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陶谦三让徐州的故事?三国演义陶谦岁数最大_徐州_刘备_自己的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陶谦 徐州 刘备 自己的

本文目录

  • 简述陶谦三让徐州的故事
  • 三国演义陶谦岁数最大
  • 历史上陶谦为何要把徐州让给刘备呢
  • 在真实的历史上,陶谦真的把徐州让给刘备了吗,有何依据
  • 三国时期的陶谦,是如何把一手好牌打个稀烂的
  • 陶谦是因遗命被篡改,才将徐州给刘备,而不是自己儿子吗
  • 陶谦哪里人
  • 陶谦为何会将徐州让给刘备目的是什么
  • 陶谦曾击杀了曹操的父亲,他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
  • 三国陶谦简介 陶谦是怎么死的

简述陶谦三让徐州的故事

陶谦为人温厚纯笃 原是徐州太守。曹操在兖州招贤纳士,派人接隐居的家人来此相聚。陶谦本意想结交曹操没有来由,正巧曹操家人来兖州路过徐州,陶谦盛情款待,临行还派部将张闿带兵护送。结果张闿等人为谋钱财,把曹家几十人尽皆杀害。曹操盛怒之下杀向徐州,本来陶谦想自己去曹营直接请罪,但陶谦的谋士糜竺出主意让其去找孔融,孔融知来意后便找了刘备三兄弟同往徐州帮忙。陶谦见刘备慷慨帮忙,便取出徐州大印相赠刘备,刘备不肯,此为第一次让。
正巧此时吕布攻打了曹操的老巢兖州,曹操借此卖个人情给了刘备撤了兵。陶谦设宴答谢,故提让太守之事,刘备依旧未肯,此为第二次让。
不久陶谦重病招来刘备,刘备还是推脱。陶谦病死后,是徐州官员和百姓在陶府门前请刘备接手太守之位,刘备才接了大印!

三国演义陶谦岁数最大

不是的。陶谦(132年-194年),字恭祖,享年62岁。就寿命来说,刘备63岁,曹操66岁,孙权71岁,司马懿73岁,都比陶谦更大。

历史上陶谦为何要把徐州让给刘备呢

三让徐州在《三国演义》里是一个很有名的故事,陶谦主动让贤和刘备的谦逊都为人所称道。历史上陶谦虽然没有三让,不过也确实在死后把徐州托付给了刘备,刘备也谦让了一番。不过现实中要比书里冰冷的多,陶谦把徐州交给刘备只是因为此时的徐州内忧外患,是个烫手的山芋,他没有更好的选择。而刘备谦让,也是因为不敢接手而已。

东汉时期地方豪强势力很大,而黄巾起义后政局混乱,进入了军阀混战时期,要做好地方长官首先要有实力。徐州黄巾军起义爆发以后,陶谦出任徐州刺史,他从老家丹阳招募了一支丹阳兵前往徐州,很快击败了黄巾军,控制了徐州。

然而陶谦毕竟是外来人士,他自身又有实力。所以陶谦和徐州士族们之间的关系并不算融洽。根据《三国志·陶谦传》记载,陶谦“背道任情”,广陵太守赵昱因为忠直而和陶谦疏远,而曹宏等“谗慝小人”却被重用。所以“刑政失和,良善多被其害”。

而更糟糕的是此时陶谦还得罪了曹操。曹操的父亲在泰山遇害,曹操迁怒于陶谦,率军攻打徐州,连续攻克十几座城市。双方在彭城大战,陶谦惨败,“死者万数,泗水为之不流。”陶谦不得不向公孙瓒的手下青州刺史田楷求援,田楷率刘备等人前来救援。

但是此后曹操又攻打琅邪、东海等地,陶谦还是接连战败。后来幸亏吕布、陈宫在衮州发起叛乱,曹操不得不仓促回师,陶谦才保住了徐州。

经此一战,陶谦损失惨重。不仅他的丹阳兵伤亡巨大,徐州各郡国也被战事波及。徐州当时共有彭城国、琅邪国、东海国、下邳国、广陵郡5个群国,其中彭城国、琅邪国、东海国都经历了战争。据后汉书记载,曹操所到之处大肆屠杀,“凡杀男女数十万人”,这三地都遭到了极大的破坏,特别是彭城,几乎成为废墟。

