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是指哪七个人拼音(竹林七贤是指哪些人)_竹林_阮咸_河内

本文目录

  • 竹林七贤是指哪些人
  • 竹林七贤指的是哪几个人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称号
  • “竹林七贤”是指哪七位
  • 竹林七贤指的是哪七个人
  • 竹林七贤是指哪七个人
  • 竹林七贤是哪 七个人
  • 竹林七贤名字读音

竹林七贤是指哪些人

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

《晋书•嵇康传》:嵇康居山阳,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

竹林七贤是指魏末晋初的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活动区域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省辉县市西南三十公里处吴村镇境内。《晋书•嵇康传》:嵇康居山阳,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说他们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七人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虽然他们的思想倾向不同。嵇康、阮籍、刘伶、阮咸始终主张老庄之学,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涛、王戎则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聚众在竹林喝酒,纵歌。作品揭露和讽刺司马朝廷的虚伪。

竹林七贤的不合作态度为司马氏朝廷所不容,最后分崩离析:阮籍、刘伶、嵇康对司马朝廷不合作,嵇康被杀害,阮籍佯狂避世。王戎、山涛则投靠司马朝廷,竹林七贤最后各散西东。

但关于竹林七贤之名的由来,学界存在争议。东晋孙盛《魏氏春秋》文云:(嵇)康寓居河内之山阳县(今河南省焦作),与之游者,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内向秀,籍兄子咸,琅邪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一般认为竹林七贤之名与集于竹林之下的竹林之游有关。

传统说法认为竹林位于嵇康在山阳的寓所附近。嵇康与其好友山涛、阮籍以及竹林七贤中的其他四位常在其间畅饮聚会,因而时人称之为竹林七贤。这种说法见于《晋书•嵇康传》及《世说新语•任诞》竹林七贤条。

陈寅恪认为,竹林七贤的活动地方实际上并没有产竹林,竹林七贤是先有七贤而后有竹林,七贤出自《论语》中作者七人的事数,有标榜之义。竹林之辞,源于西晋末年,佛教僧徒比附内典、外书的格义风气盛行,乃托天竺竹林精舍(Vlenuvena)之名,加于七贤之上,成竹林七贤。

王晓毅不认同陈寅恪的观点,从汉晋时期佛经中竹林这一译名的出现频率质疑了陈提出的托天竺竹林精舍一说,并结合史料实地考察发现魏晋时期黄河流域确实种植有竹林,之后又从时间和地点上论证了竹林七贤聚会的可能性,从而认为传统说法对于竹林七贤一名由来的记载是真实可信的。

竹林七贤指的是哪几个人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称号

竹林七贤指的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和阮咸这七人,之所以有此称号是因为他们经常在竹林中聚会。竹林七贤所生活的年代是魏末晋初,所活动的区域则主要为山阳县。有关于“竹林七贤”这一称呼,它在《晋书·嵇康传》、《世说新语·任诞》等书籍中均有提及。从这些记载中可以非常清楚地了解到,嵇康等人之所以会被合称为竹林七贤是因为他们“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

这七人之所以会常常聚会于竹林,是因为他们都是玄学的信仰者。聚会之时,他们或是喝酒、或是赏乐,或是下棋,又或是讨论时政……虽说竹林七贤都是玄学人,但是他们的政治态度却不甚相同。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他们七人最后的命运也是各不相同。众所周知,曹魏末年的朝政一直处于司马家族的把控之下,曹魏政权可以说是名存实亡。待司马氏掌权之后,竹林七贤中一些人因厌恶司马朝廷而选择隐居不仕。

竹林七贤之中的嵇康便曾多次拒绝司马朝廷的入仕邀请,这也引得司马昭对他很是不满。263年的时候,嵇康因好友吕安妻子被玷污一事再一次惹恼司马昭。然后再加上与之有怨的钟会在旁煽风点火,嵇康最终被司马昭处死。七贤中的刘伶也曾拒绝司马朝廷的邀请。为了“合理”拒绝,刘伶选择将自己灌醉后裸奔,借此将自己塑造成一个酒疯子形象。阮籍也同样采取了借酒避祸的方法。

