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孔雀余旭:30岁牺牲,36万人为其送行,墓前至今摆着战机模型_崇州_飞行_战机

初冬的崇州,层林尽染。这个一贯古朴,安静的小城,在此时节,比以往显得更为静谧,悠扬。抬眼望去,在那一片片依旧沉着的绿意中,可以感受到,为迎接下一个暖春,而休养蓄势的新一代花苞的气息。

不过,在崇州烈士陵园,遍地的鲜花,一年四季却从未间断。错落有致的墓碑和一如既往坚挺的松柏,为这饱含深情的五颜六色,又注入一股庄严与肃穆。

在这片英雄冢中,立着一座特殊的墓碑,碑文上写着“余旭烈士之墓”。碑下摆着一张用相框裱好的照片——一位身穿飞行员制服的年轻姑娘,留着干练的短发,面向镜头,露出飒爽而灿烂的笑容。照片旁,摆放着一架歼-10战机的模型。

墓碑四周,鲜花环绕。基本每天都有人前来捧花祭奠。11月12日这天,这座碑前则涌来更多人潮。

余旭,这个笑容灿烂的女孩,是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首批女飞行员之一,也是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之一,更是首位歼-10女飞行员。那她究竟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能让人们如此长久地沉痛哀悼、纪念呢?

1、飞鹰断翅,白发人送黑发人

2016年11月12日,身在四川崇州的余旭父母接到一通电话,电话那头的人说:“余旭受伤了。”

余旭的父母,心下一紧,电话是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打来的,当天下午,工作人员就来到崇州,将老两口接往北京。

在路上,余旭父母的内心莫名涌起一股恐惧,工作人员表面上说女儿受伤了,但他们心里清楚,在飞行中发生事故,意味着什么。

直至他们到了北京,在医院看见余旭的遗体,才将路上的恐惧落到了实处——余旭不是受伤,而是牺牲。虽然他们早有心理准备,但泪水还是止不住喷涌,当场痛哭。

当天上午9点,余旭和八一飞行表演队队友在天津武清,照常进行飞行训练。在飞行过程中,余旭和另一位男飞行员所驾驶的歼-10战机在做横向翻滚动作时,意外撞机,两架飞机当即失控,从天空往下坠落,冲向河北唐山玉田县。

展开全文

玉田县当天晴空万里,空中一览无余。外出的当地居民,不约而同看见天空中有两架飞机,自西向东,朝着县里飞来。

因为国家飞行队常常在这一带进行飞行训练,所以起初居民并未把这两架直冲而来的飞机当回事。但过了一会儿,居民觉得飞机的飞行轨迹越来越不对劲,这分明是在快速降落。

两架飞机越来越靠近地面,从飞机里,先后跳出两个小黑点,居民这才意识到,飞机出事了。

很快,“轰”的几声,两架飞机坠毁在陈家铺,将土地砸出一个几米深的大坑。

救援人员火速赶往事故现场,男飞行员躺在地上,身上各处都有擦伤,于是紧急将他送往医院,幸好救治及时,保住了性命。

而余旭,因为跳伞失败,在救援人员抵到现场时,早已经停止呼吸。

这一年,余旭刚好30岁,离她正式参军入伍,才过了11年。

也就是在这一天,中国空军才刚刚度过67岁的生日,就在前一天,余旭通过互联网平台,向祖国的空军,表达了自己的祝福。

2、仰望蓝天,金孔雀正待开屏

1986年3月,余旭诞生于四川崇州,是个地道的川妹子。自小,她就是个活泼开朗的姑娘。崇州的自然风光,在灿烂的天空映照下,显得多姿多彩,这也让她对蓝天,产生了莫名的向往。

据她的中学班主任兰碧群回忆,余旭在初中时,不但品学兼优,而且已经养成大方待人的性格,做事也脚踏实地,从不张扬。当然,作为一个爱美的女孩,她也极为注重个人仪表。

可就是这样一个低调、安静的女孩,到了高中,却做了一件让大家都倍感吃惊的事——2005年7月,中国空军首次招收歼击机女飞行员。

余旭提前没有跟任何人商量,就自己报名参加。

听闻此事,不管是亲友,还是老师,都先后找她谈话。

“余旭,你太瘦了”“余旭,你体育成绩普普通通”“余旭,飞行员那是男生干的事”“算了,报名就当参与一下,反正你多半选不上”……

诸如此类的话,每天都萦绕在余旭耳边,她知道没有人相信她,因为连她自己,都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毕竟,全国25万应届女高中生报名,最终只会选出35名学员,怎么也轮不到她吧。

