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乐陶姓人家是否陶渊明后裔?_平乐_平乐县_世系

陶渊明画像

南国一隅隐居千年

撰有自称“不知何许人也”的《五柳先生传》的陶渊明,其身世之后子孙后代记叙不详,引起后世无数文士史家好奇并追溯。无独有偶,在平乐县生活着数万陶姓人家,由于移居始祖陶英公以上的世系不清,也成了“不知何许人也”的一族。

虽然,在他们家谱中清晰地记载先祖“陶渊明”的名字,却没有详细的世系序齿。他们独特的生活习惯、语言特点和祭祀习惯、家史资料,似乎与陶渊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是附庸,还是巧合?他们来自何方,是否就是晋朝赫赫有名的大诗人陶渊明的后裔,引起了许多知名专家学者的广泛兴趣。

平乐县陶氏家族,人口约2.5万人,大多居住在平乐县南部与贺州市昭平、钟山交界的阳安、青龙、张家、同安、源头等乡镇村屯。陶姓人家大都是一姓独居,有的村屯人口达六七千人,且大都居住在依山傍水之地。

展开全文

陶村门楼

走进这些陶家村屯,只见民居错落有致,石板街巷,门楼祠堂,古风犹存。家家户户厅堂上的供台,纯一色写着“五柳堂”或“浔阳郡”,并有一副对联为“百门望重书香远,五柳名高世泽长”。

特别是他们讲的一口独特的语言,在南方各地极为少见,当地人称为“土话”或为“百姓话”。这种方言与目前的平乐县城和北部乡镇居民通用的语言——“官语”(西南官话语系)大相径庭。

与两广的粤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湘方言等南方语种均无联系,也与汉藏语系的苗瑶语族(瑶话)及壮、侗语族(壮话)毫不相干。这种方言流传的范围在平乐县只有阳安、青龙、张家、同安的大部分以及源头、二塘、桥亭乡的一部分人使用。在这些地区又以陶、李、莫、翟、宾、欧姓的语言为正宗。

陶村童乐

根据陶氏族谱记载,平乐的陶姓人家是唐朝后期从山东迁至而来。始祖陶英系晋朝大诗人陶渊明后裔,进士出身,唐昭宗时立战功奉命职守青州府,后升兵部侍郎封太尉。

唐天佑2年(公元905年),昭州发生动乱,时任山东青州留守的太尉陶英和李粱率莫、翟、宾等将校远征昭州。大军兵不血刃,平定了动乱。唐天佑4年(公元907年),朝廷变故,朱温易唐为梁。陶英等将士奉命留守昭州。

陶李将士不愿为梁作臣,遂辞官解甲归田,隐居于昭州南部的“莲塘村”(今阳安乡的陶村),成为平乐这个岭南古城的第一代大规模的中原移民。此后,五姓人家相互联姻,世代繁衍。

他们从北方带来的语言也就在南方一隅保留了下来,经与当地语言的相互同化,并经历史演变而形成现在独特的地方语言。

后经有关专家考证,这种方言属我国唐宋朝时北方方言的华北、东北方言的一个次方言。只不过是由于先祖们南迁隐居平乐后,使它也远离了外界,而“不知魏晋,更不知有汉”罢了。

陶村古门

同时,考察陶氏家风的特征也另有一番情趣。平乐县陶氏家族从始祖英公起,至今序齿分明、辈分不乱。论及排辈,少辈必尊长辈。觞酒敬茶,皆有先后次序,自成礼俗。村民秉承前人遗风,淡泊名利,勤耕作,守本份,在这南国一隅,生息繁衍,自得其乐。并特别酷爱桃、柳树,把这两种树当作本姓的标志。

“游子千里,不改乡音;立舍居家,不忘桃柳”,是村民们的千古遗训。更有趣的是,许多陶姓人家并不知道自己是陶渊明后裔,但相互口头询问对方姓氏时,常常不称自己为陶姓,而说是“五柳”。

斗转星移,世事沧桑。当年陶英率军南征隐居平乐,一千多年过去了,陶氏后裔生机勃勃,人丁兴旺,枝繁叶茂。目前,人口达十余万人,散落在八桂大地和湘、粤、港、澳、台以及海外。

