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临死前说:广陵散於今绝矣,但为什么《广陵散》一直流传至今?《广陵散》是阮咸的作品吗有何依据_广陵散_司马_竹林

本文目录

  • 嵇康临死前说:广陵散於今绝矣,但为什么《广陵散》一直流传至今
  • 《广陵散》是阮咸的作品吗有何依据
  • 《广陵散》真的从嵇康那里失传了吗为何
  • 广陵散流传至今,为何嵇康临死前说「广陵散於今绝矣」
  • 嵇康打铁后,《广陵散》绝响世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 晋朝司马昭为何要杀害竹林七贤之首嵇康从此广陵散再无人可弹响,是真的吗

嵇康临死前说:广陵散於今绝矣,但为什么《广陵散》一直流传至今

后来的《广陵散》绝对不是已绝传的古曲《广陵散》,就象电视连续剧《杨贵妃秘史》的片头曲《凉州曲》并非古《凉州曲》,都是后人根据相关文字记载揣摩创作。不是古曲,类似古曲,吸取了后人所能了解揣摩到的古意,有别于今乐,努力模仿,尽量接近本来面目,但不是原曲。

《广陵散》是阮咸的作品吗有何依据

说到《广陵散》,不得不说的几位人物,他们便是“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七人。

魏晋时期,一群士人聚集山阳,他们寄寓山水,才情四溢,又人情狷狂。

但在历史兴替之际,司马氏的强权将这一群人推向了不知何去何从的选择困境。

当士人为自保纷纷投靠司马氏门下做官,作为一代名士文坛领袖,嵇康则选择了拒绝,因之,他成了司马氏的莫大忌惮。

当好友吕安被诬陷入狱时,嵇康不惜以卵击石,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为之辩护,就此落入了一个等了他很久的陷阱,把自己送上了一条通向永生的不归路。

要说《广陵散》是不是阮咸的作品?答案:不是。

《广陵散》的来历:据《晋书》记载,此曲乃嵇康游玩洛西时,为一古人所赠。而《太平广记》里更有一则神鬼传奇,说的是嵇康好琴,有一次,嵇康夜宿月华亭,夜不能寝,起坐抚琴,琴声优雅,打动一幽灵,那幽灵遂传《广陵散》于嵇康,更与嵇康约定:此曲不得教人。

临刑前,嵇康从容抚琴,弹罢仰天长叹:“《广陵散》于今绝矣!”

嵇康在走向刑场的那一刻即走向了永生。

为何嵇康会说“《广陵散》于今绝矣!”,此曲不得教人,而自己命将尽,嵇康内心充满了伤悲,充满了无奈。

那么赠此曲给嵇康的这个古人是谁,史书并无交代,也无从得知。可嵇康的离世让这首《广陵散》而闻名于世。

今存《广陵散》曲谱,最早见于明代朱权编印的《神奇秘谱》(1425年),谱中有关于“刺韩“、“冲冠“、“发怒“、“报剑“等内容的分段小标题,所以古来琴曲家即把《广陵散》与《聂政刺侠累》看作是异名同曲。

据赵西尧等著《三国文化概览》的描述,《广陵散》乐谱全曲共有四十五个乐段,分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六个部分。

《广陵散》的旋律激昂、慷慨,它是我国现存古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杀伐战斗气氛的乐曲,直接表达了为父报仇的精神,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及艺术性。或许嵇康也正是看到了《广陵散》的这种反抗精神与战斗意志,才如此酷爱《广陵散》并对之产生如此深厚的感情。

大连京剧院凌珂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戏剧《广陵散》希望能够借助这段历史和这一群最纠结最苦痛的远处的灵魂来再一次审视自己:关于尊严、关于恐惧、关于沉默、关于生命与选择、关于沉沦与重生……

