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建国方略山是四个字(以我国现有的工程技术来看,有能力给喜马拉雅山脉开个豁口让季风吹过来吗)_钦州_天地会_印度洋

以我国现有的工程技术来看,有能力给喜马拉雅山脉开个豁口让季风吹过来吗

先不用工程技术给喜马拉雅山开口,也不用一排排氢弹炸,还不用成千上百万吨高爆TNT轰,目前有现成的口子,就是喜马拉雅山大拐弯处,河流向南横穿切开喜马拉雅山,下切侵蚀形成5000多米深的大峡谷,南端出口有几十公里宽。正是由于这么一个峡谷存在,对青藏高原东部产生了深刻影响。

首先峡谷内发育着典型的热带季雨林气候,植被茂密,降雨量非常丰富,很显然是印度洋季风影响,大家最关心的季风可以深入青藏高原多远呢?看下图

绿色部分是印度洋季风所能深入的地区,如果看到的仅仅只占一小部分,就认为影响力不大,就错了,我们在看下面一张图,红色箭头指向的地区是唐古拉山山脉区域,这里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如黄河、长江、澜沧江、怒江,分布着许多大的冰川,是我们国家重要的淡水储存地,这些冰川的发育与雅鲁藏布江的峡谷有着直接联系,正是由于印度洋水汽源源不断补给,才使这些大江大河长久不息流淌着,哺育着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繁衍生息。

有人可能问,这么一个河流峡谷,能深入到这么远的腹地?可不能小看印度洋,虽然它的面积比不上太平洋、大西洋,但它是唯一存在于赤道区域占比高的大洋,这里终年太阳高度角高,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多,高空大气动力属性好,能翻越高大的山脉,可以深入腹地更远,更远……

在大拐弯处有一座高大的山脉,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紧邻着的雅鲁藏布大峡谷绕着它转了一个马蹄形的弯,随后通向印度洋方向延伸出去。其巨大的三角形峰体终年积雪,云雾缭绕,从不轻易露出真面目,所以它也被称为“羞女峰”。沿着318线,去过西藏的人归来都说,能看见它,全凭运气。很显然它的水汽非常充足。

西藏的林芝,是西藏自然环境最好的地区,号称“西藏江南”,气候湿润,参天古木,第四纪冰川遗迹等,这一切也源于雅鲁藏布江峡谷的影响。

回到正题,如果我们给喜马拉雅山开个大口子,在哪个位置开?如果比这个峡谷还宽,那季风真有可能到了西北地区,即使到不了南疆,也能深入到河西走廊或黄土高原区,季风能度玉门关了。这个口子开多大合适?开多大能翻越青藏高原?这恐怕不是建几个模型,理论推算一下就能得出一套数据,就工程来说,也不是一年两年能完成的。

如果我们在雅鲁藏布江峡谷基础上拓宽,口子开大,可以实施吗?可行,但有一个问题恐怕是最难解决,要改变青藏高原的地理环境,这么多热量和水汽涌入到青藏高原,可能会引发冰川融化,高山永久冻土解冻,第四纪古冰川绝迹,长江、黄河河水径流难以控制,还有气候、植被、土壤、动物等都要发生相应的改变,风险很高。如果我们开的口子适中,引发的地理环境微小的改变,局面可控,这也会是造福于子孙后代的好工程。今天我们谁能想到完成了毛主席他老人家的遗愿,三峡工程真正是“高峡出平湖”。

清代的天地会是如何产生的

个人通过查询资料,整理如下

清朝最大的会党,在北为哥老会,在南为天地会。天地会亦称三合会,又称三点会,南方的清水、匕首、双刀等会,皆为其支派。天地会是清代著名的秘密结社组织之一,我们对天地会的了解多来源于影视作品,实际上自康熙年间开始一直到清朝灭亡天地会一直广泛活跃于福建、广东、广西、江西、浙江、湖南、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对清朝时期的封建统治发起过一次又一次的冲击。其来源据说是在福建莆田九连山中,有南少林寺,僧众都身怀武艺。康熙十三年,有西鲁国犯境,南少林僧众自愿请缨,为国杀敌。得胜回朝之日,在金殿之上面见康熙帝,帝欲赐封赏,众僧谓曰:方外之人,为救黎民而行凶事,虽意在慈悲,终究为戒律禁,若再贪功利,必为佛祖不容。遂坚辞不受。帝虽收回成命,但龙心不悦,认为此一班僧众武艺高强,又不能为功利诱之,因此暗自忌惮。又有奸臣深谙上意,进谗言蛊惑。于是清主派兵剿灭,于寺四面密布火种,是夜举火,想把他们尽行烧死。有一位高僧,后世叫做达尊,使其使者朱开、朱光,把十八个和尚引导出来,且战且走,战死十三人,剩下五个,即所谓前五祖。后又得五勇士和后五祖相辅,矢志反清复明。

