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为什么秦侩一定要害死岳飞呢
- 赵构享年81岁,为什么56岁就退位把皇位传给赵匡胤一脉呢
- 苗傅和刘正彦有免死铁卷,为什么最后还是被杀
为什么秦侩一定要害死岳飞呢
首先,帮你纠正一下,秦桧不是秦侩。秦桧为什么一定要害死岳飞呢?
咱们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宰相秦桧,你会怎么办?如果你是宋高宗赵构你会怎么办?如果你是岳飞岳元帅你会怎么办?
单是一个秦桧,一国宰相,可能害死岳飞吗?秦桧害死岳飞之后得到什么报应了吗?皇帝有没有严惩秦桧?如果你是赵构,你会让岳飞被秦桧害死吗?如果你是岳飞,你会斗不过秦桧吗?
建议你翻一下《宋史》看看秦桧怎么死的,死前的封号是什么,死后的封号和谥号是什么。如果你懒得翻,我告诉你。秦桧临死之前,宋高宗赵构给了他一个建康郡王的封号,死后追封申王,谥号忠献。两宋历史上谥号忠献的人只有赵普、韩琦、张浚等人。其他人你可能不知道,宋朝开国元勋、宰相赵普你知道吧?秦桧死后,赵构在秦桧墓碑上题下“决策元功,精忠全德”八字,视秦桧为大功大忠之臣。对于秦桧来说,堪称生受崇敬,死备哀荣。
如果你是秦桧,你对岳飞会不会手下留情呢?或者效仿赵普,支持岳飞“黄袍加身”逼宋高宗赵构退位让贤?
咱们先看看参与谋害岳飞的人都有谁吧?
王俊、万俟卨、秦桧、王氏、张俊这四个“人”是跪在岳王庙旁谢罪的人。
我认为直接间接谋害岳飞者共9人,有主谋赵构、秦桧,有帮凶张俊、万俟卨、何铸、罗汝楫,有共犯王贵、王俊、王氏。这些人有的是岳飞的战友,有的人是岳飞的上司,有跟岳飞其名的中兴四将张俊,有岳飞的下属。岳飞可以说是“墙倒众人推”,除了韩世忠帮岳飞的儿子说了句公道话,几乎没有一个人站出来为岳飞说话的。
岳飞一共有三大罪名——逗留淮西、支援不力;指斥乘舆、冲撞皇上;暗通部下、意图谋反。在我们看来,这些罪名不是莫须有,就是秋后算账。但是,在封建社会,这就是死罪。岳飞有没有逗留淮西、支援不力呢?的确有!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岳飞又不会瞬移,不会料事如神怎么支援才得力?岳飞有没有指斥乘舆、冲撞皇上呢?不止一次,作为不忘初心的忠臣、直臣,指责一下赵构不思进取,只知守成,不是罪吧?包拯跟宋仁宗赵祯吵架,吐沫星子都喷到宋仁宗脸上了。区别是什么呢?包拯是文臣,岳飞是武将。宋朝就有与士大夫共天下,不杀士大夫的传统。最重要的是宋太祖赵匡胤得国就不正,他是靠武将夺权,欺负孤儿寡母登上帝位的。赵匡胤可没有冲撞过皇帝,显得比岳飞忠心的多。最关键的是什么呢?宋高宗赵构心胸狭窄,曾经经历过苗刘之变(苗傅、刘正彦),对武将及其不信任。特别是岳飞曾经干涉立储。这是宋高宗永远的痛。赵构的儿子赵旉在苗刘之变后被惊吓病死,赵构一直生不出儿子。提一下赵旉曾经被苗傅、刘正彦立为皇帝,让赵构退位、他们两个人也是主战派。
当然,他们后来被勤王军打败了。赵旉也死了。如果你是赵构,你会怎么想?
“暗通部下、意图谋反”有没有呢?莫须有,下属都站出来揭发岳飞了,岳飞能说什么?只能说天日昭昭、天日昭昭了。
岳飞,很明显是没有罪的,有罪的是封建社会,封建皇帝,家天下。
最后问问大家,如果你是岳飞,你会怎么办?
