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微专业”何以引争议?_专业_素养_公务员

据3月20日澎湃新闻网报道,近日,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发布的《西南大学“公务能力与公务员文化素养”微专业招生简章》引发多方热议。对此,有人赞成,认为这是接地气的课程安排;也有人反对,认为这样的专业设置过于功利化,会加剧考公“内卷”,对更多考公的人而言有失公平。随后,该校回应称,学校开设了大数据、数字经济等多门微专业课程,此类微专业只是一系列选修课程,不与学位挂钩,而公务员微专业主要针对公务员的素养提升,“报考公务员跟微专业无直接联系”,且只针对校内招生。

事实上,西南大学此番开设的微专业课不少,何以只有“公务能力与公务员文化素养”引发了如此争议?

首先,应该是不少人对何为“微专业”有所误解,将其与正常的专业设置画上了等号。实际上,与大学里设置的各种专业不同,微专业是指围绕某个特定学术领域、研究方向或核心素养,而开设的补充性选修课,是对主专业的拓展和延伸,也是学生根据兴趣给自己“做加法”的一种自选动作,其意义在于可以帮助实现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提升综合素养。微专业在学信网等官方学位查询网站上没有备注,也不授予学位。

其次,这可能与近年来的“考公热”有很大关系。以最近的数据为例,今年1月份开展的国家公务员考试是2022年10月进行报名的。当时,共有259.77万人通过用人单位资格审查,相比此前一年增加了50万人,同比增长25%。这说明,有不少学生希望加入到公务员队伍中,相关考试的竞争也比较激烈。如此现实语境下,与其说是学校在为“考公”推波助澜、鼓励更多学生参加公务员考试,不如说是学校在正视、回应学生们的现实需求。

再有,相关人员可能并未认真了解这一微专业的具体课程设置,以至于对其设立的初衷有所质疑。从相关微专业的课程内容和课时比例来看,课程设计上体现了跨专业、知识互补、综合提升素养的特色。比如,课程融合了世界文化史、中国文化史、创新哲学导论等内容。不难看出,其更多的是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而非单纯地帮助学生提高考试成绩。毫无疑问,公务员队伍是参与社会治理、确保社会正常运转的重要力量,关系着社会发展,也关系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学校在学生自愿选择的前提下,对其提供相关的培养和教育,无可厚非亦十分正常。

对一些新设立的微专业,人们有所不解、有一些争议,可以理解,但也没必要非得将其一棍子打死。社会各界关注教育,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质疑和不同声音,这种氛围更值得珍视。只是,对学校进行的一些创新和探索,人们也不妨多些耐心和平常心,将其是非对错、效果如何,交给时间去检验,也让学校有更多空间去完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有更多勇气去进行一些改革和创新。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