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体育科技(街舞运动的价值及推广)_损伤_铅球_投掷

本文目录

  • 街舞运动的价值及推广
  • 28届奥运会男篮小组赛A组后卫数据统计表
  • 急求投掷铅球的数学模型资料
  • 蒋兴权告老还乡,他未来还有可能回辽宁男篮吗
  • 辽宁省体育科学学会课题属于什么级别
  • 关于中学生篮球运动损伤的文献综述

街舞运动的价值及推广

  摘要 :街舞作为一种特殊舞蹈动作,不受限制于场地或者器械,而且有很强的参与性、表演性和竞赛性。街舞运动属于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起步较晚,但该项目的发展趋势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本文对健身街舞运动的特征、功能进行了分析,讨论其推广的价值意义。

  关键词 :街舞 健身 推广

  一、街舞运动的性质

  (一)起源和发展

  街舞是美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产物,街舞的产生代表着现代“新新人类”的一种流行生活文化,而这种生活文化或者说身体文化,正随着现代人的观念变化而不断的演化和变异。渐渐的使Hip-Hop也就不仅仅是一种音乐舞蹈的形式,它更是一种生活方式。Hip-Hop作为一种音乐的形式,在20世纪90年代传入中国。我国街舞与传统的美国黑人街头舞蹈是有区别的,取其精华,多了分潇洒,舍弃其消极的一面,街舞已被视为一种积极向上的健身运动。这种另类文化的运动形式以时尚健康个性的形象更快走向主流舞台,在全民健身这个广阔的领域里更好地发展。

  (二)街舞运动的特征以及健身功效

  1.动作张弛自如:肌肉持久的用力使动作僵硬,动作幅度受影响;而放松不当会使动作松懈,软弱无力。经过反复练习,掌握肌肉用力与放松的.结合,在动作随意、松弛的同时,强调动作的爆发力,体会街舞张弛相济的动作感觉。

  2.动作快慢有度:动作节奏的快慢变化要与音乐的节奏相符,通过动作快速度与控制,充分展现身体的律动感。

  3.动作流畅中有停顿:Hip-Hop音乐有大量切分音,在弱拍上做动作,在连接流畅的同时,做少量空拍停顿,视觉效果上形成强烈对比反差效果,动作因此更具有层次感而增加了街舞的随意、自然的舞蹈感觉。

  4.身体弹动有节奏:身体的弹动主要体现在各个关节(踝、膝、髋、肩、肘、胸)等。动作技术可以让舞者把握住街舞的动作特点,尤其是膝关节始终处于微屈或弹动的状态,整个身体动作的感觉是“up and down”的律动和弹动,身体其他部位的弹动也要靠相关肌肉的控制及交替收缩来实现,使动作律动感很强且收弛自然,对身体关节起保护作用,避免运动损伤。

  健身街舞是一种有氧运动,它注重身体的柔软,注重对音乐的理解,能针对身体的局部来健身。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其它健身项目的不足,它的动作兼顾到头、颈、胸、腿等部位,能增加全身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来达到健身的效果,同时健身街舞还具有减肥功能,倡导的是健身与娱乐的结合。一套健身街舞大约需要2-3分钟,其运动量相当于女生跑一个800-1000米。实践证明:课上反复多次跳街舞,脉搏指数达到120-150次/分钟,心肺的功能得以提高,完全可以达到耐力素质练习的效果。生动、乐感、协调是街舞所特有的活动氛围,健身街舞是一项小肌肉、小关节运动为主它强调全身协调尤其是胸、腰、髋、膝等部位小动作的配合,既注意上肢与下肢、腹部与背部、头部与躯干动作的协调又注意各部分的独立运动。健身街舞的动作灵活多变、舞步的多样化也发挥舞者的灵活性,从而提高舞者身体的协调性。街舞练习的环境气氛轻松自然,可以让参加者变成一个整体,提高参加者与人相处的能力,使性格变得随和,同时减缓社会生活带来的压力,消除紧张、激动、易怒、神经质等不良情绪,把不快宣泄出来,使学生在心理上得到放松。另外,跳街舞对提高注意力、锻炼记忆力、发挥想象力和可能性最终达到心情舒畅,自信心增强,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的目的。健身街舞练习是小肌肉群的运动,伴奏音乐有大量切分音,健身街舞在两个相邻的强拍动作之间的弱拍上,也增加了动作,结合街舞动作的动律感觉的培养,在听音乐、做动作时,音乐与动作应相融合,从而使动作更具有生命力。同时,人体的力量、速度、灵活性得到了提高,动作更加协调、准确,也改善了舞者的神经系统机能。

