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新高考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联考语文试题_姥姥_小说_叙事

广东省新高考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联考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源远流长的历史叙事,在总体上是采取全知视角的。因为关于历史不仅要多方搜集材料,全面地实录史实,而且要探其因果原委、来龙去脉,以便“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没有全知视角,是难以全方位地表现重大历史事件的复杂因果关系、人事关系和兴衰存亡的形态的。

需要注意,历史叙事在总体上采取全知视角,但并不排除其局部描写上采取限知的视角。在某种意义上,限知视角是对全知视角的有限性的认可、突破和发挥。一些精彩的历史叙事片段由于采取限知视角,在事件原因、过程和结果的发展链条中出现了表现和隐藏、外在事态和深层原委之间的张力,使叙述委婉曲折,耐人寻味。此类片段往往成为历史叙事趋于精致化的标志。比如《左传·庄公十年》写“曹刿论战”,没有节外生枝地介绍曹刿的家世生平,也没有追述他从何处学得军事知识和谋略,只是寸步不离地追随着他的行踪,从他的家乡走到宫廷,然后又走上战场。视角限知使长勺战场的描写具有清晰的层次和顺序,当曹刿在长勺战场指挥作战时,人们看到他的行为;战争获胜之后,他以士气和战机、侦察和决策的道理解释自己的行为,人们看到的已是他的心思。限知视角把各种社会层面和人物行为心理各个层面的展示,写成了一个从容不迫、井然有序的认知过程,它设置悬念又化解悬念,欲擒故纵,使文本内部充满波折和由波折所带来的活力。

限知视角所表达的乃是一种感觉世界的方式,由全知到限知,意味着人们感知世界时能够把表象和实质相分离。因而限知视角的出现,反映了人们审美地感知世界的层面变得深邃和丰富。

(摘编自杨义《中国叙事学》)

材料二:

不管是“新小说”家,还是“五四”作家,对传统文学的借鉴,都不只是一种简单的“接受”,而是复杂得多的“转化”。由于大量笑话、轶闻的插入,晚清长篇小说结构解体,为短篇小说的兴起提供了条件。更重要的是,它使一部分作家开始尝试采用倒装叙述和限制叙述——尽管还十分简陋。由于答问形式的启迪,“新小说”家创造了“似说部非说部”“似论著非论著”的小说形式,以议论而不是以情节为结构中心,这对传统小说叙事结构是一个冲击,尽管成就很小,却不失为一次悲壮的失败。借鉴游记手法,把心理描写局限于旅人一人,把故事讲述隶属于旅人耳目,把景物呈现依附于旅人脚步——这样一来,中国长篇小说无意中突破了传统的全知叙事,采用了第三人称限制视角。至于采用日记体书信体形式叙述故事,当然不可避免地抛弃了传统的说书人腔调;倘若注重人物思绪并突出作家审美个性,日记体书信体小说更可能因不再采用连贯叙述,也不再以情节为结构中心,而全面突破传统小说叙事模式。

“史传”与“诗骚”,既是文学形式,又是文学精神。“史传”传统诱使作家热衷于以小人物写大时代,倘若把历史画面的展现局限在作为贯穿线索的小人物视野之内,小说便突破了传统的全知叙事。“史传”传统间接促成小说叙事角度的转变,可又严重妨碍了这一转变的真正完成——作家往往为了补正史之阙而轻易抛弃视角人物,转而大写事变的各种琐事轶闻。“诗骚”传统使中国作家先天性地倾向于“抒情诗的小说”。引“诗骚”入小说,突出情调和意境,强调即兴与抒情,必然大大降低情节在小说整体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中国小说叙事结构的转变铺平了道路。

展开全文

“史传”与“诗骚”作为支配中国叙事文学发展的两种主要的文学精神,不单自身影响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还制约着小说家引其他文学形式入小说的方向和效果。“新小说”注重“史传”,故更热衷于引轶闻、游记入小说;“五四”作家注重“诗骚”,故对引日记、书信入小说更感兴趣。“新小说”与“五四”小说的基本面貌,跟这两代作家对这两种文学精神的不同选择大有关系。

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并非自然而然完成的。在这中间,西方小说起了不容抹煞的积极作用。《儒林外史》和《红楼梦》并没有直接演变为《老残游记》,更不用说《狂人日记》。“新小说”家和“五四”作家对西方小说态度有差别,接受能力也有高低,可接受过其“洗礼”则是毫无疑问的。不管是林纾“西人文体,何乃甚类我史迁也”的“以中化西”,还是郁达夫“中国小说的世界化”的“以西化中”,都是特定历史环境下的中西对话。立足点不同,效果也不同,但追求创造性转化的心态却是一致的。

西方小说输入引起的对其表现技巧的模仿,与中国小说从文学结构的边缘向中心移动过程中对传统文学养分的吸收(通过传统文学形式的创造性转化来实现),这两者的合力共同促成了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尽管在此中间,“输入新知”占主导地位,但不能无视并非无足轻重的“转化传统”。

(摘编自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全方位地表现历史事件的复杂因果关系、人事关系和兴衰存亡的形态,中国传统历史叙事常采取全知视角。

B.“曹刿论战”的故事描写了曹刿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以限知视角叙事突出了曹刿的深谋远虑、从容不迫。

C.一部分“新小说”家开始尝试简单的倒装叙述和限制叙述,这与他们插入大量笑话、轶闻进行小说创作有关。

D.“新小说”家和“五四”作家对西方小说态度不一样,接受能力也有高低,但追求创造性转化的心态却是一致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叙事视角的问题,但两则材料所谈问题的侧重点不相同。