陶村小学老校门

千年家谱世系残缺 千里寻亲网上求证

在平乐的陶姓人家私存的“族谱”序言中,基本上都记载始祖陶英,祖籍山东。位于平乐县张家镇的乐加村乐山南麓,于清朝雍正六年所立,由陶英公第32世嫡孙、时任甲午科武举陶钲等人撰写的陶英墓的“墓后碑正碑文”记载:“公讳英字世民,江州人也,乃澎泽令渊明,讳潜之后,唐昭宗朝有平贼,公奉命守青州,累官太尉……”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宋朝建隆四年(公元963年),由时任朝廷奉直大夫的陶英公第四世嫡孙陶潜撰写的《宗谱序》记载:“我南郊之有陶姓,自我曾太父英公始。曾太父系山东人,其先人江西人也,浔阳嫡派,世居密州。”陶潜生于后唐天成元年(明宗号,丙戌年,公元926年),曾太父陶英逝世时(公元931年),潜已五岁。从这些序言里记述始祖陶英的籍贯和生平,确认平乐陶氏家族为陶渊明的后裔当属无疑了。

陶村古韵

然而,在所有平乐陶姓人家目前存的族谱中,有关始祖陶英公以上至陶渊明段各代世系均无详细记载。这到底是什么原因?据平乐陶氏族谱序言称,因年代久远,家谱多次毁于兵乱或火灾,后人只能根据墓碑文进行重修。因此,平乐陶姓人家的族谱,只能从始祖陶英公开始,世系排列也从此开始。

这一族谱上的残缺,成为向来以先祖为荣的平乐陶姓后裔们的千年之痛。

近年来,和全国各地的各姓氏人家一样,平乐陶姓人家为了续编家谱,弘扬陶家文化,掀起了一股“寻根热”。他们派人千里迢迢到江西、湖南、山东等地考察,或写信到各地陶姓人家联系,甚至在网上发帖求证,寻找遗失族谱内容的点点滴滴。

陶村古庙

专家亲赴平乐考察 世系序齿尚存疑点

平乐陶姓人家寻根的热情,深深打动了中国陶渊明研究会的专家学者。2002年,该学会常务副会长凌诚沛千里迢迢从江西省宜丰县赶赴平乐县考察。凌先生通过查阅陶氏族谱、石碑,考察了陶氏人家的生活习惯、语言变迁以及祭祀方式、辈份排列等特点,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

之后,他又通过2年时间,亲自走访了全国20多个省市,查阅大量有关的文献档案,基本认证了平乐县陶姓人家确为陶渊明后裔。2005年清明时节,已72岁的凌诚沛先生携自己从江西等地考察整理的《昭州(平乐)陶氏历代流源世系》再次前往平乐求证。

根据凌诚沛整理的《昭州(平乐)陶氏历代流源世系》,平乐陶氏始祖陶英乃陶渊明长子俨的后裔,为陶渊明的第10代嫡孙。然而,平乐陶英后裔们却对该《世系》存有疑点。他们认为,世系中陶渊明至陶英段的代数不够。

阳安田园风光

陶渊明生于公元365年,而陶英则生于唐大中三年(己已年,公元849年),二者相距484年,按每20年一代计,二者之间应该相距24代。而《世系》里二者之间仅为10代,这要比正常的代差整整少了十四代,明显不符合正常的代差规律。

对此,凌诚沛先生也表示,他先后考察了江西的宜丰县、奉新县,安徽省的丹阳、湖南的浏阳等三省五县的陶氏家谱,这些家谱都是从三国时期的吴开始,记录陶氏家族的各代世系。

其中有两个近似平乐始祖陶英身份的人物,一个是“陶瑛”,经查,这是另一支陶姓世系的;另一个叫“陶英”为“唐朝太尉,征南将军……”这与平乐县陶氏家谱以及平乐县陶英墓碑的记载相吻合。

通过对平乐县的考察和查阅江西等地陶氏家谱,“陶英是陶渊明长子俨的后裔”这个史实是可靠的。但由于年代久远,族谱中间有断代遗漏,这是有可能的。并表示,将再次前往山东考察,反复论证,帮助平乐陶氏人家继续寻宗,找出准确的陶氏世系排列。

来源:《平乐由来》 陶彩忠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