赵构享年81岁,为什么56岁就退位把皇位传给赵匡胤一脉呢
赵构提前退位的原因很简单。
1161年的宋金战争,让他颜面尽失,心态彻底崩了,不想干了。
众所周知,赵构当年为了议和,又是向金国称臣,又是割地赔款,又是主动杀岳飞。
可谓是把舔跪做到了极致,就差当面跪在金熙宗面前叫爸爸了。
然而赵构卑躬屈膝换来的结果,却是金国多年后的翻脸不认账。
1161年,也就是赵构与金国签署绍兴和议后的第20个年头,金主完颜亮遣使到临安,大骂了赵构一顿。
金使骂完之后,又继续恐吓赵构,金国六十万大军已经在路上,准备踏平江南!你就准备受死吧。
赵构当时54岁,搁现在,差不多快退休了。
这个年纪的人,不说德高望重吧,起码在别人眼里,也是老持稳重的前辈形象。
然而,赵构在被金使一通大骂后,竟然心态崩溃,一声不吭得躲到了身后的屏风后,像个小孩子似的,无端哭了起来。
这一幕,弄得在场的大内侍卫是一头雾水。
眼见皇帝这么哭,也不是个事。于是,一个叫刘炎的卫士就去找宰相陈康伯。
最后是陈康伯跑去找赵构,好说歹说,才化解了尴尬。
使人犹在殿中,班皆未退,带御器械刘炎告宰相陈康伯曰:“使人在廷未退,有茶酒之礼,宜奏闻免之。”康伯曰:“公自奏闻。”炎遂转屏风而入,见上哭泣,炎奏其事,上然之。——《三朝北盟会编》
赵构为什么哭?
因为金使骂他?因为金使恐吓他?
都不是。因为此时的赵构,心里产生了深深的挫败感。
前面说了,当初赵构为了议和,对金人是各种花式舔跪。可舔跪换来的结果,却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让他沦为世人的笑柄。
这就好比,你当年有两个孩子,本来你两个都勉强养得活。但你为了所谓的精养,遗弃了一个,对另一个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结果二十年后,你精养的孩子不仅不孝顺,反而经常揍你。让你沦为街坊邻居眼中的笑柄。
这种情况下,你能忍住那把老泪?
不可能的嘛,赵构也是如此。
事后,赵构对前途感到了担忧。再加上他又颜面尽失。
于是他索性破罐子破摔,决定重操旧业。
一面吩咐太监收拾细软,随他下海跑路。
一面让陈康伯发下圣旨,让各级官员也提前跑路。
“如更一日虏骑未退,且令放散百官”
皇位不要了,政权也不要了。不玩了!
听说皇帝要跑路,陈康伯感觉莫名其妙。
大宋五千万人口,几十万大军。这仗打不打得过,另说。直接跑路,算什么回事?
所以,他就没按赵构的意思办,而是连夜进宫劝阻。
(陈康伯)闻有劝陛下幸越及闽者,诚用其言,大事去矣。
但是,赵构不仅不听劝,反而恬不知耻的埋怨陈康伯:你为啥不按朕的意思办?
他是一面骂,一面派人去找太尉杨沂中。准备让杨沂中直接给他找百条航海大船,送他到海上避难。
杨沂中一开始不知道赵构要跑的消息。因此他进宫见到赵构后,也和陈康伯一样,大义凛然的劝赵构留下:金兵还远,陛下你现在逃,是不是为时过早了?而且,您是皇帝啊!您要亲自去前线督战才对啊。
听了杨沂中的话,赵构瞬间吓尿。
当年他就是害怕战争,所以才舔跪,所以才弄死了岳飞,缴了韩世忠等人的兵权。
现如今,陈康伯、杨沂中却让他去前线督战玩命,他怎么可能不怕?