B.限知视角是对全知视角的有限性的认可、突破和发挥,因而比全知视角要优越。

C.“新小说”家和“五四”作家对传统的不同兴趣,决定了两类小说不同的面貌。

D.《红楼梦》不能直接演变成《狂人日记》,是因为曹雪芹未受到西方小说的洗礼。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限知视角”论据的一项是()

A.金圣叹评点《水浒传》第二十六回,在原文添改了“只听得”三字。

B.脂砚斋点评《红楼梦》第三回“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众人目中,只此一句足矣。

C.“米考伯先生的困难更增加了我精神上的痛苦。”(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

D.“昨晚迷惑过聂赫留朵夫的魔鬼,此刻又在他心里说话。”(列夫·托尔斯泰《复活》)

4.请简要概括中国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

5.“新小说”家和“五四”作家对中国传统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化,给当今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带来哪些有益的启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筑园

计文君

辛苦。

记忆的开端,是光斑闪烁的情景片段——站在姥姥的藤椅前,她给我擦泪,说:“只有诗人的孩子,才有这样的名字……”

姥姥的语调像时间一样不动声色,一句接一句,淌过去,仿佛说的是日升月落春去秋来……那个诗人的故事,缺乏绵密连贯的情节,疑惑的风在裂缝里钻来钻去,吹出引诱的哨声:诗人是什么人?别的地方是什么地方?

很多个夜晚,躺在床上,听这栋建于1895年的三层小楼跟太平湾吹过来的海风嘀嘀咕咕。快一百年了,它们有很多隐秘的话题可以嘀咕。墙角壁纸受潮剥落,幽暗的光线里,看起来是墙壁在裂开,藏在墙里面的东西,正要出来。我缩进被子里,不理它们,它们也就缩回墙里去了……

“姥姥,那是什么花?”我问。

“小儿啊,那是紫薇花,十月了,还开得这么好……”姥姥回答。

紫薇花下是路牌,路牌上有字,“正”——念不下去了,姥姥就教给我:“正阳关路——正确的正,太阳的阳……”

姥姥拽着我的手去买菜,一路回答着我的提问。

我喜欢去菜市场,能认识很多东西。姥姥买的那几根嫩白碧绿的棒棒,叫茭白,堆在地上那堆沾着泥巴的圆东西,我不认识,蹲下,盯着看,黑紫的皮,冒着芽儿,姥姥也蹲下,说:“这是荸荠,又叫马蹄……”

我双手捧了三个荸荠举起来,说:“我们买三个……”

买三个,因为家里有三口人,姥姥,我,还有姨姥姥。姥姥和卖菜伯伯都笑了。伯伯伸手抓过荸荠,他的胳膊和姥姥的胳膊在我头顶推让,三个荸荠落在我们的菜篮子里,姥姥让我给伯伯说谢谢。上小学之前,我在菜市场里认识了荸荠伯伯、“心里美”阿姨、糖糕爷爷……

我要上小学了。姥姥跟我说,她想给我改名字;还有,姨姥姥要回即墨乡下去了。我放声大哭以示抗议——不改名!姨姥姥不走!

我的抗议迅速被姨姥姥镇压了。

“号你奶奶个腿儿哩号!”姨姥姥用毛巾胡乱抹着我的脸,我被抹得身子一晃一晃,她把我摁到沙发上,呼哧带喘地坐下,对姥姥说,“他还毋个狗大咧,流着呲哈水儿,你跟他商量?改,谁家给孩子起名叫‘苦’?改!”

姥姥纤瘦,柔声细语,姨姥姥胖胖的,操着一口方言,训斥我,也训斥姥姥。

她镇压了我的抗议,姨姥姥把我又涌出的泪抹掉了,嫌弃地说:“比刘备还会哭!”我的委屈却被安慰了,趴在她起伏均匀的胖肚子上,闭上了眼睛。

我听见姥姥在叹气,半天才说:“我没养好他妈妈,我怕……”

姥姥哽咽了,姨姥姥嗤地笑了:“怕啥?他自己会长!”

姨姥姥的手一下一下拍着我的背,她的声音在我的上方落下来:“慧啊,你这教书先生,咋比俺这报纸都念不下来的农民傻咧?咱俩可是一样的爹妈一样养法儿,你咋成了上架的豇豆俺咋成了地里的倭瓜?”

我趴在姨姥姥怀里闭着眼睛却“扑哧”笑了出来,姨姥姥也笑了,伸手胳肢我,“你个人精,笑啥?你笑啥?”我叽叽嘎嘎笑着在姨姥姥怀里滚来滚去,姥姥也笑了。

第二天姨姥姥走的时候我又哭了,抱着她的腿哭,但姨姥姥还是走了。姥姥拉着我的手,慢慢踩着吱嘎作响的木楼梯回屋,笑着说,姥姥给小儿做好吃的,好不好?

