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联盟学校2023年春季学期期中联考高二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神父_唐代_本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①羁旅行役是唐代驿站题壁诗的核心主题。在社会政治方面,唐太宗鉴于士族仍然垄断高官之途,为了平抑门第,他一方面命高士廉选《士族志》,以“立功、立德、立言”为标准,重新评估士族;另一方面,承袭隋代的科举制度延揽人才,促成唐代文人从初唐时期就怀抱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唐代大一统的政治格局吸引他们不但孜孜于游宦,也汲汲于从军。从唐初的“四杰”到五代的罗隐、徐铉,三百多年间成千上万的文人学子始终以入世的态度在漫漫古道上风尘劳顿,跋涉不已。即便是失意而出世,也都以名山大川为精神寄托而继续遨游四海。驿站就是古道上温暖的栖息之地,因此,驿站题壁诗多以羁旅行役为抒情主旨。

②感物即兴是唐代驿站题壁诗的最富于审美情趣的主题,蕴涵着创作主体体物入微的诗人意趣。驿站是漫漫征途的落脚点,随着旅途的深远,山水佳境,人事百端,风物民情,土俗乡音,一一展现眼前,唤起了诗人超出日常熟悉情境的新鲜特异的审美意趣。岑参《题金城临河驿楼》写道:“古戍依重险,高楼见五凉。山根盘驿道,河水浸城墙。庭树巢鹦鹉,园花隐麝香。忽如江浦上,忆作捕鱼郎。”岑参四十岁赴北庭,抵金城(今兰州),宿临河驿,近处有金城关,为历史上著名雄关。虽然黄河与雄关表征着边地险峻,驿楼内的树木、鹦鹉、香花却如同江浦风物,唤起诗人隐逸的向往。白居易《桐树馆重题》“阶前下马时,梁上题诗处。惨澹病使君,萧条老松树。自嗟还自哂,又向杭州去。”白居易从中书舍人任上改为出守杭州任刺史,由于满意这个地方的这个职位,路经故地,重又题诗,愉快上任的心情溢于言表。

③怀古伤逝是唐代题壁诗最富于历史意识和生命意识的主题。驿站环境或驿站建筑往往因其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亲人朋辈甚至心爱动物相联系而引发诗人思古幽情、伤逝悲情。唐代长安、关中通往汉中、四川的蜀道是几条富于历史蕴藉和现实价值的古道。历史蕴藉主要是三国文化,现实价值主要是天府之国从来就是关中京畿的直接后方,秦蜀一体,唇齿相依,玄宗奔蜀即一例。唐代许多著名诗人创作了大量蜀道诗。其中,有一部分就是驿站题壁诗,有的偏于纪行,有的偏于咏史。蜀道上朝天峡附近的筹笔驿、汉中城外的“天下第一驿”褒城驿是题诗最频的驿站。

(摘选自瞿明刚《满壁存亡俱是梦——唐代驿站趋壁诗的审美观照》)

材料二:

①题壁诗,即题写在墙壁厅柱之上的诗。这种方式曾风行于唐朝。有唐三百年,以这种方式发表的作品数量巨大,其文学价值也不容忽视,可以说是一笔值得关注的重要文学遗产。

②唐人题壁诗发达的原因,首先是因为文人雅士出行的机会颇多。《玉泉子》载,郑絪为御史,于商山道上歇马亭见一胜景,欲题诗于亭,“顾见一绝,染输尚湿,絪大讶其佳景,时南北无行人顾左右,但向来刘景在后二里。”原来刘景先行至此,即兴题诗,郑絪后至,欲即兴题诗,却被同行的刘景抢了先。由此可知行人前后相续是题壁增多的原因之一。

③然而话说回来,出行起金多并不足以构成题壁繁荣的唯一关键原因。一个明显的对比是,除唐代外,宋元明清也具备这样的条件,可这些朝代的题壁,却反而不及唐代之多,这说明另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唐人题壁之所以发达,重要客观因素之一是唐代纸张价格高,不易得,无法满足文士高涨的文学创作需求。既喜爱作诗又无处得纸,抑制不住创作冲动,就采取变通的办法题壁。如诗僧寒山与其友拾得过从甚密,每当灵感爆发即欲题诗,苦于无纸,只好将所得诗句题于树间石上。爱题诗的文人中,寒士尤多,他们生活窘迫,不可能备有大量纸张,于是树叶、树干、竹子、石壁、布帛、衣带、门窗……都被他们当作题写的材料。官衙寺院的墙壁多经粉刷,楹梁门柱光滑,最便题写,故题诗尤多。

