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使龙城飞将在(为什么许多人说“但使龙城飞将在”所指飞将是卫青,不是李广)_匈奴_李广_阴山

本文目录

  • 为什么许多人说“但使龙城飞将在”所指飞将是卫青,不是李广
  • “但是龙城飞将在”,龙城指的是天水吗

为什么许多人说“但使龙城飞将在”所指飞将是卫青,不是李广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从字面意思来解读,阴山山脉是横跨内蒙古中部地区的山脉,也是曾经匈奴人的家园,是水草茂盛的聚居地,即是匈奴王庭所在地,也是匈奴开始尝试半耕半牧建立城镇雏形的根据地。

尤其是阴山南部地区,气候相对温暖,季节变化与华北地区相差不大,适于农耕,狩猎,匈奴人更是沿着阴山南部地区修建了多座简陋的城镇,以手工业贸易和牲畜贸易为主。匈奴也正式依赖于阴山脚下的城镇维持自己庞大的军队武装来对抗和劫掠中原王朝。

汉武帝北伐时期,大将卫青和霍去病通过一系列的胜利最终占据了阴山山脉,将匈奴人驱逐到了阴山以北,要知道阴山起到了阻挡西伯利亚冷空气南下的作用,在阴山以南嫌少会有严寒和过腰深的降雪,但阴山以北就不同了,匈奴人逃到北部以后接连因为几次降温和大雪损失惨重,最终只能放弃老家举族西迁。

考虑到被匈奴称为飞将的李广一辈子都没有去过阴山,那么飞将确实不是说李广,而是指卫青或者霍去病还差不多。但如果从防守的角度来说,李广将军虽然在进攻战中嫌少建立功勋,但他在镇守边关时依靠自己的武力和威望使得匈奴人不敢来犯,所以笔者认为“飞将”或许是从功放两个角度出发的,有卫青话霍去病就能够封狼居胥,有李广就能拱卫边关不被游牧民族突破。

“但是龙城飞将在”,龙城指的是天水吗

中国有八个龙城,分别是诸城、 濮阳、天水、湘乡、太原、常州、柳州、朝阳。诗中的‘龙城’指奇袭龙城的大将军李广。但具体是哪里已不可考。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李广(?—前119),西汉名将,陇西成纪人。其先祖李信为秦国名将,曾率秦军追逐燕太子丹直到辽东。 公元前166年,匈奴大举入侵边关,李广少年从军,抗击匈奴。他作战英勇,杀敌颇众,使汉文帝大为赞赏。九年后,汉景帝即位,李广升为骑郎将,成为景帝身边的禁伟骑兵将军。吴王、楚王叛乱时,李广以骁骑都尉官职跟随太尉周亚夫出征平叛,在昌邑城下夺得叛军军旗,立下显赫战功。诸王叛乱平定后,李广调往上谷、上郡、陇西、雁门、代郡、云中等西北边陲做太守,抗击匈奴的入侵。

一次,匈奴进攻上郡,景帝派了一名亲随到李广军中,这名亲随带了几十骑卫士出游,路上遭遇三名匈奴骑士。结果,卫士们全被射杀,亲随本人也中箭逃回。李广闻讯,即率百名骑兵追击,亲自射杀其中两人,生擒一人。刚把俘虏缚上马,匈奴数千骑兵赶来,见到李广等人,以为是汉军诱敌之兵,连忙抢占了一座高地。李广所带的百骑兵士慌忙上马欲逃。李广大喝:“我们远离大军数十里,逃必死!不逃,匈奴以为是诱敌之计,必不敢攻击我们。”遂带领兵士向匈奴骑兵迎去,离匈奴阵前二里之遥,他令士兵下马解鞍,匈奴搞不清他们的意图,果然不敢攻击,只派一名将官出阵试探,李广飞马抢到阵前,将他射落马下,然后从容归队。到夜半时,匈奴人认为一定有汉军埋伏夜袭,遂引兵而去。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调李广为未央卫尉。四年后,李广率军出雁门关,被成倍的匈奴大军包围。匈奴单于久仰李广威名,令部下务必生擒之。李广终因寡不敌众而受伤被俘。押解途中,他飞身夺得敌兵马匹,射杀追骑无数,终于回到了汉营。从此,李广在匈奴军中赢得了“汉之飞将军”称号。归朝后,李广被汉帝革除军职,贬为庶人。

几年后,匈奴杀辽西太守,击败韩安国将军。武帝重新起用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匈奴闻“飞将军” 镇守右北平,数年不敢来犯。

一次,李广外出打猎,看见草中大石,以为是虎而一箭射去。待他近看时,方知射中的是大石,而那枝箭却深深地射入了石中。他张弓对石再射,却始终不能再将箭射入石中了。 公元前120年,李广率四千骑兵出右北平。配合张骞出征匈奴。兵进数百里,突然被匈奴左贤王率四万骑兵包围,汉兵死伤过半,箭矢也快用完了。李广令士兵们引弓不发,他自己以大黄弓连续射杀匈奴裨将多人。匈奴兵将大为惊恐,纷纷被李广的神勇所镇住而不敢妄动,直到第二日,汉军主力赶到,李广军得以解出重围。

公元前119年,大将军卫青率军出击匈奴,李广以60多岁的高龄任前将军职。出塞后,卫青从俘虏口中得知了单于的驻地。他想甩开李广独得大功,便令李广的前锋部队并入右翼出东道,他自带中军去追单于。李广力争无果,遂引军与右将军赵食其合军出东道。由于道路难走又无响导,终于迷了路。此时卫青与单于接战,单于逃走,卫青只得徒劳而返,在回军的路上才与右翼部队会合。卫青差亲信带着酒肉来慰问李广,向他询问右翼部队迷路的经过。说卫青要向天子上报,把走失单于的责任推给右将军赵食其。李广一身正直,自然不答应。卫青大为光火,又派人催逼李广的幕僚去中军接受审问。李广说“他们无罪,迷路的责任在我,我自己去受审。”把责任全揽在自己身上。来人走后,李广望作那些多年共同生死的部将,慨然叹道:“我自少年从军,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想不到现今却被大将军如此催逼,我已年过花甲,那能再受这样的屈辱!”说罢拔出配剑引颈自刎。一代名将,就这样含冤,悲惨地陨落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