  二、街舞的推广

  健身街舞难度不大,强度适中,具有一般有氧运动改善心肺功能、增强肌肉弹性的功效,同时,它又是一种小肌肉运动,锻炼的部位比较多,经常练习能加速身体的新陈代谢,减少脂肪堆积,增强关节的灵活性和肢体的柔韧性,增加全身的协调性,提高人体运动能力,塑造优美体态。其次,健身街舞能激发练习者的热情,充分展示自我,使心理和身体同时放松,以其独有的即兴、轻松与激情的特征娱乐身心,使人精神焕发,充满活力,有较高的锻炼价值。它吸纳了街舞的动作风格,但是与西方流行街头的舞蹈又有所不同。西方街舞形式随意,有些动作对技巧的要求性很强,如果练习不当,对于身体某些部位可能会造成损害。为了达到科学、安全健身的目的,健身街舞保留了舞蹈的部分,舍弃了高难度技巧动作和易造成身体伤害的动作,比如经过倒立的技巧性动作;反关节或关节过度伸展的动作;头顶倒立或旋转等,倡导和遵循的是健康的原则,充分保证了街舞锻炼的安全性,突出了健身性和娱乐性,便于更多的普通人接受这种锻炼方式。健身街舞是一项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娱乐体育项目,练习者可以在专业指导员的带领下进行练习,也可以看电视或者资料自学,不受地点和环境的限制。

  健身街舞是有利于身心健康的锻炼形式,具有健身、娱乐等功效,符合现代竞争社会下全民健身的需要,可以预料,这项运动会健康,科学地向着深度和广度发展,逐步被更多的人所认同、喜爱和接受,实现其社会化的价值。

  参考文献:

  .体育文化导刊.2004(9):58-60,

  .辽宁体育科技.2003(4): 82-82.

  .体育教学.2005(3):4-4.

