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德军为何宁可牺牲也不使用化学武器?导致人们患喉癌的原因有什么_化学武器_毒气_防化

本文目录

  • 二战期间,德军为何宁可牺牲也不使用化学武器
  • 导致人们患喉癌的原因有什么
  • 生化部队是干什么的
  • 历史上有多少人死于化学武器
  • 二战时日本最无耻的武器是什么
  • 肺癌来临前有哪些症状什么样的人需要高度警惕
  • 二战里德国兵为什么随身带个罐子,宁死也不丢呢
  • 二战德军单兵装备,士兵身上这个圆筒形(见图)是做什么用的
  • 肺部有疾病的话有什么反应
  • 癌症发病率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二战期间,德军为何宁可牺牲也不使用化学武器

说到化学武器,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日本的731部队,这支魔鬼之师在抗日战争期间给中国军民带来了不可磨灭的伤痛记忆,他们所过之处寸草不生,不仅在战斗中使用非人道的细菌武器,而且公然抓捕中国军民做活体实验。

由于当时我国的医学治疗水平落后,以及对毒气了解甚少,更是低估了日本侵略者的残暴手段,导致我国大批士兵、平民不慎中招,惨烈牺牲或受伤。日本帝国主义的“遗毒”至今尚在中国大地残存,仍有不少人受到他们遗留的化学武器伤害。

从日寇在我国战场上的施用,就能看出细菌化学武器的杀伤效果。那为何德国在二战期间却不施用此类武器呢?

毒气战最早的使用者正是德国,在一战中,德军为占领伊普尔地区的沿海港口发动正面突击,奈何英军虽然伤亡惨重,但在法军的支援下战线久攻不破。德军为此动用了他的秘密武器——氯气,造成了英法15000人中毒,约5000人死亡。化学战的首次登场就在五分钟内造成了1500名法军的死亡,这就是它送给世人的第一份魔鬼大礼。

潘多拉的魔盒一经打开,尽管后果可怕,可还是被世界各国所重视,假如你有,那么我也要有,各国争先研发这款恐怖的武器,直接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数以万计的士兵死在毒气之下。

为何到了二战时,当年的始作俑者德国人反而立场退缩,基本停止使用了呢?

在早期化学战中较常用的是毒气武器,但是随着战争的不断需要,和各国医学化工科研技术的不断发展,化学武器更加繁杂,种类也越分越细,像什么神经性毒剂、血液性毒剂、糜烂性毒剂、窒息性毒剂、刺激性毒剂、失能性毒剂以及细胞毒蛋白等等等等,全部被开发出来。

日本当时就已经装备了毒剂炮弹、布毒车、有毒烟筒等多种武器形式,所使用的毒气有光气、芥子气等多种毒剂。 另外在防毒措施上,因为化学武器的你来我往,许多国家有了使用大规模化学武器的能力,为了防备彼此,各国纷纷制订了防毒面具,防护服。

在二战电影题材中,我们经常看见德军背着重重的大铁罐,这个东西就是德军防毒装备的存储机关。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德军的负担,可是在关键时这个物件却能救德军一命。

当德国机械化的铁骑肆意征战四方、碾压群雄的时候,谁人敢挡?可是却在一直心心相念的俄罗斯境内,德军却受到了强烈的狙击,一路所向披靡的德军终于遇到了一块顽强的挡路石。

那为何德军不采取极端措施,释放毒气,反而宁肯牺牲士兵的生命,陷入这一场持久战中?毕竟在这种局势之下,使用化学武器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然而,这是二战,不是一战。毒气不再是德国的专属,况且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个时候的毒气杀伤力远超一战。德国一旦对苏军使用化学武器,必定会被对手用以同样强烈的手段报复。双方都深知其中的道理,这也就是为什么二战期间,德军面对盟军的攻势不敢动用化学武器的主要原因。

反观日本人,每每在中国遇到强烈抵抗的时候,就会释放毒气,他们之所以敢使用毒气就是欺负我军没有相应的报复手段,要是面对欧美军队,借日军他们十个胆也不敢。在毒气这方面,美苏只会比他更强。所以,日本也只敢并且也只能在中国这一块抖一下威风。