而且陶谦实力下降以后,对地方的控制力度也被削弱了,下邳相笮融、彭城相薛礼叛变逃到扬州,走之前还劫掠了广陵,杀死广陵太守赵昱。而泰山寇昌豨占据了东海,臧霸则割据琅邪,形成了自己的势力。

所以曹操撤军以后,陶谦只控制了半个徐州,而且其中也只有下邳国还算完好。

而在徐州周围也不安生,北面的袁绍、南面的袁术都不是省油的灯。西面的曹操虽然暂时忙于和吕布作战,不过曹操和吕布也都不是善人,无论谁赢了也都是徐州的大敌。此时的徐州可以说是内忧外患。

所以陶谦在病重时,才会纠结到底把徐州托付给谁。陶谦的两个儿子显然没法应对这种局面。而下邳国相曹豹虽然是跟随陶谦多年,不过他只是一介武夫,也不是合适人选。至于徐州士族,大家关系那么差,陶谦自然也不甘心把徐州拱手相让。

思来想去,也只有刘备还合适一点。刘备和他一样都是外来户,实力又比较弱,要在徐州立足,必然要倚重自己留下的丹阳军,这样也是给自己的老班底找了一个好去处。而刘备是救徐州而来,徐州的士族们相对也能接受。

所以在陶谦临死前才会对别驾麋竺说:“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并让麋竺去请刘备接管徐州。

刘备也知道徐州是个烫手山芋,而自己的实力又太小,不足以控制徐州,所以不敢接受。他的手下别驾陈群也劝他不要去。但是陈登和北海相孔融都劝刘备接管徐州。陈登为了让刘备放心,还特意为刘备去游说袁绍,在他的疏通下,袁绍认可了刘备接管徐州:

刘玄德弘雅有信义,今徐州乐戴之,诚副所望也。

在这种情况下,刘备终于答应接收徐州。当然,从事后的结果看,刘备这个选择确实错了,徐州是四战之地,以他的实力并不足以保有徐州,最终被吕布和袁术击败,不得不转而依附曹操自保。

在真实的历史上,陶谦真的把徐州让给刘备了吗,有何依据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中原,所争夺的,无非就是地盘。因此,能够拥有立足之地,自然是汉末英雄豪杰的奋斗目标。其中,就刘备来说,早在公元195年的时候,就获得兵家必争的徐州之地。

《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二·先主传第二》中记载:谦病笃,谓别驾麋竺曰:“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

兴平二年(195年),陶谦病重,对别驾麋竺说:“非刘备不能使徐州安定。”也即陶谦临终前,已经确定要把徐州让给刘备了。这对于刘备来说,可谓天上掉馅饼了。虽然刘备一开始多次推辞,但是,在陈登、孔融的再三劝说下,刘备遂领徐州。那么,问题来了,陶谦临终前,为何要把徐州让给刘备,而不是自己的儿子?对于徐州牧陶谦,明明有两个儿子,为何不将徐州留给自己的儿子呢?

首先,原本东汉各个州的刺史和州牧,在其去世后,是不能将地盘传给自己的儿子,也即需要东汉王朝来任命接替人选。但是,经历黄巾起义和董卓之乱后,汉室衰微,已经无力掌控各个州的刺史或者州牧人选了。比如益州牧刘焉去世后,就是儿子刘璋来接替的。至于袁绍、曹操等诸侯,也都采用了父死子继的方式,以此将地盘传给自己的儿子。而就徐州牧陶谦来说,史料记载他有陶商、陶应这两个儿子,也即陶谦完全可以将自己的儿子来接任徐州牧一职。

对此,在笔者看来,陶谦之所以将徐州让给刘备,而不是自己的儿子,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这是因为刘备对陶谦有雪中送炭的恩情。对于陶谦来说,和当时强大的诸侯曹操结仇。究其原因,《三国志》记载陶谦素来怨恨曹操攻打徐州,派遣骑兵掩杀曹嵩。

虽然在其他史料中,也有观点认为不是陶谦谋划杀害曹操父亲曹嵩的,但是,不管怎样,曹嵩是被陶谦手下所杀的。因此,初平四年(193年)秋,曹操以替父亲报仇为理由,起兵讨伐陶谦,当时袁绍亦派部将朱灵督三营军相助。面对曹操和袁绍大军的进攻,徐州牧陶谦难以抵挡,于是告急于青州刺史田楷。对此,田楷和刘备前来救援,而曹操则选择退兵。

