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古代有一种专门的学问叫做测字,也就是一些精通易经和文字结构的文人,让一个需要测字的人,写一个字,或者念一个字,然后根据这个字的字形,在结合易经的知识,来推算测字之人未来一段时期的遭遇。这个行为在古代基本都是算命先生忽悠人骗钱的骗术,在我们现代人看起来,更是非常迷信的伎俩。但是在古代人的科学水准很低,因此有很多人对这个测字的结果深信不疑,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就曾经被一个测字的人忽悠过。下面就请大家跟随笔者的叙述,看看崇祯皇帝是如何被测字的算命先生所忽悠的。
崇祯虽然心里很累很苦,但是他贵为皇帝,是不能把内心的虚弱表露给大臣的,这样会遭到大臣嗤笑,更显得他不够沉着淡定。但是崇祯的内心非常迷茫,他面对岌岌可危的大明江山,也想要知道未来大明和自己的命运如何。于是崇祯帝打扮成普通人的样子,悄悄出宫,来到大街上微服私访,在后宰门附近找到了一个测字的算命先生。崇祯随手说了一个“友”字让算命先生测,算命先生问:“你要测什么事?”崇祯回答说:“军务!”算命先生沉吟了一会儿,故作惊讶说:“(友)字乃是“反”字出头,预兆着反贼出了头,大事不妙啊!”崇祯一听急了,忙改口说:“不是这个友字,是有无的有字。”算命先生听了更加吃惊,他说:“这就更不妙了啊!(有)字的字形,类似(明)字的右半边,这预兆着大明江山只剩下一半啦!”
崇祯听完内心失望至极,他害怕被算命先生看出自己的表情,连测字的钱也没有给,就大惊失色地用手捂着脸离开了。(帝掩面大惊而返!)果然不久之后,京城被李自成攻破,崇祯在煤山自尽殉国,明朝灭亡。这个算命先生测字结果全部都应验了。但是这并不能说明这个算命先生有多厉害,因为当时明朝内忧外患,天灾人祸不断,即将灭亡这件事,傻子都能看出来。史料没有记载这个算命先生的名字和结局,不过我想他敢于当着崇祯的面,连续三次说大明气数已尽,应该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展开全文
导读:古代有一种专门的学问叫做测字,也就是一些精通易经和文字结构的文人,让一个需要测字的人,写一个字,或者念一个字,然后根据这个字的字形,在结合易经的知识,来推算测字之人未来一段时期的遭遇。这个行为在古代基本都是算命先生忽悠人骗钱的骗术,在我们现代人看起来,更是非常迷信的伎俩。但是在古代人的科学水准很低,因此有很多人对这个测字的结果深信不疑,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就曾经被一个测字的人忽悠过。下面就请大家跟随笔者的叙述,看看崇祯皇帝是如何被测字的算命先生所忽悠的。话说明朝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当时明朝已经到了灭亡崩溃的边缘,外有皇太极的满洲八旗虎视眈眈,意图挥师入关,取明朝而代之;内有李自成和张献忠的起义,成为崇祯的心腹大患,明朝可说是风雨飘摇,朝不保夕。《明史》记载:崇祯皇帝是个勤政节约的皇帝,他自继位以来,虽然宵衣旰食,日理万机,但是依然架不住各地的天灾人祸,在内忧外患的打击之下,崇祯皇帝心力交瘁,几乎快要支撑不住了。崇祯虽然心里很累很苦,但是他贵为皇帝,是不能把内心的虚弱表露给大臣的,这样会遭到大臣嗤笑,更显得他不够沉着淡定。但是崇祯的内心非常迷茫,他面对岌岌可危的大明江山,也想要知道未来大明和自己的命运如何。于是崇祯帝打扮成普通人的样子,悄悄出宫,来到大街上微服私访,在后宰门附近找到了一个测字的算命先生。崇祯随手说了一个“友”字让算命先生测,算命先生问:“你要测什么事?”崇祯回答说:“军务!”算命先生沉吟了一会儿,故作惊讶说:“(友)字乃是“反”字出头,预兆着反贼出了头,大事不妙啊!”崇祯一听急了,忙改口说:“不是这个友字,是有无的有字。”算命先生听了更加吃惊,他说:“这就更不妙了啊!(有)字的字形,类似(明)字的右半边,这预兆着大明江山只剩下一半啦!”崇祯一听更加着急,他赶紧再次改口说:“也不是这个有字,我说的是申候酉鸡的酉字。”算命先生见崇祯短短时间改了三个字,就故意叹息着说:“哎,依照这个字推测,就更不好了,(酉)字这个字,看起来就是(尊)字的中间部分,无头无脚。尊就是代表至尊的天子,如今天子无头无脚,看起来大明的气数已尽,无法再延续了啊!”崇祯听完内心失望至极,他害怕被算命先生看出自己的表情,连测字的钱也没有给,就大惊失色地用手捂着脸离开了。(帝掩面大惊而返!)果然不久之后,京城被李自成攻破,崇祯在煤山自尽殉国,明朝灭亡。这个算命先生测字结果全部都应验了。但是这并不能说明这个算命先生有多厉害,因为当时明朝内忧外患,天灾人祸不断,即将灭亡这件事,傻子都能看出来。史料没有记载这个算命先生的名字和结局,不过我想他敢于当着崇祯的面,连续三次说大明气数已尽,应该不会有什么好下场。还有从这个算命先生的口吻来看,他一直在打击崇祯,诅咒大明,很有可能不是普通的算命先生,而是皇太极或者李自成派来京城刺探消息的间谍。而且这个算命先生很有可能认识崇祯,所以故意借测字来打击崇祯的信心,否则哪个普通人敢说这等大逆不道的话,诅咒朝廷和皇帝被人告发可是要被砍头的!对此,大家有何看法呢?欢迎留言探讨,笔者敬待高论。参考资料:《明史》《柳弧》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