可余旭偏偏就是这1/35。

她的体检指标在各方面都非常突出,在一轮轮初期测试中,她的反应力与判断力都让招聘官大为欣赏。

因为远超合格的成绩以及无限潜力,余旭成为这35名幸运女孩之一。但是,她明白一个道理,真正的考验,现在才刚刚开始,毕竟在这35名初选学员中,最终能开上飞机的,其实很少。

另外,战斗机对飞行员的身体素质要求很高,不管是运动量还是日常生活习惯的严格控制,而且,女性的身体综合素质,明显要弱于男性,这就意味着,女性必须需要投入更加勤勉的训练,才能达到标准。

起初的报名,对于余旭来说,只是一个新鲜的尝试。如今成功入选,她内心却莫名产生一种想赢的欲望,这源自她自小对蓝天的向往。从此,她将开始那种“试一试”的心态彻底摒弃,剪短了一头乌黑长发,收敛女性爱美的本能,清理了每天玩耍的毛绒玩具。瘦弱的她,准备全身心投入高强度的训练中。

女孩们的训练场,在长春空军航空大学。

她们初入学时,体育教员王露,会每周给她们安排三节体育课。这个北国之地,此时刚好迎来冬意。女孩们在操场跑完几圈步,每个人脸上都挂着霜。

王露发现,在基本的训练中,学员们还看不出差别,不过,像诸如3000米长跑这种剧烈运动项目,会让大部分女学员都产生恐惧,只有余旭,不叫苦,不喊累,每次3000米长跑,都跑到最前面。

王露至今仍然记得余旭当时的成绩,固定滚轮左右各转20圈,及格线为1分20秒,而余旭的速度,竟然跟男学员不相伯仲!此外,像越野跑、变速跑、跳远、举哑铃等训练,她的考核也频繁拿优。

就如余旭自己所说的那样:“我看上去是很瘦小,但我从来没感觉自己弱。”

勤勉、刻苦的训练,优异的成绩,让余旭逐渐获得同学的钦羡和老师的赏识。

众所周知,日复一日的高强度训练虽然是有效的,但同时也枯燥、乏味,而余旭也找到了发泄这股压抑情绪的出口。

本来就具备文艺天赋的她,非常喜欢跳舞,尤其擅长孔雀舞。在入学不久,她便在一场学校组织的晚会上,身穿纯白孔雀裙,为大家献上了一支精彩的孔雀舞,惊艳众人。此后,她每一次为大家表演孔雀舞,都收获很多掌声,更在军中享有“金孔雀”的美称。

所以,老师、同学在佩服余旭的同时,也相当喜欢她。

经过体能、文化与心理筛选,35个初选学员,到最后,只剩下16个。

毕业那天,余旭和同学准备拍毕业照。拍照前,余旭拨通了从小感情就很深的外婆的电话,电话那头的外婆只是问候几声,余旭就情不自禁地哭了出来,这一次,她哭得酣畅淋漓。

一方面,是为了她这些年的艰辛训练、有苦难言,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她凭借着自己不比男性差的承受能力以及领悟力,克服无数困难与挑战,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她终于能够驰骋在自由的碧海蓝天中了。

3、壮志凌云,空中英雄斗苍穹

从众多学员中脱颖而出的余旭,才从军校毕业五天,就参与组建了国庆60周年的飞行梯队。

如今的她,正式成为中国空军的一名飞行员,而她要驾驶的,则是歼-10战机。

要知道,歼-10作为我国第一架自主独立研发的第三代战斗机,可以说是绝对的国之重器。有资格驾驶它的,已是万里挑一;有能力驾驶它的,更是凤毛麟角。

余旭的优秀,从中可见一斑。她也成为中国第一位独立驾驶歼-10战机的女飞行员。

2009年,国庆60周年阅兵飞行。

余旭换上新式飞行装具,面对如此重大的时刻,紧张与焦虑情绪,早已被她深刻的信仰与高度的专业能力掩藏在内心深处。

英姿飒爽的她,踏着坚定的脚步,跨入歼-10战机座舱,驾驶操控于她已形成肌肉记忆般熟练。战机在片刻间轰然飞升,在空中倏地划过,飘然落下,完成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战机首次单飞。

余旭,也因此成为我国少数进行公开飞行驾驶表演的女飞行员。

毕竟相比战斗机来说,表演机在操作方面对驾驶员的要求更高。飞行表演要考虑的,不仅是对飞机的操控稳定,更要在做出高难度动作时,始终与队伍中其它飞机保持同步,形成整齐划一的编队。