28届奥运会男篮小组赛A组后卫数据统计表

  第28届奥运会我国女篮与前三名队伍中锋参与快攻能力的对比分析
  谢恩杰
  通过观摩第28奥运会女篮比赛录像,对中国、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小组赛所有比赛场次中中锋队员参与快攻次数的技术统计比较分析,指出我国女篮中锋在参与快攻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应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体军部 浙江杭州310032
  【关键词】:中国队;中锋;快攻能力
  【分类号】:G841
  【DOI】:cnki:ISSN:1008-2220.0.2005-04-023
  【正文快照】: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04年第28届奥运会前三名队伍 中锋(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与中国女篮中锋队员,分别对 每支队伍中的三名中锋队员的快攻指标进行对比研究(把每 支队伍上场时间前三名的中锋队员确定为研究对象)。每个 队在小组赛都要参加5场比赛。本人对每支球队平均每场比 赛三个中锋的各项指标次数之和作为研究的数据。 1.2研究方法 1.2.1观察法 本文资料的收集采用录像观察统计法获得,对28届奥 运会中国、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四支队伍小组赛共18场 比赛。 1.2,2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软件,对样本进行多…
  推荐 CAJ下载 PDF下载
  CAJViewer7.0阅读器支持所有CNKI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Quick-offense Ability of Center Players between the Chinese Women’s Basketball Team and the First Three Teams in the 28th Olympic Games
  XIE En-jie Dept. of Sports & Military;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angzhou 310032;China
  Through watching the videos of all the women’s basketball games played by the teams of China, America. Australia, Russia in the 28th Olympic Games and comparing the technical data of the frequency of the centers’ quick offense,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the quick-offense ability of the center players in the Chinese women’s basketball team is weak and that the Chinese team should find out its insufficiencies and make the best use of its strengths.
  【Keyword】:The Chinese Team;Center;Quick-offense Ability
  【参考文献】 共(2)篇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找到 2 条
  1 王国槐,王光华; 试论篮球比赛内线身体接触对抗 ;湖北体育科技; 1994年01期
  2 杨留锁; 对现代篮球运动强对抗特性的研究 ;中国体育科技; 1995年12期
  【引证文献】 共(1)篇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找到 1 条
  1 卢文超; 对中国男篮快攻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山东师范大学; 2007年
  【共引文献】 共(14)篇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找到 9 条
  1 谭朕斌; 论篮球运动的攻守综合性对抗规律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5年03期
  2 石天兵; 篮球比赛中接触性对抗的合理运用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04期
  3 盖立忠,张建永,孙凤林; 从攻防对抗角度对中国CBA与美国NBA的比较研究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04期
  4 孙江,邬佐新; 28届奥运会我国女篮中锋与前三名队伍中锋个人强攻能力对比研究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6年03期
  5 席莎,杨晓晖; 对男篮不同位置优秀运动员身高、体重的研究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1年01期
  6 宁峰; 对发展篮球运动员力量素质的分析和探讨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 2006年S2期
  7 陈长江,成惜今; 美国NBA队员体重与常规技术统计指标的关系 ;铜仁学院学报; 2007年05期
  8 潘声东; 篮球比赛中局部战术配合方法 ;皖西学院学报; 2004年02期
  9 林小静; 从2006年男篮世锦赛看中国队与世界强队的差距 ;新西部(下半月); 2007年12期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找到 4 条
  1 靳勇; 对中国男篮与世界男篮优秀中锋技战术能力的比较研究及对策分析 ;河北师范大学; 2002年
  2 戚俊娣; 对篮球攻防对抗技术及规律的研究 ;山东师范大学; 2005年
  3 王长琦; 女子篮球“男子化风格”以及影响中国女子篮球“男子化风格”的主要因素研究 ;福建师范大学; 2006年
  4 韩新功; 第十四届世锦赛中国男篮与世界强队组织后卫进攻能力的对比分析及对策研究 ;河北师范大学; 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找到 1 条
  1 谭朕斌; 篮球运动基本规律及发展特征的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 2000年
  【同被引文献】 共(38)篇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找到 10 条
  1 曹冬; 再论《孙子兵法》与篮球比赛临场指挥理念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3年02期
  2 郭永波,张勇,韩涛,马良,王晓丽; 雅典奥运会男篮的技、战术特点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年02期
  3 谭朕斌,何录兰; 论篮球运动的内外线进攻结合规律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4年02期
  4 潘祥,李晟; 第28届奥运会中国男篮与对手得分方式的对比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年08期
