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宗柴荣临死之前,为何要提拔赵匡胤,却撤掉了张永德?_赵匡胤_的人_点检

柴荣临死前,提拔赵匡胤来辅佐自己七岁的儿子柴宗训继承大统,是看准了赵匡胤的才能,而看错了赵匡胤的忠心。

柴荣在临死之前的一系列人事安排,都是出于对儿子继承皇位的担忧。

张永德是在显德三年(956年)冬天,被提拔为殿前都点检的。显德五年(958年)夏天,契丹入侵后周边境,张永德率领二万军马,抵御住了契丹的入侵。可以说,张永德对于后周,是一个有功之臣,而且作为郭威的女婿,他的资历身份,都相当高。

可是,在张永德跟随周世宗北伐,还军途中时,发生了一件事情,导致张永德被夺掉了点检兵权。当时,柴荣的部队在半路上发现了一个韦编的袋子,里面有一块精致的木板,上面写着“点检做天子”。

这件事情非同小可,这意味着,有人已经盯上了柴荣的皇位,意味着有人打算要做皇帝了,而且正打算搞点事情出来。

那么,是谁要搞事情呢?

点检,很显然,木板上说的就是殿前都点检了。柴荣想来想去,不管这个牌子是有人恶意栽赃,还是有人故意图谋不轨,他都觉得,为了保险起见,应该采取一点措施。于是,柴荣解除了张永德的兵权,把点检的兵权交给了赵匡胤。

展开全文

当然,这里面还涉及到了别的人,比如韩通,韩通接替李重进,当上了侍卫亲军都虞侯。这两个职位,都是禁军高级将领。

这就有意思了,既然木牌上写的是“点检做天子”,那么你把点检收拾了就好了,或者干脆不要点检就好了,为啥要同时调整都虞候一职呢?

看来,这个所谓的“点检做天子”的木牌,根本就是一个幌子。借着木牌的事由,做人事调整,才是柴荣的目的,其他一切,不过是借口,不过是手段。

当时,张永德跟李重进二人,互相之间略有一些不和,作为禁军高级将领,柴荣担心自己死后,七岁的儿子难以震慑得住这两个资历深,身份高的大将。因此,这次人事调整,完全是一次安排后事的政治调整。

我们现在本着事后诸葛亮的态度来看,这次调整,很明显是大大滴失败了,尤其是对于赵匡胤的安排,可以说是引狼入室,失败至极,最后直接导致了天下易主。

但是在当时来说,这赵匡胤在各方面的表现,还是相当不错的,赵匡胤是一个注重细节的人。

据说有一次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在行军路上生病,于是折返准备回营养病。在经过儿子赵匡胤驻守的滁州城时,天色已晚,于是就喊赵匡胤打开城门,说他爹来了。结果,由于黑灯瞎火看不太清,赵匡胤担心有诈,始终没有开城门,把他爹冷落了一晚上,在城门外将就了一夜。

赵匡胤这样的人,干了这样的事,周世宗柴荣肯定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了。所以,托孤之时,柴荣绝对没有想到,赵匡胤这样的人,也会叛变。这不能怪柴荣没有眼力见,只能说赵匡胤深藏不露。

周世宗柴荣,也是风云一时的人物,从义父郭威那里接过后周天下,把江山搞得风生水起,有声有色。

我们现在看,柴荣当了皇帝,唯一出现问题的地方,就在于他临死之前,他的儿子还太小,继承大统的事情,着实还差点意思。一个小娃娃能干成什么大事呢?一个小娃娃能稳住什么局势呢?

按照古已有之的惯例,主少国疑的时候,先帝只好挑选心腹之人,作为托孤大臣,来辅佐新皇帝。

说起来,对于托孤辅佐这件事,这柴荣还是下了一番功夫,各项安排也还算周密。比如他为了稳住符彦卿,于是特意在临死之前,册封符彦卿的小女儿为皇后,想以这种亲上加亲的方式,让符彦卿死心塌地地辅佐新皇帝。

另外,柴荣选择的都虞候韩通,还是相当忠心的,赵匡胤黄袍加身之后,韩通得知消息,立马组织平叛,可惜,能力不够,不仅导致自己被杀,还连累了家人被杀。

这韩通也成为赵匡胤改朝换代时,唯一杀掉的人。韩通之死,也可见柴荣看人,并不是十分走眼。

广顺三年(953年),王殷获罪被杀,郭威正式授符彦卿为大名府尹、天雄军节度使,并进封他为卫王。显德三年(公元956年),大符皇后病逝,大符皇后之妹成为了柴荣的继室。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六月初九,立为皇后。仅过十天,柴荣病逝,其子柴宗训即位,尊符皇后为太后。因柴宗训年仅7岁,由符太后临朝听政。

总而言之,柴荣在临终前的人事安排,有错有对,怪就怪他遇上了赵匡胤。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