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采桑子 重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采桑子 欧阳修翻译_西湖_重阳_重阳节

毛泽东的《采桑子 重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对革命根据地和革命战争的赞美之情;表达了革命的人生观、世界观;表达了诗人宽广的胸襟和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原诗:

《采桑子·重阳》近现代: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释义:

人的一生容易衰老而苍天却不老,重阳节年年都会来到。今天又逢重阳,战场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

一年又一年秋风刚劲地吹送,这景色不如春天的光景那样明媚。却比春天的光景更为壮美,如宇宙般广阔的江面天空泛着白霜。


扩展资料:

重阳节将近,重读这首词,抚今追昔,倍感亲切。这是1929年6月,毛泽东在红四军党代会上未能继续当选前委书记,暂时离开红四军,去闽西农村养病、调查、指导土地革命。

这年重阳节前后,他前往朱德率部解放的上杭县城,心怀胜利喜悦,途望仲秋胜景,诗兴勃发,吟出这首“釆桑子”《重阳》。时过88年,时代已变,重阳节的文化内涵也大大发展。

毛泽东的词写于大革命时期,也从重阳入题,但一改旧调,独辟新径。谈人生,与天比,揭示出深刻哲理;写秋色,讲革命,展望美好前景。

既表达了伟人革命的人生观、世界观,又抒发了革命战争中,一个军事指挥家的豪迈情怀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给传统的重阳节赋予了崭新的时代内涵。作者同以往任何诗人相比,不仅是时空跨越之高,更是政治家的敏锐,人民领袖的境界和胸怀,无人可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采桑子·重阳

采桑子 欧阳修翻译

采桑子十首

【宋】欧阳修

其一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其二

春深雨过西湖好,百卉争妍。蝶乱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

兰桡画舸悠悠去,疑是神仙。返照波间,水阔风高扬管弦。

其三

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留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其四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其五

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飞盖相追,贪向花间醉玉卮。

谁知闲凭阑干处,芳草斜晖。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

其六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其七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其八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其九

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其十

平生为爱西湖好,来拥朱轮。富贵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

归来恰似辽东鹤,城郭人民。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

赏析:

《采桑子十首》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一组联章词。欧阳修晚年退居州颍州,极喜爱颍州西湖的景色,在此写下这十首词,其中前九首写景,最后一首抒情。全词描绘颍州西湖的自然之美,写得恬静,澄澈,富有情韵,宛如一幅幅淡雅的山水画。这十首词是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创新之作,从内容、手法和风格上都实现了对传统的突破,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较强的词史意义。

白话译文:

其一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 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看,那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其二