展开全文

④从主观原因上说,题壁繁荣与文士表现自我露才扬名的心理动机有关。不难看出,题壁多集中在馆驿宫观寺庙岩洞等处。这些地方交通便利,游客众多,借助题壁这一方式来显示自己的文采风流,能收到很好的宣传效果,这恐怕是带有普遍性的创作心理。爱在风景秀丽之地题诗,事实上也确是唐代士子间很流行的一种风尚。《太平广记》卷三三《马自然》:“又南游霍桐山……有游行处,或宫观岩洞,多题诗句。”这样形成的题壁景观,在唐代不知凡几,从塞北的荒原废馆到江南的寺观楼阁,从邮堠、乡校、逆旅行舟之上,到巴山蜀路上的栈道之间,乃至瘴乡蛮境的石洞石林深处,都有唐人题刻。

(摘选自李德辉《唐人题壁诗诸问题探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唐代重新评估士族,承袭隋代的科举制度延揽人才,这些举措促成唐代文人从初唐时期就怀抱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

B.驿站是漫漫征途的落脚点,旅途中的山水佳境、人事百端、风物民情、土俗乡音等能唤起诗人新鲜特异的审美意趣。

C.唐代文士在漫漫古道上风尘劳顿,跋涉不已,或入世,或出世,他们出行机会多,这是唐人题壁诗繁荣的原因之一。

D.宋元明清文士和唐代一样出行机会多,但题壁诗数量却不及唐代,可能是因为这些朝代纸张易得,不一定需要题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以唐代题壁诗为话题,但两则材料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B.唐代驿站题壁诗赋有强烈的创作动因、复杂的情感蕴藉和丰富的审美价值。

C.唐人题壁诗很发达,既有时代环境的客观原因,也有诗人个体的主观原因。

D.题壁诗多在受众较多之处,能收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因此题壁诗都会留名。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是( )(3分)

A.项斯《赠金州姚合使君》:“官壁题诗尽,衙庭看鹤多。”

B.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C.张祜《题金陵渡》:“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D.《唐才子传·任蕃传》载,任蕃游山题诗壁间,“既去百余里,欲回改作‘半江水’,行到题处,他人已改矣”。

4.结合材料内容,请为“题壁诗”下定义。(4分)

5.曹不《典论·论文》中说,“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词,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礼拜二午睡时刻

加西亚·马尔克斯

①火车刚从震得发颤的赤褐色岩石隧道里开出来,就进入了一望无际、两边对称的香蕉林带。这里空气湿润,海风消失得无影无踪。从车窗飘进一股令人窒息的煤烟气。和铁路平行的狭窄小道上,有几辆牛车拉着一串串青香蕉。小道的另一边是光秃秃的空地,那里有装着电风扇的办公室,红砖砌成的兵营和一些住宅,住宅的阳台掩映在沾满尘土的棕榈树和玫瑰丛之间,阳台上摆着乳白色的椅子和小桌子。这时候正是上午十一点,天还不太热。

②她们是这节简陋的三等车厢里仅有的两名乘客。母女二人都穿著褴褛的丧服。小女孩把一个塑料食品袋和一束用报纸裹着的鲜花放在靠窗口的座位上。那位妇女眼皮上青筋暴露,身材矮小孱弱。在整个旅途中,她一直是直挺挺地背靠着椅子,两手按着膝盖上的一个漆皮剥落的皮包。她脸上露出那种安贫若素的人惯有的镇定安详的神情。

③十二点,天气热起来了。两个人开始吃饭,过了一会那位妇女停下来不吃了。小姑娘向窗外张望了一下,映入她眼帘的是一片荒凉的旷野。

④妈妈递给她一把梳子。“梳梳头!”妈妈说。

⑤小姑娘刚梳完头,火车已经开进一个镇子。“你要是还有什么事,现在赶快做好!”女人说,“往后就是渴死了,你也别喝水。尤其不许哭。”

⑥女孩子点点头,用湿漉漉的报纸把鲜花包好。汽笛响过后,火车减低了速度,不一会儿就停了下来。

⑦母女俩下了车,走过荒凉的车站,沿着杏树荫悄悄地走进小镇。她们尽量不去惊扰别人的午睡,径直朝神父家走去。这是八月的一个礼拜二,小镇热得像个蒸笼。快两点了,镇上的居民都困乏得睡午觉去了。从十一点起,商店、公共机关、学校就关了门,要等到将近四点钟火车返回的时候才开门。

⑧母亲用手指敲了敲纱门,等了一会儿又去叫门。在离纱门不远的地方有人细声慢语地问:

⑨“谁啊?”

⑩“我要找神父,”她说。

⑪“神父在睡觉呢!”

⑫“我有急事,”妇女固执地说。她的声调很平静,又很执拗。

⑬大门悄悄地打开了一条缝,一个又矮又胖的中年妇女探身出来。她戴着一副厚厚的眼镜,眼睛显得特别小。

⑭“他叫你们三点钟以后再来,”她把声音压得低低地说。“他才躺下五分钟。”

⑮“火车三点半就要开了,”母亲说。

⑯“那好吧!”她说。

⑰房间深处的门开了。神父用手帕揩拭着眼镜,从里面走出来。他一戴上眼镜,马上可以看出他是那位开门的妇女的哥哥。

⑱“你有什么事?”他问。

⑲“我要借用一下公墓的钥匙。”女人说。

⑳“天太热了,”他说。“你们可以等到太阳落山嘛!”

