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姓是什么族的后人(姓胡是什么族)_胡姓_胡氏_后裔

本文目录

  • 姓胡是什么族
  • 胡姓的祖先是谁
  • 胡姓氏的由来,祖籍在哪里
  • 胡姓的来源
  • 胡姓氏起源和来历是什么
  • 胡姓人是不是土家族人
  • 胡姓的由来

姓胡是什么族

胡(Hú)姓源出有四:
1、出自妫姓,以人名为氏。西周初年,帝舜的后人胡公满受封于陈国,春秋末被楚国所灭,其后人有的以胡为氏。根据《元和姓篡》等史籍记载,胡氏的姓源可以追溯到上古圣君虞舜的妫姓后裔。这样说来,其胡姓始祖,应当是三千多年前被周武王封为陈地的胡公满了。胡公满是虞舜的第三十三代孙,周武王的东床快婿,被封为陈侯。由此可见,中国胡氏的先祖是正统的虞舜后裔,黄帝子孙,并非后来入侵中原的“五胡”后代。
2、出自姬、归姓,以国名为氏:
① 一个是姬姓胡国,在河南省漯河市东。是西周初分封的周朝同姓诸侯国。它曾参与以楚国为首的联军去攻打吴国,后来又跟随楚国与吴国作战,楚国回师途中顺便吞并了胡子国。
② 一个是归姓胡国,在安徽省阜阳。在鲁定公时被楚国灭掉。
春秋末期,这两个胡国先后被楚国所灭,其国君的子孙都以胡为姓,国人都以胡为氏,称胡氏,形成两支胡氏,世代相沿。
3、他姓改为胡姓。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胡(纥)骨氏,入中原后改为汉姓,称胡氏。另汉代太御胡广,本姓黄,后改为胡姓,其子孙以胡为氏。又在胡氏中,曾经出现过复姓胡母氏。胡母氏这一复姓,得姓于齐宣王之时,距今有两千四百八十多年的历史。胡氏复姓,开始也很盛行。秦时,有太史令胡母敬,汉时有胡母生和胡母班。晋代以后,胡母复姓渐渐被“胡”这一单字姓氏所代替。由于其后世子孙大多改姓为胡,使得胡母复姓所传日渐减少。这大概是这一胡母复姓传之不多,至今仍然为数稀少的原因之一。
4、古代北方匈奴族后裔敕勒族人的姓氏。胡姓中,除了源自黄帝后裔的这一支外,外族改姓胡的也为数不少。汉代以后,特别是五胡乱华之时,进入中原的外族,纷纷改姓“胡”氏,为汉族胡氏冲添了新的成分,使得后来胡姓的繁衍,又多了一支世系。如后周的胡琮,就是敕勒族人,其后世子孙皆为胡姓。
胡氏迁徙分布:
胡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当今大陆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十五位,在台湾则排名在第三十八位,人口约一千七百二十三万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07%左右。
胡氏的起源地,是周王朝初期的封地陈国,即今天的河南省淮阳县。从此之后,胡氏以此为源地,其后世子孙逐渐向四处延伸。经过数代的繁衍,先后南达新蔡,北到山西,并成为当时的胡氏望族。
汉朝时期,迁入陕西、甘肃、山西、山东、湖北等地。其中,迁去甘肃省境的一族,在后汉时已成为一大望族,后成为各地胡氏繁衍的主要来源。
西晋末年,因“永嘉之乱”,胡氏中原士族大举南迁,胡氏遂迁入福建。胡氏南迁,始于西晋末年。胡氏的后代,从中原渡江南下,先迁到安徽,然后又从安徽再迁至福建。最后由福建迁居入台湾。台湾的胡氏,至今已遍及全省。不过,居住较为集中并且人数最多的,则是台南、台北、彰化和新竹等地。再以后,又由新蔡和山西两地的胡氏向其他各地迁居、繁衍,致使遍及了全中国。
四川、湖北、江西、安徽、浙江、山东、湖南多此姓,这几省胡氏约占全国胡氏人口65%左右,其中四川省约占全国胡氏人口10%以上。

胡姓的祖先是谁

是胡公满(妫满、陈胡公)。

胡氏的姓源可以追溯到上古圣君虞舜的后裔妫满。妫满是虞舜的第三十三代孙。妫满死后谥号胡公,后人以谥为氏为胡氏。

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13位,分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31%,为中国人口超过1%的十九个大姓之一。舜帝后裔妫满早年被封于胡(今河南省柘城县胡襄镇),称“胡公”,筑胡襄城,胡姓出自其早期封地胡襄。