  5 王建国,李清玲; 篮球快攻战术概念的重构与诠释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年08期
  6 李强; 从第十四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看中国与世界强队的差距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3年01期
  7 隗金水,张才超; 中国男篮参加2002世界篮球锦标赛的技术统计分析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3年03期
  8 张秀华; 第28届奥运会男子篮球赛姚明进攻情况的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年07期
  9 张锋,宗振吉; 第28届奥运会中国男篮与对手进攻技术指标的对比研究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5年04期
  10 胡鄂洪,黄松华; 中国男篮败给法国队的原因探讨 ;湖北体育科技; 2001年02期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找到 1 条
  1 周珂; 第14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上中国男篮进攻速度研究 ;河南大学; 2003年
  【读者推荐文章】 共(10)篇
  1 陈立新; 对NBA优秀中锋运动寿命的年龄特征的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年08期; 138-140
  2 陈晓华; 关于雅典奥运会中国女篮失利原因分析; 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 2005年04期; 66-68
  3 刘彤; 第28届奥运会男篮中锋防守特征研究;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5年09期; 91-94+127
  4 齐允峰; 雅典奥运会女篮强队技术、战术特点的分析;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年10期; 132-133+136
  5 张锋,宗振吉; 第28届奥运会中国男篮与对手进攻技术指标的对比研究;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5年04期; 67-68+85
  6 张毅,王芳; 对中国女篮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的探讨——来自雅典奥运会女篮大赛的思考;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5年06期; 74-77
  7 徐依松; 第28届奥运会中国女篮与亚欧球队技战术对比分析及建议; 福建体育科技; 2005年05期; 21-23+26
  8 陆峰,张永龙; 第28届奥运会男篮比赛的技术统计与分析;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03期; 95-97
  9 刘光宇; 从雅典奥运会探析中国女篮与世界女篮强队的差距; 辽宁体育科技; 2005年04期; 47-48
  10 朱欣华,王清明; 从第28届奥运会看中国女篮与世界女篮实力的差距; 四川体育科学; 2005年03期; 79-80+8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 尚可; 中国队自有天相 ;当代体育; 1997年21期; 27
  2 李晖; 郎平:我不会与中国队为敌 ;新体育; 2005年04期; 18-19
  3 穆赫; 中国队连做梦都不出彩 ;足球世界; 2002年15期; 31
  4 柏川; 中国队的左路冲锋号吴承瑛 ;足球世界; 2002年11期; 10
  5 晓晨; 着眼未来 重在练兵——看中国队参加联合会杯外围赛 ;网球天地; 1999年04期; 18-19
  6 江郎; 中国队十大缺陷 ;足球世界; 2001年21期; 10
  7 王文; 洛桑圆梦——记中国羽毛球队勇夺苏迪曼杯 ;当代体育; 1995年08期; 8-9
  8 阿仓; 放眼“十强” ——写在中国队小组出线之后 ;足球世界; 1997年13期; 12
  9 法笛; 中国队输在哪里?——中、伊之战赛后谈 ;足球世界; 1997年19期; 7-8
  10 司马春秋; 全取15分 ;当代体育; 1997年19期; 23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1 郑立勋; 第二十七届奥运会男子篮球比赛八强及中国队防守战术的比较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 2003年
  2 刘志波; 第28届奥运会女子篮球比赛八强及中国队防守战术的比较研究 ;山东师范大学; 2006年
  3 张晓磊; 第十三届亚洲杯中国队前场任意球、角球进攻战术分析 ;河南大学; 2005年
  4 郭磊; 世界高水平女篮中锋无球进攻特点的研究 ;山东师范大学; 2006年
  5 张锋; 对27、28届奥运会中国男篮与对手最后一节进攻特点的研究 ;山东师范大学; 2006年
  6 李吉林; 对中国男篮在第28届奥运会上失利原因的分析 ;山东师范大学; 2005年
  7 肖亮; 中国男篮竞技表现因子模型及特征的研究 ;武汉体育学院; 2006年
  8 吴勇; 排球比赛中关联技术统计分析模型应用研究 ;武汉体育学院; 2006年
  9 高慧林; 28届奥运会中国男篮与对手高空技术运用的对比分析与研究 ;武汉体育学院; 2006年
  10 王天毅; 从第十五届男篮世锦赛看中国男篮竞技水平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 2007年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1 金学斌,吴毅,顾新红; 第9届世界杯女排赛中国队及与比赛各对手战术运用效果比较分析 ; 2004年
  2 高斌,何丽娟; 世界女子手球运动技战术发展动态初步研究 ; 2004年
  3 方立,慈兴强,余方亮; 对47届世乒赛男子团体决赛中国队得、失分规律的探讨 ; 2004年
  4 方立,慈心强,余方亮; 对47届世乒赛男子团体决赛中国队得、失分规律的探讨 ; 2004年
  5 杨劲苍; 第9届世界杯女排赛中外球队网上攻防特征的分析比较 ; 2004年
  6 齐春燕,孙殿恩,王来东; 从雅典奥运会看中国男篮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 2005年
  7 许小冬; 中国队08奥运“本土作战效应”攻略设想 ; 2006年
  8 朱东; 管窥世界武术现状与发展 ; 2004年
  9 王方,王炜华,刘飞泉,王海艇; 第十七届世界杯足球赛中、日、韩技战术比较分析 ; 2004年
  10 卢玲,孟范生,卢光保; 第九届世界杯中国女排夺冠因素分析 ; 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1 本报记者 李百放 王世让; 中国队碰谁都不怕 ;中国体育报; 2005年
  2 本报记者 李百放 王世让; 中国队还是没出汗 ;中国体育报; 2005年
  3 本报记者 苏畅; 中国队姿态 尊重+锻炼 ;中国体育报; 2005年
  4 记者惠晓霜; 中国队距四强只差一步 ;人民日报; 2003年
  5 李一鸣; 中国队惜败获亚军 ;中国体育报; 2003年
  6 特派记者 王渝燕; 中国队首轮一帆风顺 ;中国体育报; 2003年
  7 谢勇强 平萍; 中国队登峰造极 五金杯悉数留下 ;中国体育报; 2005年
  8 记者 苏畅; 中国队再胜古巴再夺冠 ;中国体育报; 2005年
  9 记者 陈思彤; 中国队摘得5金 ;中国体育报; 2005年
  10 深圳商报特派记者 舒桂林; 中国队第六次夺冠 ;深圳商报; 2003年

