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张姓的名人?福建都有哪些历史名人,感觉历史存在感不是很强_客家人_司令员_福建

本文目录

  • 历史上有哪些张姓的名人
  • 福建都有哪些历史名人,感觉历史存在感不是很强
  • 为什么全国各地都有沙县小吃
  • 从古至今“张”姓的名人都有哪些人
  • 如果你为你的城市代言,你所在的城市都有哪些值得游览的
  • 三明市最具有影响力的人是谁
  • 世界上最有名的姓张的人是谁
  • 除了张飞,姓张的历史上还有什么名人
  • 客家人都是曾经的中原王族,是吗
  •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军事家

历史上有哪些张姓的名人

历史上出现了很多张姓名人,人才济济,数不胜数。这里集中展示张姓中开国将军的丰功伟绩,限于篇幅,很多只作简要介绍。

张云逸,海南省文昌市人。

早年参加过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护国战争和北伐战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与邓小平等领导百色起义,创建红军第7军并任军长。后任粤赣军区司令员,红军总司令部和红一方面军司令部副参谋长兼作战部部长等职。

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到陕北后,参加过直罗镇、东征、西征等战役。

抗日战争时期,曾任新四军参谋长,新四军副军长兼第2师师长,抗大第8分校校长等职。

抗战初期,在皖南进行游击战争,取得清水潭、马家园等战斗胜利。

1940年后,与刘少奇等进行反“摩擦”斗争,取得定远、半塔集战斗胜利。粉碎日伪军“扫荡”,发展皖东根据地。

1943年1月,协助陈毅指挥盐阜区反“扫荡”和山子头战役,开辟苏浙皖边根据地。

抗战胜利后,组织新四军北撤,参与指挥两淮战役、津浦路阻击战,迟滞国军北上。

1946年11月,组织平安战役,歼敌1.5万余人,粉碎敌军占领胶东企图。

平津战役、渡江战役中,组织百万民工用小推车将粮食和作战物资运往前线,为战役胜利做出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广西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张宗逊,陕西省渭南市人。

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军军长,红军大学校长,八路军旅长,第一野战军第一副司令员等职。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参加过秋收起义、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

抗战时期,1937年10月运用游击战术,取得雁门关伏击战的胜利。

1938年11月,指挥滑石片伏击战,歼敌700余人。

1939年,曾参与指挥陈庄战斗,多次参加反“扫荡”和反顽作战。

1940年6月,在晋西北的米峪镇组织伏击战,歼灭日军700余人。8月参加百团大战,歼灭康家会日军。

1945年8月,与政委习仲勋指挥爷台山反击战,收复爷台山失地,全歼敌军5个连和1个营部,挫败顽军对陕甘宁边区的进攻。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指挥大同集宁战役,参加延安保卫战。

1947年,发起西华池战斗,歼敌1500余人,协助彭德怀发起青化砭战役、羊马河战役、蟠龙战役,三战三捷;协助彭德怀指挥榆林战役、沙家店战役、岔口战役、黄龙战役、延清战役等战役。

1948年,参与指挥宜川战役、西府战役、陇东战役、荔北战役等战役。

1949年,率部发动春季攻势和陕中战役,参与指挥扶郿战役、兰州战役等,为解放大西北作出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总后勤部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张爱萍,四川达县人。

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14军1师大队长,八路军第5纵队第3支队司令员,新四军第4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华东海军司令员兼政委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解放军第7兵团暨浙江军区司令员,浙东前线指挥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的14人,职务为授衔时所任职务(下同)。

张经武,湖南酃县人,国家主席办公厅主任。

张震,湖南平江人,总参谋部作战部原部长。

张南生,福建连城人,志愿军政治部副主任。

张令彬,湖南平江人,总后勤部副部长。

张国华,江西永新人,西藏军区司令员。

张藩,湖南浏阳人,军事学院高级兵团教授会主任。

张贤约,河南商城人,总后勤部汽车拖拉机管理部部长。

张达志,陕西葭县人,兰州军区司令员。

张才千,湖北麻城人,南京军区参谋长。

张翼翔,湖南浏阳人,原华东军区副参谋长(任职时在军校学习)。

张祖谅,河南商城人,志愿军第60军原军长。

张仁初,湖北红安人,陆军第26军军长。

张池明,河南新县人,后勤学院副院长。

张天云,湖北红安人,志愿军第47军军长。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的有:

张忠,安徽六安人,西藏军区筑路部队司令部副司令员。

张和,湖南浏阳人,总后勤部军需生产部副政委。

张雄,江西瑞金人,海军干部部副部长。

张瑞,浙江浦江人,总参谋部军务部副部长。

张万春,河南郾城人,志愿军第46军参谋长。

张广才,湖北黄陂人,武汉军区副政委。

张云龙,福建永定人,志愿军第24军副军长。

张元培,福建永定人,海军舟山基地副司令员。

张开荆,江西吉水人,黑龙江省军区司令员。

张开基,四川万源人,兰州军区炮兵副司令员。

张太生,江西吉安人,第一公安军学校政委。

张日清,福建长汀人,陆军第24军副政委。

张文舟,山西沁阳人,装甲兵学院副院长。

张文碧,江西吉水人,南京军区装甲兵政委。

张书祥,湖南平江人,军事学院炮兵系原主任。

张平凯,湖南平江人,后勤学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张正光,湖南平江人,北京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

张世珍,山西闻喜人,陆军第69军副军长。

张汉丞,湖北麻城人,海军后勤部部长、军事学院学员。

张吉厚,河南新县人,铁道兵副参谋长。

张西三,河南南乐人,广州军区防空军司令员。

张百春,河南新县人,空军第一文化速成学校校长。

张光华,江西宁都人,总高级步兵学校干部部部长。

张廷发,福建沙县人,空军副参谋长。

张廷桢,山西崞县人,中央警卫师政委。

张闯初,湖南平江人,陆军第28军政委。

张汝光,河南渑池人,广州军区后勤部卫生部部长。

张步峰,河南安阳人,志愿军后勤部卫生部部长。

张秀川,湖北深县人,志愿军第46军政委。

张秀龙,湖北沔阳人,陆军第22军军长。

张希才,安徽霍丘人,南京军区防空军政治部主任。

张希钦,河南东明人,新疆军区副司令员。

张松平,陕西长安人,总后勤部油料部副部长。

张英辉,江西兴国人,陆军第63军副军长。

张明远,甘肃岷县人,志愿军后勤部副部长。

张国传,湖北礼山人,湖北省军区副参谋长。

张宗胜,河南新县人,陆军第67军副政委。

张学思,辽宁海城人,海军副参谋长。

张驾伍,陕西米脂人,汉口高级学校副政委。

张春森,湖北广济人,陆军第60军副政委。

张树芝,湖南华容人,志愿军第一军副军长。

张贻祥,安徽金寨人,总军械部军械实验靶场场长。

张济民,江西泰和人,沈阳军区财务部副部长。

张逊之,河北蠡县人,后勤学院政治部副主任。

张海棠,江西清江人,辽宁省军区副司令员。

张培荣,湖北麻城人,西康军区副司令员。

张梓桢,山西灵石人,志愿军敌工部部长。

张崇文,浙江临海人,总高级步兵学校政治部副主任。

张铚秀,江西永新人,陆军第26军代军长。

张新华,福建宁化人,福建省军区炮兵司令员。

张雍耿,福建宁化人,空军第五军政治部主任。

张竭诚,湖北红安人,陆军第39军军长。

张震东,安徽六安,安徽省军区副司令员。

张潮夫,湖北大悟人,南京军区第一文化速成中学政委。

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的有:

张华,江西永丰人,海军北海舰队航空兵政委。

张英,广西灵川人,总参谋部情报部副部长。

张明,山东日照人,总参谋部通信兵部政治部副主任。

张钧,山东寿光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一分院政委。

张衍,安徽灵璧人,军事工程学院政治部主任。

张乃更,河北平泉人,总参谋部防化学兵部主任。

张力雄(1913—)福建上杭人,昆明军区副参谋长,至2019年1月,仅存的15位少将之一。

张子明,山西离石人,军事工程学院教育长。

张如三,内蒙古包头人,济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张怀忠,山东荣成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二分院副院长。

张宜爱,安徽六安人,上海警备区参谋长。

张树才,湖北黄冈人,湖北省军区副政委。

张显扬,四川通江人,空降兵第十五军副军长。

张缉光,山东桓台人,济南军区装甲兵副政委。

张蕴钰,河北赞皇人,国防科委核试验基地司令员。

张震寰,北京市人,国防科委副秘书长。

1962年晋升少将军衔的有:

张挺,北京市人,总参谋部情报部副部长。

张世盖,四川巴中人,武警学院院长。

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的有:

张午,陕西长安人,陆军第23军副政委。

张英,辽宁盖县人,炮兵特种兵训练靶场主任。

张政,山西阳曲人,福州军区后勤部副政委。

张峰,安徽太和人,陆军第39军副军长。

张翼,山东诸城,兰州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

张子珍,山西应县人,兰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张天恕,湖北红安人,辽宁省军区副司令员。