㉑女人默默地摇了摇头。

㉒“你们想去看哪一座墓?”他问道。

㉓“卡洛斯·森特诺的墓。”女人回答说。

㉔“谁?”

㉕“卡洛斯·森特诺。”女人重复了一遍。

㉖神父还是听不明白。

㉗“就是上礼拜在这儿被人打死的那个小偷,”女人不动声色地说,“我是他母亲。”

㉘神父打量了她一眼。那个女人忍住悲痛,两眼直直地盯住神父。神父的脸刷地一下子红了。他询问了基本情况,好填表格。女人毫不迟疑地、详尽准确地做了回答,仿佛是在念一份写好的材料。神父头上开始冒汗了。

㉙事情发生在上礼拜一凌晨三点钟,离开这里几条街的地方。寡妇雷薇卡太太孤身一人住在一所堆满东西的房子里。那一天,在细雨的淅沥声中雷薇卡太太听见有人从外边撬临街的门。她没有开灯,就朝大厅走去。二十八年的独身生活在她身上产生的恐惧感使她不但能够想象出门在哪里,而且能够准确地知道门锁的高度。她两手举起枪,闭上眼睛,猛一扣扳机。这是她生平第一次打枪。枪响之后,周围立刻又寂然无声了,只有细雨落在锌皮屋顶上发出滴滴答答的声响。清晨,在雷薇卡太太家的门前倒卧着一具男尸。死者的鼻子被打得粉碎,他穿着一件花条的法兰线上衣,一条普通的裤子腰中没有系皮带,而是系着一根麻绳,光着脚。镇上没有人认识他是谁。

㉚神父又走到柜子跟前,把钥匙摘下来,用食指指着写了字的那一页上的一处地方,眼睛瞧着那个女人,说:“在这儿签个字吧!”

㉛女人把皮包央在腋下,胡乱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㉜神父吁了一口气。

㉝“您从来没有想过要把他引上正道吗?”

㉞女人回答说:“他是一个非常好的人。”

㉟神父看她们根本没有要哭的意思,感到颇为惊异。那个女人还是神色自如的继续说:

㊱“我告诉过他不要偷人家的东西吃,他很听我的话。过去他当拳击手,有时候叫人打得三天起不来床。”

㊲“他没有办法,把牙全部拔掉了。”女孩子插嘴说。

㊳“哎!上帝的意志是难以捉摸的,”神父说。

㊴在这个钟点,大街上通常是没有人的。可是现在不光是孩子们在街上,在杏树下面还聚集着一群群的大人。神父一看大街上乱哄哄的反常样子,心里顿时就明白了。他悄悄地把大门关上。

㊵“等一会儿走吧,”他说。

㊶“人们都知道了。”神父的妹妹喃喃地说。

㊷“要不从院子的门出去。”神父说。

㊸“那也一样,”他妹妹说,“窗子外面净是人!”

㊹到这个时候,那个女人好像还不知道出了什么事。她透过纱门朝大街上看了看,然后从小女孩的手里把鲜花夺过去,就向大门走去。女孩子跟在她的后面。

㊺“会把你们晒坏的,”神父的妹妹说。“等一等,我借给你们一把阳伞。”

㊻“谢谢!”那个妇女回答说。“我们这样很好。”她挽着小姑娘的手朝大街走去。

(本文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篇多有环境描写,如“令人窒息的煤烟气”“光秃秃的空地”等,写出了人物活动的环境,奠定了不甚明快的叙述基调。

B.作者以插叙手法回放了上个礼拜在小镇上发生的案件,这段描写让读者对“小偷”有了初步的印象,也使情节更加完整。

C.平淡叙述是小说的亮点,作者在不动声色中描述事件的经过,制造内在的叙述张力,因此,本文少有生动的细节描写。

D.本文悬念的设置可谓匠心独运,文中被打死的人到底是不是小偷,文章一直没有明确的讲述,给了读者想象的空间。

7.下列对本文人物形象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母亲强忍丧子之痛,勇敢面对来自小镇居民施加的“审判”,她给“小偷”送来名字,是对儿子尊严的守护。

B.神父本来是以“小偷家属”的眼光来看待母女俩的,但母亲的言行,让神父对她肃然起敬,进而产生认同心理。

C.“小女孩”是个懵懂的孩子,对哥哥的死亡,她可能意识上还比较模糊,但她对哥哥有一份源自内心深处的亲情。

D.神父的妹妹心思细腻,在母女离开的时候,提醒“窗子外面净是人!”“会把你们晒坏的”,表现出对母女的关切。

8.小说在叙述故事时,母亲与神父交涉、拳击手的死亡经过等内容详写,而小镇人们的反应等内容则以略写的方式呈现,这样叙述有什么效果?(6分)