我能看出来她比我还要难过,还要害怕,我就不哭了,自己抹掉泪说:好。

我执拗地不愿改名,姥姥也就顺着我了。

姥姥总是顺着我。小学四年级,叔姥爷给我买了个游戏机,我爱如珍宝,睡觉都在被窝里搂着,姥姥就让我搂着。我着迷打游戏忘了写作业,老师把她叫去了,回到家她也只说了句:“以后先写作业再玩啊……”我越发羞愧难过了,把游戏机装回盒子,塞进了书架和墙之间的缝隙。

放暑假了,我费力地伸胳膊进去,想把游戏机摸出来,晃动了书架,一本满是灰尘的书落下来,砸在我头上。我坐在地板上揉着头,只有细小花纹边框的白书皮上,有一排不知何意的字:大卫·科波菲尔(上)。

我原本打算翻开封皮看一眼,就继续摸游戏机,结果直到姥姥突然站在面前叫我,我才愣愣地抬起头。那两架书,让游戏机彻底失去了重见天日的机会。书的扉页上都有交叠纠缠的钢笔字,像一只鸟,下面写着年月日,我问姥姥什么意思,姥姥说那是你妈妈的签名和她买书的日子……

初中、高中我都在姥姥教书的中学上学。别人说姥姥不愧是高级教师,就是会教育孩子——姥姥开心地笑着,不好意思地看我一眼。

我低头笑,但心里很得意——姥姥从不“教育”我,只是顺着我。跟着姥姥年节去走亲戚,或者参加婚宴,我总被夸聪明、懂事。叔姥爷、堂舅、阿姨对我很亲热,总是呵斥自己的孩子,把好吃好玩的让给我。我反而会放下那东西,过去默默地靠着姥姥。她过会儿就小声问我要不要吃这个呀,这个呢……我只好接过来吃下去。姥姥和我会默契地彼此安慰,我却很想念姨姥姥的训斥。还好姨姥姥每年都会来住一段。她来,平常的日子也成了节日。

(选自《北京文学》2021年第9期,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辛苦”开篇,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辛苦”既是“我”的名字,也是“我”成长历程的写照。

B.买菜的场景突出了“我”的童真、好奇以及菜市场的人给予我们祖孙的善意,并巧妙地引入姨姥姥这一人物。

C.一样的生长环境,有的长成豇豆,有的长成倭瓜。姨姥姥用质朴的道理引导“我”坚持自我,摆脱束缚。

D.小说最后亲戚们对“我”“亲热”这一情节,烘托姥姥对“我”的良好教育,以及我们祖孙相互扶持的真挚情感。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叙述了墙角壁纸受潮剥落这一情节,为后文的故事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B.小说以散文化的手法叙述故事,情节舒缓,并通过对话、心理活动等展开情节。

C.小说以时间为线索,时间跨度较大,给予读者一定的历史感与充分的现实意义。

D.小说题为《筑园》,其构筑的“园”有实有虚,尤其凸显“我”的精神成长之园。

8.小说的语言有何特色?请简要分析。

9.小说中姨姥姥与姥姥是如何在“我”成长历程中形成教育合力的?请结合她们的文化背景、性格特点与教育方式等进行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元嘉二十七年六月,上欲伐魏①。太子步兵校尉沈庆之谏曰:“我步彼骑,其势不敌。”上曰:“虏所恃者唯马。比及冬初,城守相接,虏马过河,即成擒也。”秋七月庚午,诏曰:“比得河朔华戎表疏,诉其困棘,跂望绥拯,潜相纠结,以候王师。芮芮②亦遣间使远输诚款,誓为掎角,经略之会,实在兹日。”是时军旅大起。以兵力不足,悉发六州三五民丁。有司又奏军用不充,富民家赀满五十万,并四分借一,事息即还。乙亥,使王玄谟进围滑台。王玄谟士众甚盛,器械精严,而玄谟贪愎好杀。攻城数月不下,闻魏救将至,众请发车为营,玄谟不从。乙丑,魏主渡河,众号百万。玄谟惧,退走。魏人追击之,死者万余人,麾下散亡略尽,委弃军资器械山积。先是,钟离太守垣护之闻魏兵将至,驰书劝玄谟急攻。玄谟不从。萧斌遣沈庆之将五千人救玄谟。会玄谟遁还,斌将斩之,庆之固谏曰:“佛狸威震天下,控弦百万,岂玄谟所能当。”斌乃止。魏永昌王仁攻项城,拔之。帝恐魏兵至寿阳,召刘康祖还。仁将八万骑追及康祖于尉武。康祖有众八千人军副胡盛之欲依山险间行取至康祖怒曰临河求敌遂无所见幸其自送奈何避之下令军中曰:“顾望者斩首,转步者斩足!”魏人四面攻之,将士皆殊死战。有流矢贯康祖颈,坠马死,余众遂溃,魏人掩杀殆尽。十二月庚午,魏主至瓜步,坏民庐舍,及伐苇为筏,声言欲渡江。建康震惧,民皆荷担而立。上登石头城,有忧色,谓江湛曰:“今日士民劳怒,不得无惭,所贻之忧,予之过也。”二十八年春正月丁亥,魏掠居民、焚庐舍而去。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宋文帝图恢复》,有删改)

【注】①上:指南朝宋的宋文帝刘义隆。魏指北魏。②芮芮:柔然的别称,为我国少数民族之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康祖有众八千人/军副胡盛之/欲依山险间行取至/康祖怒曰/临河求敌/遂无所见幸/其自送/奈何避之/

B.康祖有众八千人/军副胡盛之欲依山险间行取至/康祖怒曰/临河求敌/遂无所见/幸其自送/奈何避之/

C.康祖有众八千人/军副胡盛之/欲依山险间行取至/康祖怒曰/临河求敌/遂无所见/幸其自送/奈何避之/

D.康祖有众八千人/军副胡盛之欲依山险间行取至/康祖怒曰/临河求敌/遂无所见幸/其自送/奈何避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五,抽调比例,魏晋南北朝时期征人服兵役,多实行三丁取一,五丁取二。