张少虹,山东掖县人,空军政治学校校长兼政委。

张中如(1919—)山西原平人,总参谋部情报部副部长,至2019年1月,仅存的15位少将之一。

张水发,福建连城人,高等军事学院战略教研室副主任。

张玉华,山东文登人,沈阳军区炮兵政委。

张加洛,山东掖县人,南京军区后勤部副政委。

张西鼎,陕西扶风人,陕西省军区政治部主任。

张行忠,安徽金寨人,四川省军区茂县军分区政委。

张向善,山东鄄城人,陆军第20军副政委。

张志勇,湖北红安人,国防科委第20试验训练基地工程部部长。

张志毅,辽宁台安人,济南军区炮兵副司令员。

张伯祥,山东莱芜人,总政治部干部部副部长。

张英明,山西灵石人,新疆军区后勤部部长。

张贤良,湖北公安人,兰州军区后勤部副部长。

张宜步,福建永定人,海军舟山基地副司令员。

张实杰,山东邹平人,广州军区空军参谋长。

张荣森,四川通江人,陆军第47军第127师师长。

张柱国,山西繁峙人,公安部队政治部副主任。

张晓冰,河北丰润人,海军北海舰队参谋长。

张清化,河北获鹿人,总参谋部测绘局局长兼测绘学院院长。

张强生,江西安福人,空军第四军副军长。

张献奎,山西忻县人,军事学院训练研究部部长。

张雷平,江苏沛县人,国防科委第20试验训练基地政治部主任。

张德贵,四川巴中人,内蒙古军区呼伦贝尔盟军分区政委。

张耀祠,江西于都人,中央办公厅警卫局副局长。

福建都有哪些历史名人,感觉历史存在感不是很强

列写出几位福建名人,共同欣赏!

刘亚楼(1910—1965),福建武平县人,开国上将。毕业于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万里长征。历任抗日军政大学教育长,东北野战军参谋长。参加了组建人民空军,首任空军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

杨成武(1914—2004),福建长沙县人,开国上将。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1929年参加革命,长征中任团政委,强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攻占腊子口……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解放军第三兵团司令员,第二十兵团司令员。建国后,任京津卫戌区司令员,北京部队司令员,解放军代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常委、副秘书长。中共中央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

陈景润(1933—1996),福州人,世界著名的数学家。厦门大学数学系毕业。对世界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的攻关研究,取得了领先的成果,被世界数学界誉为“陈氏定理”。1981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中科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1992年,任《数学学报》主编。2018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陈景润“改革先锋”称号,颁发改革先锋奖章。

邓子恢(1896—1972),福建龙岩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我国农业工作卓越的领导人之一。闽西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者之一。新四军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政治部副主任,第四野战军政治委员。建国后,长期担任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全国政协副主席。

为什么全国各地都有沙县小吃

一般来说,地方美食都只在家乡盛行,一旦出了家乡那一亩三分地,认可度就大大降低。
而沙县小吃却有所不同,凭借超高性价比的拌面扁肉套餐饭早已红遍大江南北,杀出重围被全国人民所认可。

视频加载中...


从古至今“张”姓的名人都有哪些人

张太雷、张之洞、张献忠、张居正、张国焘、张闻天、张申府、张自忠、张治中、张发奎、张恨水、张德成,、张作霖、张宗昌、张云逸、张阴梧、张景惠、张国庶、张学思、张学良、张伯苓、张伯驹、张晶麟(女),张海迪(女)张志新(女)张爱玲(女)张春华(女)张秀岩(女)张金保(女)张秋人(女)张琴秋(女)张越霞(女)张宗逊、张爱萍、张静江、张国华、张国立、张经武、张霖之、张春桥、张廷发、张三丰、张九龄、张克侠、张平化、张难先、张奚若、张朝燮、张其德、张永清、张广才、张邦英、张起龙、张香山、张艺谋、张辉瓒、张体学、张体学、张鼎承、张思德、张大千、张仲景、张子清、张耀明、张良诚、张子意、张作相、张邦昌、张明达、张伯简、张灵甫、张兆丰、张澜、张雄、张良、张继、张角、张震、张冲、张飞、张郃、张辽、张衡、张群、张玺、张载、张协、张亢等。

如果你为你的城市代言,你所在的城市都有哪些值得游览的

拥有着我国国内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又坐落于青藏高原,作为我国的重要省份之一:青海省。一直都吸引着国内外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青海省的大自然风景雄伟壮观,而且极具青藏高原的高原特色,是不少人未曾见识过的。如此壮丽的青海风光,是应该让更多的人去领略的。青海的旅游景点众多,但这五个绝对是最值得前去的旅游景点!

