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是明朝第一宰相,他为明朝续命100年,是历史上有名的贤臣,但是死后却被抄家,儿子被饿死
张居正到底做了什么事落得个这样悲惨的下场?
张居正是明朝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他辅佐了万历皇帝进行了“万历新政”,历史上将这段改革称为“张居正改革”。
张居正出生在一个比较有文学素养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落魄秀才,他出生的时候有个非常吉祥的预兆,他的曾祖父做梦梦到一轮圆月从水中升起,照得周围一片光明,所以他的曾祖父就认为这个小孩将来一定非常有出息,可以光耀门楣。张居正也确实非常争气,长成了“别人家的孩子”,这孩子打小就聪明过人,成了荆州府远近闻名的神童。
张居正12岁的时候就参加了童试,他非常机灵聪明,荆州知府非常怜爱他,知府看他是个可造之材,还千叮咛万嘱咐,让他以后一定要报效国家。后来13岁的张居正就去参加乡试,但是落榜了,因为湖广巡抚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再磨炼一下以成大器。
他当时的年龄确实太小了,学识够了,但心智还没完全成熟。又过了三年,张居正才成功通过乡试,成为一名少年举人,张居正的辉煌人生才刚刚开始。
嘉靖二十六年,23岁的张居正入选庶吉士,这是明朝时期翰林院的短期职位,能入选的那都是学霸中的学霸,他在当庶吉士期间跟着内阁重臣徐阶学习了很多。当时内阁争斗非常激烈,大学士夏言和严嵩争夺首辅之位,夏言当上首辅之后又被严嵩陷害,最后被搞下台,严嵩踩着夏言顺利升为内阁首辅,看多了这些内阁纷争,张居正才认识到朝堂的黑暗,他虽然没有参与竞争,但是他深知朝廷官员的腐败。
展开全文
张居正凭借过人的才识和智慧从小地方奋斗到翰林院,他的人生一路开挂,他在翰林院亲眼见到官场的黑暗,也学习了很多知识,这为他后来上台的一系列改革打下了基础
张居正到底做了哪些举措让大明朝能继续运转100年呢?
张居正通过几年的冷眼旁观,他对朝堂内的腐败和边防的废弛有了直观的认识。嘉靖二十八年,他就写出了《论时政疏》,其中指出了朝廷的五大问题,还提出了很多非常先进的改革措施,但是他在别人眼里不过是个愣头青,根本没人在意他的话。
他有些失意,自己费尽心思想出来的方案别人根本不屑一顾,他就因病请假,回到故乡休息了三年,四处游山玩水,可是他在游玩的过程中,也发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伟人总是心怀苍生的,强大的使命感让他继续返回朝堂,他这次重返朝廷已经不是那个意气风发的青年。
张居正假装庸碌,实际上左右逢源,为了以后积累人脉,于是他在官场中也发展得顺风顺水。隆庆元年,他官拜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他顺利进入内阁,可以参与朝政。同年四月,他又升官了,改任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长时间的蛰伏,他这个人才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隆庆六年,张居正当上内阁首辅,他决心开始改革,只有改革才能拯救这个国家。万历元年,张居正推出“考成法”,从内阁到六科,当官员要做的工作进行详细划分,每一项都要进行考核,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绩效考核,要是哪一项没有做好,不合格的官员就会被淘汰出局,解决了冗员问题,而且还提高了各部门的办事效率,张居正不愧是天才管理大师,这个机制一推出就取得明显效果。
看到自己的改革的效果不错,张居正更有干劲,他又推出一条鞭法,清丈土地,他将很多税款以及各种经费和徭役并在一条,以前一年几次征收的项目,现在统一征收,国家掌握的更清楚征收数目,百姓也更明白,有效防止了那些官吏贪污征收的款项。他要清点国家土地的真实数量,打击那些贪污造假的官吏,他确实做到了,这次改革比较成功。
张居正改革是继商鞅、秦始皇以及隋唐革新之后最成功的改革,它的影响也是最为深远,张居正改革从万历元年开始到万历十年结束,为大明朝回血,甚至为它续命了100年
张居正为国家做出了这么大贡献,为什么在他死后却被抄家,他的儿子甚至落魄到饿死?
张居正的改革措施让大明朝的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让一穷二白的国家发展到国富民强,可想而知改革过程有多困难,但是张居正都做到了。
凡事有利就有弊,改革保护了百姓和国家的利益,同时也动了大地主阶级和豪门贵族的奶酪,张居正改革期间独揽大权,因为那个时候神宗还很小,他揽的权力是皇帝的权力,一旦皇帝长大了,肯定是想自己揽权,所以张居正就成了他的首要障碍。
万历十年,张居正因为过度劳累而死,最后死在为改革奋斗的过程中,实在是鞠躬尽瘁,神宗皇帝也将他风光大葬,还赠他“上柱国”,可是他前脚刚下葬,皇帝就开始翻脸了。
当时被张居正改革损害了利益的大臣都来翻旧账,弹劾他,皇帝本来之前就被压着,好不容易可以独揽大权,神宗皇帝就听信谗言,下令抄了张居正的家,还削了张居正的官职,甚至还向天下宣告张居正的罪状,张居正的儿子也无家可归,最后落得了饿死的下场。
这样对待一个对国家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神宗皇帝确实太昏庸了,不过张居正这样一个大义凛然,甘愿为百姓苍生贡献的人,即便是面对重重困难,也不会改变他的初心。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