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壬午兵变”是怎么一回事?崇祯皇帝如果迁都南京,凭借长江天堑能不能阻挡满清骑兵_崇祯_明朝_起义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甲申之变 崇祯 明朝 起义

本文目录

  • 朝鲜“壬午兵变”是怎么一回事
  • 崇祯皇帝如果迁都南京,凭借长江天堑能不能阻挡满清骑兵

朝鲜“壬午兵变”是怎么一回事

朝鲜壬午兵变,是朝鲜内部政治势力的互相争斗!是腐朽王朝走向没落的必然过程和结果,在腐败王朝各势力的不断纷争中,导致腐朽又腐败的王朝,加速裂变、更迭,消亡,直到一个能适应时代潮流的,新的政权建立!

崇祯皇帝如果迁都南京,凭借长江天堑能不能阻挡满清骑兵

首先,明末的南方也算不得很太平的地方。

崇祯十二年,浙江水灾、旱灾。
崇祯十三年,南直隶蝗灾、水灾、旱灾、地震,浙江水灾。
崇祯十四年,南直隶蝗灾、旱灾,浙江蝗灾,福建海潮、风灾、地震,湖广旱灾、地震,四川地震。
崇祯十五年,湖广水灾。
崇祯十六年,南直隶地震。
崇祯十七年,南直隶、广东地震。

上述还仅仅是天灾,还有人祸呢。难不成南方的官员士绅盘剥百姓会比北方更有节操?

所以,也不光是北方有流寇,南方扯旗造反的也不少。就在南京周边,就有大规模的奴仆起义。

“间尝闻江南惨礉之主,或有苛使盲驱,繁于《僮约》。奴多腹坎无食,膝踝无裙,臀背无完肌肤。奴女未配壻,蚤破其瓜;妇未耦子,先割其鲜。主妇妒,则有锻椓阴私,薙毛缝皮,丑痛之声,流闻于外。”
“吾娄风俗,极重主仆。男子入富家为奴,即立身契,终身不敢雁行立。有役呼之,不敢失尺寸。而子孙累世,不得脱籍。”

明末很多士绅的所作所为,除了不剃发之外基本上和满清

奴隶主别无二致。早在崇祯七年,皖南的奴仆们就开始暴动了,起义首领张儒被俘之后,明朝官员问他为何造反,张儒回答:“无他,不欲为奴耳。”

而张儒的部下们“漏网余党,忿恨不平,说:‘我等要杀乡官,到不曾杀得,反被乡官杀了。’是以往北方接得流贼来报仇。”不久后陕西农民军攻下凤阳,火烧皇陵,以及后来张献忠攻入南直隶,都得到了南直隶奴仆、贫农的响应。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进北京的消息传到南方之后,江南的奴仆们欣喜若狂:“天地迴薄,贵贱翻蹑,我辈何必长为奴乎?”他们“骤呼其党近万人,饮血于城隍之庙,令曰:‘国步既改,诸勋戚与国同休者咸已休废,若我辈奴籍不脱,奴将与天地同休乎?’”

奴仆暴动遍及南直隶、浙江、广东三个省,奴仆们纷纷争取自由,报复主人的虐待。湖南地区的矿工,也不堪矿主的压迫,于崇祯九年大举起义。起义军攻打长沙失败之后,退入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游击,后来由于急躁冒进,在湘南地区遭遇了失败。

矿民军的领袖号称“铲平王”,虽然起义被镇压了,但是崇祯十六年,张献忠进攻湖南、江西,湘赣边界的农民们又打出了“铲平王”的旗号,“谓铲主仆、贵贱、贫富而平之也”,响应张献忠。张献忠前往四川之后,“铲平王”运动依然激烈,从吉州发展到了永新一带。

闽赣边界宁化、石城、瑞金(熟悉的地名)等地的农民建立了“田兵”组织,口号是“八乡均佃”。当时江西、福建“郡邑长吏,受富民贿,纵其多取田租,倍征债息,小民赴诉无所。”趁着甲申之际明王朝统治崩溃的机会,农民们便自己组织起来,各村联合,使明朝的县令政令不出县城。田兵要求减租减息,废除各种苛捐杂税,争取永佃权。