急求投掷铅球的数学模型资料

1. 铅球投掷过程建模与影响因素分析
庄明谦,杨磊 文献来自: 山东建材学院学报 2001年 第02期 CAJ下载 PDF下载
为制定科学的铅球投掷训练计划提供了依据。1 铅球投掷过程的建模与分析1 1 铅球投掷过程建模我们以铅球投掷为例 ,来说明数学分析和计算技术在研究人体运动的外界条件与运动技术中的应用。可以预言 ,数学分析和计算技术在竞技体育 ...
被引用次数: 1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2. 论铅球投掷角度的问题
张恩光 文献来自: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1993年 第04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对应的最佳投掷角是120~40。。论铅球投掷角度的问题@张恩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部最佳值;;初速度 ...
被引用次数: 3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3. 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在投掷过程中对外输出机械能及其与动作技术关系的研究
王星明,赵焕彬 文献来自: 体育科学 2000年 第03期 CAJ下载 PDF下载
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复杂,技术因素对运动成绩的影响较大。应用摄影测量原理对女子铅球运动员投掷技术的运动学分析和研究较多,但仅用运动学量分析运动员在投掷过程中的状态变化还不能充分反映运动变化的本质,而且在运动员整体状态变化的 ...
被引用次数: 6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4. 铅球最后用力阶段的数字模型及其解
张淑芬,潘淑侠 文献来自: 浙江体育科学 1996年 第03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南京金陵职工大学铅球,数学模型,生物力学本文建立了铅球最后用力阶段的数学模型,讨论了决定铅球飞行远度的三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分析了速度角θ,力角α和加速角度α’的力学成因,进而为认识和把握现代铅球技术的本质提供了理论指导。1 ...
被引用次数: 3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5. 投掷铅球的数学模型
崔国生,霍满臣,刘晓钟,张东 文献来自: 辽宁体育科技 1999年 第01期 CAJ下载 PDF下载
便成了改进铅球投掷技术以获得最远投掷距离的重要途径。下面,我们建立这一问题的数学模型。 模型建立与求解设铅球出手时的初速度为V,出手高度为h,初速度V与地面的夹角为a,球的飞行轨迹如图1(图略),则球由出手点A到最高点B ...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6. 铅球投掷运动的计算机模拟
鲁俊生,白焕良 文献来自: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1994年 第02期 CAJ下载 PDF下载
铅球投掷运动的计算机模拟@鲁俊生$通化师院物理系 @白焕良$通化师院教育学院《正》 1 前言 关于铅球投掷运动的理论分析,国内外多有论述,但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的文章尚不多见,本文就此做点初步的探讨 ...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7. 铅球投掷的逆程序教学法
王光生,刘顺星,陈湘义 文献来自: 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 第02期 CAJ下载 PDF下载
使之逐渐形成全面观察事物和仔细思考问题的习惯和能力铅球投掷的逆程序教学法@王光生$桂阳县东风中学!湖南郴州423000 @刘顺星$桂阳四中 ...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8. 基于遗传算法的铅球投掷过程分析
王珂晟,朱晓莹,李永东 文献来自: 力学与实践 2004年 第05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可为铅球投掷训练计划的科学制定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1铅球投掷过程的数学模型 由于铅球投掷过程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动力学过程,为了便于数学分析和处理,不妨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假设[l, ZJ: (l)将铅球视为一个质点 ...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9. 数字式铅球传感器的研制及应用
袁红艳,唐毅,宋光明,宋全军,葛运健,刘建国 文献来自: 传感器技术 2004年 第09期 CAJ下载 PDF下载
从而间接获得铅球的投掷力。为此,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联合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研制了一种用于测量铅球投掷力的数字铅球。它的质量为7 ...
被引用次数: 1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10. 半经验最小二乘法在铅球投掷数学模型中的应用
左西年 文献来自: 榆林学院学报 2003年 第03期 CAJ下载 PDF下载
Matlab使用半经验最小二乘法解决了铅球投掷模型中如何由极少量优秀运动员的数据来确定最优的初始投掷向量问题。将文献中的投掷模型归结为一个三元线性方程组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使用已知的四组数据求解,并将其作为最?...

蒋兴权告老还乡,他未来还有可能回辽宁男篮吗

中国篮球有两大新闻。上午,中国男篮主教练李楠正式出山。下午,中国男篮传奇教练蒋兴全宣布辞去浙江男篮顾问一职。很多媒体用蒋兴权正式退役来报道。但据相关人士透露,虽然蒋兴泉已经回到了沈阳的家中,但他是否正式退役还没有确定,因为辽宁男篮希望蒋兴泉能担任青年训练顾问。第一,蒋兴权家离辽宁男篮训练基地很近,而且传奇帅哥回归辽宁男篮已成定局吗?或者担任青年培训顾问,与爱好者携手共进很多球迷不知道,蒋兴泉在成为辽宁男篮总教练之前是辽宁体育科技学院院长,辽宁男篮是俗称的老一辈大院。当时他非常重视辽宁男篮的青训。郭士强、金立鹏、吴乃群、接君等人都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尤其是郭士强。蒋兴泉先是挽留了在辽宁男篮没有立足之地的郭士强,

然后通过运营让郭士强加盟四川男篮。郭士强才变得辉煌。当辽宁男篮遇到困难的时候,是蒋兴权回到辽宁男篮拯救了这支球队。当时辅助蒋兴泉的两位助理教练是郭士强和崔万军,现在都是CBA著名教练。蒋兴泉还提拔了杨明、、卢伟、张庆鹏、李等年轻球员,也为辽宁男篮夺得全运会和CBA冠军奠定了基础。CBA总决赛已经结束,辽宁男篮1-2不敌广东队,无缘冠军。对于总决赛的失利,外界更多的归咎于主教练马丁内斯。他的就业和现场指挥都不尽如人意。不过,尽管输掉了总决赛,辽宁男篮还是迎来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那就是蒋兴全将回到辽宁队担任顾问协助杨明。

决赛的失败带来了好消息。媒体透露,蒋兴权将回到辽宁担任顾问,协助杨明总决赛,辽宁队核心控卫、国家队第一控卫赵奇伟只打了9分多钟。关键的第四节,赵奇伟只能在替补席上为球队加油。赛后,赵奇伟怒不可遏,通过社交媒体表达了自己的不满。这也把矛头指向了辽宁男篮代理教练马丁内斯,他的操作完全无法理解。其实不仅仅是这场,总决赛第一场,马丁内斯只让郭打了20多分钟,垃圾时间还在场上。总决赛结束后,

外界也把希望寄托在了杨明身上,希望杨明能带领辽篮在下赛季再次夺冠。但还是有一些人不看好杨明,因为作为主教练,杨明只是个菜鸟,没人知道他能把辽宁队带多远。甚至很多人开始担心辽宁队,不看好杨明的执教。