1、青海湖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水域面积4540多平方公里,湖水一览无边,四面群山环绕。置身青海湖,不禁会被眼前这青山绿水,群山峻岭震惊,而且每年的春去夏到之时,都会有数不胜数的鸟类来到青海湖栖息,青海湖可谓是大自然的最佳杰作,如此亲近大自然的机会,不容错过,倘若你能亲身来一趟,你必定会为大自然所征服,日后必定会更加爱护大自然。

2、塔尔寺

塔尔寺是一座藏传佛教的格鲁派的寺院,同时亦是青海省佛学院的最高学府。该寺庙历史悠久,建于公元1379年,到今天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了,建筑风格古老而独特,风格气势更为壮观,去感受不同的宗教文化,寻求内心的一处净土。

3、盐湖

在青海省的西部柴达木盆地,拥有着一处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绝对是游客们前所未闻的。那就是独具特色的盐湖,而且这里还有一条延绵的万丈盐桥,长达32公里,盐桥路面十分平淡光滑,将湖光山色的倒影尤为漂亮,别有一番景致。

4、孟达林区

青海省的东部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的东北部有着一个孟达林区面积广阔,将近有9544公顷的树大林密、种类繁多,山高沟深的原始自然林区,被称为“青海的西双版纳”,而且在这个林区山顶有个天池,据说是仙女沐浴的地方,为这迷人的景色增添了更多的神话色彩……。

5、日月山

日月山属于祁连山山脉,从古代开始,这里就是丝绸之路南路,唐蕃古道的重要通道,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而且这里更是多件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地,例如会盟、和亲、战争、嫁娶等重要历史事件。根据史书记载,当年唐朝的文成公主远嫁到唐蕃国王松赞干布时亦曾经过日月山,并且给当时的藏汉民族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回忆。

三明市最具有影响力的人是谁

介绍几位从福建省三明市走出来的开国将军,他们都是共和国的功臣,也是有影响力的名人,他们是:

△张廷发(1918年4月9日-2010年3月25日),福建沙县人,开国少将。1933年秋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第十一、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央军委委员、常委,空军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孔俊彪(1917—2001),福建省宁化县人,开国少将,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西康军区政治部主任、云南省军区第二政治委员,成都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张新华(1911-2003.5.29),福建省宁化县曹坊乡滑石药里径村人,开国少将。1932年在宁化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福建军区炮兵司令员,南京军区炮兵副司令员。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

△张雍耿(1917—1994),福建省宁化县人,开国少将。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沈阳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济南军区空军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世界上最有名的姓张的人是谁

得到过毛主席表扬过的人:张思德!共产党的人的楷模,毛主席为他写了《为人民服务》,成了共产党的执政名言和理念!

除了张飞,姓张的历史上还有什么名人

张姓是个大姓,我已介绍过开国大将张云逸、上将张爱萍、两对父子上将张震和张海阳、张宗逊和张又侠,1988牟以后授衔的张姓上将等一系列姓张的名人,欢迎关注,今天介绍一下开国少将张廷发。

△ 张廷发(1918年4月9日-2010年3月25日),福建沙县人。1933年秋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功卓著。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新中国成立后, 张廷发担任空军参谋长,负责党中央毛主席、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专机的安全。周总理专门作出指示:专机起飞前,必须有刘亚楼(空军司令员)、吴法宪(空军政委和张廷发的签字,才能起飞。刘亚楼和吴法宪的名字可以打印加盖章,但是张廷发的名字必须手写加盖章。可见对他的信任,当然也责任重大。

△张廷发曾是刘、邓大军的一员战将,也深得邓小平的信任和倚重。1975年,他临危受命担任空军政委,邓小平当时任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国务院第一副总理。在与四人帮斗争中,邓小平曾重托张廷发要“保住党对空军的领导权”。

△1977年,张廷发任空军司令员、中共中央军委常委,中共11、12届中央委员和政治局委员,以空军司令员的身份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在历史上只有吴法宪和张廷发。

2010年3月25日,张廷发将军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客家人都是曾经的中原王族,是吗

客家人名人辈出,古代还有曾巩、宋应星、袁崇焕等人。

近代涌现了洪秀全、孙中山、宋庆龄、朱德、叶剑英、叶挺、郭沫若、胡耀邦、薛岳等一大批历史名人。

现代有丘成桐、黄旭华、张国荣、钟汉良、陈小春、林丹等无数各行各业的人才。

这些客家人,都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孙中山和宋庆龄夫妇都是客家人

可能正是因为这些人中之龙,让人们对客家人充满向往,甚至有人说客家人是中原王族。

这显然是不对的。

客家人究竟是什么人,又是怎么来的呢?