值得注意的是,曹操之所以退兵,是因为兖州的张邈、陈宫等人背叛自己,迎吕布为兖州牧,这让曹操差点失去了自己的地盘。于是,曹操不得不赶回兖州,迎战吕布、陈宫,所以从徐州退兵了。当然,不管怎样,刘备以千余人马来支援徐州,不仅是仗义相救,也令人佩服刘备的勇气。而这,无疑被徐州牧陶谦刮目相看。

初平四年(193年),经治中从事王朗与别驾赵昱的建议,陶谦派赵昱向汉献帝进贡以表示对汉室的支持。同年,下邳人阙宣聚众数千人,自称天子,陶谦派军将其击杀。对此,在笔者看来,徐州牧陶谦的这一行为,说明是对东汉王朝还是比较支持的,至少是心怀汉室的。因此,对于汉室后裔的刘备,陶谦自然是好感倍增了。

进一步来说,将徐州让给汉室后裔的刘备,比较符合陶谦对东汉王朝的态度,至于旁边的公孙瓒、袁术,虽然是陶谦的盟友,但是,公孙瓒杀害幽州牧刘虞,袁术又有僭越称帝的打算,所以不在陶谦的考虑范围内。除此之外,陶谦之所以没有徐州牧的位置传给自己的两个儿子,很可能是担心曹操之后的报复。在和曹操的较量中,陶谦屡战屡败,自知不是曹操的对手。

最后,比如兴平元年(194年)四月,曹操再度率领大军南攻徐州,先拔五城,遂略地至琅邪、东海。也即徐州的不少疆域,已经被曹操攻占了。换而言之,徐州已经有被曹操全面占据的风险了。因此,对于徐州牧陶谦来说,自然要选择一位比较有能力的人才来镇守徐州。对于陶谦的两个儿子陶商、陶应,此前没有相关的史料记载来体现他们的能力如何,也即很可能是比较平庸,至少无法和曹操相抗衡。

如果陶谦真的传位给他的两个儿子,或许会加速徐州的败亡,而一旦徐州被攻占后,曹操因为杀父之仇,无疑会加害陶谦的两个儿子,这是陶谦不愿意看到的结果。综合这些因素来看,陶谦临终前让给刘备的徐州,可谓一个烫手的山芋,对于刘备来说,想要成功坐稳徐州之主的位置,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刘备执掌徐州后,先是遭遇袁术的进攻,后又被吕布反客为主,最后只能投靠曹操,从而继续开始自己的颠沛流离之旅。

三国时期的陶谦,是如何把一手好牌打个稀烂的

说起东汉末年的军阀之一陶谦,想必很多人都认为他是一个懦弱无能之辈。他所占据的徐州也不过是一块诱人的大蛋糕。但事实上陶谦的起步是非常高的。在东汉末年那个乱世当中,陶谦的起步要比绝大多数的军阀起步都要高。像曹操、袁绍、袁术等军阀,都是在董卓乱汉后才真正开始起兵组建自己的势力的。陶谦则完全不同。要知道陶谦早从中平五年时起就已经是徐州刺史了。在临危受命镇压黄巾起义之后,陶谦就彻底的掌控了徐州,成为了名义上徐州的主人。后来陶谦又得益于朝廷的“废史立牧”制度。使得陶谦从汉臣,一下子变成了主宰一方的军阀。

陶谦和很多人印象中那个唯唯诺诺的窝囊废形象是完全不同的。历史上陶谦在最初时期开始也是一个十分有能力、有抱负的有为青年。早年间陶谦追随皇甫嵩镇压凉州羌胡叛乱那也是真刀真枪拼下来的。他立下的战功那也是十分有分量的。而且早期的陶谦可不是那种唯唯诺诺的性格,他的脾气可是相当的直率。不满宦官张让、赵忠干政,就直接硬碰硬的顶了上去。虽然之后被宦官报复贬官削职,但陶谦依旧不改耿直的风格。