辽宁省体育科学学会课题属于什么级别

《辽宁体育科技》其宗旨:以科技为先导,宣传我省体育科研成果、提供国内外最新体育科技信息。同时,也是广大体育工作者广泛进行体育交流的园地。它是体育系统各级领导、体育专业工作者、教练员、运动员、体育教师、科研人员及关心支持体育科技事业的各界人士的良师益友。

关于中学生篮球运动损伤的文献综述

  中学生篮球运动损伤调查分析
  摘 要:本研究对我校在读学生共207人的篮球运动损伤进行问卷调查,对损伤类型、引起损伤的原因、常见损伤发生的场合进行归类分析,旨在探讨引起损伤的原因以及规律,提出相应的预防方法。
  关键词:篮球 运动损伤 预防措施
  篮球运动是深受学生喜爱而且开展广泛、参与的人数远远超过其他活动的项目。篮球运动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课外活动的热门项目。篮球运动的开展对活跃中学生校园生活、健康学生身心有重要作用。篮球运动强度大,对抗激烈,运动中容易产生损伤而影响学习与锻炼效果,也给伤者带来了痛苦和精神负担。因此认识篮球运动损伤的特点与规律,预防与避免篮球运动损伤的发生,对中学生篮球运动健康、高质量的开展,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积极意义。本选题对学生在篮球运动中损伤发生的情况进行调查,旨在研究各学生群体在篮球运动中损伤的发生原因,探讨引起损伤的规律,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为指导学生进行篮球运动提供科学的参考。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汕头市鮀滨职业技术学校在校学生,其中包括:学校篮球队队员、篮球选修班学生、一般篮球爱好者(除篮球队队员、篮球选修班学生之外喜欢篮球运动的学生)。
  1.2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查阅有关篮球运动及运动损伤的资料,明确研究的目的和范围。设计调查问卷,分别对上述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采用当场发放当场回收的方法。共发放问卷207份,收回有效问卷199份,有效回收率96.14%。将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对比分析。
  2结果分析
  2.1 篮球运动损伤发生部位的分布特点(见表1、表2)
  由于不同的运动项目有不同的特殊技术要求以及身体某些部位的解剖生理弱点,因此,不同运动项目有着不同的易伤部位及专项多发病。现就各常见损伤主要发生的部位及其原因分析如下:
  2.1.1 急性损伤
  2.1.1.1 关节扭伤
  关节扭伤是在间接外力的作用下,使关节发生超范围的活动引起的关节韧带损伤。
  2.1.1.2 皮肤擦伤
  皮肤擦伤是皮肤受摩擦所致,它是外伤中最轻又最常见的一种。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擦伤多出现在头部及四肢,手臂、膝部、头部分别占前三位。这些部位擦伤的主要原因是倒地后与地面的摩擦或受别人的指甲擦伤。
  表1 各急性损伤发生部位的分布特点
  损伤类型 头部 颈部 肩部 腰背 手臂 肘部 手指 腕部 大腿 膝部 小腿 踝部 其他
  关 节
  扭 伤 n 12 17 20 16 109 34 49 129
  % 6.03 8.54 10.05 8.04 54.77 10.09 24.62 64.82
  皮 肤
  擦 伤 n 19 8 3 3 44 11 6 2 15 31 8
  % 9.55 4.02 1.51 1.51 22.11 5.53 3.02 1.01 7.54 15.58 4.02
  软组织
  挫 伤 n 2 2 19 7 9 7 19 8 56 41 13 6
  % 1.01 1.01 9.55 3.52 4.52 3.52 9.55 4.02 28.14 20.6 5.53 3.01
  肌 肉
  拉 伤 n 14 11 16 4 29 15
  % 7.04 5.53 8.04 2.01 14.57 7.54
  撕裂伤 n 4 1 1 2 1 1 1
  % 2.01 0.5 0.5 1 0.5 0.5 0.5
  骨 折 n 4 1 1 2 2
  % 2.01 0.5 0.5 1 1
  脱 臼 n 3 1 4 1 2
  % 1.51 0.5 2.01 0.5 1
  其 他 n 1 1
  % 0.5 0.5
  注:其他包括1人鼻梁软骨骨折、1人内脏受伤;百分比按调查总人数计算。
  2.1.1.3 软组织挫伤
  软组织挫伤是由钝性暴力直接作用于身体某部位引起的闭合性损伤。从表1的数据显示,大腿、膝部、肩部以及手指的挫伤的损伤率分别居前三位,表明篮球运动中的挫伤多是发生在大腿等部位。篮球运动多数动作都是在身体接触下完成的,因此身体之间的相互碰撞是难免的,而超出规则允许的碰撞容易引起挫伤。
  2.1.1.4 肌肉拉伤
  肌肉拉伤是指在外力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使肌肉猛烈主动收缩或被动过度拉长时所引起的肌肉损伤。从调查的数据(见表1)看,我校学生在篮球运动中所出现的肌肉拉伤主要发生在大腿、腰背、和小腿,其损伤率分别是14.57%、8.04%、7.54%。篮球动作中要求起动和制动的突然性以及转身的快速性,这些技术动作对大腿、腰背和小腿的负荷都很大,使这些部位较易发生损伤。
