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時代,如何写好散文?怎样写散文才能做到形散而神不散_散文_描写_景物

本文目录

  • 网络時代,如何写好散文
  • 怎样写散文才能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 初二年级的学生写见景舒情散文怎么写

网络時代,如何写好散文

不管网络时代,对教育文化都离不开散文。如何去写好散文,靠的是人的智慧特长去发挥散文短小、语言精湛的优美。散文形式自由多样,有诗一般的联想,画一般的构思。写人和叙事,寓言要深刻,去发挥网络时代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如何去写网络现代散文:包括的范围很广。有历史人物见证、新人新事报道、参观访问随笔、文体性等都可以对某事某人加以宣传和歌颂,借事情某物发达观感进行赞叹。散文虽然没有象小说那样完整的故事情节,但却能反映作者丰富的生活实践,内容的要求使真实感人。

不管是书写还是络网发表散文,都应该以叙述和描写为主,夹以抒情或进行议论。它的表现手法仅是作品的形式,哪些该多该少,哪些该采用或不用,是受作品的内容所支配,并要依内容为依据,根椐情节的需要相结合,形成自然又灵活地技巧而运用,就会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在网络发达的社会里,散文虽然篇幅比较小,容不了闲笔,我们就必须从开头和结尾尤其讲究凝炼的句子。最好开头以落笔接触好主题。有良好的开头就能吸引读者的目光,再进行深入的点题,逐步将按照自己的思想内容来安排,千万不要生搬硬套,以免弄巧成拙,这样才能给读者留下感人的意境。

散文的写作特征就是:取材广泛,在形式上灵活运用,手法是多种多样,有论叙、抒情、议论等手法相结合。散文的形式不受拘束,总的要有一个主题。假如我们只顾自己写感兴趣的事,或作冗长累赘的叙述,或者浮想翩翩、漫无边涯,这样会使文章搞得难以收拾。必须通过自己的生动描述,使人或事的议论感人肺腑,使散文更加鲜明地表达主题,使文章每个细节、每样事物、每句话语为主题思想而表达出来。以上就是我回答的如何写好散文,到此落笔。

怎样写散文才能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谢邀!

散文和诗歌一样,都要具备意境美,语言美,结构美等要件,使人读后产生美感,受到美的教育,得到心灵的净化。所以人们习惯地又将散文称之为“美文”。

散文创作要求做到“形散而神不散”。那么,怎样才能在写作过程中,做到这一点呢?我想以我曾经写过的一篇散文《遥远的慕容永远的歌》为例,来回答这个问题。

一,立意要高。那还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台湾著名蒙古族女作家席慕容,首次回大陆来内蒙古大草原寻根采风。从呼勒贝尔,锡林格勒,一路来到鄂尔多斯的乌审草原。我有幸认识她,并陪同她一起到牧区采访。我无意中从她的采访本上看到了一首正在草拟中的诗歌《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也就是后来由蒙古族女歌唱家德徳玛老师首次在春节联欢晚会演唱,然后唱响中国乃至世界的《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与她阔别多少年之后,每当听到这首歌,我就不由地想起与她交往并成为朋友的那段往事。于是提笔写了一篇回忆性的散文《遥远的慕容永远的歌》。首先在文章的题目选定上,我就狠下了一番功夫。既要为散文“立意”,又要与她的歌词契合。于是我采取对联的形式,选定了散文的题目《遥远的慕容永远的歌》。我认为“立意”颇高。

二,构思要巧。上个世纪初,海峡两岸还未实现“三通”,人员往来受到严格的限制。虽然只是一条狭窄的海峡,却把两岸同胞隔离几十年,感觉非常遥远。但是席慕容的歌,却穿越时空,已经把两岸人民心永远地联系在了一起。我的散文,就是紧紧沿着这条文脉,来展开我们之间一段短暂的交往的描述。洋洋洒洒几千言,看似很“形散”。但是紧紧扣住“海峡遥远”,“歌声永远”这个“脉络”,文章的“神韵”一点儿也不散。

三,语言要美 。散文的语言美,不是花言巧语,二是要发自肺腑,饱含深情。读来让人为之动容,如入其境,如置其身。我跟慕容草原一别,再未谋面,思念之心,一直不断。所以我在散文中,多次使用“海峡遥远”和“歌声永远”来表达盼统一,谋和平的主题。使得我们的友谊跃然纸上,历历在目。我的这篇散文,虽然算不上佳作,却也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发表,并在几本散文集里被收录。也不知道席慕容老师看到过没有?(散文已在头条发表,请文友们有兴趣不妨一读)




初二年级的学生写见景舒情散文怎么写

借景抒情,怎么成了“见景舒情”,意思完全不同的哦。

言归正传,借景抒情散文如何写?

  • 首先,明确“散文”这个文体,需要的是“形散而神不散”。做到这一点,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思想在里面作为线索,这个线索比如在《背影》里,是一种父子亲情;在《济南的冬天》里,是一种冬的韵味;一言以蔽之:散文就是从各种角度,写一种心情、思想或者感悟。

  • 其次,散文要给人优美动人的感受,势必借助景物描写、细节描写,以及心理描写等手法,来营造一种氛围,描绘出一种“画面感”,让人能够通过文字接近索要表达的事物,显得真实而不娇柔。
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里的描写: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借用修辞、比喻、对比等方式,用熟悉的事物来写不熟悉的对象,就可以迅速拉近读者和被描写对象的距离。

当然,描写要具体生动,还是要考验学生的观察能力、联想能力和语言驾驭能力。这方面就要求学生多接触生活,多开动大脑,平时得多训练才行。

  • 再有,借景抒情这种写法,先要学会对景物的描写,能够把景物特征好好展现的基础上,再将景物赋予个人的感情色彩,就让景物寄托了人的情思,给读者有了不一样的感受了。

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里的描写: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你看,因为他写的时候“心里颇不宁静”,所以形容灯光是“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就带着明显的感情色彩;而后面“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一对比,就突出了他的孤寂落寞。

这里,若是要衬托快乐的心境,也许可以这样“树缝里漏着一两点灯光,像掉落的星辰与我对望”,写蛙声可以是“像是明白我的喜悦,陪我一起欢呼雀跃”……

景物并没变化,换了一个心境去看,就从落寞变成了美好。关键还在于看的这个人,对心境的体会和把握。

总结来说,第一,散文这个问题并不太好把握,需要学生有丰富的素材,从不同角度描写同一事物;第二,景物描写要有一定的功底,通过一些具体的描写手法,写出一定的“画面感”;第三,以不同的心境给景物添上主观色彩,就成了“借景抒情”的写法了。

你明白了吗?如果对你有帮助,别忘了点个赞!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