另外就是,化学武器是一种不可控武器,它受地点环境,气象所影响,是一种无差别的攻击,还会对释放地区形成持久伤害,且毒气的释放需要参战部队的密切协同,避免化学武器对已方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在使用化学武器上,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作战速度,这对前期一心追求“闪电战”的德国来讲,毒气起到的作用远比装甲部队一路势如破竹的强推来讲逊色的多。

此外希特勒对自己部队的要求其中一条就是禁止使用非人道化的化学武器。

因为在一战期间希特勒深受毒气的迫害,造成双目的暂时性失明,因此他对毒气“感触颇深”。

战场上的德军不用化学武器,不代表战场下不会使用,在纳粹集中营里,德军利用毒气不知道残害了多少无辜的犹太人,在各处纳粹集中营里,死于德国毒气之下的战俘和犹太人恒河沙数、难以计数。

德军之所以在战争中背着沉重的铁皮罐,可能就是害怕来自他国的报复吧。但是基本上没派上用场,反倒是成了他们前进路上的一种催命符。

导致人们患喉癌的原因有什么

喉癌对大多数人来说,应该不会太熟悉,毕竟它也不算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类型,通常除了甲状腺癌、鼻咽癌,在讨论癌症发病率时,头颈部肿瘤往往放在一起说。喉癌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中是较为常见的,只是放在全身来说,它没有那么常见。

为什么会得喉癌呢?喉是发声器官(当然喉的功能不只是发声),所以很多人马上会想到,是不是说话说太多了的人容易得喉癌,比如主持人,比如老师。这当然是没有依据的想像。

关于喉癌的确切病因并不太清楚,目前的研究表明,相关的危险因素比较得到肯定的是吸烟,吸烟与喉癌有明确的相关性,吸烟的人和不吸烟的人相比,其喉癌的发生率明显更高,而且治疗的生存时间也更短。有扔人似乎很反感说吸烟,说只要一说起癌症,你们医生就说是吸烟有关,吸烟有哪么毒吗?怎么啥癌都跟吸烟有关啊?不是只有肺癌跟吸烟有关吗?没错,肺癌和吸烟的关系最为明确,因为肺癌最高发啊,所以大家最熟悉,事实上,不是只有肺癌和吸烟相关,像口腔癌,咽喉癌,食管癌,膀胱癌等很多癌症都和吸烟有关,吸烟会增加多种癌症的风险,不只是肺癌。

除了吸烟,酗酒也可能增加喉癌风险,但单纯酗酒是否增加风险还不能下结论,酗酒加上吸烟,则发病率明显上升,特别是声门上喉癌。

另外,一些癌前病变须引起重视,比如角化症是,粘膜白斑,乳头状瘤等,要注意监控。

生化部队是干什么的

担负防化保障任务的专业兵种。化学兵又称防化兵。由防化、喷火、发烟部队、分队组成。其主要任务是:指导部队对核武器、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的群众性防护,实施核观测、化学观察和化学、辐射侦察,实施剂量、沾染检查,实施消毒和消除沾染,组织实施烟幕保障,并以喷火分队直接配合步兵战斗。在其他一些国家称为化学兵,还担负使用化学武器的任务。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于1939年在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设立过防化学队。解放战争后期,华东野战军第七 、第九、第十三纵队分别组建了防化分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50年组建防化兵,相继成立领导机构和院校,建立各级防化部门和防化、喷火、发烟部队、分队,并不断改进装备,提高防化保障能力。

