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教育和创造教育有什么区别?分析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我国现阶段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有哪些_教育_创造_绿豆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创造教育 教育 创造 绿豆

本文目录

  • 创客教育和创造教育有什么区别
  • 分析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我国现阶段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有哪些
  • 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
  • 幼儿美术教育如何培养创造能力

创客教育和创造教育有什么区别

1.培养全面思维能力,将创意变成实物的能力。

  这种启蒙性的动手制作,对青少年迅速提升对科学的兴趣也许有帮助,但并不利于给他们建立一个完整的,可操作、可思考的实验思维体系。传统制作课上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建立了良好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逻辑思维、全局考虑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的要求更高。

  创客就是将个人创意变成人工制品的那些人,主张将创意付诸实施,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设想层面。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大多数还是抽象的思维逻辑,在抽象的书本,图片,视频等等中进行教学,并没有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部分。

  2.边做边学,理论与实践结合。

  创客一般都是边做边学的,遇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知识的学习与问题的解决是同步进行的,而不是彼此分离的。我们准备从一开头就向学生布置“完成创意作品”这个任务,让任务驱动学生边做边学。

  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中,一般都是先学,从书本上看抽象的理论,或者拗口的文字,先让孩子们能够记住,背住这些定义什么的,将来有用的时候,在拿出来给孩子们运用。

 3.注重协作互动结果反馈。

  我创客一般不是单打独斗的,而喜欢在一起互相切磋,相互协作。在教学中我们也将开展小组协作活动。们把新建构主义分享式学习理念引入课堂教学中,采取让学生“说出”、“写出”和“做出”循序渐进的方式,开展三次小组和全班分享活动。

  而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也有分享的环节,但是并不多,大多数还是利用孩子们的好胜心,让孩子们进行考试,测验,评比,再来进行反馈,分享的环节变得弱化了。

  4.跨学科学习教育模式。创客式学习不会局限于某一传统的学科分类,而会根据问题的需要进行跨学科的学习。我们也将要求学生完成的作品包含跨学科知识在内,也不宜局限在某一学科领域。

  中国的教育模式,其实照抄了前苏联的教学模式,课程体系规划是单独,但是逻辑中又有联系,可是因为上课进度的不同,所以导致了这些微弱的联系几乎不见。

  5.运用信息技术。创客活动一般都与信息技术及其产品关系密切,比如采用开源软硬件、3D打印技术进行创作。我们也将要求学生的创意作业要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这也与我们这门课的主题相一致。而传统的校园教学模式,运用的书本,依靠老师们的讲解来进行教学。

  数字化学习的背景下,新技术的应用对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手段带来了极大冲击,未来教育与技术的融合必将越来越紧密。群体创新空间是一种以原材料为出发点的课程方案,它积极探索教育环境和教育技术上的变革,在学习空间的布局上进行灵活设计,在技术应用上突出开放性、智能性和集成化,更加全面、更加有内涵,为学生提供创意和创新的、面向体验的、智慧的学习环境,符合创客培育的基本要求,是中国个体创新,推动全民创造,培养众创空间合格人才的最佳平台。

分析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我国现阶段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有哪些

陶行知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也是我国创造教育的开拓者。他在反对传统教育和洋化教育的斗争中。

在根据中国国情创建新教育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系统的、独具特色的创造教育思想,为中国教育理论宝库作出了独特贡献。认真研究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知是行之成”理论演绎出来的创造过程,所以说“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造是孙子”。(注:《陶行知全集》第3卷,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526页。)

创造教育就是行动的教育。有行动才能得到知识,有知识才能创造。

有创造才有热烈的兴趣。文章又指出:“行动是中国教育的开始,创造是中国教育的完成”。

(注:《陶行知全集》第3卷,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530页。)主张打倒传统的教育,提倡创造的教育。

陶行知的这些看法,明显基于“行——知——行”的认识论,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第一的观点,是颇有见地的。

后来,他又先后发表了《创造宣言》、《创造的儿童教育》、《创造的社会教育论纲》、《民主教育》、《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等文章,进一步从理论上对创造教育进行了论述。

尤其是1944年4月在《战时教育》上发表的《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论述更为集中。他认为创造的儿童教育就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

以培养、加强、发挥这创造力,使他长得更有力量,以贡献于民族与人类”。(注:《陶行知全集》第4卷,

陶行知认为: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如果教育只是书面上的,那么就失去了教育的真正意义。将生活作为教育内容,才不会使得教育的内容狭隘,才会广阔丰富,将好的生活改造不良的生活。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是叫教育从书本的到人生的,从狭隘的到广阔的。

陶行知所说的生活是包含生活实践的意义。有怎样的生活就有怎样的教育,生活决定教育,而教育可以改造生活。他所说的生活即教育是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创造的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人类本来就有的,随着人类的生活而改变,在各种生活中学习、教育,并且应该是终身的教育、活的教育。

在这种环境下,国民普遍思想狭隘僵化,不敢乱说乱动,这种情况下哪来的独立思考?