一曲广陵绝唱,一幅人生画卷,一出心灵抉择。

【我是时小墨ZYT,一个喜欢写作,喜欢文学,更喜欢在文学世界里找寻真实的自己的大眼萌妹。喜欢我的朋友记得关注我哦!】

《广陵散》真的从嵇康那里失传了吗为何

说到《广陵散》,就不得不说嵇康。嵇康者,为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首。竹林七贤者: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七人也。因这七人常在山阳县竹林之下,不问时事,饮酒纵歌,寻欢作乐,清谈人生,世谓竹林七贤。嵇康不仅满腹经纶,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而且还是当时名动京师的美男子、气宇不凡,风度翩翩,很招美女们的青睐。据《晋书》载:说嵇康“身高八尺三寸,美词气,有风仪。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嵇康擅弹《广陵散曲》,为世所重。《广陵散曲》,为中国十大古典名琴曲之一。为什么要说《广陵散》真的从嵇康那里失传了呢?嵇康又为甚么被杀了的呢?我们还得从《广陵散》的出处说起。《广陵散》,据《琴操》记载:战国时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因延误了日期,而惨遭杀害。聂政立志要为父报仇,于是便入山学琴十载,身成绝技,名扬天下。韩王召他进宫演奏,聂政借此机会,终于实现了刺杀韩王的报仇夙愿,自己也毀容而死。后人根据这个凄美的故事,谱成琴曲就叫做《广陵散》。此曲慷慨激昂,气势宏伟,遂为古琴十大名曲之一。又据《神奇秘谱》收录的《广陵散》琴曲中原文解析说:臞仙按《琴史》云:“《晋书》载广陵散者,为嵇康所创。嵇康,字叔夜,谯国之人也。尝游会稽宿华阳亭,引琴而弹。夜分,忽有客诣之,称是古人。与嵇康共谈音律,辞致清辩。因素而弹之为广陵散曲,声调绝伦,遂以授康,仍誓不传人,亦不言其姓字。时司马昭为大将军,康与钟会为长史。会每与康交,而康不为之礼,会以此撼之。因谮康欲助母丘俭反。司马昭既眤信会言,遂害之。嵇康将刑东市,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已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嵇康时年四十,海内之士莫不痛之。帝寻悟而悔焉。”那么,嵇康死后,《广陵散》到底失传了没有呢?狂客以为并没有失传。据《琴书》曰:“嵇康广陵散本四十一拍,不传于世。惟康之甥袁孝已能琴,每从康学靳惜不与,后康静夜鼓琴弹广陵散,甥孝已窃从户外偷听之,至乱声小息,康疑其有人,推琴而止,出户果见孝已。孝已止得琴曲三十三拍,后孝已会止息意,续成八拍,序引在外,世亦罕知焉。然广陵散曲,世有二谱。今予所取者,乃隋宫中所收之谱。隋亡而入于唐,唐亡流落于民间者有年。至宋高宗建炎间,复入御府,仅九百三十七年矣,予以此谱为正,故取之。”从上述话,可以说明,《广陵散》,并没有因为嵇康之死而失传!

广陵散流传至今,为何嵇康临死前说「广陵散於今绝矣」

《广陵散》古琴谱并未失传,但嵇康说“广陵散于今绝矣”,我认为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对的,他所指的应该并非琴谱,而是指广陵散的真正神韵和精髓。作为“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放浪个性、不拘礼法,谦虚不应是他的性格,他认为,全天下真正能够正确演绎广陵散的仅他一人而已,所以广陵散已经与嵇康互为依存,合为一体,嵇康死则广陵绝,别人演奏的广陵散已经不再是广陵散,至少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广陵散。因此嵇康在被杀前说出那句令人凄然的“广陵散于今绝矣”。事实上,据历史记载,嵇康也并非狂妄自大,其所弹奏的广陵散的确令人望尘莫及。

但从全面客观的角度说,嵇康的说法应该说还是有一定的问题的,理论上看,不能保证嵇康演奏的广陵散就是最正确的;从发展观点看,当代或后世也许会出现演奏更好的知音。

话又说回来,在当时那种情况下,这样说是对的,嵇康版的广陵散确实就此绝迹了,我们读史至此,只有无限感喟。

嵇康打铁后,《广陵散》绝响世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问题是:嵇康打铁后,《广陵散》绝响世间。欲回答此问题,真是应了一句老话:“小孩没娘,说来话长啊!“

嵇康(224~263) 字叔夜。谯郡铚(今安徽宿县西南)人。三国时期的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与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等合称为:“竹林七贤“。此七人相与友善,崇尚老庄,纵酒交游,以清高自许。

嵇康为人狂放不羁,“刚肠疾恶“,“与物多忤“,公开表示“非汤武而薄周礼“,对借礼教维护统治的司马氏集团深为不满,终被司马昭杀害。

为什么题中说“嵇康打铁“?世人皆知,过去有句俗话:“人间有三苦,打铁、脱坯、磨豆腐“。磨豆腐,众所周知,从泡豆子,到磨石子,煮浆,点豆腐,自是辛苦。

脱坯、打墙,从选土、和泥、脱坯,(以后的晒、垒、入窑等等)更是一般人吃不消的。〈苦不苦,我是经历过的,一个字可以代表:很苦…〉

打铁,印象中,或者是电视剧上可以看到,打铁只是壮汉才能干的活儿。这是因为,没有那个身板,没有那个力量,没有那种吃苦的精神,是不愿打铁,也打不成铁的。

所以说,很难想象,象嵇康这样的吟诗写字的文人能去打铁?但是,嵇康做到了,而且乐于、善于打铁。

嵇康住的院子里有一棵柳树,每年的夏天,嵇康就选择在柳树下打铁,而做为竹林七贤之一的向秀会前来帮他拉风箱。(过去为使炭火温度达到使钢铁融熔,需要用风箱吹入更多的氧气)