B.佛狸,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名,他曾在瓜步山上建立行宫,后称“佛狸祠”。

C.“岂玄谟所能当”中的“当”与《蜀道难》中“西当太白有鸟道”中的“当”含义相同。

D.石头城,古城名,和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金陵”都是今天南京的别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季七月庚午日,朝廷得到河朔汉族及少数民族盼望安抚拯救的奏报,柔然也派密使献上诚心,文帝认为收复中原的时机已经到了。

B.王玄谟贪婪好杀,刚愎自用,所率军队兵士众多,武器装备精良齐整,围攻滑台城却好几个月攻不下,听不进众人建议,最终兵败溃逃。

C.萧斌准备处决王玄谟,沈庆之认为魏主威震天下,且统帅百万大军,王玄谟兵败在所难免,在他的坚决劝谏下,萧斌才放弃了这一打算。

D.魏军乘胜追击,十二月庚午日,魏主抵达瓜步渡口,建康城内大为恐慌,百姓纷纷逃离出城。第二年正月,魏军焚屋掠民后撤兵北归。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比及冬初,城守相接,虏马过河,即成擒也。

(2)魏主至瓜步,坏民庐舍,及伐苇为筏,声言欲渡江。

14.北伐失利,宋文帝为自己的过错感到惭愧。请简要概括宋文帝的过错主要有哪些。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岁暮到家

(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蒋诗开篇叙写母亲爱子之心没有止境,孩子岁暮及时归家让母亲惊喜万分,一个“喜”字,包含母亲无尽的思念和期盼。

B.蒋诗颈联叙写母亲与孩子相见的情景:母亲因思念孩子而面容清瘦,孩子十分怜惜;母亲问长问短,反反复复,不厌其烦。

C.蒋诗“寒衣针线密”,化用孟诗诗意,母亲那一针一线,细细密密地缝好的针脚,蕴含了多少慈母对孩子的关怀与怜爱。

D.两首诗着意表现的母子之情并没有停留在单纯、抽象的叙写上,而是借助衣物、行为和心理活动等使之具体化、形象化。

16.两诗都颂扬了母爱的深厚和伟大,请简要分析二者在抒情方式上的异同。

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以“________,________”两句作结,流露诗人挣脱官场羁绊,归隐田园的喜悦心情。

(2)《拟行路难(其四)》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鲍照以“水”起兴,形象揭示人的处境是由门第决定的现实。

(3)大雁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古人常用它来表达思乡怀亲之情,如“________,________”。

六、选择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2年11月20日晚,初冬的北京,中央歌剧院内① 、熠熠生辉,“中国文学盛典·鲁迅文学奖之夜”大幕开启。本次文学盛典集结了中国当代文学强大阵容,王蒙、阿来等著名作家作为颁奖嘉宾亮相。获奖者中,有长期坚守教育一线的乡村教师,也有来自草原的蒙古族牧羊人;有成名已久的大家,也有② 的新秀……名家新锐 ③ ,用优秀作品呈现新时代文学的多元、丰富与深广,展现中国文学从“高原”向“高峰”攀登的强劲动能。

8月25日,第八届鲁迅文学奖在京揭晓,共有35篇(部)作品获得殊荣,集中体现了2018年至2021年各文学门类和文体创作的卓越成就。这些作品与此前七届获奖的264部作品一起,共同构筑了鲁迅文学奖的④ 。这绚烂的风景由未来的文学史向着鲜活的文学现场延伸,更重要的是,它将在广大读者的阅读中、在人民的精神世界中绽放光彩与力量。中国作协主席、中国文联主席铁凝表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上新征程的关键历史节点,组织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评奖和颁奖,对于激发广大作家创新创造的艺术活力、书写丰盛壮阔的时代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0.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和文中“高原”“高峰”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B.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C.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是人类长久以来的梦想,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有400多人航向太空,()。站在现代的技术角度分析,① ,深渊探索的进程彰显了一个国家的科学与技术水平。

看似荒芜的深渊环境② ,而是存在着多种生命形式。2012年,“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创造了世界作业型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7062米,由此也拉开我国深渊探索的大幕。我们的科研团队曾多次挺进海斗深渊,在8919米深的雅浦海沟底部,发现并捕获了海参、海星、海葵、海绵等宏生物;在马里亚纳海沟西坑底部,利用诱捕的方法,捕获了两种不同类型的钩虾,采集了海参等样本。③ ,意味着在深渊环境中必然存在丰富的微生物类群,以支撑宏生物在此繁衍生息。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但潜至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的仅有4人

B.还有4人潜至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

C.另外潜至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的还有4人

D.但仅有4人潜至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七、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年来,由于短视频的碎片化、互动性、丰富性、嵌入性等特征很好地迎合了人们网络社交的需要,我国短视频行业快速崛起,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短视频逐渐成为人们记录日常生活的重要工具,用户数量不断攀升。截至2022年6月,我国短视频的用户规模增长明显,达9.62亿,使用时长达到689.71亿小时,短视频名副其实地跃升为互联网新媒体首位传播方式。作为互联网媒体新锐,大家对其看法不一,有人认为,短视频给人们提供了多样化信息;也有人认为,短视频有造成人们对网络内容“单向化”吸收的负面影响。

以上现象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针对这种现象,你所在的班级最近准备举办一次辩论赛,辩题是:短视频的火爆究竟是带来了精神文化的丰富(正方),还是精神文化的匮乏(反方)?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和含意,请就你支持的一方观点写一篇开篇陈词,注意立场鲜明,做到有理有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2.B 3.D 4.①多采用全知视角叙事;

