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大明王朝的最后保垒,冤死在崇祯刀下,清朝才为其平反_大明_崇祯_王朝

袁崇焕

十七世纪的中国东北是战事最多的区域,女真后裔满族的兴起,让多事之秋的大明王朝增添了更多愁绪。被大明称为栋梁之材的辽东李成梁步入晚年,原来英姿焕发的他却昏招频出,暴力征讨让民族关系日益紧张,坚壁清野使辽东民众流离失所,尤其是培养了努尔哈赤这个大明王朝的“宿敌”,让大明王朝从此走向不归路。

夕阳西下的大明王朝是昏君最多的朝代,张居正的改革仅仅维持了九年,在他死后被他寄予厚望的“徒弟”万历皇帝全部废除。万历亲政二十八年,几乎不上朝,由宦官组成的矿监、税监贪得无厌挥霍无度激起了民众的反抗。大奸臣严嵩、九千岁魏忠贤,红丸案、移宫案,让大明王朝乌烟瘴气。奸臣当道,奇葩并出的大明王朝已经显露出衰败的迹象。

其实从朱元璋建立大明开始就已经为其王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朱姓封王,王世继承制,到了明朝未年朱姓王已经达到了一百多万之众,大批的土地被征,皇族及各王室通过种种巧取豪夺,积累起众多不义财富。特别是国家税收的三分之二还要用来供给这些朱姓子孙维持奢华的生活。

同时大明晚期的党争之祸也为大明王朝的灭亡注入了强心剂,阉党、东林党你方唱罢我登场,跟老美的驴象之争有一拼。你说东林党好,刚刚创立之初确实是一股清流,随着时间流逝和鱼目混杂的渗透,到了明未时已经成为了代表南方商业资本和大封建主的利益集团,连魏忠贤对他们的政策都曾经被众人叫好,可想而知,这跟变质后的国民党没啥区别。

崇祯帝总体来说,在大明皇帝算是最勤政最清廉的一位,颇有中兴的味道。但他的狼顾狐疑、刚愎自用的性格决定了不可能成为大明王朝的救命稻草。

书归正传。

袁崇焕就是在这个时期的政治牺牲品。说起来袁崇焕是个有学问、有志向、高品行的书生,打仗也非常有一套。宁远大捷让努尔哈赤魂归故里,宁锦大捷也曾让皇太极颜面尽失。但是两次大战的胜利也让袁崇焕这个书生有些飘飘然,桀骜不驯的袁崇焕在两役之后,对辽东战事充满了过度乐观思想。在崇祯上位后,再次启用的袁崇焕在平台召对冲夸下五年复辽的海口,盲目乐观主义为袁崇焕注入了悲情的人生。杀毛文龙这一败笔,更是加速了袁崇焕死亡的进程。

最关键袁崇焕的对手是皇太极,这位雄霸天下、文韬武略的大清开国皇帝,具备高超的战略眼光,雄伟的宏图大志。改后金为大清,修族名为满族,招降纳叛,先后把洪承畴、满桂等一众大明名将纳入麾下,重用范文程等汉族谋士,又采取了联蒙联汉等一系列政策,建立起了以满族八旗为主的汉八旗、蒙八旗,实行了最早的“战争股份制”,这些机制远远高于一两场战役失败带来的损失,深谋远虑的皇太极从与袁崇焕对垒初期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用了一个绕道长途奔袭,直接怒怼北京,让死守辽东的袁崇焕猝不及防,其间再放大招使出反间计让崇祯痛下杀袁决心。

展开全文

咱们比较一下,崇祯生来高贵但却在阴影中长大,他历经宫庭争斗,魏忠贤的霸道,客氏的阴险毒辣,使他根本没有享受更多正规教育。而皇太极从小便与父亲努尔哈赤征战沙场,较早接触了刀光剑影的战争和社会底层民众的苦难生活,让他更清晰的认识到社会矛盾之所在。

这是领导者之间的差距。

崇祯

皇太极

再深入比较一下大明和大清,腐朽没落的大明王朝如久病缠身的庞然大物,新兴崛起的大清帝国如冉冉升起的旭日朝阳,大清代替大明只是时间问题。

袁崇焕就是这个时间点的悲情英雄,平台下狱后。崇祯三年八月十六日,朱由检下达圣谕:“袁谋叛欺君,结奸蠹国,斩帅以践虏约,市米以资盗粮。既用束虏,阳导入犯。复散援师,明拟长驱,及戎马在郊,顿兵观望,暗藏夷使,坚请入城,意欲何为!致庙社震惊,生灵涂炭,神人共忿!”而后将袁崇焕凌迟处死。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京师居民纷纷“争噉其肉,皮骨已尽,心肺之间叫声不绝,半日而止,所谓活剐者也。”

袁崇焕这位曾经铁骨铮铮、刚谋有略的晚明名将如流星陨落,纵观他的一生往往让后人扼腕痛息。崇祯自毁长城式的杀伐,让大明王朝的灭亡加快进度,关内李自成起义军如燃燃烈火、关外大清帝国虎视眈眈。内忧外患下,崇祯最终在煤山自尽。

武侠大师金庸

武侠大师金庸曾这评价:“袁崇焕真像是一个古希腊的悲剧英雄,他有巨大的勇气,和敌人作战的勇气,道德上的勇气。他冲天的干劲,执拗的蛮劲,刚烈的狠劲,在当时猥琐萎靡的明末朝廷中,加倍的显得突出。”为表达他对袁崇焕一种敬慕,《碧血剑》横空出世。但历史也有对其指责一面,明末清初的史学家认为张岱:“袁崇焕性极躁暴。攘臂谈天下事,多大言不惭。而终日梦梦,堕幕士云雾中,而不知其着魅魇也。五年灭寇,寇不能灭,而自灭之矣,呜呼!秦桧力主和议,缓宋亡且二百余载。崇焕以龌龊庸才,焉可上比秦桧。”

不论如何争议,也掩盖不住袁崇焕在历史上的光芒。销烟散尽,斯人已去,是非曲直让时代评说吧!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