中平五年孤身一人前去徐州赴任,不仅顺利的镇压住了黄巾的叛乱,更是凭借一个外人的身份掌控了徐州的实际权力。不得不说陶谦还是有两把刷子的。虽然在关东联军讨董时陶谦并没有参与其中。但陶谦也用实际行动支持了朝廷干将朱儁讨伐董卓的军事行动。更在后来的李傕郭汜祸乱长安时,陶谦以徐州主掌人的身份联合了扬州刺史周干、琅邪国相阴德、东海国相刘馗、彭城国相汲廉、北海相国孔融、沛相袁忠、泰山太守应劭、汝南太守徐璆、前九江太守服虔、博士郑玄等人起兵讨伐李傕,迎奉汉献帝。虽然最终并没有实现该计划,但陶谦有大气魄还是可以看到的。

本身陶谦作为东汉末年的军阀之一,如果他真想要做一番事业还是有很大主动权的。但就是因为陶谦年纪大了,其壮志雄心也慢慢削弱,也导致后来的陶谦没有丝毫进取之心,反而他就想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过自己的小日子。但匹夫无罪怀璧其罪。陶谦想要舒舒服服的过自己的小日子。袁术和曹操却不会让他如意。毕竟徐州可是一处战略要地,其军事地理位置极佳,且粮草物资充沛。这就导致了树欲静而风不止。面对不断退缩的陶谦,袁术和曹操都露出了骇人的獠牙。这也导致了徐州一直处于动荡不安之中。

事实上,陶谦之死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忧惧曹操而亡的。我们从历史上看,面对曹操的侵略,徐州几乎是毫无抵抗之力。徐州将领曹豹之流更非曹操的对手。因此很多人认为徐州武力偏弱,属于那种任人宰割的羔羊。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徐州历来都不缺名帅猛将,即使在东汉三国时期,东吴曹魏两国许多大将皆出自徐州境内。如臧霸、孙观、徐盛、吕岱等。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皆出身贫寒。而陶谦这人却有个毛病,那就是嫌贫爱富。正因为陶谦看不起寒门,所以才导致一个个帅才将才皆流落他乡。这就造成了徐州无将可用。徐州成为其他军阀眼中的羔羊,这一切都是陶谦一手造成的。一个经济发达,兵员充沛,粮草充足,猛将如云的徐州,硬是被陶谦给弄成了一个任人宰割的羔羊。说陶谦把一手好牌打个稀烂,还真不算讽刺他。

陶谦是因遗命被篡改,才将徐州给刘备,而不是自己儿子吗

陶谦这个人很有名气,不过他的名气不是来源于他本身的文治武功,而是来源于两个人,就是曹操和刘备。曹操进攻陶谦的徐州,陶谦没有办法抵挡,找公孙瓒来帮忙,公孙瓒的部下田楷和刘备一起去助拳,刘备就脱离公孙瓒帮助陶谦,后来陶谦去世的时候,就将徐州让给了刘备。因为陶谦的命令并不是直接传达给刘备的,当时刘备并不在下邳,还在小沛呢。陶谦的命令交给糜竺,糜竺等人再迎接刘备。因为有这么一个“中间商”,所以这道遗命也容易受到别人的质疑。会不会是糜竺等人为了支持刘备而篡改了遗命呢?

陶谦遗命被篡改这一说法

首先州牧只是一种官职而非爵位,理论上来说没有世袭这么一种特殊的权利。但是州牧能够掌握一州之地的军政大权,而东汉末年已经成为一种瓦解的态势中央对地方没有什么有效的控制,实际上来说,中央所控制的区域和其他地方上的一个州也没有太大的区别。所以州牧也就相当于一个独立的小王国,很多州牧已经形成割据的态势,将州牧的位置,或者说一个军事集团的位置传给自己的儿子。

根据《吴书》当中的记载,陶谦有两个儿子,分别叫做陶商和陶应。虽然其中强调了陶商和陶应都没有走上仕途,但是这个并不重要,事实上刘表有意将荆州牧的位置传给刘琮;袁绍有意将冀州牧传给袁尚,都没有看到他们上位之前的仕宦经历。所以陶谦没有把徐州传给陶商和陶应,而是让给一个外来人,让人感到非常反常。