防化兵,有的国家也称为化学兵,发展至今已有八十年的历史。生物武器的使用始于古代战争,化学武器的使用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交战国为使用化学武器而专门建立了化学兵。1915年春,德国在战争部设立A10局,进行毒气试验,并将第31工兵团改编为“毒气施放团”,于4月向英、法联军首次实施大规模毒气袭击。英军随即组建第1化学兵旅,于9月向德军实施毒气袭击。其他有些交战国也相继组建化学兵部队、分队。对毒气的防护,起初由军队医务部门负责。随着化学武器和防护手段的发展,大战结束前,各主要参战国先后组建化学兵的领导机构和防毒分队。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化学武器已发展到主要由炮兵、火箭兵和航空兵投射,化学参与组织并直接担负使用任务。1945年7月16日美国原子弹的试爆成功,以及其后对日本广岛、长崎的原子攻击所造成的巨大杀伤破坏力,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防化兵也随之担负起对核武器的防护任务,并发展成为军队对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防护的独立兵种。核武器出现后,化学兵扩大了任务范围,改进了编制、装备。各国化学兵的组织编制不尽相同。

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兵是合成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军队对核、化、生武器防护的技术骨干力量,并可担负燃烧武器的使用、防护任务。战斗需要时,也可担负施放烟幕,保障部队战斗行动的任务。

中国人民解放军担负防化保障任务的专业兵种称防化兵,亦称防化学兵。由防化,喷火,发烟部队、分队组成。其主要任务是:指导部队对核武器、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的群众性防护,实施核观测、化学观察和化学,辐射侦察,实施剂量、沾染检查,实施消毒和消除沾染,组织实施烟幕保障,并以喷火分队直接配合步兵战斗。

在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多次使用化学武器袭击抗日军民,八路军于1939年在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设立过防化学队,培训防化骨干,组织指导部队实施防毒教育和采取简易办法进行防护。解放战争后期,华东野战军第7、第9、第13纵队分别组建了防化分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适应现代条件下作战的需要,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50年组建防化兵,相继成立领导机构和院校,建立各级防化部门和防化、喷火、发烟部队、分队,并不断改进装备,提高了防化保障能力。我军防化兵组建后,在历次核试验和核化条件下的演习中经受了锻炼,在历次保卫祖国的战争中,充分发挥了防化保障的作用,并对提高合成军队在现代技术条件下的作战能力作出了贡献,成为我军担负化学保障任务的技术骨干力量和独立兵种。

一、防化兵的组成及编制

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兵由观测分队、侦察分队、洗消分队、喷火分队组成。在集团军编有防化团(营)。防化团下辖若干防化营。防化营下辖侦察连、洗消连、发烟连。在步兵师编有防化营,下辖侦察连、洗消连、喷火连。在步兵团编有防化侦察排,下辖若干个防化侦察班。

二、防化兵的装备

防化兵的主要装备有:

1、观测器材,包括核爆炸自动观测仪、核爆炸观测仪。

2、侦察器材,包括侦毒器、报警器、辐射仪、防化侦察车、防化化验车,等。

3、洗消器材,包括燃气射流洗消车,自动喷洒车、沐浴车。

4、烟火器材,包括轻型喷火器,单兵火箭。

历史上有多少人死于化学武器

用化学武器开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氯化氢(HCl)的毒性与氢氰酸类似.1万人.9万人伤亡。 二战期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约占整个战争伤亡人数的4。法军惊慌失措.6%,曾多次对我抗日军民使用毒气,其中死亡人数9,纷纷倒地。 日军侵略我国期间,中毒军民达153,德国法西斯曾用氢氰酸一类毒剂残害了集中营里250万战俘和平民.6万人,美军先后在越南南方44个省,15000人中毒,将180吨氯气释放在比利时伊伯尔东南的法军阵地。 伊伯尔之役后,化学武器造成了127,使用化学武器达700多次,交战双方先后研制和使用了化学武器。 1961~1970年,5000人死亡

二战时日本最无耻的武器是什么

进入操作室后,水兵会在外面把舱门封死,无论接来的出击成功与否,驾驶员都绝无生还的可能,这就是二战日本海军发动自杀式袭击的“回天鱼雷”。

他们在报纸上刊登海军研发了新式武器,急需乘员的消息,吸引年轻人报名参军,这些人在被送到“海军兵学校”训练前并没有被告知,要操作的是发动神风特攻的自杀式鱼雷。等达到目的地后,教官才会全盘托出,并象征性地询问:“谁要退出?”

