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令上联:“处处楼台竞歌宴”,书生巧对下联,众人夸赞!_对联_县令_明朝

县令上联:“处处楼台竞歌宴”,书生巧对下联,众人夸赞!

对联文化可谓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对联便有了雏形,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对联正式出现,一直到今天,对联依旧存在于家家户户之中。对联之所以可以如此经久不衰,仰仗于对联本身包容性。自古文人便对对联有了不可名状的好感,痛斥时政的文人,总会用对联来发发心中的牢骚。

沉浸在恋爱之中的情侣,也会选择用对联来倾诉彼此的感情,诗歌宴会,同样也有对联助兴,自明朝起,一直到清朝,对联文化达到了鼎盛,以至于无对联不欢。明朝正德年间,此时可以算的上是文学的一个小巅峰,文人受到朝廷的重视,人人皆以读书为荣,以至于此时的国力远没有前朝的鼎盛,都说文人治国治世,那倒也不是说说玩的。

安天下是武夫的事情,平天下则是文人的事情,倒没听过那个武夫能把大好山河打理的井井有条。江南自古是繁华鼎盛之地,即便是落魄如此的宋朝,依旧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更别说此时与世无争的明朝了,此时外敌尚未侵犯,国泰民安。明朝也依旧以天朝上国自居,江南也依旧繁荣如故。

展开全文

当时江南的一位县令为了犒劳学子们,特地在江南最大的酒楼摆了一场宴会,豪请江南才子聚宴,说白了就是为了收买人心,朝堂之上少不了的便是站稳阵营,即便是京城之外的那些官员,对于门生同样也十分在乎,而在宴会之上,县令为了烘托场面的气氛,特地给出了这么一个悬赏,那就是县令出题,谁能答出来,便种种有赏。

一方面可以考校一下人才,另一方面也达到了收买人心的效果,当时县令出了这么一个上联,上联是“处处楼台竞歌宴”,县令的这个上联描绘的是一副太平宴乐的景象,同时也是在说此时的宴酣之乐,众才子纷纷苦思冥想,想要对出这个下联,也不知道究竟是为了展现自己的才华,还是为了答出后那不菲的奖励。

后来有一个书生对出了这么一个下联,下联是“日日庵堂理佛事”,书生的下联说的是寺庙之中礼佛,可以说对的十分工整了,周围的才子们无不夸赞叫好,而县令也兑现自己的承诺,给这个书生一笔不菲的报酬。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