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增:大漠风沙艰辛路 邢若共建医疗情_患者_穿刺_医生

经过了边疆风沙的洗礼,我不再惧怕任何困难,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会继续发扬胡杨树的精神,默默的扎根,顽强的生长,给宁晋县的父老乡亲带来一抹生命的颜色。——王彦增

王彦增,42岁,宁晋县医院心内一科,副主任医师,毕业于河北北方学院临床医学系。从事心内科工作18年,对心血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危重疾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冠心病介入治疗。河北省临床医学工程学会心脑介入技术分会委员、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邢台市抗癫痫协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委员。

2022年3月1日,作为邢台市柔性援疆医疗队队员,带着各级领导的信任和重托,宁晋县医院心内一科医生王彦增抵达若羌县人民医院,开始了一段难忘的援疆历练。到达若羌后,王彦增作为此次援疆的心血管内科业务主任,他迅速进入工作状态:熟悉当地情况、了解医院基本情况,特别是心内科的具体情况等等。到达若羌的第三天傍晚,依吞布拉克镇突发重大车祸,医院组织内外科专家联合救治,作为内科专家,他接到医院通知后焦急地等待着,谁知一直等了6个多小时,一直到深夜患者才转运回来。那时,他深刻体会到了若羌恶劣的地理环境和医疗急救的困难程度。

对内科青年医生骨干进行学术授课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天天输血不如自身造血。随着工作展开,王彦增发现若羌人民医院内科骨干医生平均不到30岁,大多是才毕业没几年的医学生,临床经验匮乏。为此,他便利用休息时间制作了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课件,从基础入手,每个月开展1-2次业务讲座,不断提升临床医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同时,再通过具体病例将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工作中去。经过1年的带教、培训,青年医生的诊疗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为若羌人民医院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展开全文

“我来到新疆,就是要把好的治疗方案带给新疆人民,就是要把自己的医学知识惠及新疆患者,这是我援疆的意义所在,每救治一位患者,我就感到无比开心与自豪。”王彦增说。

2022年12月8日上午11点 ,若羌县人民医院120急救中心接到一位维吾尔族兄弟的求救电话,他的哥哥在搬运货物过程中突然出现胸痛症状,持续1小时不能缓解,急救中心迅速派医护赶往现场,同时联系了心血管内科业务主任王彦增。当时,王彦增正在内科带教查房,他知道这一情况后,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判断患者系高危胸痛患者,遂立即赶往医院急诊科胸痛溶栓场所,指挥科室医护人员做好抢救准备:氧气、监护、心电图机,急救药品都打开备用……

当维吾尔族患者来院后,通过绿色通道直达溶栓场所,患者呼吸急促,面色苍白,由于胸痛症状严重,他持续地呻吟着,汗水打湿了衣服……王彦增带领内科、急诊科医生迅速投入紧张的抢救工作中:首份心电图提示提示窦性心律 II III AVF导联ST段弓背样抬高0.3-0.4mv,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诊断明确;护士迅速建立液路补液,并在王彦增指导下对症用药;因为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较高,尤其是在没有开展介入治疗措施的基层医院,患者发病不到2小时,转运到有介入技术的上级医院需要6个小时,王彦增迅速与家属沟通,患者随时有心源性猝死的风险,患者没有溶栓禁忌,当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案就是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家属有些顾虑,但听说王彦增是邢台过来的援疆专家时,立刻毫不犹豫地说:“我们相信援疆专家,我们同意静脉溶栓。”

随着溶栓药物的输入,患者胸痛、烦躁症状逐渐缓解,但王彦增却不敢掉以轻心,堵塞的冠脉血管在开通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如果不能及时处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果然,溶栓药物应用20分钟时,患者出现烦躁症状,心电监护仪显示血压、心率持续下降,王彦增立即指挥抢救,经过积极救治患者没有出现阿斯综合征,3分钟后心率、血压稳定,症状缓解,溶栓后半小时心电图提示下壁导联ST段回落到基线水平,没有明显Q波形成,提示溶栓成功!

