,人们终于发现了这个缢死的国君。

三月二十日午间,有人发现崇祯帝已经自缢身亡,李自成命人将崇祯与周皇后二人的尸体摆在两扇门板上面,暂时停在东华门侧。

一天后,帝后尸体装入柳木棺内,搭盖了临时灵棚。三月二十三日,又重新改殡,以红漆棺殓帝,黑漆棺殓周后。

二人依制穿袍带,尸体在东华门连停数日,明朝的官员都不敢去看,只有襄城伯李国桢“踉跄奔赴,跪梓宫前大哭”。

农民军将他抓住见李自成,李国桢“以头触阶,血流被面”。李自成见李国桢对崇祯帝如此忠贞,就好言相劝,让他投降。

李国桢说让他投降,必须答应三件事:

一、明代帝王陵寝不能发掘破坏;二、用天子礼葬崇祯帝;三、不能加害太子及二王。(当时的太子朱慈烺,与二位王子朱慈焰、朱慈炤被李自成活捉,后来三人去向成谜)

李自成听完要求,一一答应。但崇祯帝生前没有预建“寿宫”,“闯王”只好命人将崇祯帝与周皇后葬入田贵妃的墓中。

田贵妃是崇祯帝生前宠妃,逝于崇祯十五年七月,葬天寿山。侍郎陈必谦负责陵园营建,地面建筑未成,而明已灭亡。

为尽快打开田贵妃墓,三月二十五日,顺天府的农民军官员李纸票,命昌平州官吏赵一桂“即动官银催夫速开田妃墓,合葬崇祯帝及周皇后梓宫”。

昌平州没有多余经费,赵一桂又和监葬官礼部主事许作梅商议,复入京禀报顺天府,顺天府特批:“着该州各铺户捐挪应用,事完再议”。

赵一桂回州后,与生员孙繁祉、监生白绅、郡人刘汝朴、王政行等十人,共捐银三百四十千文,雇民夫杨文等人启开墓圹。

此时,崇祯帝与周皇后的棺椁暂停于昌平城东关外的关岳庙大殿后。

顺治元年(1644年)五月初,清师入京,摄政王多尔衮为了笼络人心,决定为崇祯重新发丧,查询崇祯葬况。

赵一桂作为营葬崇祯帝后的参与者,他先把田妃墓的状况与多尔衮详细地介绍了一遍。

然后简单提及了昌平州在“府库如洗”的情况下,通过募捐的方式,成功筹得款项,才把崇祯帝与周皇后葬于田贵妃墓。

清政权对此无异议。摄政王多尔衮命令:“从五月初六日起为先帝设位帝王庙,哭临三日”。

归顺清廷的诸汉臣在朝房中议定朱由检为“怀宗端皇帝”,周皇后为“烈皇后”,安奉神主于帝王庙。

顺治帝时期,为收买人心,又特意拨出部分银两,按照皇陵的规格为崇祯皇帝装修陵墓。同时,将崇祯的陵墓改为“思陵”,这也是明十三陵之一。

不过崇祯毕竟是前朝皇帝,还是个亡国之君,所以在施工的时候,负责的官员们都消极怠工,导致思陵修建了几年还没完工。

顺治皇帝在得知后,严旨切责:“思陵作速经营,已奉有旨,该监何得玩泄?冉维肇等姑且不究,著即刻期赴工,先开隧道,其余俟来春报竣。如再延诿,定行重治。”

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思陵改葬才终于完成,后来在乾隆年间,又经过多次修缮。

不难看出,名义上帮崇祯帝入殓的人是李自成,先命人收殓崇祯帝与周皇后遗骨,但他毕竟只是嘴上说说。

实际上帮崇祯帝入殓的人是昌平州县吏赵一桂。

正是赵一桂在无任何报酬的情况下,与十位善男信女共同捐资捐物,这才避免崇祯帝曝尸荒野的窘境。

崇祯皇帝虽志向远大,励精图治,事必亲为。但他既无治国之谋,又无任人之术,再加上执政后期的猜疑,严苛。走到最后,身边已无人可用。

但在勤政方面,确实做得很好。史书称其“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宫中从无宴乐之事”。

参考文献:

[1]《明史纪事本末》中华书局出版,作者(清)谷应泰.

[2]白(白白)皛.崇祯葬事录[J].紫禁城,2000(01):32-34.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