光有这种质疑还不够有说服力,那么陶谦遗命被篡改这个观点的论据是什么呢?我们还是借鉴方诗铭先生的观点。方诗铭先生是认为陶谦的遗命被篡改了的。主要的论据是两个方面,当然也不是特别确实的证据,而是一些推论。首先是陶谦“非刘备不能安此州”的话有问题。因为在曹操伐徐州的时候,刘备以及陶谦的部将曹豹已经和曹操的军队接触,结果却是被曹操一锅端。证明刘备并不能“安此州”。而且在曹操在徐州杀疯了的时候,陶谦一度想要放弃徐州,回丹阳老家。可见他也认为刘备并不能抵抗曹操。

第二就是遗命的传达者。陶谦是丹阳人,他手下也有一支嫡系的部队,从丹阳招募的军队。当初拉拢刘备的时候,陶谦就用了四千丹阳兵,花费挺大的成本。而传达陶谦遗命以及全力支持刘备的人,却并不是丹阳系,而是徐州本土的豪族,比如说糜竺就是徐州的巨贾,再比如说陈登就出身在徐州有相当影响力的下邳陈氏。方诗铭根据陶谦疏远徐州名士赵昱的事情分析,陶谦作为一个外州的统治者,是比较排斥徐州本土豪族、名士、巨室的,也包括糜竺、陈登等人。另外还有一个小细节,陈登发表支持刘备言论的时候,用了“彼州”这个词语,证明陈登从心底上是站在陶谦的对立面的。陶谦的遗命从这些徐州豪族的口中传达到刘备那里的,而不是许耽这样的丹阳将领,所以方诗铭先生认为陶谦的遗命被徐州豪族集体篡改。

如何看待这个阴谋论的说法?

那么如何看待这个阴谋论的说法呢?我认为虽然在逻辑上可以讲通,但并不是作为主流。陶谦甘心让徐州的可能还是更大一些。第一是陶谦排斥徐州豪族这个说法。我认为存在这种可能性,但并不能成为确实的结论。我们来看一下陈登、糜竺还有赵昱在徐州担任的职务。陈登被陶谦表为典农校尉,官秩比二千石,负责屯田提供军粮,可能距离决策层有一定距离;而糜竺与赵昱都做过别驾从事。治中从事和别驾从事都是州牧或者州刺史的高级佐官,别驾从事因为和州刺史出外时别乘一辆车而得名,被评价:“其任居刺史之半”;当初鲁肃劝刘备重用庞统,也提出:“使(庞统)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陶谦让糜竺和赵昱做别驾从事,不能说是不重用。

而且陶谦对赵昱的疏远也未必是因为立场上的不同,赵昱这个人有一些隐士的倾向,陶谦是通过软硬兼施的手段辟请赵昱出仕。陶谦后来疏远赵昱,或许也是因为赵昱这种比较消极避世的性情。至于陈登所说“彼州”的问题,我认为方诗铭先生的推论是存在问题的。首先陈登本身就是徐州人,即便不认同陶谦的统治,也不至于用“彼州”的说法,《华阳国志》和一些学者均认为“彼州”应为“鄙州”的误写;其次陈登是说出来的,并不是写出来的,哪怕他内心中确实是“彼州”的意思,但是他以徐州名士的口中说出来,自然会被别人视为“鄙州”。《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中的“彼州”并没有太大的说服力。

第二是徐州当时不具备割据的基础。刘表、刘焉、袁绍等人基本上是割据的状态,也将州牧的位置传给的后代。为什么我说徐州不具备这种条件呢?原因很简单,徐州的处境非常危险,而且能够整合的资源很少。袁绍自然不用多说,虽然“官渡之战”失败,在河北仍然有强大的实力;刘焉所占的益州地理环境封闭,又有很多流民进入益州,被组建成“东州士”;刘表平定了张羡的叛乱,基本上控制了荆州。他们有强大的实力,有逐鹿的资格,所以会传给后代来完成自己未竟的事业。

而徐州则不然。陶谦所辖徐州本身就不是完整的,在境内存在臧霸、昌霸等豪强。虽然臧霸名义上服从陶谦,但就如关中军阀服从曹操一样,仍然具有独立性。另外徐州面临的外部环境也很恶劣,刘备打算接受徐州的时候,他的别驾从事(当时刘备的官职是豫州刺史,但所辖只有小沛)陈群就劝说他,徐州西有吕布、南有袁术,是一个烫手的山芋。陶谦作为徐州的长官,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况且曹操刚刚两次征讨徐州,疯狂屠戮,对徐州的人口和文化事业带来不可估量的破坏。这样一个残破的徐州,显然不具备割据一方、逐鹿中原的物质条件。