②多用顺叙连贯叙事;

③以情节为结构中心叙事。5.①既积极借鉴传统文化元素,又敢于突破传统藩篱;

②吸收西方优秀文化元素,在中西对话中探索创新;

③既转化传统,又输入新知,形成中西文化合力。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B.“以限知视角叙事突出了曹刿……”错误,文中只说“(限知视角)使文本内部充满波折和由波折所带来的活力”。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B.“比全知视角要优越”错误。从原文“需要注意,历史叙事在总体上采取全知视角,但并不排除其局部描写上采取限知的视角。在某种意义上,限知视角是对全知视角的有限性的认可、突破和发挥”来看,文章并没有对全知视角与限知视角的优劣进行比较,选项无中生有。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

D.此处凭借第三人称全知视角优势,深入剖析人物内心世界。不能作为“限知视角”论据。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源远流长的历史叙事,在总体上是采取全知视角的……没有全知视角,是难以全方位地表现重大历史事件的复杂因果关系、人事关系和兴衰存亡的形态的”可概括出:多采用全知视角叙事;

由“由于大量笑话、轶闻的插入,晚清长篇小说结构解体,为短篇小说的兴起提供了条件。更重要的是,它使一部分作家开始尝试采用倒装叙述和限制叙述——尽管还十分简陋”“日记体书信体小说更可能因不再采用连贯叙述”可概括出:多用顺叙连贯叙事;

由“由于答问形式的启迪,‘新小说’家创造了‘似说部非说部’‘似论著非论著’的小说形式,以议论而不是以情节为结构中心,这对传统小说叙事结构是一个冲击”“也不再以情节为结构中心,而全面突破传统小说叙事模式”可概括出:以情节为结构中心叙事。

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由“不管是‘新小说’家,还是‘五四’作家,对传统文学的借鉴,都不只是一种简单的‘接受’,而是复杂得多的‘转化’”可知,既积极借鉴传统文化元素,又敢于突破传统藩篱;

由“‘新小说’家和‘五四’作家对西方小说态度有差别,接受能力也有高低,可接受过其‘洗礼’则是毫无疑问的。不管是林纾‘西人文体,何乃甚类我史迁也’的‘以中化西’,还是郁达夫‘中国小说的世界化’的‘以西化中’,都是特定历史环境下的中西对话。立足点不同,效果也不同,但追求创造性转化的心态却是一致的”可知,吸收西方优秀文化元素,在中西对话中探索创新;

由“‘新小说’注重‘史传’,故更热衷于引轶闻、游记入小说;‘五四’作家注重‘诗骚’,故对引日记、书信入小说更感兴趣”“西方小说输入引起的对其表现技巧的模仿,与中国小说从文学结构的边缘向中心移动过程中对传统文学养分的吸收(通过传统文学形式的创造性转化来实现),这两者的合力共同促成了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可知,既转化传统,又输入新知,形成中西文化合力。

6.C7.A 8.①文章语言雅俗共赏,颇具特色。②多处运用方言、口语,充满生活气息。如:姨姥姥的语言“号你奶奶个腿儿哩号”“他还毋个狗大咧,流着呲哈水儿”等。③描写细腻,笔调天真,富有童趣,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如:姥姥说关于诗人的故事及“我”对墙角壁纸受潮剥落的联想,充满意境与诗意。9.①姨姥姥是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民,姥姥是文化素质高的中学教师;②姨姥姥直率质朴、幽默风趣、乐观坚强,姥姥温和、慈爱、有些软弱;③姨姥姥对“我”严厉,姥姥对“我”宽容、循循善诱;④她们都爱“我”,尊重“我”,给了“我”自由的生长环境,为“我”性格发展与精神成长注入养分。她们的教育在“我”身上起到不同的作用,互相补充,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为“我”构筑了精神家园,让“我”健康、茁壮成长。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C.“引导‘我’坚持自我,摆脱束缚”错,这句话指出同样的环境与教育在不同的个体身上产生不一样的效果,姨姥姥在安慰姥姥,认为姥姥没有必要在教育方式上太过纠结与自责,并非希望“我”坚持自我,摆脱束缚。

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A.“为后文的故事情节发展埋下伏笔”错,开头叙述了墙角壁纸受潮剥落,主要是体现小楼历史久远、陈旧,这个情节没有为下文埋下伏笔。

故选A。

8.本题考查学生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文章语言雅俗共赏,颇具特色。“姥姥的语调像时间一样不动声色”“那个诗人的故事,缺乏绵密连贯的情节,疑惑的风在裂缝里钻来钻去,吹出引诱的哨声”这样的语言文学性强,具有文雅美;“号你奶奶个腿儿哩号!”“呼哧带喘地坐下”这样的语言来自民间口语,通俗易懂。

多处运用方言、口语,充满生活气息。如:姨姥姥的语言“号你奶奶个腿儿哩号”“他还毋个狗大咧,流着呲哈水儿”“呼哧带喘”等,这样的语言来自民间口语,通俗易懂。

描写细腻,笔调天真,富有童趣,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如:“那个诗人的故事,缺乏绵密连贯的情节,疑惑的风在裂缝里钻来钻去,吹出引诱的哨声”“墙角壁纸受潮剥落,幽暗的光线里,看起来是墙壁在裂开,藏在墙里面的东西,正要出来。我缩进被子里,不理它们,它们也就缩回墙里去了……”姥姥说关于诗人的故事及“我”对墙角壁纸受潮剥落的联想,充满意境与诗意,文学韵味浓烈,耐人寻味。

