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姓是高贵的姓吗(胡在百家姓排第几)_胡氏_胡姓_后裔

本文目录

  • 胡在百家姓排第几
  • 胡姓的寓意是什么
  • 胡姓是不是皇族后裔
  • “胡”在《百家姓》排第几个
  • 胡姓的介绍
  • 胡姓是皇族吗
  • 胡姓是皇族后裔吗
  • 百家姓中的“胡”排名第几
  • 胡在百家姓中排第几位
  • “胡”姓氏的由来 和发展

胡在百家姓排第几

胡(Hú)姓是一个中国人的姓氏,以胡姓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的多少排名第13位,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58位。根据《元和姓篡》等史籍记载,胡氏的姓源可以追溯到上古圣君虞舜的妫姓后裔。这样说来,其胡姓始祖,应当是三千多年前被周武王封为陈地的胡公满了。胡公满是虞舜的第三十三代孙,周武王的东床快婿,被封为陈侯。由此可见,中国胡氏的先祖是正统的虞舜后裔,黄帝子孙。

胡姓的寓意是什么

西周初年,周武王灭商后,访求前代帝王的后裔,找到了虞朝舜帝的嫡裔妫满,把长女大姬嫁给他,封之于胡(今河南柘城胡襄镇),让他奉守虞舜的宗祀,后又封于株野(今河南柘城)建立陈国,侯爵,以备三恪,又迁都陈之宛丘(今河南淮阳),谥号胡公,因此又称胡公满、陈胡公。陈国公族后裔多有以先祖谥号为姓氏者,或以封地“胡”为氏,称胡氏。

胡姓是不是皇族后裔

胡姓有一部分是皇族后裔。

胡氏的起源地,是周王朝初期的封地陈国,即今天的河南省淮阳县。从此之后,胡氏以此为源地,其后世子孙逐渐向四处延伸。经过数代的繁衍,先后南达新蔡,北到山西,并成为当时的胡氏望族。

胡姓起源:
1、出自“妫”姓,以人名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西周初年,舜的后裔胡公满受封于陈国(河南淮阳)后被楚国所灭。其公族四散,有的以先公之名“胡”为氏。

2、出自“归”姓。以国名为氏。周代有异姓诸侯“胡”国,在安徽阜阳县。被楚国所灭。其国人有的以“胡”为氏。

3、为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胡骨氏”(为魏献帝之兄的姓氏)随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代为汉姓“胡”氏。

4、据《周书.李远传》所载,敕勒有胡姓。

5、李改胡姓。大唐王朝皇室后裔,因家族皇权败落,最后一位太子在于幼年逃亡于江西途中由家臣托付寄养与一对好心的胡姓夫妇,自此隐姓埋名。并为其后祠立下家规,不得与李姓通婚等,后祠子孙兴旺,分支甚广,于元末明初时期自江西鄱阳湖瓦片坝一带逃避战祸至今安徽、湖北、陕西等地。

“胡”在《百家姓》排第几个

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58位。

舜帝后裔妫满早年被封于胡(今河南省柘城县胡襄镇),称“胡公”,筑胡襄城,胡姓出自其早期封地胡襄。胡氏以此为源地,其后世子孙逐渐向四处延伸。经过数代的繁衍,先后南达新蔡,北到山西,并成为当时的胡氏望族。

汉朝时期,迁入陕西、甘肃、山西、山东、湖北等地。其中,迁去甘肃省境的一族,在后汉时已成为一大望族,即安定胡氏,后成为各地胡氏繁衍的主要来源。

西晋末年,因“永嘉之乱”,胡氏中原士族大举南迁,胡氏遂迁入福建。胡氏南迁,始于西晋末年。胡氏的后代,从中原渡江南下,先迁到安徽,然后又从安徽再迁至福建。最后由福建迁居入台湾。

扩展资料:

陈胡公是胡氏得姓始祖,族裔约两千万人,东南亚、欧洲、美洲、非洲的一些国家亦有分布 ,意大利米兰胡氏为全市第一大姓,佛罗伦萨胡氏为全市第二大姓  ,胡氏文化名人 、商业名人与政治名人人才辈出。

陈胡公,亦称胡公满、虞胡公,妫姓,有虞氏,名满,字少汤,舜帝之后,陶正遏父之子,周朝诸侯国陈国第一任君主。

周武王灭商建周后,将长女大姬嫁给舜帝之后的妫满为妻,封于陈地,建立陈国,奉祀舜帝。 妫满在位期间,修筑陈城,以抵御外敌入侵;以周朝的礼义德行教化百姓,使陈国成为礼仪之邦。妫满选贤任能,扬善罚恶,励精图治,使陈国位居十二大诸侯国之列。

