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逐浪向未来 乘势而上日争新——写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2023年经济工作暨“双招双引”工作会议召开之际_亿元_开发区_项目
岁末年初
新程已启
信念如磐
攀登不辍
1月13日,一场振奋人心的大会——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2023年经济工作暨“双招双引”工作会议隆重召开,会议认真落实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总结回顾2022年全区经济工作,安排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任务。
“一年来,干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攻克了许多制约发展的难事,办好了许多群众满意的实事,取得了令人鼓舞、十分不易的发展成绩。”回眸2022年,斐然的成绩取得不易;展望2023年,新的奋斗号角嘹亮催征。
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繁重艰巨的防疫任务,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聚力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按照“四个高”和“两个高于”要求,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工业强区、产业兴区、创新立区、生态美区”理念,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创新实干、事争一流,全区经济社会实现了超预期、超常规发展,现代化强区建设走在了全市前列!
近日,一件长116米、重47吨的SR236型风电叶片平稳装入“万顺588”轮后安全离泊,山东港口东营港广利港区刷新山东口岸最长风电叶片吊装纪录。
凭海扬帆,逐梦深蓝。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紧紧抓住渤中风场开发重大机遇,高水平建设总投资480亿元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签约落地中复连众海上风电叶片、洛阳双瑞海上风电叶片等重点项目23个,计划总投资243亿元。
“1月13日召开的开发区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培育壮大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为我们下一步工作提供了遵循。”市广利临港产业园有限公司董事长赵磊说道,“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加持下,风电产业驶入了高潜力赛道,通过多年努力,我们基本构建起了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链条,产业聚集度、项目建设速度走在了全省、全国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前列,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已全面起势。”
展开全文
海上风电产业勃兴是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力新旧动能转换“主战场”的一个剪影。近年来,开发区聚力实施优势产业突破、新兴产业培育、传统产业提升“三大行动”,链条完整、配套完善、具有持续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正在加速形成:
——优势产业持续壮大。开发区将新材料产业摆在突出位置,实施了总投资245亿元的铜基新材料产业园、电子材料产业园等重点项目60个,贵研催化剂涂覆、合盛铜业新能源铜箔二期等12个产业链关键项目陆续投产,功能陶瓷材料产业链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
——新兴产业多点开花。开发区数字经济产业快速发展,规划建设了15平方公里的悦来湖数字经济产业园,重点布局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园区、电子信息制造业园区等四大园区,开工建设易数链数字经济产业园等优质项目。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实现重大突破,波鸿轨交年产30万片高速车轮项目全线投产,同步推进总投资15亿元的高铁轮对、车轴、特种材料循环加工等3个项目,高铁车轮“材料——车轮——车轴——轮对”的完整产业链条正在加速形成。
——传统产业加速升级。开发区支持有色金属、海洋化工、装备制造等产业“老树发新芽”,实施总投资165亿元的兆源机电清洁能源及轨道交通电磁线产业园等24个项目,推动传统产业与前沿技术“高位嫁接”,引进国有500强企业和全国有色金属龙头企业中金岭南公司,推进总投资12亿元的5个技改项目和总投资128亿元的有色金属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项目,进一步加快有色金属产业升级。
新战略引领航向,新目标激荡豪情。
下一步,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将沿着经济工作会议锚定的新路径奋勇前进,扎实开展先进制造业强区三年行动计划,主攻链条经济,实化重点产业“链长制”,实行一个链条、一个专班、一套机制,培育壮大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升级有色金属、海洋化工、石油装备等传统产业,攻坚突破数字经济,高起点建设悦来湖数字经济产业园,发展壮大数字核心产业,深入推进产业数字化,加快构建高质量、链群化、开放型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区。
经济工作会议中强调,“要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核心动力和关键变量,摆在事关全局的引领位置来抓,全领域完善创新布局、全周期培育创新企业、全链条攻关核心技术、全方位优化创新生态,全方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创发展新优势,打造全市全域创新核心区。”
近年来,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创新能力,营造创新生态,正逐步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市创新中心:
——创新平台加快布局。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快建设高性能纤维研究院、高分子材料技术与应用研究院等产业协同创新平台。目前,全区市级以上研发平台达到280家,占全市的近1/3,其中国家级8家,省级63家,建有院士工作站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超过90%。
——创新企业加快成长。深入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持续加大企业科技创新扶持力度。近三年,累计为区内企业兑现科技创新奖补资金8600余万元,带动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超过29亿元。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36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417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84%,均居全市第1位。国瓷公司成为全市近5年内唯一获批的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全市首家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
——创新成果加快涌现。聚焦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实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揭榜挂帅”,成功突破纳米级氧化锆、蜂窝陶瓷载体等“卡脖子”技术20余项,推动在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取得了一批产业化成果。
——创新人才加快集聚。大力实施产业领军人才汇聚计划,新增国家级人才工程4人,占全市45%,其中1人首次入选科技部国家级人才工程,实现了我市零的突破;引进高层次人才48人,签约人才项目32个,人才逐步成为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硬核”力量。