被鱼雷击中的舰艇

这时候谁敢说退出,尤其是在当时军国主义盛行的日本,退出就是懦夫,就是对“天皇”不忠,下场可想而知。这时候哪怕是你不愿意,也得愿意,这些人中大多都是高中毕业或者大学生。因为回天鱼雷的操作并不简单,所以日本军方更多地选择招募这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来驾驶。

水下移动的“棺材”

用“回天”来命名,可见当时的日本海军对其寄予厚望,希望能靠它来扭转战局。

回天可以看作是一枚巨型的93式氧气鱼雷,直径1m,全长有14.75m。一米的直径,空间是非常狭小的,驾驶员在内部是没办法正常坐着的,身体只能呈L型才能勉强伸展开。

战斗部存有1吨TNT,爆炸威力可想而知,美国海军的“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巡洋舰在运送核弹返航的路上就是遭遇到了回天鱼雷,才被击沉的。可见一枚回天鱼雷在命中后的爆炸威力完全可以摧毁一艘万吨级军舰。

回天鱼雷威力惊人,还能人工矫正航向,这么说来肯定能重创美国海军,然而实际上,战果寥寥。一共生产了约400枚,投入使用的有100余枚,1375名学员中,出击和战死者有106人,基本有去无回。为何?因为它的问题太多了。

1.操作简陋,体型笨重,但航速又快。回天鱼雷在水下航速能高达40节(每小时74.08km),二战期间的驱逐舰开足马力,一路狂飙也到不了40节,在水下想操纵它转向上浮很困难,稍不留神就有失控的风险。

2.因为是氧气鱼雷改造过来的,动力系统非常娇贵。由于用的是“纯氧”作为助燃剂,保养起来非常费力,出击前,打不着火无法启动的情况时有发生,航行途中还要面临着可能突然熄火的情况。“回天”鱼雷的设计者黑木博司就是因为在训练时发动机突然停火,永远地留在了海底。

试想一下,潜艇舰长通过潜望镜发现了美军运输船编队,这时候他并不打算使用鱼雷,而是通知艇上的回天特攻队员准备出击,因为相较于普通鱼雷,回天的命中率要更高一些。潜艇顶部一般会搭载3-6枚回天鱼雷。

在接收到舰长的指示后,6名队员纷纷进入驾驶舱,等待出击命令。紧接着,水兵从外面用工具把舱门封死,防止进水。很快,舰长通过无线电话发布了作战命令,要求1、2、3号回天出击,并祝愿各位“武运长久,得胜归来”,实际上怎么可能回得来。

2号回天打不着火无法出击,只有1、3两艘成功脱离潜艇,在航行途中3号突然熄火,直直地向海底坠落,只有2号成功接近了目标。那么3号回天的驾驶员该如何脱险?没有可能的,先不说超过100m后会被会因为超过最大设计承压破裂进水,即便能安全坠入浅海海底,也会因为氧气耗尽窒息而亡。

神风飞机情况不对还能返航,再糟糕些也可以在海面上迫降,好歹还有丝丝生还的可能。可回天鱼雷无耻的地方就在于,无论出击成功与否,驾驶员都绝无生还的可能,最初的型号还带有逃生装置,后来觉得没必要,也是为了缩减成本干脆给砍掉了。

回天鱼雷的原型是什么,是仿照的意大利的蛙人突击部队,这些人驾驶着改装的鱼雷接近舰艇后,再把爆炸装置拆卸下来,然后人工安装到地方军舰底部,并设置好爆炸时间。保证在爆炸前,突击部队能安全脱离。可到了日本这边,就成了有去无回的自杀式武器,无耻!

