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做的传统名茶——古劳茶_银针_茶艺_中国

茶在被人们利用的过程中,已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建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于各地的地理环境不同,历史文化各异,因而形成了各具特色、异彩纷呈的茶风茶俗。

也由于历史、地理、民族、信仰、文化、经济的不同,各地各族的茶类也与当地人民有着巨大的关联,反映着当地人民的饮茶情形。

客家人作为中国汉族的一支主要民系,分布在中国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广西、四川、贵州、台湾等地。客家人饮茶风气浓厚,在宋代曾创制传统名茶——" 古劳茶"。

古劳茶因产地而得名,是广东省的历史名茶,采自当地的古劳茶树,分青芽型和红芽型两种类型。前者称青蕊,后者称红蕊。红芽型鲜叶制成的古劳茶香低,青芽型鲜叶制成的古劳茶香气清高。

展开全文

古劳茶主要有“ 古劳茶”和“ 古劳银针”两个品类。古劳银针为古劳茶的珍品,以丽水所产的“翠岩银针”品质最佳。银针茶早在清初(公元1644-1735年)已负盛名,当时流传着“ 真好采,嫁丽水”的歌谣。到了光绪年间(19世纪70年代),古劳茶已濒临破产,银针茶几乎失传。直至本世纪50年代后,这一古老的历史名茶才获得重生,焕发出它的青春。

古劳银针的品质特点是条索紧结圆直如针,色泽银灰显毫,香气高纯持久,滋味醇和回甘,汤色绿而明亮,叶底细嫩匀整。

高级古劳银针,又称“雀舌茶”,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采一芽一叶初展制成,形似长针状,毫显。

普通古劳银针,俗称“豆豉粒”,于4月上旬至中旬开采一芽二叶初展鲜叶制成。形状似圆钩形,色深绿,稍显毫,属炒青绿茶。

古劳茶因具有独特的高火香味,故又称之“火花香茶”。具有头泡火气味,二泡糖香生,三泡神怡然,再泡味尚醇的特色。

元代耶律楚材称颂岭南茶诗道:“高人惠我岭南茶,烂尝飞花雪没车,玉屑三瓯烹嫩蕊,青旗一叶碾新芽。”

不含咖啡碱,喝了不失眠的茶——"可可茶"

3.8/"从来佳茗似佳人",女性都是茶美人

茶对骨骼健康的作用

图片来源网络

本期小编:子衿

END

余悦教授

著名茶文化专家、

民俗研究专家,

“中国茶文化学”首倡者与理论奠基人,

“悦读茶书会”倡导者与推动者。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首席研究员、

中国茶文化重点学科带头人,

《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总主笔、

全国《茶艺师》培训鉴定教材主编,

中国民俗学会茶艺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

万里茶道(中国)协作体副主席,

江西省民俗与文化遗产学会会长,

硕士研究生导师,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悦读茶书会

悦读茶书,悦读好书,悦读社会,悦读世界。

欢迎关注!

六悦河

坚持茶学正道,传授茶艺真知。

"悦读茶书会"活动基地,

全国茶人和各界人士交流场所,

让爱茶人爱读书,让爱书人爱喝茶!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