嵇康打铁也许是他的一种爱好,因为他打铁制造出来的东西从不外卖,即不收钱的。谁若是喜欢或者需要,稍微拿些美酒交换即可。

看着自己打造的器物换成了美酒佳肴,嵇康非常高兴,往往是在大柳树下席地而坐,拉着他那六位朋友开怀畅饮。

据说,北宋诗人苏东坡有一柄制作精巧的铁杖,就是嵇康亲手制作留传下来的。所以史书记载:嵇康“性绝巧“。可见其不仅作诗了得,干起体力活儿,尤其是铁匠,也是一把好手,巧手。

由嵇康打铁,到《广陵散》,中间有一人物必须提到。此人便是钟会。钟会,是司马昭的谋士,也是当时的才子(当年与蜀汉将领姜维合谋反对曹魏,合谋反叛的,即为此人)

有一次,钟会去专程拜访嵇康,嵇康却只顾自己打铁(也许是到了火侯…),对钟会的到来没有理会,临走,才问道:“阁下因何而来?又因何而走?”

(所以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古如此。)

钟会却回答道:“我听到了我听到的东西才来的。我看到了我看到的东西才离开的。“

由此,钟会怀恨在心,回去后对司马昭说:“嵇康这个人,才学卓绝,却是个危险分子。他的言论可以左右舆论,影响很大。留下来,终究是个祸患。“

加之,当年好友山涛举荐,嵇康亦未出来做官,因此还写下了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又为其好友吕安辩护,终酿下杀身之祸。

说到《广陵散》,金庸大师的小说《笑傲江湖》中倒是有明确记载。曲洋与刘正风醉心音律,以数年之功,创制了一曲《笑傲江湖》,终传至令狐冲。其曲即是依嵇康的《广陵散》改编而成。

书中有:“曲洋笑道:`嵇康这个人,很有点意思的,史书上说他“文辞壮丽,好言老庄而尚奇任侠“。这性子很对我的脾胃。钟会当时做大官,慕名去拜访他,嵇康自顾打铁,不予理会。钟会讨了个没趣,只得离去。

嵇康问他:“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这个家伙,也算得上是个聪明才智之士了,就可惜胸襟太小,为这件事心中生气,向司马昭说了嵇康的坏话,司马昭便把嵇康杀了。

嵇康临刑时抚琴一曲,的确很有气度,但是他说:“《广陵散》从此绝矣。”这句话却未免把后世之人都看得小了。这曲子又不是他作的。他是西晋时人,此曲就算西晋之后失传,难道在西晋之前也没有了吗?“

由此可见,巜广陵散》之曲,自是古已有之。

(文中部分取材《笑傲江湖》小说》

晋朝司马昭为何要杀害竹林七贤之首嵇康从此广陵散再无人可弹响,是真的吗

“建安风骨”依稀,“竹林七贤”宛在!

“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魏正始年间(即公元240—249),文学作品继承了“建安风骨”精神的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位“贤人”,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河南辉县)竹林(地名)喝酒、纵歌、肆意狂欢,后与地名合称“竹林七贤”。

1.晋朝司马昭为何要杀害竹林七贤之首嵇康?

嵇康与吕安是好友,公元263年(景元四年),吕安的妻子,漂亮的徐氏,被吕安的哥哥吕巽迷奸,有预谋的被绿让吕安怒火中烧,他准备向官府揭露吕巽的丑恶罪行.

与吕巽、吕安兄弟都有交往的嵇康,劝吕安“家丑不可外扬”、忍辱负重、委屈求全、以维护家族声誉,吕安终于撤诉;谁知心术不正的吕巽忧心把柄操于人手,遂恶人告状,诬陷吕安“挝母“不孝。

司马昭不问青红皂白,将吕安下狱;诚实正直的秉性迫使嵇康与吕巽绝交,并写下了《与吕长悌绝交书》,勇敢地出面为吕安作证,匡扶正义。

他不顾个人安危的义举触怒了司马昭,而与嵇康素有嫌怨的钟会又火上加油,趁机向司马昭进言、陷害嵇康,司马昭不明就理,盛怒之下,下令处死嵇康与吕安。

2.从此广陵散再无人可弹响,是真的吗?

史载,嵇康行刑当日,3000名太学生请愿,要求朝廷赦免他,但终没有获得结果;临刑前,嵇康神色不变,视死如归,他淡定地看了看太阳的影子,知道离行刑还有一段时间,便向兄长嵇喜讨来自己心爱的弦琴,在刑场上从容轻松地抚了一曲《广陵散》。

曲毕,嵇康把琴放下,不无忧伤地叹息道:“从前袁孝尼(即袁准)曾经跟我学习弹奏《广陵散》,而我常常吝惜、坚持不肯教他,从此,《广陵散》恐怕要失传了。”说完后,从容引颈就戮,时年40岁。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