最后陶谦早已经想要脱离徐州。陶谦回丹阳老家可以理解为对刘备失望,但同时也体现出他这种壮士断腕的决心。徐州不能再继续待下去了。曹操暂时放弃徐州只是因为后院起火,吕布偷袭了兖州。而陶谦要去世的时候,曹操已经在于吕布的竞争中占据上风,消灭吕布后自然要继续对徐州下手。为了保护自己的家眷,可能也存在保护徐州百姓的想法,陶谦把徐州让给具备一定军事能力的刘备集团,自己的两个儿子从而置身事外,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

小结

总而言之,阴谋论,或者说颠覆传统观点的一些说法很有意思,思路上也很开阔,具有启发性。陶谦遗命被篡改的观点,也有一些相对完整的论据。但是在接受这些阴谋论观点的同时,我们再结合当时的背景以及一些史料记载来看,会发现一些阴谋论观点其实是站不住脚的,或者说无法撼动主流观点。在陶谦让徐州这件事上,我还是认为《三国志》当中的记载更加合理一些。

陶谦哪里人

  • 河北涿州人,和刘备是老乡。

  • 陶谦东汉末年的群雄之一,扬州丹阳(今安徽当涂东北)人

陶谦为何会将徐州让给刘备目的是什么

这个问题有两问,首先我们来回答第一问,陶谦之所以将徐州让给刘备,主要还是因为局势所迫,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

东汉末年时局混乱,群雄并起,各路诸侯纷纷割据地方自立。这些军阀大多把控地盘和军队视为私产,临终时都让自己的儿子或者是亲族继承。比如说益州牧刘焉死后,就由他的儿子刘璋继承了地盘和军队。还有河北的袁绍,荆州的刘表,也都是死后由自己的儿子继承基业的。就算是孙策那样的,儿子太小还不适合继位,那么也是选择弟弟孙权。

而徐州牧陶谦虽然也有陶商、陶应两个儿子,却在临终前告诉别驾糜竺,说除了刘备无人能接管徐州。糜竺于是带着徐州士人前往小沛,将刘备迎到徐州。

谦病笃,谓别驾麋竺曰:“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谦死,竺率州人迎先主。

陶谦没有将徐州交给自己儿子,却选择了刘备,当然经过深思熟虑以后的结果。

东汉末年军阀之间征战不休,要想割据地方没点实力和能耐可不行。徐州自古以来就是四战之地,易攻难守。陶谦能在徐州站稳脚跟,主要靠的就是当年被派往徐州镇压黄巾军时,在自己老家丹阳招募了一支骁勇善战的丹阳兵,威慑地方。

然而陶谦在徐州初期尚有所作为,地方安定,百姓归附。可是后来他和徐州本土的士人们之间矛盾日益加深,加上他重用小人,所以“刑政失和,由是渐乱”,地方上也慢慢乱了起来。

更糟糕的是,曹操的父亲曹嵩在泰山遇害以后,曹操将之归咎于陶谦,在初平四年(公元193年)率军两次东征徐州。陶谦屡战屡败,部队损失惨重,一度都想放弃徐州,逃回老家丹阳避难。好在此时张邈曹操手下的陈宫、许汜、王楷等人勾结吕布,在兖州发起叛乱,曹操仓促率军回去平叛,陶谦才得以躲过一劫。

不过经过这两番大战,不仅陶谦的嫡系部队丹阳兵损失很大,而且徐州下属各郡国也大多被战事波及,彭城、琅邪、东海等地更是被曹操大肆屠戮,“凡杀男女数十万人”,加上陶谦下属的下邳相笮融、彭城相薛礼叛变逃到扬州,骑都尉臧霸等人也是拥兵自重,割据地方,他的实力已经大为减弱。另一方面,徐州北面的袁绍、南面的袁术和西面的曹操都是野心勃勃的人,对徐州虎视眈眈,因此曹操退兵以后,徐州依然是内忧外患,压力巨大。