食堂开讲,为你揭开客家人的神秘面纱。

01、外来户

客家人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人群,客家人是唯一一个不以地域命名的民系,也是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民系之一。

据统计,全球约有8000万客家人。

中国的客家人主要分布在广东、江西、福建、广西、四川、海南、湖南、浙江、台湾、香港、澳门等19个省的180多个市县。

而世界上的客家人则散居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聚居在印尼、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越南、美国、秘鲁、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牙买加、荷兰、缅甸、法国等世界各国。

所谓“客家人”其实就是“外地来此地安家作客的人”,简称“客家人”。

客家人

“客家人”这一称谓,源于东晋南北朝时期的“给客制度”及唐宋时期的“客户”制度。

所谓“客户制度”是指,东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各门阀、官员共分九品。

给客制度制度就是各品级官员可以庇荫流民为佃客。

第一、二品官荫占佃客四十户,三品三十五户,四品三十户,五品二十五户,六品二十户,七品十五户,八品十户,九品五户。

这些依附在官员下的流民就是“客”,他们是没有独立户籍的,“皆注家籍”,有点类似于欧洲的农奴。

到了唐宋时期官府册立户,将百姓分别编入“主籍”和“客籍”,分为“主户”和“客户”两种。

说白了,主户就是本地土著,客户就是外来人口。

久而久之,这些“客籍”的百姓,叫“客家人”。

客家人这个称呼至少包含了三个意思。

第一,客家人不是本地人;

第二,客家人并没有和本地人彻底融为一体,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客家人!

第三,客家人是来“作客”“暂住”的,一旦时机成熟,条件允许,他们还是要回老家的。

简单来说,客家人其实就是外来人口!

02、客从何处来?

那么,客家人到底是从哪来的?

复旦大学人类学学者李辉等人在研究了福建长汀客家人的DNA发现:客家人80.2%的父系祖先,是北方汉族。

天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郑连斌等人对广东和江西一共1354例客家人男女的体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这些客家人的体质特征,接近中国北亚类型的族群。

这样的实验分析还有很多,这无不证明客家人的祖先主要就是中原的汉人。

客家人是从北方迁徙到南方的。

著名历史学家、客家学说创始人之一的罗香林先生就直言道,客家人源自黄河流域的河洛地区。

王可伟《兵车行》局部

我国古代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老百姓家里是没有余粮的,抵抗灾害能力非常弱。

当自然灾害或者瘟疫兵灾降临,官府又救灾不利时,农民迫于生存,只能背井离乡,逃往他地。

客家人第一次大规模迁徙到南方,始于著名的永嘉之乱。

西晋王朝爆发八王之乱后,政权衰弱,经济残破,社会矛盾空前尖锐,西晋统治摇摇欲坠。

北方少数民族趁机南下,纷纷建立政权。

在八王之乱时期,氐族人首领李雄在四川建立了成汉政权,匈奴人首领刘渊在山西建立汉赵政权。

西晋怀帝永嘉五年(311年),匈奴军队在刘渊之子刘聪率领下击败西晋京师洛阳的守军,攻陷洛阳并大肆抢掠杀戮,俘掳晋怀帝等一大批王公大臣,西晋名存实亡(西晋于316年正式灭亡)。

从此,中国再次走向分裂,中国北部进入战乱不休的五胡十六国;晋元帝司马睿则在南方建立起东晋政权。

当时很多百姓为躲避战乱,纷纷南下,史称“永嘉之乱”。

实际上,当时百姓除了逃往南方,还有一部分逃往凉州张寔(前凉)等汉人政权,当然逃往南方的最多,因此,又称“衣冠南渡”。

这些客家人由中原经河南南阳,进入襄樊,沿汉水入长江迁向湖北、安徽、江苏一带;朝东则由九江到鄱阳湖,或顺赣江进入赣南。

东晋王朝为安置中原移民,专门设立了侨州、郡、 县,予以各种优待。

这次客家人迁徙,持续170多年,迁移人口达一二百万之众,远达江西中部、南部等地,近则仍徘徊颖水、淮水、汝水、汉水一带。

永嘉之乱拉开了客家人大规模南下的序幕。

自此之后,客家人又经历了四次大迁徙。

客家人迁徙图

第二次:

唐末黄巢起义至五代时期,历经90多年,这次次迁徙少数人远达惠、嘉、韶等地,而多数人则留居福建汀州,以及赣州东南各地。

第三次:

北宋末年靖康之变至南宋末年抵抗元朝,这次客家人进入粤东的梅州、惠州一带(客家人概念就形成于这次迁徙)。

第四次:

明末清初,客家出面号召群众举义反清,失败后被迫散居各地。

等到康熙年间,赣闽粤边区的客家人,经过200多年的发展,人口大增,而当地山多田少,耕殖所获不足供应。

于是,康熙下令发起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运动。移居两湖两广的汉民,又大量入川。(朱德、郭沫若等人的祖先,都是当年由广东、福建迁到四川的客家人)。

第五次:

太平天国起义之后,清政府为解决土客之争,特划出台山赤溪地区以安置客家人。

这一次动乱,客家人开始了又一次的大迁徙,分别迁到海南、广西,甚至飘洋过海去谋生。海路由厦门、汕头、广州、海口、虎门、香港和台山赤溪的凼家冲等港口出发,乘船冒险到达南洋各地。陆路通过广西、云南边境进入缅甸、越南等地。

当然这只是五次大规模的迁徙,其余小规模迁徙次数,数不胜数。

中国人本就安土重迁,不到万不得已,不会离开故土,就算离开了,也想叶落归根。

客家人之所以远离故土南下,就是因为北方战乱,再呆在北方就活不去了。

为了活命,只能前往相对安稳的南方。

因此《南齐书·州郡志》就曾直言:

“时百姓遭难,流移此境,流民多庇大姓以为客。元帝大兴四年,诏以流民失籍,使条民上有司,为给客制度”

绝大多数客家人本身北方的穷苦百姓,离开故土后成为了流民。

这一南下,开始客家人可能还想着回去,可是战乱往往不是短期内可以平定的,比如永嘉之乱和靖康之变最后都形成了长期的对峙局面。

这些客家人在北方的家园田宅早就毁于战火,他们回去也没有家了。

再加上客家人南下之后,在南方开垦了耕地,生了后代,有了资产,也就再也无法割舍了。

于是,客家人就留在了南方。

客家人迁徙油画

03、土客之争

或许有人会问,客家人迁徙到南方后,和本地人相处融洽吗?

很遗憾,其实并不融洽。

本身来说,客家人迁徙到南方,有自发的,也有朝廷组织的。

人都有从众心理,无依无靠的客家人就会集合在一些人的指挥下,形成一个团体,甚至拥有一支武装。

这些团体首领带领他们前往下一个迁徙的目的地。

这个过程是很煎熬的,谁也不知道等待他们的将会是什么。

什么人最可怕?就是那种为求生存的人。

为了活命,他们什么都干得出来,他们没有什么好失去的,他们只是想活着;他们爆发的力量又非常恐怖。

因此,当客家人来到南方后,为了争夺生存资源,往往和本地人产生尖锐的矛盾。

本地人会非常排挤,甚至攻击客家人。

为了防备本地人的攻击,客家人喜欢住在圆滚滚的围龙屋里。

因为围龙屋易守难攻,土匪来打劫,很难攻破围龙屋,本地人来械斗,客家人把围龙屋的大门一关,一堵,本地人也很难杀进来。

客家人的围龙屋

但是,客家人不可能一辈子都呆在围龙屋里,他们和本地人的矛盾并没有消除,对抗也愈发激烈。

由此形成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土客之争”!

土客之争发生的地点很多,在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浙江,苏北,东北等地许多地方都曾经发生过。