2022年12月下旬,随着新疆各区县逐渐解除封控,若羌县人民医院内科病房也迎来巨大压力和挑战,发热病人激增。

一位83岁高龄患者,咳嗽发热合并单侧少量胸腔积液,经过主管医生的对症治疗,6天后发热症状好转,连续核酸检测阴性,但患者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症状,主管医生求助于王彦增进行会诊。王彦增经认真查看病例、仔细查体后建议复查胸部CT,胸部CT提示患者右侧胸水较入院时明显增多,属于中等量胸腔积液,短时间内胸水迅速增长,不排除恶性肿瘤的可能性。

但是若羌县人民医院病理科还无法进行脱落细胞学检查,为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症状,王彦增建议对患者进行胸腔穿刺置管术。当地医生偶尔做个腹腔穿刺,很少进行胸膜腔穿刺操作,并且此患者年龄较大,胸水增多导致右下肺不张,呼吸急促,主管医生虽然是经过规培的高年资骨干医生,但依旧信心不足,不敢进行操作,而且医院里面没有胸腔穿刺包。面对这种情况,王彦增只好就地取材,从监护室借来深静脉穿刺包,手把手教给主管医生如何定位、麻醉要点、穿刺要点、进针角度、进针深度、如何减少并发症,减少穿刺损伤,并分步骤进行仔细讲解。

讲解完毕,王彦增开始操作,仅仅10分钟就完成了床旁胸腔穿刺置管术,又经过几天胸水引流后,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完全缓解,复查胸部CT,胸水消失的干干净净,终于看到了胸水里隐藏的病变:右肺下叶占位性病变,虽然当地医院无法治疗此病,但是王彦增成功把胸膜腔穿刺置管技术留在了新疆。

参加 “关爱老人,传递健康”邢若共建大型义诊活动

维汉一家亲,发扬石榴籽精神,到老年人家中进行健康评估走访

高龄慢病卧床患者新冠疫苗接种医疗保障

在若羌县开展新冠疫苗接种过程中,由于许多体弱多病的老年患者对疫苗接种存在各种顾虑,接种工作一度停滞不前。王彦增主动冲到一线,深入村、镇、社区,逐门挨户的上门服务,认真进行接种前评估,坚决保障疫苗接种安全,大幅度提高了疫苗接种率,为疫情防控贡献了一份力量。另外,援疆期间,王彦增还积极参与大规模街头义诊、卫生宣教、下乡体检活动10余次,服务群众近千人次,进一步扩大了援疆医生知名度,树立了邢台援疆医生的良好形象。

阿尔金山高海拔医疗保障

疫情期间深夜戈壁滩无人区转运危重患者

援疆一年,王彦增除做好医院日常工作外,还承担着若羌县的各种医疗保障工作,每一次保障任务的路途动辄都是上千公里。

多少个日日夜夜,他奔波在荒凉的戈壁,铁干里克镇、吾塔木乡、祁曼塔格乡、罗布泊镇……他的足迹踏遍了若羌的各个角落,不畏艰辛,克服高原反应,圆满完成了每一次医疗保障任务。

让他记忆犹为深刻的是,疫情期间,他前往库尔勒转诊病危患者,来回十几个小时,二级防护,全程无休,深夜的戈壁滩零下二十度,虽然冻得瑟瑟发抖,但看到生命垂危的病人得到有效的救治时,他深感欣慰。

岁月如梭,时光飞逝。很快,王彦增的柔性援疆的工作已满一年,一年援疆路,一生援疆情!这一年中,他没有时间与家人团聚,每当听到电话里儿女深情的呼唤,父母病痛的埋怨,他恨不得立刻返回亲人身边陪伴他们。“胡杨树没有抱怨环境的残酷、恶劣,它们把跟扎在荒凉的碱土沙漠,枝丫伸进干燥的风沙中,顽强的生长着,千年不朽。”荒凉的戈壁滩上,在边疆大漠恶劣环境中生长的胡杨深深触动了他。也正是这种胡杨精神鼓舞着他度过了无数个思乡的夜晚,正是这种胡杨精神激励着他圆满完成了援疆工作任务!(宁晋县医院)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