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结合“你这教书先生,咋比俺这报纸都念不下来的农民傻咧?”“别人说姥姥不愧是高级教师,就是会教育孩子”可知,姨姥姥是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民,姥姥是文化素质高的中学教师;

结合“号你奶奶个腿儿哩号!”“操着一口方言,训斥我,也训斥姥姥”“咱俩可是一样的爹妈一样养法儿,你咋成了上架的豇豆俺咋成了地里的倭瓜?”可知,姨姥姥直率质朴、幽默风趣、乐观坚强;结合“姥姥纤瘦,柔声细语”“我听见姥姥在叹气”“我执拗地不愿改名,姥姥也就顺着我了”可知,姥姥温和、慈爱、有些软弱;

结合“我的抗议迅速被姨姥姥镇压了”“姨姥姥用毛巾胡乱抹着我的脸,我被抹得身子一晃一晃,她把我摁到沙发上”可知,姨姥姥对“我”严厉;结合“姥姥总是顺着我”“我着迷打游戏忘了写作业,老师把她叫去了,回到家她也只说了句……”可知,姥姥对“我”宽容、循循善诱;

姥姥和姨姥姥性格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在教育“我”的方式上,一个温和,一个严厉,但对“我”的爱却是一样的,她们用自己的方式爱“我”,教育“我”,互相补充,形成教育合力,共同给“我”的成长助力,为“我”构筑了精神家园。

10.B11.C 12.D 13.(1)等到冬初,我们各城的防守相互连接,胡虏的骑兵越过黄河,就会被擒。

(2)魏主拓跋焘到达瓜步,拆毁百姓房屋,砍伐芦苇做成筏子,声称要渡过长江。14.①盲目自信不听劝谏;②用人不当;③准备不足仓促出征。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刘康祖有部众八千人,军中副将胡盛之打算依傍山中险要秘密行走到寿阳。刘康祖发怒说:“我们到黄河边寻找敌人,结果一无所见,幸亏他们自己来送死,为什么要避开他们?”

“军副胡盛之”做“欲依山险间行取至”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

“幸”的意思是“幸亏”,“其自送”是“幸”的具体内容,关系紧密,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

故选B。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C.“‘当’含义相同”错误,含义不同。“岂玄谟所能当”中的“当”意为“抵挡”,“西当太白有鸟道”中的“当”意为“正对着”。句意:哪里是王玄谟所能抵挡的。/西边太白山有飞鸟能过的小道。

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D.“百姓纷纷逃离出城”错误。由原文“建康震惧,民皆荷担而立”可知,建康城内震惊恐惧,百姓都挑着担子等待逃跑。由此可知,是百姓准备逃离,而不是“逃离出城”。

故选D。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比及”,等到;“相接”,相互连接;“虏马”,胡虏的骑兵;“即”,就;“即成擒也”,被动句。

(2)“至”,到达;“庐舍”,房屋;“为”,做成;“江”,长江。

1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

由原文“元嘉二十七年六月,上欲伐魏。太子步兵校尉沈庆之谏曰:‘我步彼骑,其势不敌。’上曰:‘虏所恃者唯马。比及冬初,城守相接,虏马过河,即成擒也’”可知,元嘉二十七年六月,宋文帝打算讨伐北魏。太子步兵校尉沈庆之劝谏说:“我们是步兵,对方是骑兵,这情形我们敌不过对方。”宋文帝说:“胡虏所依仗的只是马。等到冬初,我们各城的防守相互连接,胡虏的骑兵越过黄河,就会成为俘虏。”由此可知,宋文帝盲目自信不听劝谏;

由原文“乙亥,使王玄谟进围滑台。王玄谟士众甚盛,器械精严,而玄谟贪愎好杀。攻城数月不下,闻魏救将至,众请发车为营,玄谟不从”可知,乙亥日,宋文帝派王玄谟进军包围滑台。王玄谟的军队人数很多,武器、装备精良齐整,而王玄谟本人贪婪、刚愎、好残杀。围攻滑台城,好几个月攻不下,听说北魏的救兵将要到来,部众请求动用战车构成营垒,王玄谟不听从。由此可知,宋文帝用人不当;

由原文“是时军旅大起。以兵力不足,悉发六州三五民丁。有司又奏军用不充,富民家赀满五十万,并四分借一,事息即还”可知,当时,军队大规模出动。因为兵力不足,在六州百姓中每家三男抽一、五男抽二。有关部门又奏报军用物资不充足,富裕民众凡家财满五十万钱的,一并出借四分之一供朝廷军用,战事平息后就偿还。由此可知,宋文帝准备不足仓促出征。

参考译文:

元嘉二十七年六月,宋文帝打算讨伐北魏。太子步兵校尉沈庆之劝谏说:“我们是步兵,对方是骑兵,这情形我们敌不过对方。”宋文帝说:“胡虏所依仗的只是马。等到冬初,我们各城的防守相互连接,胡虏的骑兵越过黄河,就会成为俘虏。”秋季七月庚午日,宋文帝下诏说:“近来朝廷得到河朔汉族及少数民族的奏报。(在奏疏中)他们诉说自己的困苦焦急,踮起脚盼望我们安抚拯救,他们还暗中相互联系,来等待朝廷大军。柔然也派密使远道而来献上诚心,发誓要同我们互相支援。收复中原的时机,正在今天。”当时,军队大规模出动。因为兵力不足,在六州百姓中每家三男抽一、五男抽二。有关部门又奏报军用物资不充足,富裕民众凡家财满五十万钱的,一并出借四分之一供朝廷军用,战事平息后就偿还。乙亥日,宋文帝派王玄谟进军包围滑台。王玄谟的军队人数很多,武器、装备精良齐整,而王玄谟本人贪婪、刚愎、好残杀。围攻滑台城,好几个月攻不下,听说北魏的救兵将要到来,部众请求动用战车构成营垒,王玄谟不听从。乙丑日,魏主拓跋焘渡过黄河,部众号称百万。王玄谟恐惧,退兵逃走。魏军追击,王玄谟军被杀死一万多人,部下几乎全部溃散逃亡,丢弃的军用物资器械堆积如山。此前,钟离太守垣护之听说魏军将到,派人飞马送信劝王玄谟急速攻打滑台。王玄谟没有听从。萧斌派沈庆之带领五千人救援王玄谟。恰巧王玄谟逃了回来,萧斌准备斩杀王玄谟,沈庆之坚决地劝谏说:“拓跋焘威震天下,统帅百万大军,哪里是王玄谟所能抵挡的。”萧斌这才停止。北魏永昌王拓跋仁进攻项城,攻克。宋文帝害怕魏军到寿阳,征召刘康祖回京。拓跋仁率八万骑兵在尉武追上了刘康祖。刘康祖有部众八千人,军中副将胡盛之打算依傍山中险要秘密行走到寿阳。刘康祖发怒说:“我们到黄河边寻找敌人,结果一无所见,幸亏他们自己来送死,为什么要避开他们?”在军中下令说:“回头观望的人斩首,掉转脚步的砍脚!”魏军从四面进攻,宋军将士都拼死作战。有流箭射穿了刘康祖的脖子,他从马上坠落而死,其余部众于是溃败,魏军冲杀将宋军几乎杀尽。十二月庚午日,魏主拓跋焘到达瓜步,拆毁百姓房屋,砍伐芦苇做成筏子,声称要渡过长江。建康城内震惊恐惧,百姓都挑着担子等待逃跑。文帝登临石头城,面有忧色,对江湛说:“现在军民劳苦怨恨,我不能不惭愧,留给大家的忧患,是我的过错。”二十八年春正月丁亥日,魏军劫掠居民,焚毁百姓房屋后离去。

15.B16.①两诗都以直抒胸臆手法抒发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如“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②蒋诗借细腻的慈母形象刻画,寄托对母亲的感恩、对母爱的感激之情;孟诗用白描、比兴手法表现母子深情,将儿女比作小草,母爱比作阳光,巧妙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母亲因思念孩子而面容清瘦,孩子十分怜惜”理解错误,应是“母亲看到儿子面容清瘦,十分怜惜”。

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相同之处:两首诗都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抒发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蒋诗写“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写儿子不敢向母亲诉说自己境况的心情。承接前面母亲对自己的嘘寒问暖,儿子低头徘徊,愧疚于自己常年在外,不能在母亲膝下承欢尽孝,怕母亲难受,更不敢向母亲诉说羁旅漂泊中的辛苦。诗人对自己不能孝敬母亲的惭愧之情溢于言表。孟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儿女就像是那小草,而母亲的爱则是那无私的太阳,如此深沉无私的母爱,又哪里是小草随随便便就能报答得了的?

不同之处:蒋诗通过语言、行为刻画了一位慈母形象,“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首联写了自己到家时母亲的喜悦之情,一个“喜”字刻画出母亲见到儿子的喜悦;“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颈联写了母子见面后的心理和语言。母亲见到儿子,感叹儿子变廋了,询问儿子,在外面奔波,是不是很辛苦?一“怜”一“呼”一“问”,一个怜爱儿子的慈爱母亲形象跃然纸上。孟诗用白描、比兴手法来表现母子深情,“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儿女就像是那小草,而母亲的爱则是那无私的太阳,如此深沉无私的母爱,又哪里是小草随随便便就能报答得了的?将儿女比作小草,母爱比作阳光,巧妙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17.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樊”“泄”“潜”。

18.①群星璀璨②崭露头角/脱颖而出③济济一堂/群贤毕集④蔚为大观19.这绚烂的风景由鲜活的文学现场向着未来的文学史延伸,更重要的是,它将在广大读者的阅读中、在人民的精神世界中绽放光彩,传递力量。20.D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本处是说在中央歌剧院内,集结了中国当代文学强大阵容,王蒙、阿来等著名作家作为颁奖嘉宾亮相,可以说是光彩夺目,可用“群星璀璨”。“群星璀璨”,天上的繁星闪烁发光、光彩夺目。

②本处是形容“新秀”,可用“崭露头角”“脱颖而出”之类的词语。“崭露头角”,比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多指青少年)。“脱颖而出”,比喻有才能的人得到机会,即本领全部显现出来。

③本处是说这些获奖者聚集在这里,可用“济济一堂”“群贤毕至”之类的词语。“济济一堂”,形容许多人聚集在一起。“群贤毕至”,指贤能者都汇聚在这里。

④本处是说前八届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共同构成了盛大的景象,可用“蔚为大观”。“蔚为大观”,丰富多彩,成为盛大的景象(多指文物等)。

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本语句有两处语病:

一,“由未来的文学史向着鲜活的文学现场”不合逻辑,应改为“由鲜活的文学现场向着未来的文学史”;