肺癌来临前有哪些症状什么样的人需要高度警惕

肺癌早期4个暗示信号:

一、间歇性的钻痛

胸部肺的位置,有间歇性的钻痛,或者钝痛,持续几分钟甚至几个小时的都有。可能存在癌细胞,如果癌肿侵犯胸膜,疼痛会加重。

二、咳血余血丝痰

超过30岁的男性,如果有血丝痰,或者反复咳血的现象,要十分警惕肺癌,这种反应是肺癌的典型症状之一。

三、好不了的咳嗽

本身如果有长期的咳嗽的,要非常警惕,而一旦咳嗽的性质改变,咳嗽频率改变,就要警惕肺癌了。比如原本是普通咳嗽的,一下子就变成了刺激性干咳,要注意。

四、鼓槌指

也叫杵状指,是肺癌很典型的一个信号。人的手指和脚趾,第一个关节肿大,呈现鼓槌状,而且指甲会变弯凸起,有疼痛感。

如果有这4个反应,超过半个月的,要及时去医院做个低剂量螺旋CT检查,同时,对有肺炎的人、每日抽烟超过10支的人、长期生活在空气污染严重地区的人、以及长期暴露在厨房油烟的人等,这些都是肺癌的高危人群,要特别警惕身上癌变的信号。最主要的,要学会养肺防癌。

二战里德国兵为什么随身带个罐子,宁死也不丢呢

观看一些反映二战期间的纪录片,我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德国士兵身后背着一个长形圆柱体的罐子,罐子被士兵当作心肝宝贝一样看待,打死也不丢(见下图)

里面藏着什么如此金贵?

最初我以为是士兵们用来储存食物的,后来得之里面装着这个东西(见下图)

没错,里面装着防毒面具。

在我的印象中,防毒面具不是单兵必备的装备,因为在二战期间,《日内瓦国际公约》规定,开战双方不许使用生化武器,即不允许使用毒气弹。

既然如此,德国士兵为何把防毒面具视为生命呢?原来和德国元首希特勒有关。

我国有句谚语叫做“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希特勒在一战时,眼睛差一点被毒气弹薰瞎,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先别急,容我从毒气弹的历史说起吧。

历史上最早使用毒气弹的是英国人,是在第二次“英布战争”中使用的。

第二次英布战争是指1899年10月11日至1902年5月31日,英国同荷兰移民后裔建立的德兰士瓦共和国和奥兰治自由邦为争夺南非领土和资源而形成了一场战争,又称南非战争。

当然,那时希特勒刚刚十几岁,他还不知道什么叫“毒气弹”,也不了解毒气弹的威力。英国也没有大规模的使用毒气弹,只是在“英布战争”关键时刻使用了一次。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后(1914~1918年)当时25岁的希特勒志愿参加了德国巴伐利亚预备步兵团第16团,最初是个传令兵,最后晋升为上等兵。

就在一战期间(1916年左右),希特勒受到了毒气弹的攻击。

不是不允许使用生化武器吗?

说起这事有点好笑,希特勒是被自己部队发射的毒气弹所伤。

前面也讲了,最早使用毒气弹的是英国人,但大规模使用毒气弹的是德国人,是在一战关键的“凡尔登战役”中使用的。

1916年,德国向法国的凡尔登城市发起了进攻,凡尔登战役在历史上称为“战争绞肉机”。交战双方伤亡惨重。

德国为了尽快扭转失利的局面,大规模使用毒气弹。当时德国士兵不是每个人都随身携带着防毒面具,希特勒当时就没有防毒面具。

毒气弹爆炸后随着风向飘向敌人的阵地,就在这时,风向突然转变,希特勒的眼睛随之受到了伤害。

希特勒的眼睛暂时失明,很快被送到后方疗养。也许是上帝垂爱这个未来的德国元首,治疗半年后恢复了视力。

后来希特勒做了德国元首,感觉毒气弹太厉害,自己吃过这方面的亏,虽然有《日内瓦国际公约》限制使用生化武器,但谁能保证杀红眼不使用毒气弹呢?

有鉴于此,希特勒把防毒面具作为必备装备配给每个士兵,元首的话就是最高指示,士兵随身携带以备不测,于是我们看到了每个士兵身后背着一个罐子的样子。

文/秉烛读春秋

二战德军单兵装备,士兵身上这个圆筒形(见图)是做什么用的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是德军的防毒面具。

大家很奇怪吧,一战中的希特勒本来是大胡子,后来就变成小胡子了。

为什么会这样?