湖南武冈的岷王朱企丰因为害怕张献忠打过来,强征大批民夫加固武冈的城墙,朱企丰性情残暴,每日打死、累死的民夫不计其数,就连当地明军的指挥使邓之沛,都因为没有按照朱企丰的要求拷打民夫而遭到了殴打。就在工程快结束的时候,朱企丰突然提出要把城墙再加高三尺。士兵和民夫们本以为再坚持几天就能熬过去了,朱企丰的这个命令彻底把他们激怒了,士兵与民夫们联合起来发动了起义,攻破岷王府,诛杀朱企丰。

崇祯十六年浙江的胡乘龙起义比较奇葩,胡乘龙的思路和徐寿辉的差不多,给自己的国号取为“天萌”,意思是压倒大明,年号叫“宗贞”,意思是崇祯去头。广东的农民也曾经聚众数万围攻潮州,广东还有“巨寇”王兴,绰号“绣花针”,纵横粤境,官军无可奈何,北部湾的海贼杨彦迪通洋贩海,官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就南方这么个情况,要是大顺军喊着“闯王来了不纳粮”杀过来,大明朝的城市有几个扛得住?白广恩、姜瓖、唐通这些人面对李自成都是望风而降,难道刘泽清、刘良佐、田雄、马得功就会更忠于大明吗?江北四镇公认最能打的是高杰,可高杰却是李自成的手下败将,一路从陕西逃过来的。

之所以我们印象中南方的农民军没有多么大的规模,是因为他们才刚起义没多久,清兵就来了。一来是因为清军的武力比明军强大,迅速镇压了很多农民军,二来是清军剃发、屠城的暴政把很多明朝的士绅和贫民逼到了同一战线。比如江阴、昆山、嘉定等地,在崇祯年间都是贫富矛盾很尖锐的地方,但是清兵一来,大家都顾不得这些了,不抗清就是个死,阶级矛盾也只好往后放一放了。王兴、杨彦迪这些原本和大明官军为敌的山贼、海贼,在清军侵入广东之后,也都接受了明朝的招安,成了抗清的中流砥柱。

总而言之,崇祯就算去了南方,也绝对稳不住南方的局面,比弘光更强应该还是能做到的,但是能强多少实在难说。就像弘光朝廷灭亡的直接导火索:左良玉反叛,我看崇祯就阻止不了。左良玉谋反真是因为他觉得弘光帝不是正统吗?不是啊,左良玉本人都未必想反,但是他手下的金声桓、李国英、徐勇、佟养甲等大小军头都想反,左良玉就必须得反,这些军阀想的就是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他们既然不忠于弘光皇帝,在同样的情况下也不可能忠于崇祯皇帝。东晋有祖逖、谢玄,南宋有岳飞、韩世忠,南明的南京朝廷呢?也就是高杰和黄得功,他们俩本人还能给明朝尽忠,部下的兵马却大部分当了绿营。刘泽清、刘良佐之流就更不必提了。

没有强大的武备,别的都是白搭。那么南明为什么没有强大的武备呢?因为整个政权都烂掉了,无论是财政还军事制度都已经烂到不推倒重来就没法挽救的程度了。清兵一到,江北二十三万明军集体投降,殉国者寥寥无几;黄得功本人拼死奋战,他的芜湖大营却一夜崩溃,田雄、马得功擒弘光帝降清,八万明军抱头鼠窜,任人宰割;左良玉部二十万大军在左良玉死后更是一枪未发便大部分都投降了清朝,仅有马进忠、卢鼎、王允成等少数人投了何腾蛟。局面烂到这个程度,实在是整个国家都无可救药,绝不是一两个英明的皇帝、忠勇的将军就能挽回局面的,更何况崇祯实在够不上“英明”这个评价。

李自成在1643年才有条件建立根据地,所有地盘中经营时间最长的襄阳,在他攻入北京时也才经营了一年时间。清军入关之后,对明朝官员一体录用,把李自成分了的田地还给士绅,整个北方的士绅都在反对李自成。而清军的大规模的剃发、圈地、追逃和屠城都是1645年打败了李自成之后才开始的,所以北方的抗清热情并没有后来谢迁起义、榆园军起义和姜瓖反清时那么高,普通民众的反抗仅限于抗税而已。李自成和清军主力硬碰硬地作战打不过,统治水平、调动资源的能力也比不过经验丰富的清朝,最后用了最擅长的流动作战,可速度还比不过清军。既没有明军和张献忠的配合,也没有士绅的支持,还没有大规模的民间抗清运动的响应,李自成孤军奋战,在一两年之内失败是很难避免的结果。然后结果还是和原本的历史一样,李自成失败后,清军大举南下,明军一触即溃,崇祯吊死在紫金山。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