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苦战竟不侯”并自杀谢罪,子孙遭灭族之灾,是因运气不好吗?使人请于王请是什么意思子发破秦而归归是什么意思_李广_匈奴_勾践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子击谢罪 李广 匈奴 勾践

本文目录

  • 李广“苦战竟不侯”并自杀谢罪,子孙遭灭族之灾,是因运气不好吗
  • 使人请于王请是什么意思子发破秦而归归是什么意思
  • 如何以“子谢娘恩”四字写一首藏头诗

李广“苦战竟不侯”并自杀谢罪,子孙遭灭族之灾,是因运气不好吗

“苦战竞不侯,富年颇惆怅”出自李白诗《赠张相镐其二》,说的是李广艰苦作战多年,但还是没有晋封侯爵,让人很是失落。

李广的“苦战竞不侯”,子孙遭灭族,真不是运气好坏的问题,其原因只能出在自己身上。

李广出身于武将世家,学得了一身家传好武艺,从青年时期开始,就已经加入了抗击匈奴的斗争,并表现出了较强的军事才能,特别是一手好箭法,所向无敌。人称“飞将军”。李广带兵打仗,总是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并且他清廉无私,赏罚分明,爱兵如子。与官兵同甘共苦,深受部下拥护。

但李广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他总是凭着自己一身过人的本领,目空一切,有着极强的个人英雄主义思想,这也是他这一生坎坷,并最终导致含恨自杀的原因。

因为逞一时之勇,涉险冒进,导致自己被匈奴活捉,差点被杀。好在又是靠着自己的个人能力,逃回了汉营,结果被贬为平民。

还有两次出击匈奴,一次在后军领兵,没有作战机会,寸功未立,无果而归。一次全军覆没,花钱赎罪,又被贬为平民。

最后一次战斗中,率军因迷路没有到达预定目的地,使主帅卫青消灭匈奴计划,功亏一篑,李广自担责任,自杀谢罪,令人遗憾的结束人生。

李广的长子、次子早亡,小儿子李敢因殴打了卫青,后来被霍去病射杀。数年后李广孙子李陵,在率军与匈奴作战中战败被俘投降,导致其家族被朝廷灭门。李广家族前赴后继抗击匈奴,为汉朝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最终却落得了的如此下场,十分令人惋惜。

李广在与匈奴的七十余次作战中,有记载的几次大战役,最终结果的表现都很糟糕,就别说封侯了,这也让他徒叹无奈。但他的勇猛敢打的精神,也让他名声大振,使匈奴闻风丧胆,心有余悸,不敢轻易前来冒犯。

但因为有数次败绩在先,因其后大多是小规模战斗,功劳甚小,所以李广到死也没有完成自己的心愿。但后人并没有忘记李广。供奉历史名将的武庙内,李广也多次身在其中。

使人请于王请是什么意思子发破秦而归归是什么意思

使人请于王请是求救子发破秦而归归是返回。楚子发母原文楚子发母,楚将子发之母也。子发攻秦绝粮,使人请于王,因归问其母。母问使者曰:“士卒得无恙乎?“对曰:“士卒并分菽粒而食之。“又问:“将军得无恙乎?“对曰:“将军朝夕刍豢黍粱。“子发破秦而归,其母闭门而不内,使人数之曰:“子不闻越王勾践之伐吴耶?客有献醇酒一器者,王使人注江之上流,使士卒饮其下流,味不及加美而士卒战自五也,异日,有献一囊糗糒者王又以赐军士,分而食之,甘不逾嗌,而战自十也。今子为将,士卒并分菽粒而食之,子独朝夕刍豢黍粱,何也?“《诗》不云乎,好乐无荒,良士休休’,言不失和也,夫使人入于死地,而自康乐于其上虽有以得胜,非其术也。子非吾子也,无入吾门!“子发于是谢其母,然后内之。译文楚子发母就是楚国将军子发的母亲。子发攻打秦国的时候,军粮吃光了,子发派人向楚王求救援兵,并叫使者顺便回家探望一下母亲。子发母亲问使者:“士兵们可安好?“使者回答说:“士兵们能分吃豆粒充饥。“母亲又问:“那么将军可安好?“使者回答说:“将军每天早晚都吃好饭好肉。“子发打败秦国归来,回到家的时候,他的母亲关上大门不让他进去并且叫人责备他说:“你没听说越王勾践讨伐吴国的事吗?有人献上一坛美酒,越王勾践派人倒在江的上游,让士兵到下游同饮江水,其实江水中并没有多少酒的美味,但士兵作战的勇气因此而增加了五倍。又有一天,有人送来一袋干粮,越王勾践又下令赐给军士们分了吃,其实只有一点点食物,过了咽喉就没有了。但士兵作战的勇气因此而增加了十倍。现在,你身为将军,士兵们分吃豆粒充饥,惟独你早晚吃着好饭好肉,这是为什么?《诗经》上不是说了吗?’我快乐而不荒废正事,贤人都高兴’,说的是做事不能失了分寸。你指挥士兵进入生死相争的战场,而自己却高高在上地享乐,即使能够取胜,也不能说是用兵的正道。你不是我的儿子,不要进我的门!“子发只得向他母亲谢罪认错,这才进了家门。

如何以“子谢娘恩”四字写一首藏头诗

(子)继孙承几千年,(谢)国开放盛世繁。

(娘)怀大计春长在,(恩)报不尽诗篇连。

悟空老师好,谢邀…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