9.德国文艺理论家莱辛认为,小说在处理情感上,不宜饱满和激烈,适当的节制会起到更好的效果。本文善用“节制”的方式表达人物情感,追求适当的“隐忍”以获得更大的情感张力,请举例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张咏,字复之,濮州鄄城人。太平兴国五年,郡举进士,议以咏首荐。有夙儒张覃者未第,咏与寇准致书郡将,荐覃为首,众许其能让。会李沆、宋湜、寇准连荐其才,以为荆湖北路转运使。奏罢归、峡二州水递夫。就转太常博士。太宗闻其强干,召还。张永德为并、代都部署,有小校犯法,笞之至死。诏案其罪。咏封还诏书,且言:“陛下方委永德边任,若以一部校故,推辱主帅,臣恐下有轻上之心。”太宗不从。未几,果有营兵胁诉军校者,咏引前事为言,太宗改容劳之。

出知益州,时李顺构乱,王继恩、上官正总兵攻讨,顿师不进。咏以言激正,勉其亲行,仍盛为供帐饯之。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初,蜀士知向学,而不乐仕宦。咏察郡人张及、李畋、张逵者皆有学行,为乡里所称;遂敦勉就举,而三人者悉登科。士由是知劝。

成平二年,夏,咏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属岁歉,民多私鬻盐以自给。捕获犯者数百人,咏悉宽其罚而遣之。官属请曰:“不痛绳之,恐无以禁。”咏曰钱塘十万家,饥者八九,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俟秋成,当仍旧法。五年,真宗以咏前在蜀治行优异,复命知益州。会遣谢涛巡抚西蜀,上因令传谕咏曰:“得卿在蜀,朕无西顾之忧矣。”

咏与青州傅霖少同学。霖隐不仕。咏既显,求霖者三十年,不可得。至是来谒,阍吏白傅霖请见,咏责之曰:“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大中祥符八年卒,年七十。赠左仆射,谥忠定。

(节选自《宋史 张咏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咏曰/钱塘十万家饥者/八九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俟秋成/当仍旧法

B.咏曰/钱塘十万家/饥者八九/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俟秋成当/仍旧法

C.咏曰/钱塘十万家饥者/八九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俟秋成当/仍旧法

D.咏曰/钱塘十万家/饥者八九/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俟秋成/当仍旧法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复之,是张咏的字。古人幼时取名定字,字和名多有意义上的联系。对平辈或者尊辈称字,有礼貌和尊敬之意。

B.成平二年,是用帝王年号纪年,与“元和十年”(《琵琶行》)、“乾隆三十九年”(《登泰山记》)的纪年方式相同。

C.名之,“名”即“直呼其名”。这与“因舍其名”(《种树郭橐驼传》)、“而此独以钟名”(《石钟山记》)中“名”的意思不同。

D.卒,死。《礼记》中对死的称谓等级有崩、薨、卒、不禄、死等,其中,大夫死曰“卒”,庶人死曰“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因才华横溢,张咏受到众人推崇,在李沆、宋浞、寇准的接连推荐下,朝廷授任张咏担任荆湖北路转运使。

B.张咏任职益州期间,李顺作乱,叛军胁迫很多百姓跟随,张咏向民众晓喻朝廷的恩德和信义,使之各自回乡。

C.有一民家子与姊婿争夺家财,张咏针对遗嘱内容,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变通,把七成的财产判给民家子。

D.张咏曾在蜀地政绩优异,后又受命任职益州,为表达对他的赞赏,皇帝特意派遣谢涛巡抚西蜀向他传谕。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陛下方委永德边任,若以一部校故,推辱主帅,臣恐下有轻上之心。(4分)

(2)属岁歉,民多私鬻盐以自给,捕获犯者数百人。(4分)

14.张咏尊重人才,积极为国选材,请结合文本内容分别举例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题。

哀郢①(其一)

宋·陆游

远接商周祚最长,北盟齐晋势争强。

章华歌舞终萧瑟,云梦风烟旧莽苍。

草合故宫惟雁起,盗穿荒冢有狐藏。

离骚未尽灵均恨,志士千秋泪满裳。

【注】①公元1166年,陆游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而被罢黜回乡。在家乡穷居四年后于公元1170年出任夔州通判。初夏,他从家乡出发,九月过荆州,写下此诗。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远接”“最长”“争强”等词表明楚国国运由来久长,楚国也曾和齐晋结盟,对抗强秦,一争天下。

B.颔联与姜夔的“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都运用拟人的手法抒发了物是人非,昔盛今衰的感慨。

