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柿乡秋红_红岩_柿子_秋天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秋红 散文 红岩 柿子 秋天

文/倪宏伟

秋天,令人难忘的遇见是广西恭城县红岩村的一片秋红。鲜艳的柿子挂满枝头,像红红火火的灯笼,映照着这个美丽的瑶家村落。

柿入画中景,人在画中行,秋天的红岩村像一幅诗意的油彩。走进“月柿之乡”,仿佛置身于丰收的世界,空气中弥漫着甜蜜的气息。村道两旁栽满了柿子树,一棵挨着一棵,把沉沉的枝头伸向过往的人们。柿子压弯了秋天的期待,沉甸甸的,如村庄掩饰不住的喜悦。

柿树是恭城千年的根脉,承载着岁月厮磨已久的沧桑。400多年柿树栽培、柿子加工的历史,让柿树成为恭城古老的象征,成为果业发展的引擎。恭城的柿子“月柿”和“甜脆柿”闻名遐迩,又甜又脆,果汁充盈。而红岩村则是恭城柿树上一颗耀眼的明珠,闪烁着柿乡独具魅力的光泽。在雕刻着“红岩村”字体的巨石两旁,村民们竖起一面“竹竿墙”,上面悬挂着密匝匝的红柿,据说有成千上万颗,谓之“柿柿如意墙”,寓意丰年吉祥,期盼美好的生活红火如意。

柿子树连接着红岩村的过去和现在。10多株百年老柿树,见证了村庄的变迁。正是柿子成熟的季节,家家户户院场、空地和自家的屋顶摆满了装柿子的竹匾,竹杆把竹匾一层一层隔开叠加,几乎所有的空间都被柿子占有,场面尤为壮观。柿树掩映的民居也颇具格调,有的是亭台楼阁小庭院,有的保持瑶乡的“杆栏”风格,望过去一排排整齐布列,错落有致。大部分人家把一楼改成了特色农家小院,精巧又兼具地域风情。在这里,可以与淳朴的村民一起攀上摇晃的柿树,从叶丛中采摘柿子,也可以在柿农的指导下学习刨柿,在机器飞速的转动中,刨起一串串彩带似的柿子皮。

风雨廊桥承载了红岩村太多记忆。这座典型的瑶族村寨建筑,又称之为“凉桥” 或“风水桥”,系石拱桥上加盖桥廊、桥亭,桥头的桥台上建阁楼,穿斗式木构架。桥身内部宽敞,是人群聚集的核心场所,当地村民在桥头摆摊设点,新鲜的柿子、晒干的柿饼和茶叶蛋等土特产琳琅满目,让人忍不住停下脚步。坐在廊桥上,依偎柿乡红橙橙的色彩,看竹筏在河面缓缓游弋,惬意的日子从身旁流过。

攀上摘星楼,临高远眺,美丽的柿乡尽收眼底。这是红岩村最高点,金色的柿海蜿蜒在村落平畴,泛动着大片秋红。一颗颗悬挂在树枝上的柿子,仿佛人间闪烁的星星,在秋天坠落的光影里,熠熠生辉。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