项目建设浪潮澎湃,开发区处处呈现出奋楫逐浪奋进、乘势而上发展的强劲态势:总投资10亿元的胜动集团年产燃气内燃机80万KW(1000台套)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已签订正式协议并立项;总投资30亿元的昆宇6GWH通信储能锂电池电芯生产基地项目,已经签订合作协议;山东斯玛特管道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超大口径PE管件生产基地项目打下首桩,项目正式开工;中金岭南接管方圆系企业暨铜产业高质量发展启动仪式在东营鲁方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冶炼车间举行……
而与一个个壮观场景相呼应的,是一组组飘红的项目数据——
项目推进有力有效。开发区2022年共实施重点项目369个,总投资200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00亿元,项目数量、投资总量、年度投资连续两年实现翻番,再次创历史新高;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全区17个省重点、51个市重点、278个区重点项目全部超额完成投资计划,“四新”“十强”项目投资分别增长48%、36%,制造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分别增长73%、102%,高于项目总体增长水平;
项目招引成效显著。开发区紧紧围绕央企、国企、500强企业,沿产业链精准开展招引活动。2022年全区1至11月份,新引进签约项目174个,计划总投资621.1亿元,到位省外资金177.9亿元,其中,500强项目14个,“四新”经济项目25个。累计提报省外到位资金154.99亿元,省内到位资金29.38亿元,累计提报纳统固定资产投资65.92亿元。签约项目个数、合同金额、到位资金总量、主要领导外出招商批次、见证签约合同项目个数及金额等指标均排名全市第一,“四新”经济开工项目已提前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全区项目建设呈现出总量扩容、质量升级的良好态势,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
学习开发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后,东汇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建设颇有感触:“2022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各种困难的挑战,我们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围绕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业,瞄准主链上的法兰、海缆等项目开展招商引资,在新能源领域瞄准充电桩、氢能产业、储能产业,开展定向精准招商。同时,我们将研究出台稳外资外贸的一些政策,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
“锦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后,不用出社区就能买到常用药,真是太方便了!”家住锦华小区的刘奶奶说道。她早些年腿脚受过伤,行动不方便,现在她心中最期盼的事就是家门口的卫生服务中心早日建成。锦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综合楼项目作为开发区重点项目、民生实事,自项目启动以来便备受居民关注。
日前,锦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综合楼项目施工进入冲刺收官阶段。据项目建设单位东凯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崔伟介绍,当前综合楼主体已封顶并完成主体验收,室内排烟、通风、给水、消防等管线安装完成,综合楼、连廊大理石安装和高压配电箱及变压器安装也已完工,门窗框安装已完成,正在进行配套管线施工。
开发区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大民生供给,增进民生福祉,大力促进就业创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完善医疗服务能力。”
开发区始终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推动社会民生事业实现新提升,重点实施民生实事项目56件、总投资13亿元,努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
把群众的衣食住行、安全冷暖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开发区城乡低保、困难群体救助等标准比2021年提高10%以上,保障水平持续走在全省、全市前列;
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全区新增城镇就业5300余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900余人,分别完成任务目标的156%、238%;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开发区组建6个紧密型教育集团,新建、改扩建莒州路小学、东三路小学等学校6所,补足了开发区学位缺口;实施9个中小学食堂改扩建项目,增加食堂餐位1.2万个,有效解决了义务教育午餐问题,全区教育教学水平持续提升;
理顺卫生健康管理体制。成立开发区疾控中心,深入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三年提升行动,加快推进锦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新建7处社区卫生服务站,群众看病就医更加便利、更加舒心;
“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近年来,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主城区建设管理水平,加快建设宜商宜居宜业的高品质城市,城市发展环境已呈现出新面貌。
“我们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集中实施‘两清零、一提标’等总投资11.2亿元的水环境治理重点工程,全力抓好总投资3.5亿元的雨污分流改造项目,着力推动生产生活环境持续改善。”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道:“为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开发区实施湖州路、徐州路等重大景观绿化项目4个,莒州路、沂州路等城市道路交通提升项目15个,有效推动了城市生态、生产、生活空间有机融合。”
同时,开发区完善城市精细管理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着力治理城市“六乱”,拆除违法建设18.6万平方米,实现公共机构、居住社区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打响城市更新和低效闲置土地清理攻坚战,累计征收流转地块13处,拆除建(构)筑物18万平方米,为高质量发展拓展了空间。
如今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道路整洁通达,公园一步一景,企业厂房连片,新兴产业勃然发展,文明氛围浓厚,这个宜业、宜居、宜游的新天地已如一颗明珠熠熠生辉……而一个个踏实的脚印,也勾画出了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与跨越的轨迹:2022年全区1至11月份,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5%,居全市第1位;实际利用外资2.24亿美元,居全市第1位;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8.6%;实现进出口总额263.7亿元,同比增长42.8%,全区经济发展实现稳中向好、进中提质。
潮平两岸阔,乘风再扬帆。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东营重要指示要求、突破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
未来,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黄河重大国家战略,锚定省、市、区经济工作会议指明的前进方向,创新实干、事争一流,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奋力谱写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记者:贾重霄 朱枫珍
责编:韩淑芬
审核:刘 燕
终审:刘新宇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创新实干事争一流 #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 #走在前开新局 #强信心稳经济促发展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