C.颈联写眼前所见之景:郢都宫殿野草滋蔓,雁群时时飞起:被盗掘的荒坟野冢,成了狐兔藏身之地。

D.此诗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议论、抒情、描写相结合,在对历史的评述和景物的描写中抒发深沉的情感。

16.本诗的尾联运用典故抒情,蕴藉丰富,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离骚》中,诗人借坚贞芳香、经冬不枯的植物表现自己早晚勤勉修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密在《陈情表》中,从“外”与“内”两个方面表现自己孤苦伶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数字在诗歌中特别常见,请你从《蜀道难》中写出任意两句(无需上下句对应,单独一句诗就 可)带数字的诗句。“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作家为了一篇文章认真构思,持续修改,画家为了一幅作品精心打磨,不弃微末,歌唱家为了一首歌曲倾注情感,反复练习……为什么一定要这样不辞劳苦、精益求精?很多人也许会给出相同的回答:“有意义”。其实,意义意味着价值,有意义的人生才是值得过的人生。人们愿意在有意义的事情上投入精力,正因为这样的过程能够体现人生意义。

“人最终关切的,是自己的存在及意义”。曾经,路遥凭借小说《人生》收获巨大成功,很快便被鲜花和掌声包围,但他对① 、轻松安逸的生活始终保持着警惕。在给亲人的信中,他如此写道: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会活得更为充实。

然而,追寻意义的旅程,不可能② 。现实中,有的人在浮华中迷失自我,被事物外在的表象遮挡了视线:有的人紧盯着物质财富,房子、车子、票子样样不缺,精神世界却 ③ ;有的人贪恋职位官帽,除此之外心无所寄、情无所托,只能在患得患失的焦虑中艰难度日。如果一个人缺少对意义的关注和思考,就容易被各种诱惑所扰、长此以往,会失去干事创业的激情与斗志,进而陷入空虚无聊。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科学家发现疾病和防治疾病是十分艰巨的挑战,但是,也许你并不了解,① ,而且越来越难。去年5月,在欧洲发现猴痘之后,有研究人员给世界卫生组织写信称, ② ,因为现在的猴痘在发病地区、传播途径和传播方式上都有了变化。8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面向全球为猴痘征集新名称。根据评估,加拿大男性健康组织的主管塞缪尔·米列洛提交的新名称Mpox是目前最受欢迎的建议之一。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急诊医师杰里米·福斯特提交的新名称为OPOXID—22,也有不少人为这个“技术流”名称点赞。

在公开征集新名称的前几天,一个包括多名著名非洲科学家在内的29人小组写信给世界卫生组织呼吁,应将“西非”“中非”或“刚果盆地”等猴痘演化分支名称重新命名。世界卫生组织从善如流,宣布对猴痘病毒分支重新命名,将先前命名的刚果盆地分支更名为分支1,西非分支更名为分支1l。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因为猴痘而将非洲视为“疾病大熔炉”,消除对猴子和非洲大陆的污名。事实上,猴子在猴痘的病毒传播过程中没有发挥多少作用。世界卫生组织强调,止伤害甚至杀死猴子。③ ,应停止伤害甚至杀死猴子。

2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西非”“中非”“刚果盆地”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我国自行研制的“东方红一号”准确进入预定地球轨道,开创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

B.哈姆莱特登台念“生存还是毁灭”这段台词时,奥菲利娅一直待在舞台上装作正在读书。

C.平常人读小说,以为既是“小”说,一定无关宏旨,所以随便一看,看完了就顺手一扔。

D.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孟子》中说:“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意思是一个人只有对某些事舍弃不干,然后才可以有所作为。《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的种树之道,既需有为之举,又含无为之妙。

作为担当复兴大任的新时代的青年,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结合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A(根据原文材料一第一段,促成唐代文人从初唐时期就怀抱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的原因是唐代“承袭隋代的科举制度延揽人才”。)

2.D(根据材料二最后一段,“题壁诗都会留名”于文无据。)

3.D(A项说明题壁在唐代社会流行很广,是现象;B、C项借题壁诗表达羁旅之愁,是题壁诗的主题。A、B、C三项都与题壁诗发达原因无关。D项代任蕃改诗的,就是随任蕃之后而至的文士。这说明,唐代出行人多,行人前后相续,符合材料二中唐代题壁诗发达的原因之一是“文人雅士出行的机会颇多”的观点。)

4.参考答案一:题壁诗是受客观环境和诗人心理主观心理等原因影响而题写在墙壁厅柱之上的能反映复杂的情感蕴藉和丰富的审美价值的诗。

参考答案二:题壁诗是受客观环境和诗人心理主观心理等原因影响而题写在墙壁厅柱之上的蕴含羁旅行役、感物即兴、怀古伤逝等主题的诗。(如写出时间、列举原因的,酌情给分。)

