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公式(谁能把八年级物理近40个公式汇总一下)_公式_重力_压强

本文目录

  • 谁能把八年级物理近40个公式汇总一下
  • 八年级物理公式是什么
  • 八年级全册物理公式
  • 八年级下册物理公式
  • 八年级物理公式

谁能把八年级物理近40个公式汇总一下

  【篇一】   1、重力:G=mg   2、密度:ρ=m/V   3、压强:p=F/S   4、液体压强:p=ρgh   5、浮力:   (1)、F浮=F’-F(压力差)   (2)、F浮=G-F(视重力)   (3)、F浮=G(漂浮、悬浮)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6、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7、理想斜面:F/G=h/L   8、理想滑轮:F=G/n   9、实际滑轮:F=(G+G动)/n(竖直方向)   10、功:W=FS=Gh(把物体举高)   11、功率:P=W/t=FV   12、功的原理:W手=W机   13、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   14、机械效率:η=W有/W总   15、滑轮组效率:   (1)、η=G/nF(竖直方向)   (2)、η=G/(G+G动)(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nF(水平方向)   16、R=U÷I   17、U=I×R   18、I=U÷R   【篇二】   (1)速度公式:V=S/t   (2)质量与重量:G=mg   1、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   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   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折射的同时必发生反射,   折射中光速必定改变,而反射中光速不变   2、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   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   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共面(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   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   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4、透镜及分类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   半径小的多。   分类: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   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5、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   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   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6、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7、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成像大小虚实像物位置像距(v)应用   u》2f缩小实像透镜两侧f   u=2f等大实像透镜两侧v=2f   f2f幻灯机   u=f不成像   uu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物远像变大;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8、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9、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   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密度公式:ρ=m/V   【篇三】   【力学部分】   1、速度:V=S/t   2、重力:G=mg   3、密度:ρ=m/V   4、压强:p=F/S   5、液体压强:p=ρgh6、浮力:   (1)、F浮=F’-F(压力差)(2)、F浮=G-F(视重力)(3)、F浮=G(漂浮、悬浮)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7、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8、理想斜面:F/G=h/L   9、理想滑轮:F=G/n   10、实际滑轮:F=(G+G动)/n(竖直方向)   11、功:W=FS=Gh(把物体举高)   12、功率:P=W/t=FV   13、功的原理:W手=W机   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   15、机械效率:η=W有/W总   16、滑轮组效率:   (1)、η=G/nF(竖直方向)   (2)、η=G/(G+G动)(竖直方向不计摩擦)(3)、η=f/nF(水平方向)   【热学部分】   1、吸热:Q吸=Cm(t-t0)=CmΔt   2、放热:Q放=Cm(t0-t)=CmΔt   3、热值:q=Q/m   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η=Q有效利用/Q燃料   5、热平衡方程:Q放=Q吸   

八年级物理公式是什么

八年级物理公式是如下:

一、速度公式:v=v=sts总t总

v——速度(m/s)

v——平均速度(m/s)

s——路程(m)

t——时间(s)

二、密度公式:ρ=mv

ρ——密度(kg/m3)

m——质量(kg)

v——体积(m3)

三、重力公式:

G=mg

G——重力(N)

m——质量(kg)

g——常数(9.8N/kg)

四、压强公式:

1、P=FP——压强(Pa)

F——压力(N)

S——受力面积(m2)

2、P=ρg

P——压强(Pa)

ρ——密度(kg/m3)

h——深度(m)

五、液压公式:F1F2=S1S2F1—作用在小活塞上的力(N)

S1——小活塞的横截面积(m2)

F2——作用在大活塞上的力(N)

S2——大活塞的横截面积(m2)