妫满死后,谥号胡公,为陈胡公。

胡姓的介绍

胡姓是当今常见姓氏,读音作hú(ㄏㄨˊ),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58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13位,分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31%,为中国人口超过1%的十九个大姓之一。起源于周王朝初期的封地陈国,国都在今天的河南省淮阳县,得姓始祖为舜帝后裔陈国首任君主胡公满。湖北、江西、安徽、浙江、四川、山东、湖南多此姓,上述七省胡姓约占全国汉族胡姓人口65%。其中湖北省胡姓约占全国汉族胡姓10.4%。

胡姓是皇族吗

胡姓是皇族后裔。

胡姓以谥号为姓,西周初年,帝舜的后人胡公满受封于陈国,春秋末被楚国所灭,其后人有的以胡为氏。根据《元和姓纂》等史籍记载,胡氏的姓源可以追溯到上古圣君虞舜的妫姓后裔

这样说来,其胡姓始祖,应当是3000多年前被周武王封为陈地的胡公满了。胡公满是虞舜的第三十三代孙,周武王的东床快婿,被封为陈侯。由此可见,中国胡氏的先祖是正统的虞舜后裔,黄帝子孙。

胡姓的迁徙:

胡姓最初的发源地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发源于今河南淮阳,另一个发源于今安徽阜阳。胡氏以起源地为中心,向周边延伸。经过数代的繁衍,先后南达新蔡,北到山西,并成为当时的胡姓望族。

至汉时,迁入陕西、甘肃、山西、山东、湖北等地。其中,迁去甘肃省的一族,在后汉时已成为一大望族,后成为各地胡氏繁衍的主要来源。

两晋南北朝时期,胡姓原居于陈,后因“永嘉之乱”,中原士族大举南迁,与其余七姓族人共同入闽,成为“入闽八姓”之一。

胡姓是皇族后裔吗

  • 不是,没有胡姓的皇帝。

  • 是,我朋友就是150字150字150字150字

  • 胡姓是皇族后裔。

    胡姓以谥号为姓,西周初年,帝舜的后人胡公满受封于陈国,春秋末被楚国所灭,其后人有的以胡为氏。根据《元和姓纂》等史籍记载,胡氏的姓源可以追溯到上古圣君虞舜的妫姓后裔

    这样说来,其胡姓始祖,应当是3000多年前被周武王封为陈地的胡公满了。胡公满是虞舜的第三十三代孙,周武王的东床快婿,被封为陈侯。由此可见,中国胡氏的先祖是正统的虞舜后裔,黄帝子孙。

    胡姓的迁徙:

    胡姓最初的发源地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发源于今河南淮阳,另一个发源于今安徽阜阳。胡氏以起源地为中心,向周边延伸。经过数代的繁衍,先后南达新蔡,北到山西,并成为当时的胡姓望族。

    至汉时,迁入陕西、甘肃、山西、山东、湖北等地。其中,迁去甘肃省的一族,在后汉时已成为一大望族,后成为各地胡氏繁衍的主要来源。

    两晋南北朝时期,胡姓原居于陈,后因“永嘉之乱”,中原士族大举南迁,与其余七姓族人共同入闽,成为“入闽八姓”之一。

百家姓中的“胡”排名第几

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58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13位,分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31%,为中国人口超过1%的十九个大姓之一。胡姓出自其早期封地胡襄。

河南、安徽、浙江、四川、山东、湖南、湖北多此姓,上述七省胡姓约占全国汉族胡姓人口65%。其中四川省胡姓约占全国汉族胡姓10%。

扩展资料

姓氏名人

1、胡惟庸

明朝开国功臣,最后一任中书省丞相。因被疑叛乱,爆发了胡惟庸案,后被朱元璋处死。

2、胡雪岩

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政治家,徽商代表人物。清光绪九年(1883年),其产业受各地官僚竞相提款、敲诈勒索而引发资金周转失灵,受外商排挤,而被迫贱卖,资产去半。最终,胡雪岩被革职查抄家产,郁郁而终。

3、胡宗南

胡宗南为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号称“天子门生第一人”,是蒋介石最宠爱、最重要的军事将领,其一生历经黄埔建军、东征、北伐、内战、“剿共”、抗日战争。

胡在百家姓中排第几位

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58位。2007年相关部门数据显示,胡姓人口占中国大陆地区汉族总人口1.31%,排名第13位,也是中国大陆地区超过总人口1%的19个姓氏之一。 2020年全国姓名报告表明,胡姓排15位。 

先秦时期,胡姓主要的活动地区在黄河以南,淮河和汉水流域地区。秦汉两晋时,胡姓已经播迁到各地,西陲至四川和陕西,北疆为山西、河北,南抵广东、福建、东临江浙。在唐宋之际,胡姓已经在长江流域地区形成了优势。清朝进入台湾。