(解析及评分标准:本题考查学生信息提取与概括的能力。提取信息时,从材料一提取唐代题壁诗的情感蕴藉和审美价值,从材料二提取唐代题壁诗发达的原因。提取信息时,还应注意“题壁”一词地点意义。原因1分,主题1分,位置信息1分,下定义句式1分)

5.①曹丕语意是指古代的作者,投身于写作,把自己的思想意见表现在文章书籍中,就不必借史家的言辞,也不必托高官的权势,而声名自然能流传后世。

②古之作者借文章表达思想,唐代诗人题诗于壁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③古人以立言扬名于后,题壁诗多在交通便利之处,受众较多,易于传播,诗人不必借他人之手,题壁就可以表现自我,扬名于世。

(解析及评分标准: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问题。作答本题,应先指出对曹丕语意的理解,然后结合材料谈看法,可从“立言”“言志”“扬名”这三步逐步展开。答出一点1分,答出两点3分,答出三点4分)

6.C(“本文少有生动的细节描写”错)。

7.B(“肃然起敬”“进而产生认同心理”有误,神父虽然诧异母亲的坚强,但并未“肃然起敬”,对她没有产生认同心理,他内心一直认为卡洛斯•森特诺是小偷,觉得母亲没有教育引导儿子走上正道。)

8.①母亲与神父交涉、拳击手的死亡经过等内容详写,叙述节奏较慢,其他内容略写,叙述节奏较快,使得情节张弛有度。

②具体表现母亲悲痛欲绝、坚强隐忍性格的内容详写,小镇人们(次要人物)的反应等内容则略写,使主要人物形象更丰满。

③拳击手死亡的经过详写,暗示他的死亡可能源于一场误会,叙述更有张力,激发读者想象,使得小说的主题更加多元化。

(解析及评分标准:本题考查对叙述效果的分析,应结合文本内容多角度作答。①属于总述,②③为分述,每点2分,共6分。)

9.①用坚强克制悲伤:“她一直是直挺挺地背靠着椅子,两手按着膝盖上的一个漆皮剥落的皮包。她脸上露出那种安贫若素的人惯有的镇定安详的神情。”

②用命令克制脆弱:如下车前她命令女儿:“把鞋穿上!”“梳梳头!”“你要是还有什么事,现在赶快做好!”“尤其不许哭。”

③用执拗克制激动:如,母亲在找到神父之后的一番话,“我要找神父。”“我有急事。”“火车三点半就要开了。”

④用回忆克制痛苦:如“他是一个非常好的人。”“他很听我的话。过去他当拳击手,有时候叫人打得三天起不来床。”

⑤用景物衬托心情:母女乘车时有大量的自然环境描写,突出景物的荒凉、单调,衬托了人物内心的悲痛之情。

(解析及评分标准:本题考查对“情感节制”这一概念的理解和对人物心理、情感的把握;要求学生对人物情感分析准确并且具备一定的概括能力;如果分析准确但概括不到位的,也可酌情给分;每点2分,任答三条可得6分。)

10.D(张咏说:“钱塘一带有十万家民众,饥饿的人有八九万,(这些人)如果不靠贩卖私盐来养活自己,将来如果像蜂群一样聚焦起来成为强盗,那么就会成为很大的祸害。等秋天收获了,当会依旧按照旧法办事。”)

11.A(“古人幼时取名定字”错;古人幼时取名,成年定字。故A项有误。B“成平二年”“元和十年”“乾隆三十九年”均为帝王年号纪年法。C“因舍其名”,“名”为“名字”;“而此独以钟名”,“名”为“命名”。D项正确。)

12.D(“为表达对他的赞赏,皇帝特意派遣谢涛巡抚西蜀,向他传谕”有误,原文为“会遣谢涛巡抚西蜀,上因令传谕咏曰……”。)

13.(1)陛下正(刚刚)交付给张永德边关重任,如果因为一个小校官的缘故,使主帅受辱,臣恐怕将会有下级轻视上级之心。(“方”“以”“轻”各1分,句意1分)

(2)正值饥荒(收成不好),百姓有很多人私自卖盐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官府)捕获了几百个犯法的人。(“属”“岁歉”“鬻”各1分,句意1分)

14.尊重人才:守门的小吏通报傅霖来访的时候,直呼其名,遭到张咏的严厉斥责。为国选材:①濮州推举进士的时候,张咏推举未考中进士的夙儒张覃。②张咏敦促勉励蜀地士人参加科举考试,引领他们走上仕途。

(解析及评分标准:张咏严厉斥责守门的小吏对傅霖直呼其名,表现了对人才的尊重。张咏把夙儒张覃推举为进士,敦促勉励蜀地士人参加科举考试,这两个事例均能说明张咏积极为国选材;“尊重人才”“为国选材”必须分别举例。一共3点,每点1分。)

