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会逃到此地后建立一个国家,领土超韩国6倍,至今仍说汉语_婆罗洲_天地会_这一

一提到天地会,想必大家都会想到“反清复明”4个字,不错,作为一个在民间秘密成立的帮会组织,唯一宗旨就是推翻清朝统治,还全天下汉人一个自由之身。不过,虽说天地会规模庞大,但其成员却多以农民、小手工业者、工人为主,与整齐划一的清兵相比,并不占据多少优势。后来,天地会被清军打得七零八落,大部分成员失去了斗志,除了罗芳伯。

罗芳伯,1738年出生于广东嘉应州石扇,那里钟灵毓秀,风景如画,是一处诞生人才的宝地。据记载,罗芳伯从小就颇有侠义之风,他文武双全,喜欢结交各路英雄,村里老人都说,他日后必有一番成就。实际上,罗芳伯很早就悟透了生活的本质,若想出人头地,除了参加科举外,还要多学点本事,毕竟老话说得好:技多不压身,万一科举之路行不通,也不至于无路可走。

事实证明,罗芳伯的想法还真没错,1772年前后,已经34岁的罗芳伯屡试不第,尽管所有人都看好他,但直到最后,他也只是个落魄书生罢了。后来,罗芳伯加入了反清复明的大业,他认为朝廷并没有真正做到一视同仁,对于他这样的汉人,还是带有一定偏见的。然而,天地会却被打散了,空有抱负的罗芳伯不得不回到老家,做一个默默无闻的教书匠。

展开全文

巧的是,正当罗芳伯意志消沉时,当地却掀起了出洋热潮,他曾在《游金山赋》中说道:“既从虎门而出,定直达乎龙宫。”为了闯出一番天地,罗芳伯也出海了,中国自古以来都将“龙虎”视为成就霸业的象征,而罗芳伯隐藏在诗句中的志向,已经昭然若揭了。后来,罗芳伯乘船一路经过琼崖、西沙、菲律宾等地,穿越赤道之后,他终于来到了“挖金”目的地——婆罗洲。

到达之后,罗芳伯发现婆罗洲的华人着实不少,但他们混得却不咋地,大多在街道上游荡,甚至流落街头。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罗芳伯火速成立了“采金公司”,当地人踊跃报名,很快便在劳动中收获了人生中第一桶金。不过,当罗芳伯解决了当地华人的温饱问题后,又发现当地治安也存在很大隐患,在土匪、海盗的欺凌下,当地人的生活范围已经被压缩到了极致,但由于缺乏实力与一个有号召力的领袖,他们始终不敢反抗。

然而,罗芳伯的适时出现却解决了这一问题,他不仅一手组建了“同乡会”,还联合婆罗洲苏丹击退了外来入侵者,迅速平定了土匪和海盗,得到了百姓的爱戴与尊重。这个时候,罗芳伯手下已经聚集了3万余人,在苏丹的强烈要求下,他接过了婆罗洲的权力,并于1777年建立“兰芳大总制”共和国,全国110万民众尽皆归于他的统治之下。

全盛时期,罗芳伯的势力范围已经遍布整个婆罗洲,达到了74万多平方千米,超过韩国土地面积6倍之多。不过,出于对祖国的热爱,再加上荷兰殖民者在外虎视眈眈,所以罗芳伯曾不止一次地要求向清朝称藩。但很遗憾,由于乾隆皇帝一意孤行,所以罗芳伯的愿望并没有实现,即便如此,他也没有让荷兰人的野心得逞。在罗芳伯的治理下,“兰芳大总制”延续了百年之久,迄今为止,那里仍有人记得这段历史。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