哪来的自由创新?所以教育的首要问题其实就是如何保证独立思考、自由创新的问题。

衡量教育体制质量优劣的标准,就在于其能够激发国民独立思考和自由创新意识的程度。

学校即社会与“生活即教育”的主张紧密相联,这是对杜威“学校即社会”教育思想的批判与继承。陶行知对教育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社会即学校是要将小鸟放飞到天空中。

使学校延伸到社会去,而不应把他们关在鸟笼里,把鸟笼做的像整个社会一样。整个社会才是教育的范围,各个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要先能做到“社会即学校”,然后才能讲“学校即社会”;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然后才能讲到“教育即生活”。要这样的学校是学校,这样的教育才是教育。

他结合中国只有少数人能得到教育的国情,提出了要根据社会需要办学的思想。

他提出“社会即学校”的目的在于扩大教育的对象、学习的内容,让更多的人受教育。

在学校里的学习内容太少了,应该把教育放到社会中去,使更多人能接受到教育。

无论在校外校内,都有师生的角色,都可以学习,同时学习更加符合生活。

符合中国实际情况。对于坏的环境也应该学会辨识,将好的环境改造不好的环境。学校不可以与社会脱离。

文化领域创作者云龙

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

  1、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这创造力,使他长得更有力量,以贡献于民族与人类。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解放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
  2、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陶行知
  3、当今社会对于创造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在美术教学中,大多仍以临摹和教画为主,并不能真正激发儿童的创造力
  4、陶行知崇尚创造精神,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创造教育思想。
  5、旋律教育法的第一课就是使儿童的身心都能理解节奏,而它的整个出发点是:帮助精神和肉体的谐调平衡,只要能唤起想象力,提高创造力,便算达到了目的。这是个不错的教育方式。
  6、鼓励学生考研的大部分是出于好心但并不了解情况的教授,他们都受到我们文化观念的熏陶,即教育总能创造机会(即知识改变命运)。

作者:飞趣创造。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我。

幼儿美术教育如何培养创造能力

幼儿美术教育如何培养创造能力?

看到题主的这个问题,绿豆忍不住要来回答一下,因为最近绿豆就因为小朋友绘画没有创造力太单一苦恼了很久,然后做了一些新的尝试,目前效果还不错,如果想培养宝贝的美术创造力可以试试绿豆的这些方法。

一、一定要注意生活中的观察

都说艺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绘画也是一样的,绿豆发现很多小朋友在绘画的时候不敢下笔,是因为要画的东西或者场景脑子里只有个大概的样子,但说具体长什么样子没有观察到,所以害怕画错,不敢下笔。根据这种问题绿豆跟很多小朋友的家长说过一定要在生活中多让宝贝去观察,不要走马观花,如果他不知道怎么观察,那今天绿豆教给为爸爸妈妈怎样引导宝贝进行观察。

例如最常见的楼房:可以观察楼房是什么形状?(将实物与基本图形相关联);远处看和近处看的大小是一样的吗?(了解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平视看和仰视看是一样吗?(了解什么是平视什么是仰视);从正面看和侧面看又有什么不同?(感受平面和立体);有阳光照的面和没有阳光照的面颜色上有什么不同?(了解明暗关系)等等……

上图是绿豆布置观察楼房的作后小朋友的绘画,大多数小朋友画的还是普通的房子,那就是他们印象中的房子。但绿豆也惊喜的发现班里有个小朋友画出了与别人不同的房子。询问他为什么会画这种房子,他说是妈妈带他观察到的。他还告我我这是站在楼房下向上抬头后看到的楼房,是仰视的角度,而且因为楼顶离我们远所以看起来楼房越往上越小……

绿豆由此感悟,生活中到处都是我们教孩子素材,只是我们有没有正确的引导孩子们去观察去了解。就像这个楼房,不仅仅只是学会了一种绘画,更多的是能够引起孩子去探索去观察生活的兴趣,我想这个宝贝之后会用他的小眼睛观察到更多不同的风景,也会有更多的疑问需要得到解答,他会对探索和创新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一定要多和宝贝去仔细观察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二、把画笔教给孩子,告诉他你相信他,然后仔细听他说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因为绿豆班里有的小朋友对绿豆说出了他们的小失落。

“我每次一画画妈妈就说这里画的不对,应该是这样的,然后就给我擦掉了”

“老师我不用画的很认真,即便我画的认真妈妈也会说这是我应付出来的,所以大体画画就行”

“老师我不知道从哪开始画,你先给我画两笔,我在家画画都是妈妈告诉我画在哪”

“我画完了,爸爸从来也看不出来我画的是什么,他老是猜错,还不好好听我说,我都不爱画了”

……

对于这些小失落绿豆感觉很难过,所以绿豆的课上在引导小朋友仔细观察过图片后,绿豆就会跟小朋友们说:“好了,现在画笔交给你们,你们可以自由创作了,无论你们画的怎么样,我都会非常喜欢,加油相信自己!”

起初有的小朋友害怕画错,迟迟不敢下笔,课上绿豆绝对不会去帮助,只是一直鼓励。两节课后他们就知道我是真的相信他们,他们是真的想画什么就自由的画。

起初小朋友画的最终效果不怎么好,课后也看出爸爸妈妈的疑惑和怀疑,我只告诉家长相信他、鼓励他、听他说他画的故事,也请相信我他们一定会画的越来越顺手。现在绿豆班里的这些孩子的绘画能力和想象力真的是非常的厉害,家长们也理解绿豆当初不为效果放手给孩子的做法。孩子们要敢画,脑子里的东西才越画越有。

其实这么小的孩子绘画水平真不见非得药有多好,只是有的孩子敢下笔,脑子里有东西,愿做生活的有心人,对生活充满探究欲岂不是更好一些。

希望会给各位爸爸妈妈们带来一些小启发,有喜欢我的欢迎大家关注我噢@忍者小绿豆,如果您有什么好的方法也欢迎在下方留言。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