【参考译文】

张咏字复之,濮州鄄城人。少年时意气豪放,不拘小节,即使贫贱时外出交游,也不曾居人之下。太平兴国五年,濮州推举进士,众议首先推荐张咏。当地有个叫张覃的老儒生还没考中进士,张咏就和寇准写信给本州守将,推荐张覃做首选,众人都赞许张咏能够谦让。正逢李沆、宋浞、寇准接连推荐他的才干,(朝廷)授任他为荆湖北路转运使。(张咏)上奏建议罢除归、峡二州的水递役夫。就地转为太常博士。宋太宗听说他的精明强干,召他回朝。张永德任并、代都部署,有个小校官犯了法,被他鞭打致死。皇帝下诏审理他的罪行。张咏将诏书封存退还,并且说:“陛下正交付给张永德边关重任,如果因为一个小校官的缘故,使主帅受辱,臣恐怕将会有下级轻视上级之心。”太宗没有听从。不久,果然有士兵联合控告军校的事发生,张咏引用前次的事情来议论,太宗为此动容并抚慰他。

出任益州知州,当时李顺作乱,王继恩、上官正统兵攻讨,却让军队滞留不进。张咏用言语激励上官正,勉励他亲自出击,并盛情地陈设帷帐为他饯行。上官正因此决意出兵深入,终于大获全胜。当叛军侵犯劫掠的时候,民众有很多人被胁迫跟随叛军的,张咏下达公文向他们晓喻朝廷的恩德和信义,使他们各自回到乡里。当初,蜀地士人知道要读书学习,但不喜欢做官。张咏考察州里的张及、李畋、张逵等人都有学问品行,受到乡里的称赞;于是敦促勉励他们参加科举考试,这三个人果然考取了进士。士子们从此懂得了努力上进。

成平二年夏天,张咏以工部侍郎身份出任杭州知州。正值(恰逢)饥荒(收成不好),百姓有很多人私自卖盐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官府)捕获了几百个犯法的人,张咏全都减轻刑罚然后遣散他们。部下属官请求说:“不严加制裁,恐怕无法禁止此事。”张咏说:“钱塘一带有十万家民众,饥饿的人有八九万,(这些人)如果不靠贩卖私盐来养活自己,将来如果像蜂群一样聚焦起来成为强盗,那么就会成为很大的祸害。等秋天收获了,当会依旧按照旧法办事。”有户民家的儿子与姐夫为家产打官司。女婿说岳父将死的时候,这儿子才三岁,所以自己受命掌管家中钱财产业;而且有遗书,让女婿他日将十分之三的财产分给儿子,其余的十分之七给女婿。张咏看了遗嘱,拿酒洒在地上,说:“你岳父是个聪明人,因儿子年幼所以(把财产)嘱托给你。如果将十分之七给儿子,那儿子就会死在你手里了。”立即命令将财产的十分之七分给那儿子,余下的十分之三给女婿。百姓都佩服他明智的判决。

(成平)五年,宋真宗因为张咏以前在蜀地政绩优异,又任命他担任益州知州。恰逢朝廷派遣谢涛巡视西蜀,皇上因此令他转告张咏说:“有爱卿在蜀地,我没有西面的忧虑了。”

张咏与青州人傅霖年少时同师受业。傅霖隐居不做官。张咏显贵之后,三十年也没找到(他)。到这时他来谒见,守门的小吏来报告说傅霖求见,张咏责骂他说:“傅先生是天下的贤士,我尚且没机会跟他成为朋友,你是什么样的人,竟敢直呼其名!”大中祥符八年张咏去世,享年七十岁。追封左仆射,谥号忠定。

15.B(“都运用拟人的手法”错,本诗的颔联没有运用到拟人的手法。)

16.①诗人借“离骚未尽”抒发对屈原的凭吊和敬仰之情及自己的爱国之情;

②诗人借“灵均恨”抒发了对小人当道,朝廷苟且偷安,腐败昏聩的怨愤之情;③诗人以屈原自况,抒发自己仕途坎坷,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每点2分,共6分,有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诗歌赏析】

诗歌从回顾楚国兴起和发展的历史着笔,与其衰落败亡的结局以及今日遗址荒芜的景象,作强烈的对比。“远接商周祚最长,北盟齐晋势争强。”是说楚国远承商周二代的王业,国统由来久长,在发展鼎盛时期,曾和齐晋结盟,对抗强秦。楚原是商的属国,后至周,又被周成王正式封为诸侯国。因此可以说“是远接商周祚最长”了。“祚”,指王统。

第二联顺接上联意,写楚国最终由盛而衰,以至为秦所灭。“章华歌舞终萧瑟”,写的便是这种历史的结局。“章华”,即章华台,楚国离宫,旧址有几处,此当指沙市之豫章台。当年章华台上的歌舞,早已萧索寂寥了,但是,“云梦风烟旧莽苍”:楚地著名的云梦泽,气象依旧,风烟迷蒙,阔大苍茫。这里,诗人以章华歌舞之短暂映照云梦风烟之永恒,产生强烈对比,抒发物是人非之感叹,揭示出历史发展之无情。