七贤之中也有人或被迫,或自愿地进入司马朝堂。其中向秀在嵇康被害之后,迫于朝廷强权而于263年入仕。山涛则是自愿入仕,且入仕之后颇得重用。他在职期间还曾多次举荐过同为七贤之一的阮咸,不过阮咸始终没有得到重用。仅剩的王戎是七人之中最重功名的,曾一度位列三公。

“竹林七贤”是指哪七位

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魏正始年间(240年—249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

竹林七贤指的是哪七个人

竹林七贤指的是晋朝初期的七位名人雅士,他们是阮籍、嵇康、刘伶、山涛、向秀、王戎和阮咸这七个人,他们这几个人但是都喜欢在竹林里一起玩耍、喝酒、吟诗作赋,所以被称为竹林七贤。这几个人都是非常有个性而且非常有才华的人。他们每个人的思想虽然都不一样,但是他们的品德和道行都是很高的。当时那个朝代还能酣畅淋漓的在竹林里喝酒,不理朝政的文人真的是值得钦佩的。

阮籍和嵇康他们的思想都是偏向于老庄之类的道教学说,而王涛和王戎他们两个人虽然也是支持老庄的言论,但是他们的思想还受到了一些儒家学说的影响,不仅仅是单纯的道家了。向秀就和他们都不一样,他支持的是教与自然合一。这七个人都是非常不拘小节的人,他们不像普通得读书人那样拘泥于礼法,他们想干嘛就干嘛。

他们经常聚集在竹林里高谈论阔,喝酒赋诗,而且他们的作品基本上都在讽刺当今朝廷的虚伪。朝廷多次的想要收纳竹林七贤,但是这七个人根本就不理睬朝廷,所以朝廷一气之下就对他们展开了追杀。嵇康因此被杀,阮籍装疯卖傻逃过一劫,山涛和王戎被迫投奔朝廷,因为朝廷的干预,竹林七贤就地解散。

对于竹林七贤的竹林还是有争议的,有些学者觉得这个竹林就是在嵇康家中旁边的一块竹林,但是也有些学者觉得所谓的竹林七贤其实并不是先有的竹林才有的七贤,而是七贤先有,后来经过一些人的记载幻想出了一个所谓的竹林而已。但是史学家经过史料记载和地理考察也发现来当初山阳一代的确是有竹林的区域,所以竹林七贤的竹林是确有其事的。无论竹林七贤是否真的是在竹林里,这七个文人雅士还是值得我们学习钦佩的,他们都是勇者。

竹林七贤是指哪七个人

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因为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

出处:《晋书·嵇康传》:“嵇康居山阳,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

译文:嵇康相处山阳,所与神交的只有陈留阮籍、河内山涛,参与了流的河内向秀、沛国刘伶、阮籍的侄子阮咸、琅邪王戎,于是为竹林之游,人们所说的“竹林七贤”啊。

扩展资料:

竹林七贤主要作品:

嵇康:善古琴,作品有《琴赋》《声无哀乐论》《难自然好学论》《养生论》《与山巨源绝交书》《赠秀才入军诗》。

阮咸:制作了同名乐器——“阮咸”,精通音律,然而在文学方面没有留下作品

刘伶:好饮酒,传世作品《酒德颂》

向秀:竹林七贤瓦解之后,写有《思旧赋》

阮籍:传世作品《大人先生传》,风格与刘伶《酒德颂》相似,诗存《咏怀诗》八十二首,著有《达庄论》《为郑冲劝晋王笺》等

竹林七贤是哪 七个人

竹林七贤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具体介绍如下:

1、嵇康

嵇康(224年-263年 ),字叔夜。谯国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嵇康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成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

2、阮籍

阮籍(210年—263年),三国时期魏国诗人。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竹林七贤之一。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取谨慎避祸的态度。

3、山涛

山涛(205年-283年3月3日),字巨源。河内郡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三国至西晋时期名士、政治家,“竹林七贤”之一。