当然,我们知道。赵构最后在满朝文武的劝说下,还是壮着胆子去前线督战了。
并且宋军在虞允文的指挥下,也打赢了采石矶之战,赢得了1161年的这场大战的胜利。
但是由于赵构在这起事件过程中,被金人吓破了胆子。
所以事后不久,他立即就退了位,把皇位传给了太子赵眘。
至于退位的原因,就是本文开头说的。
他颜面尽失,心态彻底崩了,哪怕是皇帝这种职业,他也没兴趣做了。
毕竟如果赵构继续当这个皇帝,他就不能随便跑路。
只要打仗,他就要御驾亲征。他不去,满朝文武就逼他去。还美其名曰“君王死社稷”。
而如果赵构退位,那情况就不一样了。
到时候再需要御驾亲征,就是赵眘的事了。
跟赵构没关系,他已经是太上皇了。他该跑路就跑路,没人能管得着他。
哪朝哪代有太上皇御驾亲征的?
值得一提的是。赵构此举,不是他的原创。
他也是师从于他爹,宋徽宗。
当年金兵南下,徽宗直接就跑了,跑之前还把皇位给了宋钦宗。
在徽宗看来,自己是皇帝,就得留下君王死社稷。而传给钦宗,他变成太上皇,那死社稷的就是钦宗了。
单从这一点来看,赵构和徽宗是真爷俩。
遇事就自己赶紧跑路,把问题丢给儿子。
至于说赵构为什么要把皇位传给赵眘,也就是宋太祖的后裔。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赵眘好控制。他不是皇族大宗出身,家族势力很弱。赵构就是看中他的这个特质,才选择了他。
说到这里,要澄清一个错误印象。相信之前也有很多人已经澄清过了。
那就是认为赵构把皇位传给太祖后裔,是由于太宗后裔在靖康之变中被金军一锅端,导致赵构别无选择,只能选择太祖后裔。
为什么说这个印象是错的呢?
因为靖康之变中,只是在开封的太宗后裔被一锅端了。散居在洛阳等地的太宗后裔,很多都逃到了江南。
比如宋英宗的哥哥,濮王赵宗晟的后裔。也就是齐安郡王一脉。在靖康之变期间,就跑到了江南。并且还支持了赵构继位。
可以说,赵构能稳坐皇位,与当时的齐安郡王赵士㒟对他的鼎力支持分不开关系。
所以,赵构不选太宗后裔继位,不是因为太宗后裔没人了。
他立赵眘为太子,单纯就是他不想从皇族大宗中挑选继承人。
注意。这里说的“皇族大宗”,也包括了当时的太祖后裔。
因为赵匡胤的后裔在南宋初年,也不是都混的不好。比如安定郡王一脉(宋神宗专门为太祖后裔设置的世袭爵位),在南宋初年也是混的风生水起。
当时的安定郡王叫赵令畤,也是有钱有势的大爷。
赵构直接跳过了安定郡王一脉。理由和他不选太宗后裔,是一样的。
毕竟,皇族大宗都是有权有势。那些大爷能支持他赵构坐皇位,当然也能支持别人了。
若是皇储的位置让这些人控制,赵构能不能善终都难说。
而相比于这些有钱有势的大爷,赵眘的家族衰败了。
赵眘的亲爷爷赵令譮在北宋是国公,当时也算是门庭显赫了。但受靖康之变影响,赵眘生父赵子偁没能获得爵位,其在南宋初年仅是一个区区八品小官。家里不仅无权无势,而且还穷。
像是这样家庭背景长大的小孩,大概率会懂得感恩,懂得孝顺养父。
所以赵构才选了赵眘继位。后来也事实证明,赵眘担得起他的庙号“宋孝宗”。
他是非常的孝顺。
他继位后,虽然贵为皇帝,可他对赵构这个太上皇,那一直是格外敬重。
南宋的最高权柄,也一直在赵构手上。直到赵构去世后,孝宗才获得完全权力。
苗傅和刘正彦有免死铁卷,为什么最后还是被杀
这是帝王玩的套路。免死金牌除造反罪除外。造反罪一律处死。其他罪可免。帝王只要感觉威胁。给定个造反罪名。免死金牌在多也无用。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