第三联由历史的回顾转为对眼前景象的描写:“草合故宫惟雁起,盗穿荒冢有狐藏。”当年郢都宫殿旧址,如今已野草滋蔓,唯见雁群时时飞起;早已被盗掘的荒坟野冢,如今成了狐兔藏身之所。这景象是多么凄凉败落,它既是诗人眼前所见之景,又是当年楚国衰亡的象征。而导致楚国衰亡的原因,正是屈原在《离骚》中所尖锐指出的,贵族蒙蔽君王,嫉贤还能,朋比为奸惑乱国政。这一历史的教训,使得千秋仁人志士莫不感到感慨万分,热泪沾裳。

末联“离骚未尽灵均恨,志士千秋泪满裳。”是诗人对楚之衰亡所作的结论,也是全诗主旨之所在。“灵均”是屈原的字,“灵均恨”,既是屈原在《离骚》中所无法尽情宣泄的家国无穷之恨,也是陆游在这首诗中所要表达的与屈原共命之叹。

17.①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②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③尔来四万八千岁、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百步九折萦岩峦、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解析及评分标准: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①易错字:搴、阰;②易错字:僮;③注意审题,两句必须出自《蜀道难》,诗句中必须含数字。每句1分,共6分。)

18.①功成名就②一帆风顺(一马平川,一蹴而就)③一贫如洗(空无一物,空空如也)

(解析及评分标准:填写成语时一定要重视上下文的语境,如第一处的成语,要结合“路遥凭借小说《人生》收获巨大成功”这一语境拟写,有的同学填“高枕无忧”“安享尊荣”就不大合适了;第二个成语难度不大,因为语境明显;第三个空要凸显精神的贫穷。有的同学填“萎靡不振”“死气沉沉”就脱离语境了。每空1分,共3分。)

19.一个人如果缺少对意义的关注和思考,就容易被各种诱惑所扰。长此以往,会失去干事创业的激情与斗志,进而陷入空虚无聊的境地。

(解析及评分标准:原句有两处错误,一处是主语残缺,“一个人”应该在“如果”前面;一处是缺少宾语中心语,应改为“陷入空虚无聊的境地”。改对一处给2分;改对两处给4分。)

20.①设问:先用“为什么一定要这样不辞劳苦、精益求精”提问,然后自己作答,有提请注意、引导思考、强化回答内容的效果;

②排比:连用三个“为了”的语句,形式整齐,节奏感强,把各行业不辞劳苦、精益求精的做法有层次地列举出来,肯定了这样的过程能够体现人生意义。

(解析及评分标准:①答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设问的表达效果,二是排比的表达效果。②第一个方面分析设问的表达效果,答出“提请注意”(吸引读者,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引导思考”、“强化回答内容”(这样的过程能够体现人生意义)中的任何一点即得2分。③第二个方面分析排比的表达效果,有两个要点:一是形式表达效果,可表述为“形式整齐,节奏感强”(琅琅上口,具有音律美);二是内容表达效果,可表述为“把各行业不辞劳苦、精益求精的做法有层次地列举出来”,共2分,每个要点1分。)

21.A(文中的引号表特定称谓。A项表示特定称谓。B项表示引用。C项表示突出强调。D项表示反讽。)

(解析:本题是对引号几种重要用法的考查,本题考核的四种用法是“特定称谓”“引用”“强调”“反讽”,除此之外还有“特殊含义”这种用法。)

22.①给疾病命名也很难②应当对猴痘重新命名③猴痘疫情与猴子没有关联(解析及评分标准: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后文探讨的问题是“给疾病命名”,结合后句“而且越来越难”可知本空应填“给疾病命名也很难”。第二空,由后句的原因可以分析出,该研究人员写信给世界卫生组织的目的是“应当对猴痘重新命名”,意思对即可。第三空,由上句“猴子在猴痘的病毒传播过程中没有发挥多少作用”和下句“应停止伤害甚至杀死猴子”可知本空应填“猴痘疫情与猴子没有关联”。每空2分,共6分。)

23.审题分析:

综合把握材料的意旨,需要有“有为”与“无为”的辩证思维。面对纷繁芜杂的社会现象及事物,一定要甄别、选择,有些事情“无为”方能成就事业、人生等的“有为”,方能体现人的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再者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应该学会选择、取舍,才能专心致志地学好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做好自己擅长的工作,有所作为,成就一番事业。写作对象是“担当复兴大任的青年”,提醒学生要有大局意识,将“小我”融入到“大我”中去。

【作文评价整体要求】

文风端正,文脉清晰,文气顺畅。

思想积极向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切合题意,符合试题的材料、情境与任务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密,结构严谨,论证充分,思考具有独立性;表达准确流畅,合理运用词语、句式、修辞等。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