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万瑜
经常在网上看到有人说印第安人是商人的后裔,《尚书》记录了一支商军败退到东南海边,渡海逃亡的故事。更有一些说印第安人见面会问“殷地安”之类的。本来笔者看到也是一笑置之,没想到越传越邪,还有不少人当真的。那么今天就跟大家好好说说印第安人的起源和他们走向美洲的一步步足迹。
现代基因分析表明印第安人的单亲祖先在35000年前就生活在东北亚地区,虽然没有直接证据,但是可以几乎肯定的是,他出生在曾经遍布东北亚地区的红山文化群。大约在25000年前,有一支部落穿越了白令陆地,既然今天的白令海峡。(因为冰川时期的海退,平均海平面比今天要低50-100米,这导致了白令地峡的露出水面)他们因何而远离故土,长途跋涉,今天已不可知。但原因无非有二,一则随着猎物的迁徙而迁徙,二则追逐东方升起的太阳。原始宗教中太阳神是神圣的,而太阳升起的地方既是圣地,因此古民族大多有追日的趋向。
2013年,在阿拉斯加Upward Sun River的一次考古中找到了一具女童的遗骸。科学家提取了她的DNA,从而打开了一扇前所未有的窗口,她的基因轮廓与已知的所有的美洲印第安人的都相符,但是她却是属于一个全新的族群,一个人类尚不了解的族裔。人们把这个未知的人群称之为古白令人(Ancient Beringians),而当地的原住民则称呼她为“日出女孩”。
展开全文
根据碳十四同位素分析,她的死亡时间应该是在11500年前。但是通过计算机的模拟分析,得出了她所在的族裔大概在30000年前跟现代印第安人开始分离。并且她的族群并没有孤立的在阿拉斯加生存,而是持续的与东北亚的人群频繁的交换着基因,这种联系直到25000年前才截然而知。而另一支他们的同胞,则翻过高山草原,进入了广阔的美洲大地。
遗传学数据表明,在17500年至14600年之间,进入美洲的群体再次分支为两个新的谱系,一个往北,一个往南,他们沿着海岸线和河谷前进,不断的拓展着这块新的大陆。因为没有其他人群基因的干扰,所以他们保持了非常纯净的基因性。这种纯净的基因性表现在任何外族的融合,都非常容易在基因中被体现出来。在巴西淡水河谷中就曾经出土了距今1000年前的遗骸。他们不是印第安人,而是坐船漂洋大海而来的,同样处于新石器时代的波利尼西亚人。(详见拙作《在前哥伦布时代航行在太平洋上的水手》)
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奥尔梅克文化和商文化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当时不能以这种相似性来确定他们之前的传承关系。更合理的解释是,他们在文化和血统上是同源的,都是脱胎于当时代璀璨夺目的红山文化群。
为什么要否定这种传承性呢?因为一个技术一旦被学会,很难被一个文明丢掉。虽然这种类似于中世纪式的文化倒退,并非绝对没有。但是把马,马车,轮子,青铜器这些技能同时丢失的概率,几乎为0。国人从小既知,黄帝原名轩辕。轩辕者,马车也。古史多提及,黄帝大战蚩尤时,坐马车之上,用司南定方向。可见印第安人的祖先,在脱离红山文化之时,还没有获得马的饲养技术,更没有掌握青铜器的冶炼技术。奥尔梅克文化虽然在图案,用具上与商文化高度相似,但是它终究还是一个新时期文化。甚至其以后的玛雅和阿兹特克,也没有进入青铜时代,仅仅有几件红铜出土,可以说是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铜石并用时期。
由此可知,印第安人虽然同源,却绝不可能是殷商后裔。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