春光深浓,雨过天晴,西湖景色更显美好。百花百草争奇斗艳,蝴蝶蜜蜂纷飞喧闹,晴朗的阳光照耀花儿暖热得像要燃烧一样。

木兰做的船桨划着画舸悠然离去,就好像是天上神仙的光辉返照湖上碧波,水面辽阔,风高气爽,船上的人悠扬地奏起了管弦。

其三

西湖风光真好,乘画船载着酒肴在湖中游赏,急促繁喧的乐声中,不停地传着酒杯。风平浪静,缓缓前进的船中安睡着醉倒的客人。

醉眼俯视湖中,白云在船下浮动,清澈的湖水好似空然无物。仰视蓝天,俯视湖面,水天相映,不禁使人疑惑,湖中另有一个世界。

其四

百花过后的暮春,西湖风景依然美好,凋残的落红,任游人踏得狼藉遍地,漫天的柳絮狂乱飞舞,迷迷蒙蒙,垂柳轻拂着栏杆,整日里暖风融融。

喧闹的笙歌散尽,游人离去,我才顿然发觉西湖之春的空静,心中感到很失落,回到屋中,我垂下窗帘,一双燕子穿过细雨蒙蒙,翩翩回到巢中。

其五

什么人能理解欣赏西湖的美好,西湖无时无刻不是良辰美景。奔驰的马车互相追逐,用玉杯饮酒作乐于花团锦簇间。

谁知道在闲来倚凭栏杆的地方,远远望去,芳草莽莽,斜晖脉脉。水面悠远,烟雾微茫,在那湖岸边上白鹭一点天上飞。

其六

清明上巳节,西湖风光都很好,满眼是繁华景象。谁家的车马在抢道争先?一辆有着红色轮子和金色花朵的车子,为了超前,绕道旁从柳树行中奔驰而过。

游人在日暮时分相随归去。醒的醒,醉的醉,相互招呼,喧哗不已。从西湖弯斜的堤岸一直到城头,沿途都是开放的鲜花。

其七

西湖风光真是好,荷花开后清香缭绕,划着船载着酒宴来赏玩,用不着旌旗仪仗,自有红花为幢绿叶为盖随船而来。

彩画游船驶进了荷花丛的深处,金杯上泛起加了荷香的酒香。傍晚烟雾夹着微雨,在一片音乐歌声里,船儿载着醉倒的游客归去。

其八

西湖风光真是好,天光水色融为一片,景物都是那么清丽新鲜。鸥鸟白鹭安稳地睡眠,它们早就听惯了管弦。

那风清月白更是迷人夜,湖面好似一片白玉田。有谁还会羡慕乘鸾飞升成仙,这时人在游船中就好比是神仙!

其九

日暮时,在天边夕阳和残霞的斜照下,西湖风格尤其好。花坞苹汀,十顷湖面水波平静,野草丛生的湖岸边一艘无人小船横向湖心。

月亮挂在天的西南边,上边浮云消散,倚靠在栏杆边凉意顿生。湖上的莲花传来一阵阵清新的香气,水面凉风吹到脸上惊醒了酒意。

其十

我平生因为喜爱西湖的风光美妙,所以到这里任最高地方长官,可富贵就像浮云一样地过去了,不知不觉地已经过了二十个春天。

这次归来就像离家千年才化鹤归来的仙人丁令威,无论是城郭人民,一切都是过去所未见。有谁还能认得当年的旧主人——曾任当地长官的我啊!

采桑子重阳翻译和原文

采桑子•重阳
原文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
译文
人之一生多么容易衰老而苍天不老,
重阳节却年年都来到。
今天又逢重阳,
战场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
一年又一年秋风刚劲地吹送,
那不是春天的光辉。
却胜过春天的光芒,
无涯的汀江之上有绵绵不绝的秋霜
注释
重阳:阴历九月初九,传统上文人登高赋诗之日。一九二九年的重阳是十月十一日。
天难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黄花:指菊花。
不似:不类似,不像。
廖廓:空阔远大。
赏析
伟人的这首词却脱尽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扫衰颓萧瑟之气,以壮阔绚丽的诗境、昂扬振奋的豪情,唤起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独步诗坛。
词以极富哲理的警句“人生易老天难老”开篇,起势突兀,气势恢宏。“人生易老”是将人格宇宙化,韶光易逝,人生短促,唯其易逝、短促,更当努力进取,建功立业,莫让年华付流水。“天难老”却是将宇宙人格化。寒来暑往,日出月落,春秋更序,光景常新。但“难老”并非“不老”,因为“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抗拒的规律”(伟人《矛盾论》)。“人生易老”与“天难老”,一有尽,一无穷;一短促,一长久;一变化快,一变化慢。异中有同,同中有异,既对立又统一。这并非“天行键,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一古老格言的简单趋附,而是立足于对宇宙、人生的清理并茂的认知和深刻理解的高度,揭示人生真谛和永恒真理,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辉,具有极强的审美启示力。“岁岁重阳”承首句而来,既是“天难老”的进一步引申,又言及时令,点题明旨,引起下文:“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今又重阳”是“岁岁重阳”的递进反复,年年都有重阳节,看似不变,其实也在变,各不相同:如今又逢佳节,此地别有一番风光。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