主要是为了佩戴防毒面具。

德军则于1915年1月在俄国边境的波兰小镇Bolimów使用含有溴代二甲苯的炮弹攻击。

而第一次大规模的使用化学武器则是在1915年4月22日,在第二次伊普尔之役德国用氯气攻击法国,加拿大和阿尔及利亚联军。

之后两军相互使用及研发新型的毒气,其中以芥子气、光气、氯气为主,估计至少有50965吨用于战争中。

根据官方公布数字,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因化学武器战剂而造成的非致命性伤亡约1176500人、而至少有85000人死亡。

在二战期间,防毒面具是英法德苏日的标准配备。

因为了防止防毒面具损坏,所以德军将防毒面具放在这个铝制圆桶中。

防毒面具其实“十分脆弱”的防御性用具,一旦表面发生破损,将会影响“防毒”的整体效果,经不过摩擦和碰撞,只要有个针尖大小的破洞,就会失去作用。

而且防毒面具里最重要的活性炭也很容易受潮战士很可能为此送命。

所以防毒面具罐必须装入这个桶中。

防毒面具罐内部安装有减震效果极佳的“特质半圆环装铁丝”,这种铁丝能够减小防毒面具在罐内的振动。防毒面具罐的盖子中配有隐蔽夹层,夹层中储存着备用的镜片,配合防毒面具的可拆卸设计,在镜片破碎时能够使用备用镜片修理防毒面具。

不过,德军基本没有用上防毒面具,但携带还是必须的。

德军之所以没有遭受大规模毒气战,主要是希特勒没有对英法美进行毒气战。

而实际上,当时甚至连美国也将化学武器运到了意大利,以防止德军首先使用化学武器。

肺部有疾病的话有什么反应

肺部是人体重要的器宫之一,如果没有了肺人就无法呼吸,因此肺部的健康也是人存活的基础。而现代生活环境空气的污染,再加上人们抽烟、熬夜等不良习惯,对肺部有着很大的伤害。而当肺部开始有疾病时,人们也会相对的生活中会有一些反应。

最主要的一个症状就是我们身体中的喉咙和呼吸道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这是肺部出现疾病中最常见而且也是最主要的一个症状,出现呼吸困难基本可以判断和肺炎有一定性的关联。

在人们感冒发烧时,因身体的免疫力低下,人们会出现咳嗽的表现,而当没有生病的情况下,却一直会咳嗽,特别是半夜咳嗽的睡不觉时,跟肺部存在疾病有着很大的关系,要及时就医了。

痰中出现带血的情况,有一些人在肺部有了疾病后,会发生咳嗽咳痰,而如果痰中带血,则往往是较严重的肺部疾病,不排除是肺癌等疾病,出现这种情况要及时引起重视。

胸口疼痛,这是很多肺部疾病会存在的症状,多有剧烈侧胸痛,常呈针刺样,随咳嗽或深呼吸而加剧,可放射至肩或腹部。如为下叶肺炎可刺激隔胸膜引起剧烈腹痛,易被误诊为急腹症。

当出现了以上的症状时,不要轻视,特别是男士,要少抽或不抽烟。保持室内环境通风,空气不好出门时尽量带口罩,如果有条件可使用空气净化器,同时定期做体检,及时发现异常。

指导专家:王继勇,副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生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心外科主任。

从事心胸血管外科工作多年,擅长治疗肺癌、肺部肿物、肺部小结节、胸水、漏斗胸、鸡胸、手汗症、重症肌无力等。

了解更多健康科普知识,请关注:医联媒体

癌症发病率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谢谢邀请:一应该是科技发达所以农村各种农作物农药残留毒素多,二生活或者工作压力太大,三自身免疫系统,比喻肥胖缺少锻炼,四,医疗水平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体检筛查出肿瘤,以往治愈不了的疾病被攻克,导致癌症病人增多。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癌症诊治技术不断进步,对待癌症,我们还是应该坚定信心,从容面对。积极预防和控制致癌因素的刺激,改善生存环境,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不偏食,切勿沾染不良嗜好,如吸烟、酗酒等,积极锻炼身体。同时,应定期体检,使癌症患者得以早发现、早治疗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