他们自称为洪家,因明太祖开国年号洪武,又洪与红同音,红与朱同色,寓意明朝国姓之意。后来三合会党的举事,连续不绝,其中最著名者,为清乾隆五十二年台湾林爽文之变;清道光十二年两广、湖南的瑶乱。后鸦片战争起,三合会党尚有与海峡两岸殖民政府接洽,图谋颠覆清朝统治。其反清复明之志,可谓始终不渝。天地会成立之初,即在闽粤、闽浙的边界地区迅速传播,并图谋举事。1783年,福建平和人严烟将天地会传入台湾。1787年1月(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台湾即爆发了天地会发动的有数十万群众参与的大起义。起义军杀死了台湾知府孙景燧等贪官污吏。清王朝花了一年多时间,先后调遣7省10余万兵力,动用军费1000万两,才将其镇压下去。清王朝于此总算认识到天地会动员和组织群众的能力。“靖台湾”之举被乾隆皇帝自诩为十全武功之一。《大清律例》中更具体规定了惩办天地会的律例。但天地会还是从福建、台湾一带传至浙赣、两广、两湖、云贵等广大地区,甚至传布到南洋。其结拜仪式和隐语暗号等渐趋严密复杂,反抗官府(反清)的意识也渐趋强烈。如原在四川的啯噜会也在天地会的影响和渗透下,逐步发展为晚清时期在长江流域具有很大势力的哥老会。其后进一步发展为以“青红帮”并称于世的“红帮”。

广西钦州是一座怎样的城市

钦州概况 我国密如繁星的众多城市中,在举世闻名的北部湾顶上,有一座颇具特色的滨海之城——钦州,她有钦江、茅岭江和大风江穿城而过,流入浩瀚的钦州湾出海。 钦州,古称安州,有1400年悠久的历史,南北朝宋代时期置宋寿郡,梁代设安州。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安州为钦州。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改宁越郡为钦州总管府,元改为钦州路,明初改为钦州府,民国年间改为钦县,属广东省钦廉专署所辖。解放后,广东省设钦廉行政专员公署,1951年改隶广西省,1955年复隶广东省。1965年7月再隶广西壮族自治区,改为钦州地区行政专员公署,下辖上思、防城、钦州、灵山、浦北、合浦、北海七个县市,1983年10月划出北海市和防城港,1987年7月划出合浦县归北海市管辖,1993年5月防城港市成立,划出防城县和上思县归防城港市管辖。1994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钦州地区撤地设市,改为地级钦州市建制。 钦州,地处祖国西南沿海,广西南部,位于北纬20°54′至22°41′,东经107°27′至109°56′之间。背靠大西南,面临北部湾,是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钦州北邻广西首府南宁,东与北海市和玉林地区相连,西与防城港市毗邻,现辖二县四区,即灵山县、浦北县、钦南区、钦北区、钦州港经济开发区和钦城管理区,总人口310多万,总面积10843平方公里, 小岛屿303个,陆地海岸线长520.8里。有海外华侨同胞38万人,分布在46个国家和地区。 今天,开放的钦州正以其鲜明的特色和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四方来客。近代历史上钦州出现刘永福、冯子材两位蜚声中外的民族英雄。现在,他们故居成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钦州市区和灵山县通行方言为白话,属于粤语钦廉系。浦北县通行廉州白话,而犀牛脚地区通行海獭话。 钦州港是个不可多得的天然深水良港,是孙中山先生《建国方略》中规划的“南方第二大港”。近年,由于钦州的区位优势突出,市委、政府采取措施得力,特别是实行了业主制建码头、仓储的形式,建设高潮迭起。目前,己建有万吨级码头3个,正在建3000吨至万吨级码头11个;己建成仓储(库)11个,总投资24. 25亿元。工地,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喜人景象。据专家规划设计,近期可建6个作业区和两个内河作业区,建设1~9千吨码头1OO多个,三墩作业区可建3O万吨级泊位。远期吞吐能力1亿吨以上。钦州港的深水条件良好,中国罕见,世界也是少有的。 钦州市区位优势非常突出。已建成的铁路有南(宁)—钦(州)、黎(塘)—钦(州) 、钦(州)—北(海)、钦(州)—防(港)、钦(州)—钦州港等五条铁路和高速公路在钦州交汇。大交通的格局,已经形成。 钦州港的对外开放,加快了钦州市对外开放步伐,又带来商品经济的繁荣兴旺。钦州人开拓国际市场,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出口市场现扩大到美国、俄罗斯、加拿大、荷兰、埃及和阿根廷等23个国家和地区。 钦州是广西沿海金三角上的一块宝地。这里气候温和宜人,河流水库众多,土壤肥沃,植物繁茂。自然资源丰富,依水临海,山川美丽,游览风景迷人,名优产品繁花似锦,有兴旺发达的农业。也有大有可为的海洋捕捞养殖业,城乡市场广阔,开发建设有着很大潜在优势。 为适应改革开放形势的需要,钦州致力于投资环境的改善。近年来,钦州市政府和各县区政府投入巨资,大搞城镇基础建设,制订了各种优惠政策,与海内外进行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