4、向秀

向秀(约227年-272年),字子期,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人。魏晋时期的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

向秀雅好读书,与嵇康、吕安等人相善,隐居不仕。景元四年(263年)嵇康、吕安被司马昭害死后,向秀应本郡的郡上计到洛阳,受司马昭接见,后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泰始八年(272年)去世。

5、刘伶

刘伶(生卒年不详,一说约221年-约300年),字伯伦,沛国(今安徽淮北)人,魏晋时期名士,与阮籍、嵇康、山涛、向秀、王戎和阮咸并称为“竹林七贤”。

6、王戎

王戎(234年-305年7月11日),字濬冲。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白沙埠镇诸葛村)人。三国至西晋时期名士、官员,“竹林七贤”之一。张方劫持惠帝入长安后,王戎逃奔陕县。永兴二年(305年),王戎去世,年七十二,谥号“元”。

7、阮咸

阮咸(生卒年不详),字仲容,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尉氏)人。魏晋时期名士,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阮籍之侄,与阮籍并称为“大小阮”。

阮咸在仕途上并不得意,任散骑侍郎时,山涛推举阮咸主持选举,晋武帝认为阮咸好酒虚浮,于是不用他。因质疑荀勖的音律而遭到其记恨,贬为始平太守,后无疾而终。

竹林七贤名字读音

嵇康 【jī kāng】、 阮籍【 ruǎn jí 】、山涛 【shān tāo 】、向秀 【xiàng xiù 】、刘伶【 liú líng 】、王戎 【wáng róng 】、阮咸【 ruǎn xián】。

一、嵇康 

嵇康(224年-263年 ,一作223年-262年),字叔夜。谯国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人  。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

他的事迹与遭遇对于后世的时代风气与价值取向有着巨大影响。嵇康工诗善文,其作品风格清峻,反映出时代思想,并且给后世思想界、文学界带来许多启发。又注重养生,曾著《养生论》。今有《嵇康集》传世。

二、阮籍

阮籍(210年—263年),三国时期魏国诗人。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竹林七贤之一。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取谨慎避祸的态度。

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著有《咏怀八十二首》、《大人先生传》等,其著作收录在《阮籍集》中。

三、山涛

山涛(205年-283年3月3日),字巨源。河内郡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三国至西晋时期名士、政治家,“竹林七贤”之一。山涛前后选举百官,都能选贤用能。在武帝下诏罢除天下兵役时,他认为不应该废除州郡武备,后来天下混乱,州郡无力镇压,果如其所言。

四、向秀

向秀(约227年-272年),字子期,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人。魏晋时期的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 。向秀雅好读书,与嵇康、吕安等人相善,隐居不仕。

景元四年(263年)嵇康、吕安被司马昭害死后,向秀应本郡的郡上计到洛阳,受司马昭接见,后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泰始八年(272年)去世。

五、刘伶

刘伶(生卒年不详,一说约221年-约300年),字伯伦,沛国(今安徽淮北)人,魏晋时期名士,与阮籍、嵇康、山涛、向秀、王戎和阮咸并称为“竹林七贤” 。

刘伶现今存世的作品只有《酒德颂》和《北芒客舍》。其作品生动的反映了魏晋名士崇尚玄虚、消极颓废的心态,也表现出对“名教”礼法的蔑视及对自然的向往,后世以刘伶为蔑视礼法、纵酒避世的典型。

六、王戎

王戎(234年-305年7月11日),字濬冲。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白沙埠镇诸葛村)人。三国至西晋时期名士、官员,“竹林七贤”之一。元康七年(296年),升任司徒。王戎认为天下将乱,于是不理世事,以山水游玩为乐。永兴二年(305年),王戎去世,年七十二,谥号“元”。

七、阮咸

阮咸(生卒年不详)字仲容,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尉氏)人。魏晋时期名士,文学家。阮籍之侄,与阮籍并称为“大小阮”。

阮咸精通音律,善弹琵琶,时号“妙达八音”,有“神解”之誉 。存世的作品有《律议》、《与姑书》。“阮咸”这一乐器也是因其得名。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