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请问重阳投资,如何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A:上周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析当前经济形势,为2023年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
在我们看来,会议最大的亮点是对稳增长的强烈诉求。党的二十大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二十大后党中央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具有非常强的信号意义。受到疫情等多种因素影响,过去三年中国经济增长持续低于潜在水平。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市场对中央如何对明年的经济政策定调是非常关注和期待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2019年后再次明确强调稳增长,释放了明确的信号,有助于提升市场风险偏好。会议还提到,“对于我们这么大的经济体而言,保持经济平稳运行至关重要”,也给市场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如何实现稳增长,关键在于提振信心、激发活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三次提到“信心”、三次提到“活力”,这是历史上首次。过去两年,疫情扰动和各项着眼于中长期的收缩性政策是中国经济下行的主要原因。企业因为疫情和政策的不确定性不敢投资,居民因为收入的不确定性不敢消费,市场主体信心低迷,经济缺乏活力。11月以来,疫情防控二十条和新十条的发布,标志着中国防疫政策的重大转变,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向医疗救治,这是提振信心和激发活力的关键举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对房地产、平台企业、民营企业等市场热点问题进行了清晰的回应,亮明了政策态度。我们认为,各项政策的明确转向,将使2023年成为市场信心和活力的转折之年,也是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转折之年。
薄弱环节和领域可能是宏观政策的主要发力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对财政政策的定调是“加力提效”,对货币政策的定调是“精准有力”,也都提到了力度。在我们看来,2023年财政政策在显性赤字和专项债额度上都会有一定幅度的增加,货币政策也将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但财政和货币政策在总量上可能难有大的增量。财政在经历了三年的大幅扩张后,将更多关注“托”而不是“举”。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三次提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2013年以来最多的,也体现了这方面的考虑。那么宏观政策的力度体现在哪里?我们认为可能是基建、保交房、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等薄弱环节上。这实际上是财政政策和结构性货币政策的交汇点,这在今年下半年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保交楼专项借款、PSL等领域已经有所体现。事实上,2016年的稳增长中,发挥作用更大的也不是显性财政赤字,而是用于棚改货币化的PSL补充抵押贷款。因此,明年针对薄弱环节的结构性政策工具的投向和力度,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