史书上并没有提及陶谦两个儿子的能力如何,不过从后来陶商、陶应没有出仕为官来看,能力应该并不出色,显然徐州这个局面不是她们能应付的,所以陶谦在临终前并没有将徐州交给他们。

而陶谦其他的选择余地也不大,他和徐州士族之间关系不好,当然不想徐州落到他们手中。统帅丹阳兵的曹豹倒是陶谦的心腹,可是他毕竟只是一个武将,难以服众。至于找外人来接管徐州,陶谦就更不愿意了。

相比之下,刘备能力出色,为人又谦恭,和徐州各派系之间关系都还行,此前又被陶谦表奏为豫州刺史,地位在徐州集团里也就比陶谦低一点,让他接管徐州,是各方面都比较能接受的一个人选。所以陶谦最后决定将徐州交给刘备。

而在说了陶谦为什么把徐州交给刘备以后,第二问的答案也就很明确了。其实就是因为陶谦自己两个儿子能力有限,不足以继承这么大的基业,而刘备是他身边最合适的人选,让刘备接管徐州,可以避免自己死后徐州大乱或是落入他人之手。

陶谦曾击杀了曹操的父亲,他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

陶谦最后是在被曹操击败之后过度忧劳而逝的。188年,朝廷为了平息徐州黄巾而下令将陶谦任命为徐州刺史,而陶谦在抵达徐州之后仅一战便顺利击退黄巾。之后陶谦便开始经营徐州,后于193年被提拔为徐州牧。而这一年,曹操父亲曹嵩正好携带少子曹德从琅琊前去投奔身处兖州的曹操。

根据《三国志》的相关记载,就在曹嵩从琅琊前往泰山郡的路途中,陶谦因记恨曹操出兵攻打徐州而借机派人杀死了曹嵩。曹操对于自己父亲的死自然不可能无动于衷,所以他在这年秋天的时候借“为父报仇”这一理由正式对陶谦出兵。面对曹操大军的进攻,陶谦虽有心阻拦却连番遭遇大败,最后只能舍弃彭城,转而退守至郯城。

在陶谦败走之后,曹操大军先后攻下彭城、傅阳、即墨、开阳等地。而退守至郯城的陶谦虽也曾出兵救援这些被围攻的县城,但是成效并不大。因为情势危急,陶谦只能向青州刺史田楷求援。而待田楷与刘备一同赶来救援时曹操这方的粮草也正好耗尽,于是曹军开始退兵。然而仅相隔数月,曹操便又再一次率军攻打徐州。曹军的此次进攻依旧称得上是势如破竹,短短时间内便连拔五城。

而后在曹操回军途径郯城时,曹豹与刘备曾对曹操发起进攻,结果反遭战败。陶谦见状便觉得穷途末路,于是便计划回丹阳老家避难。然而这时身为陈留太守的张邈却突然背叛曹操,曹操为此只能退兵,回去平叛。曹操的离开虽然让陶谦暂时脱离了危机,但是此时的徐州已有一大半遭遇曹军的祸害。面对这一处境,本就已过花甲之年的陶谦终是于这一年因忧劳过度而病逝。

三国陶谦简介 陶谦是怎么死的

陶谦因为过度忧劳而逝。

兴平元年四月,曹操再度率领大军南攻徐州,先拔五城,遂略地至琅邪、东海。回军经过郯城,徐州将领曹豹与刘备屯兵郯东,邀击曹操,被其击破,曹操随即西拔襄贲,所过之处多所残戮。

陶谦眼见日暮途穷,打算逃回老家丹阳,正在这时,陈留太守张邈背叛曹操,与其弟原广陵太守张超迎吕布入兖州,曹操只好回师平叛。同年,陶谦病逝,享年六十三岁。他死后,张昭为其撰悼文。

陶谦的为政举措:

陶谦任徐州刺史时,徐州经战火过后“世荒民饥”,陶谦表荐下邳人陈登为典农校尉,在徐州境内实行屯田。陈登上任便“巡土田之宜,尽凿溉之利”,在陶谦、陈登的努力下,徐州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收获“粳稻丰积”。 

陶谦担任徐州刺史时,北面的青州、兖州黄巾此起彼伏,徐州却相对太平无事,百姓富足,谷米屯满粮仓,青州、豫州等地的流民也纷纷涌向徐州。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