河南、安徽、浙江、四川、山东、湖南、湖北多此姓,上述七省胡姓约占全国汉族胡姓人口65%。其中四川省胡姓约占全国汉族胡姓10%。

扩展资料

胡姓来源可以归纳为:以谥为姓、以国为姓、改姓为胡。

胡公满本姓妫,名满,胡公乃是他在西周所得的谥号。胡公满之后裔有以谥号为姓为胡姓。妫姓有五个分支,号称“妫五姓”,胡姓便是其中之一。春秋时期,在今天的安徽、河南境内曾经建立过两个胡国。一个为归姓胡国,另一个为姬姓胡国。两个胡国后裔有以国号为姓。

由他姓改从胡姓,是胡姓的又一来源。如秦朝时,有胡毋姓(或作胡母),如太史令胡毋敬,汉时有胡毋生和胡毋班。晋代以后,胡毋复姓渐渐被“胡”这一单字姓氏所代替。

由于其后世子孙大多改姓为胡,使得胡毋复姓所传日渐减少。唐朝末年有李姓皇室后裔被胡三公拯救于危机之中,其后改为胡姓。

许多少数民族汉化而改为姓胡。高车、鲜卑、契丹、奚族、朝鲜族、满族、白族、苗族、瑶族、普米、彝族、回族、赫哲、达斡尔、傈僳、锡伯等古今民族中,都有大量胡姓的存在。

胡姓氏的由来,祖籍在哪里

祖籍在今河南省柘城县胡襄镇。

胡姓氏的由来:

源于妫姓,出自舜帝的33世后裔妫满。西周初年,周武王灭商后,访求前代帝王的后裔,找到了虞朝舜帝的嫡裔妫满,把长女大姬嫁给他,封之于胡(今河南柘城胡襄镇),让他奉守虞舜的宗祀。

后又封于株野(今河南柘城)建立陈国,侯爵,以备三恪,又迁都陈之宛丘(今河南淮阳),谥号胡公,因此又称胡公满、陈胡公。陈国公族后裔多有以先祖谥号为姓氏者,或以封地“胡”为氏,称胡氏。

胡拼音:hú

释义:

1、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胡人。胡服。胡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胡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远、隔绝)。

2、泛指外国或外族的:胡椒。胡瓜(黄瓜)。胡琴。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

3、乱,无道理:胡来。胡闹。胡吹。胡言乱语。

4、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胡不归?“胡取禾三百廛兮?”

5、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胡须。

6、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狼跋其胡。”

7、巷、小街道称“胡同(tòng )”(用作巷名时,“同”读轻声不儿化)。

8、姓。

扩展资料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胡乱 

马虎;随便。

2、胡须 

胡子

3、胡髭 

胡子。

4、胡诌 

随口瞎编。

5、东胡 

古时中国东北 的西部地区各少数民族的总称。

胡姓分布:

胡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在当今大陆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十三位,在台湾则排名在第三十八位,属于超级大姓系列,人口约一千七百二十三万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31%左右。

当代胡姓的人口已近1400多万,为全国第十五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1.14%。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湖北、湖南、四川、浙江、安徽五省,大约占胡姓总人口的41%,其次分布于贵州、云南、江西、江苏、河南、重庆、山东,这七省又集中了35%。湖北为当代胡姓第一大省,居住了胡姓总人口的10.4%。

胡姓的来源

1、出自妫姓:西周初年,帝舜的后人胡公满受封于陈国,春秋末被楚国所灭,其后人有的以胡为氏。
2、出自姬、归姓,以国名为氏:姬姓胡国,在河南漯河东,是西周初分封的周朝同姓诸侯国。
3、他姓改为胡姓: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胡(纥)骨氏,到中原后改为汉姓,称胡氏。
4、古代北方匈奴族后裔敕勒族人的姓氏。胡姓中,除了源自黄帝后裔的这一支外,外族改姓胡的也为数不少。
5、源于职业。西周初期,摄政的周公旦设置了一个官职,专门掌管君王贵族饮食以及祭祀大典中所用的牲畜。这个官职,在西周王室被称为簋史,在鲁国和齐国被称为胡史。

胡姓氏起源和来历是什么

1、来源于胡母姓:出自战国时期齐国齐宣王之弟后裔胡母氏,属于复姓省文简化为氏。

2、来源于姬姓:公元前763年,郑国恃强攻入胡国。姬胡亡国后,胡国子孙仍以国号为氏。

3、来源于归姓,出自商、周时期归夷族,属于以国名为氏。归胡国,史书又称妢胡国,故址在今颖州汝阴(今安徽阜阳)一带地区,是西周初期分封的归姓诸侯国。

4、来源于妫姓:出自舜帝的33世后裔妫满。西周初年,陈国公族后裔多有以先祖谥号为姓氏者,或以封地“胡”为氏,称胡氏。

5、来源于官位,出自西周与春秋战国时期官吏胡史,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胡史,亦称簋史、胡簋史,是西周初期周公旦设施的官位,专职掌管君王贵胄的餐饮,以及祭祀大典的牺牲

6、来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7、来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扩展资料

胡姓的名人:

1、胡毋生:字子都,西汉齐(今山东临淄)人,生活于公元前2世纪左右。专治《公羊春秋》。汉景帝时博士,曾与董仲舒同业,仲舒著书称其德。受业于公羊高玄孙公羊寿,口传《公羊春秋》,使此学得以留传于后世。

2、胡雪岩(1823-1885),本名胡光墉,幼名顺官, 字雪岩,出生于安徽徽州绩溪,13岁起便移居浙江杭州。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政治家,徽商代表人物。

3、胡应麟(1551年-1602年),字元瑞,号少室山人,后又更号为石羊生,浙江金华府兰溪县城北隅人。明代万历丙子举人,是明代中叶著名的学者、诗人和文艺批评家、诗论家,明中后期“末五子”之一。

4、胡居仁,字叔心,号敬斋,余干县梅港(现属江西)人。明朝理学家。生于明宣宗宣德九年(1434年),卒于明宪宗成化二十年三月十二日(公元1484年4月7日),享年五十岁。

胡姓人是不是土家族人

LZ您好
不是!
历史上胡姓是汉族本姓的比比皆是啊
譬如舜的33代后裔妫满,封于胡,后裔以胡为姓
还有战国时齐宣王的弟胡母氏,这一族一直是姓“胡母”,是一个复姓,结果到五胡乱华后南迁变单姓。
再有就是姬胡国,归胡国,妢胡国在战国时期灭亡后,国民以此为姓。
还有就是西汉,西周有官职和“胡”有关,后代以此为姓。
更有唐朝末年,唐昭宗李晔遭反贼朱温谋杀,朱温接着谋杀了李家所有亲族(暂时留下了唐哀帝,作为最后的傀儡,不久,唐哀帝亦遭毒手,唐朝灭亡),彼时皇后刚诞下一个男婴,预感灾难将临,委托近侍胡三公将婴儿抱走,抚养长大。这一支胡姓又称“李改胡”,更是根正苗红的汉族人,还是唐朝皇家后裔。
然后,才讨论民族同化过程中,其他少数民族改姓胡(即便如此,蒙古,满族都有改姓胡的,也不是土家族专利)

胡姓的由来

胡姓起源
胡姓来源可以追溯到原始部落时期.据说,那时有一个以白头翁为图腾的部落,便是胡姓的先民.有确切记载的是西周、春秋的胡子国.胡子国有两个:一为归姓,位於今天的安徽阜阳,后被楚国所灭;一为姬姓,位於今天的河南郾城,是周王室之后.
胡姓与陈姓有着不解之缘,称陈姓先祖胡公满为先祖.胡公满又叫妫满,舜帝之后,是周武王姬发的乘龙快婿,被分封在陈国(河南淮阳),为陈姓之祖.但陈姓有五个分支,号称“妫五姓”,胡姓便是其中之一.经过若干年的变迁,胡姓便独立为一个大姓了.
以白头翁鸟为部落图腾的胡姓部落后来被别的吞并了.据推断,胡姓是“东夷族中鸟夷的一支”.胡姓的最早祖先叫胡曹,有记载说:“胡之得姓,莫古於胡曹.”可以肯定的是,西周、春秋时出现的胡姓诸侯国,是胡部落名称的延续,这就和以白头翁为图腾的胡部落联系了起来.
根据《元和姓篡》等史籍记载,胡氏的姓源可以追溯到上古圣君虞舜的妫姓后裔.这样说来,其胡姓始祖,应当是三千多年前被周武王封为陈地的胡公满了.胡公满是虞舜的第三十三代孙,周武王的东床快婿,被封为陈侯.由此可见,中国胡氏的先祖是正统的虞舜后裔,黄帝子孙,并非后来入侵中原的“五胡“后代.
胡氏还有两支源于古代的国名.周代有两个胡子国.一个在今河南,是西周初分封的周朝同姓诸侯国.它曾参与以楚国为首的联军去攻打吴国,后来又跟随楚国与吴国作战,楚国回师途中顺便吞并了胡子国.另一个胡国是归姓,在鲁定公时被楚国灭掉.这两个胡子国亡国之后,王族子孙都以原国名为姓,又形成两支胡氏.
在胡氏中,曾经出现过复姓胡母氏.胡母氏这一复姓,得姓于齐宣王之时,距今有两千四百八十多年的历史.胡氏复姓,开始也很盛行.秦时,有太史令胡母敬,汉时有胡母生和胡母班.晋代以后,胡母复姓渐渐被“胡“这一单字姓氏所代替.由于其后世子孙大多改姓为胡,使得胡母复姓所传日渐减少.这大概是这一胡母复姓传之不多,至今仍然为数稀少的原因之一吧.
胡姓中,除了源自黄帝后裔的这一支外,外族改姓胡的也为数不少.汉代以后,特别是五胡乱华之时,进入中原的外族,纷纷“改姓胡氏“,为汉族胡氏冲添了新的成分,使得后来胡姓的繁衍,又多了一支世系.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