二,“绽放光彩与力量”搭配不当,“绽放”和“力量”搭配不当,可改为“绽放光彩,传递力量”。

20.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文中“高原”“高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A.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管弦代指音乐;

B.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桑梓代指故乡;

C.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蛾眉代指美人;

D.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梨花比喻雪。

故选D。

21.D22.①下海比上天还难②却并非生命禁区③这些宏生物的出现

【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根据数字对比分析,要填的语句与前文形成转折关系,可排除BC;

再考虑与前一句的句式对应,应陈述“人……”,排除A。

故选D。

2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①空,根据前文“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有400多人航向太空,但仅有4人潜至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分析,前句是上天与下海难度的对比,且下海比上天更难,故可填写“下海比上天还难”之类的句子。

第②空,此句为照应句,与后文“而是存在着多种生命形式”构成递进,即看似荒芜的深渊环境也有生命存在,并非生命的禁区,故可填写“却并非生命禁区”之类的句子。

第③空,“意味着”的意思是“意指”,指前文所述的内容代表的意义;根据“我们的科研团队曾多次挺进海斗深渊,在8919米深的雅浦海沟底部,发现并捕获了海参、海星、海葵、海绵等宏生物;在马里亚纳海沟西坑底部,利用诱捕的方法,捕获了两种不同类型的钩虾,采集了海参等样本”推断,应是“宏生物的出现”意味着深渊环境中必然存在丰富的微生物类群,故可填写“这些宏生物的出现”之类的句子。

23.例文:

短视频的火爆是精神文化丰富的体现

很高兴与大家探讨短视频的火爆是精神文化丰富的体现,还是精神文化匮乏的体现这个问题。我方认为,短视频的火爆是精神文化丰富的体现。

精神文化是指人类各种意识观念形态的集合。精神文化丰富的实质是精神文化的多元化。

不管是从短视频的内容上,还是从短视频的形式上,短视频的火爆都是精神文化丰富的体现。

首先,从内容上来说,短视频丰富多元的内容是当下人们精神文化丰富的体现。众所周知,短视频的内容是非常丰富多元的。从短纪录片到技能分享,从网红IP的优质视频到草根恶搞视频。网红IP们靠优质视频赢得不少粉丝,不知名的草根拍摄的反映生活现状的搞笑视频的点击量也不少。由此可见,短视频承载了非常丰富多元的精神文化,其间有阳春白雪也不乏下里巴人,这充分体现了当今时代人们精神文化的丰富以及人们对这种精神文化丰富的认可度。

所以,从短视频丰富多元的内容来看,我方认为短视频的火爆是精神文化丰富的体现。

其次,从短视频的形式上来说,人们日益丰富的精神文化催生出了短视频,即短视频的火爆是精神文化丰富的体现。有人曾问,我也想慢下来,我也想有大把的时间去表达自己或者评读经典,但是,作为一个普通人,这个时代允许吗?是啊!时代的节奏越来越快,我们没有时间去细细表达自己不断丰富的精神文化,而短视频给了我们一个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的契机。短视频生产流程简单,制作门槛低,参与性强,拍摄出来的视频通俗易懂,视频容量不大。拍摄者可以在空闲的时间内有效地表达自己,观看者也可以在短时间内丰富自己。这样的形式,满足了当下快节奏,碎片化的生活方式下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是人们精神文化日益丰富的体现。

因此,从短视频的形式来看,短视频的火爆也是精神文化丰富的体现。

短视频的火爆已然是事实,当今时代发展的条件下,精神文化在不断的丰富亦是不可否认的。为了在适应时代的基础上让丰富的精神文化散发出来,短视频应运而生,其火爆即是精神文化丰富的体现。

综上所述,我方坚定的认为,短视频的出现是精神文化丰富的体现。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时事类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材料讲述了当今时代小视频流行对青少年成长和发展的影响,话题贴近学生生活,旨在引导他们思考此现象带来的利与弊,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指导现实生活。

短视频之所以在今日火热“出圈”,一方面是因为社交网络的日益发展,另一方面则是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所产生的日新月异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对于这一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我们也应该用辩证的角度去全方位论证其优劣影响。首先,我们应该看到,短视频虽短,但并非没有内容。比如李子柒的短视频,取材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时令节气、传统节日、民风民俗等,既分享了中国传统美食,也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看这些短视频,我们同样能有许多收获。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一味沉溺于快速而过的短视频而无暇顾及其他,会让人们没有耐心去读书,没有精力去思考,没有更多时间去提升自己。由此可见,过度观看短视频,会使人们被浮躁冲淡,虚度时光、缺乏耐心、思考和沉淀。

写作任务中,“写一篇开篇陈词”是对交际情境和体裁的限定,要求学生既要给出所持的立场,又要给出持此种态度的理由。写作时,学生可以持正方观点,认为短视频的出现是自媒体发展到一定程度不可抵挡的社会趋势,它符合人民需求,顺应时代潮流,丰富知识,增长见识,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可以持反方观点,认为短视频的出现使人们沉溺于其中,内容低俗,粗制滥造,内容“同质化”,循环往复,容易造成“信息茧房”,毫无精神文化丰富一说。或者说正因为精神文化匮乏,所以才通过短视频这种快速浅显的方式获取精神上的满足。

立意:

1.以视频之短,富文化之涵。

2.尊重自我表达,丰富精神文化。

3.借短视频之风,燃时代精神之火。

4.警惕引流陷阱,勿做短视频奴隶。

5.短视频热需要冷思考。

6.误以“短”为长,勿于“短”中惘。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