土客冲突发生的时间跨越度也很长,从明朝中期到清末均有发生。

土客之争最有名的当属太平天国起义。

太平天国起义之所以会爆发,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源自土客之争。

当时有很多客家人迁徙到广西桂平,这些客家人是外地人,没有土地,通常都靠上山烧炭、下坑挖矿维持生计。

其中有一些客家人,经过多年奋斗,好不容易在桂平开垦了荒地。

可是本地人说那些荒地是他们的,是客家人侵占了他们的土地。

于是,就闹出了各种纠纷,出现了“土客械斗”。

纠纷一起,清朝官府通常都是站在本地人一边,这激化了土客矛盾,客家人深受排挤,生存状况非常恶劣。

这个时候,洪秀全和冯云山来广西宣传拜上帝教。

于是,一些孤立无援、濒临绝境的客家人,有如久旱逢甘霖,一下看到了希望,于是,抱团加入拜上帝教。

再加上,洪秀全的拜上帝教宣传“有衣同穿,有饭同食”的超级鸡汤。

这让客家人格外团结,战斗力爆表,土客之争愈演愈烈。

最后演变成了太平天国起义。

太平天国起义

当然,后来参加太平天国起义的人也并不完全是客家人,太平起义宣传的口号也是“奉上帝的名义杀清妖”,因此也就不能叫“客家人起义”。

但不可否认的是,太平天国起义之所以爆发,土客之争起着重要作用。

04、客家名人

在中国历史上,客家人涌现了很多优秀的人杰。

古代有曾巩、杨时、詹学传、宋应星、袁崇焕等人。

进入近代以来,除了洪秀全、杨秀清、冯云山、萧朝贵、石达开等太平天国起义将领,国共两党都有很多客家人。

比如孙中山(孙中山就是客家人。有次孙中山在大元帅府接见到访客家人,临别前有一位客家人对孙中山先生说:“中山先生,您是客家人?”中山先生肯定地回答道:“是,是!”)、黄遵宪、陈济棠、廖仲恺、薛岳、张发奎、邓仲元、蔡廷锴、马英九等人。

我党方面,朱德、叶剑英、叶挺、郭沫若、胡耀邦、贺子珍、杨勇、陈奇涵、李天佑、刘亚楼、杨成武、刘忠、张南生、罗舜初、袁子钦、傅连暲、丁甘如、陈丕显、邓子恢、张鼎丞、张廷发、廖海涛、项南、刘国轩、林开钦等人。

(注:仅福建闽西客家人就出了65位开国将军)

朱德元帅为四川客家人

科学界有钟惠澜、吴恒兴、李国豪、丘成桐、黄旭华、潘毓刚、梁伯强、黄子卿等人。

体育界有林丹、何雯娜、谢育新、李惠堂、郭亿军等人。

娱乐界有张国荣、钟汉良、罗大佑、曾志伟、陈小春、侯孝贤、杨德昌、王心凌、彭佳慧、黎明、万梓良、陈小春、钟楚红、成奎安、刘惜君、何杜娟、谭杰希、巫启贤、戴佩妮、曹格等人。

工商界有曾宪梓、田家炳、李河君、林立、郭东林、朱孟依、叶澄海、缪寿良、姚德胜、张鸿南、张榕轩、赖霖枫、张弼士、胡文虎等人。

外国政要有泰国总理他信、英拉,新加坡总理李光耀等人。

哥哥张国荣也是客家人

结语、

以上这些客家名人,没有一个人是中国古代皇室后裔,不存在所谓中原王族一说。

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客家人的形成,本身就是中国古代小农经济体制下,古代百姓面对兵荒马乱或是自然灾害,被迫离开故土,迁徙他地的无奈选择。

客家人绝大多数也是穷苦百姓。

在迁徙过程中,客家人并没有形成民族概念,他们也是汉族人。

但他们保留了一些古代传统文化、乡音、习俗。客家文化有古汉文化活化石之誉,客家语言是古汉语的活化石。

客家人宴席风俗

客家人既是一个汉族民系的称谓,更是文化层面的概念。

客家人的历史、文化,其实就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辉煌文化的一个缩影。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军事家

纷繁变幻、跌宕起伏的中国历史大潮奔腾向前,曾涌现过多少灿若星辰的志士仁人,其中自然少不了军事领域的人才大家,特别是离我们时代最近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耳熟能详、美名远播者甚多,被誉为“当代孙武”和“全军谋帅”的刘伯承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

刘伯承元帅1892年出生于四川开县;自幼熟酣国学,后投笔从戎参加讨袁护国战争 ,于枪林弹雨中屡建功勋,遂成为川中一代名将;一次,在带领部队进攻酆都的战役中,不幸失去右目,施行外科手术时,为保护脑部不受伤害坚持不用麻药,并清楚记得开刀的刀数,被德国主刀医生惊叹为“军神”!

在风云激荡,血雨腥风的大革命时期,他毅然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勇于投身历史的滚滚洪流中,随后领导了泸州顺庆起义;1927年为应对蒋汪合流屠杀工农的暴行,我党于8月1日组织了举世闻名的南昌起义,由周恩来为前委书记,刘伯承任参谋团参谋长,随同策划军机,这次起义既打响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更是中国共产党认清“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并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

如果说南昌起义是我党为建立人民武装迈出最坚实的一步,那么以井冈山为中心的秋收起义,就是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道路的积极探索;在此之后党又在江西瑞金成立了中央苏区,恰逢刘伯承留学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归来,随即便担任了中央军委的总参谋长,后参与指挥了红军的“四反围剿”,运筹帷幄,迭挫强敌;为保卫红色政权建树突出;他还任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校长兼政委,通过引进苏俄式的军事培训教育,给予红军官兵以先进的战争理念,提升其军政素质,使上下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由于当时党的主要领导人执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方针,主要是“以堡垒对堡垒”和“御敌于国门之外”的盲目指挥,我第五次反“围剿”受挫,被迫从于都出发进行战略转移;在长征前后,刘伯承出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参谋长、中央纵队司令员、援西军司令员;