这需要驾驶员兼容大局观与细节观,在操作过程中不能有丝毫失误,不然,轻则破坏阵型,影响表演效果,重则出现空难,机毁人亡。

而余旭此后在多个场合,代表八一飞行表演队执行的表演任务,都可称完美。她再次证明了自古巾帼不让须眉的道理,坚毅的女子,可以和男子一样优秀。

2016年11月举办的珠海航展,是余旭最后一次公开亮相。

余旭驾驶着歼-10战机,在长达20多分钟的飞行时间里,俯冲、盘旋、开花、筋斗……动作花样百出的同时,也时刻与编队阵型整齐划一,让飞行全程高潮不断,观众欢呼雀跃。

表演结束后,看见观众们仍挂在脸上的激动神情,余旭也由衷地感到自豪,恰好,马上又临近中国空军建立67周年华诞,她的快乐与兴奋,更是无以复加。

只是谁也没想到,就在几天后,热爱着蓝天的余旭,会被天空收走翱翔的翅膀。

4、青春无悔,一代巾帼身陨魂不灭

就在余旭父母获取女儿牺牲消息的前一天晚上,女儿还和他们通了很久的电话。三人一起聊家常,满心是对当下的欣喜以及对未来的期望。最后,他们在欢声笑语中,互道晚安。

头天晚上的场景有多么温馨与寻常,如今生死相隔的境地就有多悲痛与无常。

对于余旭的逝去,母亲更是久久不能释怀。

母亲第一次看余旭的现场飞行表演,是2014年11月的珠海航展。那时,余旭已经28岁了。

眼看女儿马上就要到奔三的年纪,母亲多次劝她转业。因为在母亲心中,再厉害的女人,也要成家。

可余旭仍旧选择了坚持。从她被选中成为飞行员,穿上军装的那一刻开始,她就明白,此后她很有可能无法像普通女孩那样过日子了。

她将整个青春,都献给了飞行事业。

“金孔雀”陨落的消息一经公布,举国悲痛,军内外人士都纷纷表示沉重哀悼。

牺牲两天后,余旭被国家评为烈士。经过她父母的同意,她的遗体在天津火化并举行了遗体告别仪式。随后,她的遗骨将运回家乡崇州。

清晨,崇州街头便站满了人群。人们分列马路两边,有的手持白花,有的举着余旭的照片,有的拉着悼念的横幅,含泪注视着护送余旭骨灰的灵车,从不远处缓缓驶来。

据说那天,前来为余旭送行的人,足足接近36万。

中途,灵车停驻在一处居民楼下,鸣笛三声。汽车鸣笛声顺着安静的街道,响彻四方,街上的人们,甚至在空气中,都感受到一种绵延的伤感。

这处居民楼上住着的,是余旭的外公外婆。二老因为年纪大,行动不便,只得含泪站在家里的阳台上,默默注视着灵车又缓缓驶离。

当时外界很少有人知道,相比父母而言,余旭和外公外婆的感情,可能更为深厚。小时候,父母因忙于生计,经常不在余旭的身边,是外公外婆,陪她度过了单纯而快乐的童年。

参军之后的余旭,只要一回来探亲,一定会来探望一下外公外婆,帮他们做家务,和他们话家常,给他们按摩。就在2016年初,余旭还特意给喜爱喝茶的外公,捎回来几盒上好的茶叶。

外公虽然爱喝,但也舍不得喝,所以喝得很慢,又随时随地给邻居炫耀外孙女带回来的好茶。

没想到,茶还没喝完,外孙女就没了。如今,老人每每想到茶,就会陷入无限的悲痛当中。

余旭烈士是崇州烈士陵园第122位烈士,这些年,她的墓前总是聚满人潮。

吊唁者来自五湖四海。他们有人带来歼-10战机模型,各种可爱的毛绒玩具,更多的,是颜色各异的鲜花,让墓碑四周一年四季,都有鲜花环绕。

崇州市政府还专门斥资为余旭建立了一个纪念馆,向往后的全国人民,介绍这位飞行女英雄。

一代巾帼虽然远去,但她的精神却长存碧空。

人们会始终记得,有这样一位女飞行员,19岁参军,21岁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26岁已经是中国最先进战机的驾驶员。

她的英雄事迹,为中国空军史增添了灿烂一笔;她的牺牲,给全国人民带来长久的悲伤;而她的坚毅与勇气,则如同黑暗当中的星辰,为无数后来的勇者,指引前行的方向。

她将永远闪耀在祖国大地上,也是祖国大地上最美的金孔雀。

参考文献

1、中国军网张贺铭《余旭:那个爱笑的“金孔雀”已飞远》

2、中国军网李小琳《中国军网记者忆英雄余旭:我与你的三次照面》

3、中国知网《志在蓝天——纪念飞行英雄余旭》当代音乐2017.01期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