  2.1.1.5 撕裂伤
  撕裂伤是指伤部受外力打击而使皮肤及皮肤组织出现裂口。皮肤撕裂伤多发生于头部,尤以额部和面部较多见。从调查的结果看,共11人发生过撕裂伤,其中头部4例,占总调查人数的2.01%,篮球运动中多是由于头部互相碰撞,或被他人的肘部碰撞而引起撕裂伤。
  2.1.1.6 脱臼、骨折
  骨折和脱臼是篮球运动损伤中较重的损伤。调查数据表明(见表1),学生在篮球运动中脱臼和骨折的损伤率较小。
  2.1.2 慢性损伤
  从统计的数据显示,发生慢性损失的人共有15人,其中腰肌劳损和髌骨劳损各占6人,小腿疲劳性骨膜炎2人,1人踝关节劳损。从调查结果看,发生慢性损伤的多是篮球队的学生,其主要的原因多是由于急性损伤治疗不当转变而来或在运动中不断劳损,由小创伤逐渐积累而成的。
  2.2 各群体学生篮球运动损伤原因分析(见表3)
  表3 各群体篮球运动损伤主要原因分析
  人数 原因群体 准备活
  动不足 违反规则
  动作粗野 技术
  错误 身体心理
  状态不良 气候场
  地不良 思想不
  够重视 运动量
  过 大 组织
  不当 其
  他 合计
  学校篮球队 n 23 12 8 9 15 11 15 1 1 167
  % 82.1 42.86 28.57 32.14 53.57 39.29 53.57 3.57 3.57
  排序 1 3 6 5 2 4 2 7 7
  篮球选修班 n 25 11 10 16 14 13 17 4 4 114
  % 73.53 32.36 29.41 47.06 41.18 38.34 50 11.76 11.76
  排序 1 6 7 3 4 5 2 8 8
  一般爱好者 n 87 32 68 25 38 43 55 23 3 374
  % 63.50 23.38 46.64 18.25 27.74 31.39 40.15 16.79 2.19
  排序 1 6 2 7 5 4 3 8 9
  注:百分比按调查总人数计算
  从表3可知,不同群体在篮球运动中引起损伤的原因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从学校篮球队学生的损伤主要原因统计中可以看出,准备活动不足而造成损伤的占首位,为82.1%;之后依次是气候场地不良(53.57 %);运动量过大(53.57%);违反规则、动作粗野(42.86%);思想不够重视(39.29%);身体、心理状态不良(32.14%);技术错误(28.57%);组织不当、其他。而对于篮球选修班的学生来说准备活动不足也是造成损伤原因的首位,为73.53%,之后依次是运动量过大(50%),身体、心理状态不良(47.06%);气候场地不良(41.18 %);思想不够重视(38.34%);违反规则、动作粗野(32.36%);技术错误(29.41%);组织不当、其他。对于一般篮球爱好者来说准备活动不足也占造成损伤原因的首位,为63.50%;其次是技术错误,为46.64%;之后依次是运动量过大(40.15%);思想不够重视(31.39%);气候场地不良(27.74%);违反规则、动作粗野(23.38%);身体、心理状态不良,组织不当、其他。
  2.2.1 准备活动不足
  准备活动不足是引起3类群体发生运动损伤的首位原因(表3)。准备活动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中枢神经兴奋性,提高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水平,使机体能更快进入运动状态,减少损伤的发生。在课外活动或比赛中,经常可以看到学生对准备活动不重视,或不做或马虎应付,这些状况都可能因准备活动不足,身体机能未能达到相应的水平而增加了运动中发生运动损伤的可能性。究其原因有思想上对准备运动重视不够,也有可能对准备活动的作用认识不足。因此要加强中学生体育基本理论的学习,提高科学体育锻炼的意识,切实做到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2.2.2技术动作错误
  技术动作错误是一般篮球爱好的学生引起损伤的第二个主要原因。技术动作的错误,违反了人体结构功能的特点及运动时的力学原理而造成损伤,由于一般篮球爱好者的篮球专项技术训练不够,对动作要领掌握不好,都可能是一般篮球爱好者发生损伤的原因。对于学校篮球队和选修班的学生来说,在专项技术训练这方面相对于一般篮球爱好的学生多,因此由于技术动作错误而引起损伤的比率相对较小。
  2.2.3运动量过大
  运动量过大在各群体引起损失的原因中所占的比例都很高,分列学校篮球队、一般篮球爱好者的第二、第三位。在课中或训练中都可能由于运动量安排不科学,引起局部负担量过大而造成损伤。
  2.2.4气候场地不良
  气候场地不良在学校篮球队的学生中占的比例较高。场地不规范,气候变化无常,这些条件都可能增加造成运动损伤的发生。
  2.2.5 违反规则、动作粗野
  在比赛中,不遵守规则,不服从裁判,动作粗野,故意犯规或搞小动作,或在教学训练中互相逗闹,动作粗野,故意犯规等是篮球运动中发生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
  2.2.6身体、心理状态不良
  身体、心理状态不良在学校篮球队的学生中占的比例较高,其主要的原因跟训练的强度有很大的关系;对于选修班的学生身体和心理状态不良这一原因也排在第三位。另一方面,身体状态与休息有关,如果休息不够,身体反映不灵敏,会加重机体的负担,容易发生损伤。
  2.2.7思想不够重视