在这期间,他临大节而不辱,和广大红军干部战士一起,共同反对李德的教条主义和张国焘的分裂主义错误;遵义会议上,他坚决支持毛主席的正确军事路线;指挥红军强渡大渡河和巧过彝族区,最后随红一方面军胜利到达了陕北根据地;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红军主力改编为第八路军,下辖三个师,刘伯承任第129师师长,邓小平为政委,他们携手合作,并肩战斗,施大智、展奇谋,带领所属抗日健儿取得夜袭阳明堡、决战长生口、设伏七亘村和反六路围攻、反十一路扫荡等一系列战役的胜利;又参加了规模巨大的百团大战,组织领导了正太破袭攻势,“抗日名将”刘伯承率部转战华北,浴血太行,在极端困苦的条件下建立起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为彻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时随境迁,斗转星移;解放战争时期,沙场“儒将”刘伯承的指挥艺术日臻成熟,他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所属部队进行了上党战役,歼灭蒋匪军十三个师,有力配合了重庆谈判,身在山城的毛主席高兴地说“刘邓此仗打得好”;“你们打得越狠,我方谈判越有利,越安全”!

及至国民党反动派悍然撕毁“双十协定”,全面进攻解放区之时,内战的乌云便开始笼罩全国;在战争初期,我军根据敌强我弱的基本态势,采取“撒开两手,诱敌深入”的既定策略,进行有条件的自卫;等到1947年,根据形势变化,中原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坚决执行党中央、毛主席的英明决策,率领十二万大军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牺牲精神,下决心不要后方,渡过陇海路,越过黄泛区,千里跃进大别山,将战争引向蒋管区,逐鹿中原,威胁京汉,历史证明:这一伟大的转折,构成我军战略反攻的光辉篇章!

刘邓的中野在大别山筚路蓝缕,艰苦卓绝,辎重损失,减员严重,却拖住了蒋匪九十个旅的兵力,极大缓解了我军在西北战场的压力,策应了陈粟和陈谢两大野战部队出击山东和震慑潼关,在解放军战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平汉、淮海、渡江和进军大西南等战役中,更体现出刘伯承高超的作战谋略,他所辖的中原军区是全国的模范军区,领导的第二野战军是我军五大战略部队之一;冀南人民曾送他“常胜将军”金匾,以示崇敬,刘邓大军一到,敌闻风丧胆,望营而逃;刘伯承令敌臣服;胡宗南惊叹:“伯承乃中共第一悍将”;朱老总称赞之:“有古名将风,为国内不可多得的将才”;他为解放战争取得全国的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树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建国后,刘伯承担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评为元帅军衔;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事实上,从美帝侵朝,我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参战之时,刘伯承的目光已专注于我军正规化、现代化的转型发展,这的确是一种远见卓识的超前思维;为此,他毅然辞去第二野战军司令员、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的职务,并婉拒党中央拟认命他为中央军委总参谋长的提名,请求创办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担任院长兼政委;毛主席高度赞誉:“生不愿封万户侯,我党之楷模”;并欣然为军院题词:“努力学习,保卫国防”;标志着我军发展又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军院创办以来,本着“治军必先治校”的原则,共培养了宋任穷、杨得志、苏振华、秦基伟、张廷发、迟浩田等一大批我军中高级将领和基层指挥员,刘伯承元帅真是桃李满天下,声誉满全军;陈毅元帅有诗赞曰:“论兵新孙吴,守土古范韩”!

“虎踞钟山,心系未来”;“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为防止明天可能发生的战争威胁,刘帅殚精竭虑,费神劳心,着力整饬院规,亲自审阅教案,导致仅存的左眼视力急剧下降;却依然为军校的建设无怨无悔、卓著殊劳;1959年,他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训练总监部部长;

1962年,他还以中央军委战略小组组长的身份参与指挥了中印边界战争并取得了胜利,彰显出一代元戎的风采;

原苏联大百科全书已将刘帅收录,并注明“人民革命军事家”;1989年中宣部命名的新中国的三十六位军事家,刘伯承赫然名列其中;他的《刘伯承军事文选》已成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不愧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身经百战的元帅,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理论家,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虚怀若谷的高尚情操、闻名遐迩的传奇生涯,将永存史册,光照千秋!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