八年级全册物理公式

物理量(单位) 公式 备注 公式的变形
速度V(m/S) v= S:路程/t:时间
重力G (N) G=mg m:质量 g: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 (kg/m3) ρ=m/V m:质量 V:体积
合力F合 (N) 方向相同:F合=F1+F2
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相反时,F1》F2
浮力F浮
(N) F浮=G物—G视 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
浮力F浮
(N) F浮=G物 此公式只适用
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F浮
(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
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
ρ液:液体的密度
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
(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 F2L2 F1:动力 L1:动力臂
F2:阻力 L2:阻力臂
定滑轮 F=G物
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物:物体的重力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物体升高的距离
动滑轮 F= (G物+G轮)
S=2 h G物:物体的重力
G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 F= (G物+G轮)
S=n h 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
机械功W
(J) 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有用功W有
总功W总 W有=G物h
W总=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
机械效率 η= ×100%
功率P
(w) P=
W:功
t:时间
压强p
(Pa) P=
F:压力
S: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p
(Pa) P=ρgh ρ:液体的密度
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
的竖直距离)
物理量 单位 公式
名称 符号 名称 符号
质量 m 千克 kg m=pv
温度 t 摄氏度 °C
速度 v 米/秒 m/s v=s/t
密度 p 千克/米³ kg/m³ p=m/v
力(重力) F 牛顿(牛) N G=mg
压强 P 帕斯卡(帕) Pa P=F/S
功 W 焦耳(焦) J W=Fs
功率 P 瓦特(瓦) w P=W/t
电流 I 安培(安) A I=U/R
电压 U 伏特(伏) V U=IR
电阻 R 欧姆(欧) R=U/I
电功 W 焦耳(焦) J W=UIt
电功率 P 瓦特(瓦) w P=W/t=UI
热量 Q 焦耳(焦) J Q=cm(t-t°)
比热 c 焦/(千克°C) J/(kg°C)
真空中光速 3×108米/秒
g 9.8牛顿/千克
15°C空气中声速 340米/秒
【力 学 部 分】
1、速度:V=S/t
2、重力:G=mg
3、密度:ρ=m/V
4、压强:p=F/S
5、液体压强:p=ρgh
6、浮力:
(1)、F浮=F’-F (压力差)
(2)、F浮=G-F (视重力)
(3)、F浮=G (漂浮、悬浮)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7、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
8、理想斜面:F/G=h/L
9、理想滑轮:F=G/n
10、实际滑轮:F=(G+G动)/ n (竖直方向)
11、功:W=FS=Gh (把物体举高)
12、功率:P=W/t=FV
13、功的原理:W手=W机
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
15、机械效率: η=W有/W总
16、滑轮组效率:
(1)、η=G/ nF(竖直方向)
(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 / nF (水平方向)
【热 学 部 分】
1、吸热:Q吸=Cm(t-t0)=CmΔt
2、放热:Q放=Cm(t0-t)=CmΔt
3、热值:q=Q/m
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 η=Q有效利用/Q燃料
5、热平衡方程:Q放=Q吸
6、热力学温度:T=t+273K
【电 学 部 分】
1、电流强度:I=Q电量/t
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
(1)、Q=I2Rt普适公式)
(2)、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R=R1+R2
(4)、U1/U2=R1/R2 (分压公式)
(5)、P1/P2=R1/R2
6、并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1/R=1/R1+1/R2
(4)、I1/I2=R2/R1(分流公式)
(5)、P1/P2=R2/R1
7定值电阻:
(1)、I1/I2=U1/U2
(2)、P1/P2=I12/I22
(3)、P1/P2=U12/U22
8电功:
(1)、W=UIt=Pt=UQ (普适公式)
(2)、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
9电功率:
(1)、P=W/t=UI (普适公式)
(2)、P=I2R=U2/R (纯电阻公式)
【常 用 物 理 量】
1、光速:C=3×108m/s (真空中)
2、声速:V=340m/s (15℃)
3、人耳区分回声:≥0.1s
4、重力加速度:g=9.8N/kg≈10N/kg
5、标准大气压值:
760毫米水银柱高=1.01×105Pa
6、水的密度:ρ=1.0×103kg/m3
7、水的凝固点:0℃
8、水的沸点:100℃
9、水的比热容:
C=4.2×103J/(kg•℃)
10、元电荷:e=1.6×10-19C
11、一节干电池电压:1.5V
12、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
13、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36V(不高于36V)
14、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
15、家庭电路电压:220V
16、单位换算:
(1)、1m/s=3.6km/h
(2)、1g/cm3 =103kg/m3
(3)、1kw•h=3.6×106J
1、光速:C=3×108m/s (真空中)
2、声速:V=340m/s (15℃)
3、人耳区分回声:≥0.1s
4、重力加速度:g=9.8N/kg≈10N/kg
5、标准大气压值:
760毫米水银柱高=1.01×105Pa
6、水的密度:ρ=1.0×103kg/m3
7、水的凝固点:0℃
8、水的沸点:100℃
9、水的比热容:
C=4.2×103J/(kg•℃)
10、元电荷:e=1.6×10-19C
11、一节干电池电压:1.5V
12、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
13、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36V(不高于36V)
14、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
15、家庭电路电压:220V
16、单位换算:
(1)、1m/s=3.6km/h
(2)、1g/cm3 =103k

八年级下册物理公式

八年级下册物理公式如下:

1、浮力。

(1)F浮=F’-F(压力差)。

(2)F浮=G-F(视重力)。

(3)F浮=G(漂浮、悬浮)。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2、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3、理想斜面:F/G=h/L。

4、理想滑轮:F=G/n。

5、实际滑轮:F=(G+G动)/n(竖直方向)。

6、功:W=FS=Gh(把物体举高)。

7、功率:P=W/t=FV。

8、功的原理:W手=W机。

9、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

10、机械效率:η=W有/W总。

11、滑轮组效率。

(1)η=G/nF(竖直方向)。

(2)η=G/(G+G动)(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nF(水平方向)。

必考公式:

g=9.8N/kg 部分考题取10N/kg。

速度:v=s/t。

速度=路程/时间。

密度:ρ=m/v。

密度=质量/体积。

重力:G=mg。

重力=质量×9.8N/kg或10N/kg。

压强:p=F/s。

压强=压力/面积。

浮力:F浮=G排=ρ液gV排。

漂浮悬浮时:F浮=G物。

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功:W=FS 或W=Gh(克服重力)功=力×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功=重力×提起高度。

八年级物理公式

八年级物理公式是如下:

一、速度公式:v=v=sts总t总

v——速度(m/s)

v——平均速度(m/s)

s——路程(m)

t——时间(s)

二、密度公式:ρ=mv

ρ——密度(kg/m3)

m——质量(kg)

v——体积(m3)

三、重力公式:

G=mg

G——重力(N)

m——质量(kg)

g——常数(9.8N/kg)

四、压强公式:

1、P=FP——压强(Pa)

F——压力(N)

S——受力面积(m2)

2、P=ρg

P——压强(Pa)

ρ——密度(kg/m3)

h——深度(m)

五、液压公式:F1F2=S1S2F1—作用在小活塞上的力(N)

S1——小活塞的横截面积(m2)

F2——作用在大活塞上的力(N)

S2——大活塞的横截面积(m2)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