出自妫姓

一是以谥号为姓 ,西周初年,帝舜的后人胡公满受封于陈国,春秋末被楚国所灭,其后人有的以胡为氏。根据《元和姓纂》等史籍记载,胡氏的姓源可以追溯到上古圣君虞舜的妫姓后裔。这样说来,其胡姓始祖,应当是3000多年前被周武王封为陈地的胡公满了。

胡公满是虞舜的第三十三代孙,周武王的东床快婿,被封为陈侯。由此可见,中国胡氏的先祖是正统的虞舜后裔,黄帝子孙。注:陈胡公某个儿子以陈胡公之号为氏,与陈湣公某个孙子以陈胡公之号为氏,这两个说法分别是安定胡氏安定派与安定胡氏华林派后期修谱攀附陈胡公满之作。

先秦与汉朝时期,涉及姓氏的著作如《世本》《潜夫论》《风俗通义》与胡氏人物碑文皆无“源于妫姓”说,到北魏年间516年后,才有北魏司徒胡国珍家族部分成员墓志认为胡氏出自陈胡公满,此说亦被后世一些姓氏书与胡氏族谱采用为胡氏的起源之一。

“胡”姓氏的由来 和发展

  胡姓的由来
  胡姓:以谥为氏
  胡姓为当今中国第13大姓,占总人口的1.31%。
  关于胡姓的来源,有多种说法。其中,最主要的两种说法均与陈地有关:一是以陈胡公谥号为氏;二是以国为氏,春秋有胡国,子爵,其地在陈国附近,是附庸于陈国的一个小国。
  古代姓氏学著作认为,以谥为氏是胡姓的主要源头。唐代林宝《元和姓纂》上说:“胡,帝舜之后,胡公封陈,子孙以谥为氏,系出妫姓。“林宝所依据的是出于汉代的《世本》一书,《世本》中对胡姓来源的解释是:“周武王封虞满于陈,谥胡公,因氏“。
  这里我们要讨论的是,妫满为什么得了一个“胡公“的谥号?或者说,“胡“字包含着一个什么样的美好意义?
  关于妫满谥号“胡公“的由来,我们从周代的谥法中也许能找到一些线索。《逸周书·谥法解》云:“保民耆艾曰胡,弥年寿考曰胡。“胡,即是年老高寿的意思。也就是说,妫满年高寿长,人乐其寿,故以其寿而谥之曰“胡“。
  但是,是谁最先以胡为姓的?遍查古代姓氏书籍,难以考究。广州市胡海先生为调查全国安定《胡氏族谱》,从1991年8月到1996年9月,自费踏 13省,遍寻资料,历千辛万苦,从民间浩翰的家谱史料中,做出结论,认为陈国最后一个国君陈胡公20世孙陈闵公亡国后,他的两个儿子逃往阳武户牖避难,其中陈衍,生子二:长子名琏、次子名玙。琏以国为氏,姓陈;玙以胡公谥号为氏,姓胡。玙生澄,于是有胡氏一系。此为一说。但从胡公妫满到其21世孙玙,其间相距六百余年,若以胡公谥号为氏,当在胡公孙辈三、四代之间,不一定会延续到21世。有的胡氏族谱上说,胡氏始于陈胡公长子申公犀侯。胡公有二子,长子名犀侯,为申公,以胡公谥号为氏,姓胡;次子名皋羊,继兄即位,为相公。此又为一说。
  对胡氏起源的另一种说法是源于胡子国,以国为氏。春秋时有两个胡子国,一为姬姓胡国,在今河南郾城一带,与郑国相邻,与陈国不远。一为归姓胡国,在今安徽阜阳一带,与陈国相邻,这个胡国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小国,而是陈国的一个附庸国。《左传》载,“十五年吴王僚使公子光伐陈,取胡、沈而去。“这里的胡国和沈国,都是附庸于陈国的子国。陈国后期国力衰弱,自顾不遐,胡国先为吴国所掠,后亡于楚国。归姓胡国亡国后,后人分为两支,一为胡姓,一为归姓。
  关于胡公的这两个来源,宋代郑樵在《通志·氏族略》中说:“胡氏,子爵。其地在今颍州汝阳西三里胡城是也。春秋定公十五年,楚灭之,其后以国为氏。或云:胡公满封于陈,其后亦为胡氏。“他在这里提出了两个来源,但最早的姓氏书籍、早在汉代的《世本》认为胡姓源于陈胡公,且大多数胡姓族谱均记为源于陈胡公,所以我们还是取胡姓以胡公谥号为氏,与陈姓同源之说。
  胡氏家谱源流甚早,现有确切文字可查的是宋代修的族谱。朱熹有《胡氏族谱序》存于世,《序》云:
  胡氏之先自周武王封舜后胡公于陈,子孙以谥为姓,历汉文恭公,以迄晋关内侯质为立谱之鼻祖,相传二十五世,中间序昭穆,别疏戚,因流溯源,由本达枝,作谱以传,庶几不忘本也。胡氏子孙继此能自振于时,则斯谱之传愈久愈光,由一世及千万世,莫可量也。