  思想不够重视这一致伤因素,在各群体中都居于中间的位置。学生对预防损伤认识不足,有时存在争强好胜的心理,对损伤的预防重视程度不够,在上课、训练和比赛中没有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发生损伤后也不认真分析原因、吸取教训,使损伤时有发生。
  2.2.8 组织不当
  组织不当因素在各群体中所占的比例较小,而三类群体中一般篮球爱好者所占的比例高一点,多出现在组织方法不当方面及训练上不够重视,没有遵循教学原则、缺乏指导。这提示,在体育课中,要注意运动竞赛组织的教学,掌握课外体育竞赛组织原则、方法,避免由此造成的损伤,无论对在校学生自己的体育活动,还是对学生毕业以后面对社会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2.3 各群体学生发生损伤的活动类型分析
  调查表明,不论是那类群体的学生,受伤最常见的活动类型是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时,常常是几个人凑合起来就开始比赛。而且队与队之间竞争意识强烈,为了赢得比赛使得对抗性加强,再加上超负荷运动,使损伤极易发生;在篮球课发生的损伤居次,这与课堂的要求有关;在比赛中损伤的发生率低,其主要原因是参加比赛的人数较少。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学生在篮球运动中关节扭伤的多发部位是踝、手指、和膝关节;擦伤多发生在头部及四肢;挫伤主要发生在大腿、膝部、肩部及手指;肌肉拉伤以大腿、腰背、小腿为多发部位;撕裂伤以额部和脸部较多见;脱臼、骨折在学生中的损伤率较小;慢性损伤主要发生在学校篮球队的学生,其中腰肌劳损和髌骨劳损占的比例较高。这些都与篮球运动这个项目的特点及学生参加篮球运动的情况有很大的关系。
  3.1.2 群体不同,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也有不同之处。准备活动不足是引起三类群体发生损伤的主要及共同的原因,学校篮球队的学生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依次是准备活动不足、气候场地不良、运动量过大;篮球选修班的学生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依次是准备活动不足、运动量过大、身体、心理状态不良。一般篮球爱好者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依次是准备活动不足、技术错误、运动量过大。这和他们各自的身体素质及参与的活动特点关系密切。
  3.1.3课外活动是三类群体损伤发生的最常见的活动类型;其次是篮球课、比赛;这些都跟各类型活动的特点有密切的关系。
  3.2建议
  3.2.1加强学生的体育基本理论教育,普及科学锻炼与健身知识,避免盲目运动而导致的运动损伤。
  3.2.2加强学生的体育道德教育,明确“友谊第一”,树立“宁失一球,不伤一人”的思想。在比赛中应做到遵守规则、尊重对方、尊重裁判,杜绝有意伤人现象,杜绝粗野动作,维护球场秩序。
  3.2.3结合篮球运动的特点,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的时间和运动量要根据每次训练内容或比赛场地、气候因素而定,并注意自身的身体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准备活动,特别是易伤部位。
  3.2.4充分认识篮球基本技术和专项技术的重要性,加强篮球基本技术和专项技术练习,规范技术动作,减少技术性动作损伤的发生。
  3.2.5合理进行身体素质和专项技术的训练,循序渐进地加强易伤部位或相对薄弱部位的训练。尤其是要加强膝关节、踝关节、腰背部和腿部的力量和柔韧性练习,这是有效预防篮球运动损伤的重要手段。
  3.2.6加强医务监督,注意检查场地设施及器材用具,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参考文献
  1、姚鸿恩:体育保健学,北京高等教育社,2000
  2、张路萍:陈国耀,运动创伤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耿晓伟、郭戈:篮球运动损伤的预防,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4(1);76-79.
  4、袁志斌、时霖:篮球专项学生运动损伤原因分析,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99,17(1)90-92.
  5、张新定:大学生篮球运动损伤规律及原因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31-32
  6、丁健、程礼洛:孙淑萍.大学生篮球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辽宁体育科技,2005.27(1)53
  7、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体育学院普修通用教材,篮球运动教程,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8、卢义锦、姚士硕:人体解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