  胡姓的郡望在唐代以前,主要在安定、新蔡两地,其中安定声望最高。安定郡在今宁夏固原。安定成为胡姓著名的郡望是在两晋时期,据《元和姓纂》记载,西汉时胡建始居安定。胡建曾任安定太守,“出门名户,占系陈国“,即为陈国胡公满的后裔。东汉时,太尉胡广为安定人。三国时,魏荆州刺史胡质为安定人,其子胡威为青州刺史、平春侯,又迁居淮南。安定胡氏历经两晋,世代官宦,权倾朝野,由此安定胡氏名闻天下,安定胡氏成为天下胡姓最为显达、最庞大的一支。
  南朝时,刘宋名将胡藩居江西华林(今江西奉新县西南),胡藩有60多个儿子,经数十年繁衍,成为当地大族,胡藩为华林胡氏始祖。自胡藩历24世,传至唐代胡魁,历任饶州判官、侍御史等职,胡魁有5个儿子,分居5处,蔚为华林五宗,华林胡氏走向兴盛。
  华林五宗中,胡魁长子胡珰之后,宋代有国子监主簿胡仲尧兄弟,一门进士,盛极一时。胡珰后裔后来有迁到湖南、湖北、云南及江西其他地方的。迁至湖南的有一支居于浏阳中和乡,这里为罗霄山余脉,有一小山岭,名叫“西岭“,西岭山脚下有一村子,自明末以来就有胡姓人居住,经400年繁衍生息,成为当地有名的“西岭胡氏“。到当代,西岭胡氏则有曾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据其族谱记载,西岭胡氏源于华林胡氏,族谱从陈胡公妫满起,至胡耀邦,已是第 130余代了。
  胡氏家族的另一支在安徽徽州特别引人注目,他们创造的文化成为徽州文化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宋代,著名学者汪藻就曾这样说过:“大江之东以郡名者十,而士之慕学新安为最。新安之属以县名者六,而邑小多士,绩溪为最。绩溪之氏以族名者无虑百余,而学传子孙胡氏为最。“
  绩溪是徽州的六县之一,今为安徽绩溪县。“绩溪胡氏“以其独特的文化而著称于世,为当地闻姓望族。绩溪胡氏著名的家族有三支,即“明经胡氏“、“金紫胡氏“、“尚书胡氏“,人称“绩溪三胡“。
  “明经胡氏“系由李姓改为胡姓者,是近代名人胡适和胡光墉(即红顶商人胡雪岩)的家族。
  “金紫胡氏“,其始祖为宋代名臣、学者胡舜陟(1083—1143),他因受封为金紫光禄大夫,故后人把“金紫“作为其家族的称呼,称“金紫胡氏 “。金紫胡氏自家居绩溪后,聚族而居,世代为学,过着耕读与世宦相结合的生活。胡舜陟之子胡仔也是宋代大学者。据史载,宋、明、清三朝中,金紫胡氏共有 154种著作问世,著作多以解经为主,故有“经解世家“之称。
  “尚书胡氏“,其始祖可追溯到东晋时的胡焱。胡焱本是山东青州人,东晋时任骑常待官职,奉命镇守新安郡的歙县,咸康三年(公元337年),胡焱游览华阳镇(今绩溪县城),到了龙川(今绩溪县瀛洲乡坑口村),看到这里环境优美,山清水秀,是一块风水宝地。他便在龙川之口的荆林里占卦,大吉大利,于是举族从青州迁居于此,从此龙川村开始发展,距今已有1600年历史。
  《龙川胡氏宗谱序》记载:“我徽州固多世家,而华阳(即今绩溪)则以胡氏为首,胡氏又以龙川为首,龙川之胡氏即吾徽州郡亦无出其右者。“龙川胡氏的兴盛在元明之际,其家族在此间考中进士的接连不断。据统计,绩溪县历史上共有进士100余名,龙川村有典籍记载的就有11名,是有名的“进士村“。明代成化年后,龙川胡氏出了两位尚书胡富、胡宗宪,龙川胡氏达到鼎盛期,因此被人称作“尚书胡氏“。
  “尚书胡氏“到近代则以经商而著名于世。当时因徽州山区地少,粮食奇缺,生存不易,大部分人一到成年就去外地做生意,穷则思变,于是逼出了在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徽商。
  《广韵》中说,陈胡公之后有公子非,因以胡非为氏。
  另外,源于妫姓的还有胡毋氏,又作胡母氏,《广韵》、《姓氏急就篇》、《姓解》、《通志·氏族略》均载:齐宣王母弟封母乡,因战国齐国王室为田氏,本是妫姓陈氏后裔,所以齐宣王母弟远本陈胡公,近取母邑,为胡母氏。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